多高层建筑结构第四章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315764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2.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高层建筑结构第四章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多高层建筑结构第四章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多高层建筑结构第四章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多高层建筑结构第四章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多高层建筑结构第四章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高层建筑结构第四章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高层建筑结构第四章讲解(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4 4章章 设计计算的基本规定设计计算的基本规定 宜采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和高强钢筋;构 件内力较大或抗震性能有较高要求时,宜 采用型钢混凝土柱和钢管混凝土柱。 各类结构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均不应低于 C20。 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 撑构件,其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专用抗震 钢筋。 2 4.1 结构材料 3 抗震设计时混合结构中钢材的实测屈、强 比不应大于 0.85;伸长率不应小于 20; 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 混合结构中的型钢混凝土竖向构件的型钢 及钢管混凝土的钢管宜采用 Q345 和 Q235 钢材,也可采用Q390、Q420 或 其他符合结构性能要求的其他钢

2、材;型钢 梁宜采用 Q235 和 Q345 钢材。 4.2 结构计算的一般规定 1、计算原则 (1)内力与变形可按弹性方法计算,截面设计 则应考虑弹塑性性质。 (2)对于比较柔的结构,要考虑重力二阶效应 的不利影响。 (3)对于复杂结构和高层混合结构除应符合本 章要求外,尚应符合第9、10章的有关规 定。 (4)框架梁及连梁等构件可考虑局部塑性变形 引起的内力重分布。 2、计算模型 高层建筑的常用模型有: 平面结构空间协同模型; 空间杆系模型; 空间杆-薄壁杆系模型; 其他组合有限元模型。 3、结构构件刚度 (1)楼盖和屋盖结构刚度 1)不开洞楼面自身平面内的刚度可视为无限大。 2)开洞楼面应

3、考虑楼面内变形影响。 3)无梁楼盖楼板较厚,应考虑其平面外刚度。 (2)连梁刚度 可考虑其开裂后刚度折减。抗震设防烈度为6、7 度时,折减系数可取0.7;8、9度时可取0.5。 (3)楼盖梁的抗扭效应 楼板对梁有约束作用,楼面梁的扭转效应较小。 (4)地下室顶板刚度 地下室顶板刚度较大,当满足以下条件时,可作 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 1)采用现浇梁板结构; 2)抗侧刚度不小于相邻上部楼层的2倍; 3)厚度不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 于C30,采用双层双向配筋。 4、计算简图 结构计算简图既要符合工程实际,又要弃 繁就简,满足工程精度要求,保证结构安 全。 5、各类构件应考虑的变形 梁:

4、考虑弯曲、剪切、扭转变形,必要时 考虑轴向变形。 柱:考虑弯曲、剪切、轴向、扭转变形。 墙:考虑弯曲、剪切、轴向、扭转变形。 6、B类高层建筑和复杂高层建筑 1)应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三维力学 模型的软件计算; 2)宜考虑平扭偶联计算,振型数不小于 15,多塔结构的振型数不小于塔楼数 的9倍,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 的90%; 3)应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或动力弹 塑性分析方法补充计算。 7、风荷载效应分析 对称结构应按两个方向风效应的较大值采用,体 型复杂结构应按多个方向风效应的较大值采用。 8、重力荷载下的施工过程模拟 房屋高度大于150m时应考虑重力荷载下的施工 过程模拟计算内力。

5、9、多塔结构 宜按整体模型和各塔楼模型分别计算,并采用较 不利的结果进行配筋。 二阶效应 P-效应:由于构件自身挠曲引起 的附加重力效应。 P-效应:重力荷载由于结构的水平 侧移而引起的附加效应。 4.34.3 结构稳定与抗倾覆验算结构稳定与抗倾覆验算 如图所示两端铰支且两端偏心距相等的”标准偏压柱” P P- - 效效应应应应 P P- - 效效应应应应 高层建筑重力二阶效应可采用有限元计算,也可采用对 未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计算结果乘以增大系数的方法近 似考虑。只对水平荷载产生的内力与位移乘增大系数。 14 4.3.1 重力二阶效应与结构稳定 15 (1)框架结构 框架柱二阶效应图 柱的抗侧

6、刚度为: (11) 由此可得: (12) 16 由图(c)的静力平衡条件可以求得: (13) (14) 由式(14)可得 : 如果框架失稳,则应趋于无穷大,即(15)中分母应趋于零,由 此得: (15) (16) 由式(17)可见,第 i层的临界荷载等于该层柱 的抗侧刚度与该层层高的乘积。 (17) 17 由式(15)可得 将式(19)代入(18)得: 式中, 为为框架结结构考虑虑重力二阶阶效应应的位移放大系数。 (18) (20) (5.4.3-1) (19) 弯矩和剪力可以仿照位移相似的方法乘放大系数 。但是在位移计算时不考虑刚度折减;而在内力 计算时要考虑刚度折减,同时还要使结构内力增

7、量控制在20%以内。则 式中 为框架结构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内力放大系数 。 (21) (22) (5.4.3-2) 19 为便于分析讨论,将式(20)写成如下形式: (23) 20 (2)当框架结构刚重比不小于20,即 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已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5.4.1-2) (5.4.4-2) (1)框架结构的刚重必应满足以下规定: 21 结 论: (3)当框架结构的刚重比在1020之间时,要考虑 重力二阶效应,变形和内力应分别乘放大系数 和 。 F1 i F2i 22 (2)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筒体结构 竖向弯曲型悬臂杆的顶点欧拉临界荷载为: 重力荷载沿竖向均匀分布时的等效顶点临

8、界荷载为: (24) (25) (5.4.3-3) (5.4.3-4) 仿照公式(18)可求得: (26) (27) 将公式(25)和(27)代入公式(26)可得: 23 为便于分析讨论,将式(5.4.3-3)写成如下形式: (28) 24 (1)因此为了保持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筒体 结构的整体稳定,要求: (5.4.4-1) (2)在水平力作用下,当满足下列规定时,可不考虑 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 (5.4.1-1) 25 结 论: (3)当结构的刚重比在1.42.7之间时,要考虑重力 二阶效应的影响,位移和内力要分别乘放大系 数F1和F2 。 26 4.3.24.3.2 抗倾覆

9、验算抗倾覆验算 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基础底面不宜出 现零应力区。高宽比不大于4时零应力区面 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积的15%。 27 底部应力的三种分布 28 MR/MOV3.02.31.51.31.0 (B-X)/B 零应应力区比 例 0(全截面受压压)15%50%65.4%100% 29 增加抗倾覆的措施: (a)增加基础的埋置深度; (b)做刚性大底盘; (c)加锚杆; (d)综合运用上述方法。 无地震作用组合且荷载与荷载效应按线性关系考 虑时,荷载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应按下式确定: 增加了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荷载调整系数L,设 计使用年限为50年时取1.0,100年时取1.1。 (5.6.1

10、) 4.4 作用效应组合 1、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 2、地震设计状况 Sd = GSGEEhSEvkEvSEvkwwSwk 式中:Sd 荷载和地震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SGE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 SEhk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 SEvk 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 w 风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应取0.2。 4.5 构件承载力计算 1、计算公式 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 0Sd Rd 地震设计状况 Sd Rd/RE 构件类别梁 轴压比小于 0.15的柱 轴压比不小于 0.15的柱 剪力墙各类构件节点 受力状态受弯偏压偏压偏压局部受压受剪、偏拉受剪 RE0.750.750.800.

11、851.00.850.85 钢筋混凝土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RE 2、结构抗震等级 结结构类类型 烈 度 6 度7 度8 度9 度 框架三二一一 框架- 剪力墙墙 结结构 高度(m)60606060606050 框架四三三二二一一 剪力墙墙三二一一 剪力墙墙 结结构 高度(m)80808080808060 剪力墙墙四三三二二一一 部分框 支剪力 墙结墙结 构 非底部加强部 位的剪力墙墙 四三三二二 底部加强部位 的剪力墙墙 三二二一一 框支框架二二一一 筒体结结 构 框架- 核心筒 框架三二一一 核心 筒 二二一一 筒中筒内筒三二一一 外筒 板柱- 剪力墙墙 结结构 高度(m)3535353

12、53535 框架、板柱及 柱上板带带 三二二二一一 剪力墙墙二二二一二一 A级高度高层建筑 结结 构 类类 型 烈 度 6 度7 度8 度 框架-剪力墙墙 框架二一一 剪力墙墙二一特一 剪力墙墙剪力墙墙二一 部分框支剪力墙墙 非底部加强部位 剪力墙墙 二一一 底部加强部位剪 力墙墙 一一特一 框支框架一特一特一 框架-核心筒 框架二一一 筒体二一特一 筒中筒 外筒二一特一 内筒二一特一 B级高度高层建筑 4.6 正常使用条件下水平位移验算 和舒适度要求 4.6.1 水平位移验算 x/h /h y/h /h 结结构体系u/h限值值 框架1/550 框架-剪力墙墙、框架-核心筒、板柱-剪力墙墙1/

13、800 筒中筒、剪力墙墙1/1000 除框架结结构外的转换层转换层1/1000 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 式中, x和y为同时考虑横风向和顺风向影响 的层间位移。 /h见见下表。 房屋高度不小于 150m 的高层混凝土建筑结 构应满足风振舒适度要求。 在10 年一遇的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结构顶 点的顺风向和横风向振动最大加速度计算值不 应超过下表 的限值。计算时,混凝土结构的 阻尼比取0.02,混合结构的阻尼比取 0.01 0.02。 使用功能alim (m/s2) 住宅、公寓0.15 办办公、旅店0.25 结构顶点风振加速度限值 alim 4.6.2 风振舒适度 1、结构顶点舒适度

14、2、楼盖竖向振动舒适度要求 钢筋混凝土楼盖结构竖向频率不宜小于 3Hz,竖向振动加速度不应超过下表: 人员员活动环动环 境 峰值值加速度限值值(m/s2) 竖竖向自振频频率不 大于2Hz 竖竖向自振频频率不 小于4Hz 住宅、办办公0.070.05 商场场及室内连连廊0.220.15 楼盖竖向振动加速度限值 楼盖结构自振频率为2Hz 4Hz时,峰值 系数限值可按线性插值法选取。 2)层间弹塑性位移计算: 式中: 层间弹塑性位移(mm) ; 层间屈服位移(mm); 楼层延性系数; 罕遇地震作用下按弹性分析的层间位移(mm);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是指按构件实际配筋和材 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

15、载力与按罕遇 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弹性地震剪力的比 值。 4.8 4.8 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结构抗震性能设计 (1)什么是结构抗震性能设计? 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是指以结构抗震性能 目标为基准的结构抗震设计。 39 “小震不裂、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是一 个宏观要求。结构的重要性不同,对抗 震性能的要求也不同。抗震性能设计是 抗震设计的深化。 为此,新规范设定了四个抗震性能目标 和五个抗震性能水准。 (2) 什么是结构抗震性能目标? 分为 A, B, C, D四个等级。这四个等级与 抗震规范中提出的抗震性能1、2、 3、4 是一致的。A级要求最高,B级要求次之, C级要求再次之,D级要求最低。 结

16、构抗震性能目标应综合考虑抗震设防类 别、设防烈度、场地条件、结构的特殊性 、建造费用、震后损失和修复难易程度等 各项因素选定。 40 41 级 别 结 构 特 征 A 级 特别不规则的、房屋高度超过B级高度 较很多的高层建筑或处于不利地段场地 的特别不规则结 构,可选用A级。 B 级 房屋高度超过B级高度较多或不规则性 超过规程适用范围很多的结构,可选用 B级。 C 级 房屋高度超过B级高度或不规则性超过 适用范围较多的结构,可选用C级。 D 级 房屋高度超过A级高度或不规则性超 过 适用范围较少的结构,可选用C级或D 级。 (3)如何选择抗震性能目标? (4) 什么是结构的抗震性能水准? 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