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3153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要实现从真实生活走进符号世界,将非数学事物数学化,根据客观现实形成基本的数学概念、法则、定理的转变,对数学世界和生活世界作出数学意义的对话与沟通。数学教学生活化,能使学生知道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形成解决日常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这一应用过程学会数学地看待世界。在多年数学教学中,对于小学生数学生活化的培养,我个人有了一点心得体会,现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原有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因而要充分挖掘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

2、把教学内容生活化。这样,学生很容易地学会了从生活实践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设计生活化的探索过程 现代教学不仅注重学生所获取的知识,而且更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这样才能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适应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但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践、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为避免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必须做好数学教学科学性和生活性的有机结合,把探索过程生活化。通过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深不可测的,不仅培2养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而且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进行生活化的练习设计 “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教学的根本目的,

3、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和“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设计生活化。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实践活动中渗透了合作意识、社会交流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培养”的转变,使数学学习活动向社会拓展、向生活延伸。 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启蒙数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有积极思维参与的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是一种“思维的知觉” 。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

4、感受数学的趣味与作用。 例如:学习 10 以内数的认识,在认识“1”时,先请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用“1”表达的事物,学生例举出了 1 本书、1 只小鸟、1棵树、1 根小棒、1 个国家、1 粒葡萄、1 串葡萄、1 捆小棒随后引导学生数出几粒葡萄是一串?几根小棒是一捆?帮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 1 个个体(1 根小棒) ,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 1 个集合(1 捆小棒) ;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1 个国家) ,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1 粒葡萄) 。这样便渗透了“1”中有多、多中有“1”的思想” 。五、让学生参与动手实践,形成数感 3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智慧之花开在指尖上。 ”实践证明,学生在动手操作时

5、,眼、耳、口、手相结合, 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助于他们正确、全面、深刻地感知数、认识数。实践操作活动是学生主动发展的自由天地,注重实践活动的数学课堂将成为学生探索的乐园、创新的摇篮。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动手做数学、用数学,而不是听数学、记数学,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就在身边,感受到“数”的趣味和作用, 对数产生亲切感。比如在教学认识米时,我带领学生去操场走一走、跨一跨、测一测、量一量,让学生感受 50 米、100 米、800 米的长度;教学重量单位时,我带了几包盐、一块铁块、一些苹果、一袋黄豆等物品,课上让学生亲自称一称,感受一下,课间还带他们到医务室称称自己的体重 这些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

6、学得兴致盎然,在不知不觉中就获得了数感的启蒙。 六、创设生活化问题的情境 学起源于问,问题是创新的基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利于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教学“20 以内退位减法”时,我从小朋友参加游园活动碰到的各种计算问题引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进位加法的知识,引导他们去探索、理解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为了让学生客观地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认识人民币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买玩具”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思维特别活跃。这样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了愉悦的学

7、4习体验,又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同时教师的参与又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七、联系实际,促进个性发展 “新基础教育”指出,应把数学课堂看作是学生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师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向的信息传递,而且要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这样,学生既能学到规定的数学知识,又能在精神满足的基础上发展个性。如:认识“人民币”后,把课堂变成“小商场” ,让学生模拟买东西。学生兴致高涨,有的“柜台”还模仿商场打出了“八折” 、 “九折” ,一些学生就向我讨教“八折” 、“九折”的意思只有在这样充满生活气息、充满情感与智慧交织的数学课堂,学生的个性才会得到发展,才能获得各方面的满足与发展。总之,培养学生数学生活化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将数学与生活紧密和谐地结合起来,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那么学生会把我们所提供的东西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去负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