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性学习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3139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性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性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性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性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性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性学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性学习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 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 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启发思考动手操作思维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给学生提供想的机会 1、大胆猜想。让每个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思维, 促进智力的

2、发展与提高。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计算时,笔者指导学生用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做量沙试验,在进行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同时引导学生思考, 并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善于思考的学生就主动提出:在圆柱体与圆锥体不等底不等高的其它情况下,圆锥体的体积也是圆柱体的三分之一吗?对此, 笔者引导学生对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圆锥体积的转化进行探究, 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笔者作适当引导, 学生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理解得更加深刻。 2、充分的思考。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教师在教2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例如,在学

3、习了 “分数”后, 笔者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出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 4 份。学生的兴致很高 ,很快得出了 4 种折法。这时笔者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其它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没有别的折法,造成了悬念, 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进一步思考、尝试,终于又得出 3 种折法。勤于思考使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让学生想说就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 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

4、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 说错了再重说,使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在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让学生说。如在学习“时分的认识”一课时,笔者就让学生结合自己手中的钟表模型分组讨论、探索,最终得出了统一答案。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最后,一些简单的例题教师可由学生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说说自己的理解以及为什么这样理解,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 三、放手让学生去做 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的特征,无论什么事,他们都愿意自己去试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通3过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活动课“有趣的七巧板”中,在制作七巧板之

5、前, 笔者先引导学生观察 7 种图形的大小、位置,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在进行拼图练习时,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 在掌握了基本拼图要领后,照着书中图形拼图, 继而让学生大胆创新, 拼出自己喜爱的图形。在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动手操作,发展创新意识。四、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 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数学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学生一旦科学地掌握了数学思维的方法,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就会大大增强,就会运用数学思维方法的“武器”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因此,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

6、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最现实的目标和具体途径。 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具体体现在:第一,教师应当深入地了解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动,做到既“备课”又“备人”,而后者就是指教师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内在的思维活动。第二,教师不应充当知识的“授予者”,而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具体地说, 教师首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地寻找(提出)问题,并积极地承担起解决问题的责任。同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又应当帮助学生承担责任,即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真正的促进者。如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应当成为自天而降的“救世4主”,而应成为一个鼓励

7、者和有益的启发者;在学生间有不同意见的情况下, 教师不应成为关于正确与错误的“最高裁定者”,而应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交流和自我批评。第三,除直接的促进作用外,教师还应注意发挥“学习共同体”对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具体地说,一个好的“学习共同体”应当具有这样的特点:其中每个人(包括所谓的“差生” )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而不是受到轻视或压制;另外,真理的标准是理性而不是教师,也不是任何的“权威” 。显然,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从这个角度看,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综合上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有让作为主体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