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检疫学.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309004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379 大小: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检疫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79页
植物检疫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79页
植物检疫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79页
植物检疫学._第4页
第4页 / 共379页
植物检疫学._第5页
第5页 / 共3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检疫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检疫学.(3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植物检疫学 1. 教材:植物检疫学.许志刚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 参考书: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 2) 植物检疫条列,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 3) 王重高、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2 4) 北京农业大学主编,植物检疫学,北京:比农业大学出版社,1989 5) 农业部植物检疫所,中国植物检疫对象手册,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 , 1990 6) 赵弄昌,植物检疫(鉴定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66 7) 美国白蛾组编写,美国白蛾,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 8) 徐国金等,植物有害生物检疫熏蒸技术,北

2、京:农业出版社,1988 9) 曹骥,植物检疫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10)商鸿生主编. 植物检疫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教材和参考书 1.植物检疫与植物保护的关系 2.植物检疫的重要性 3.植物检疫的特点 4.国内外植物检疫概况和中国植物检疫简史 第一章 绪论 1.掌握植物检疫与植物保护的关系 2.了解植物检疫的重要性 3.掌握植物检疫的特点 4.了解国内外植物检疫的概况 目的和要求: 第一节 植物检疫和植物保护的关系 一、植物检疫的由来 1. Quarantum 检疫“Quarantine”一词源由拉丁文Quarantum,原义 为“四十天”,来源于十四世纪,在威尼斯为防

3、止黑死病 等传染疾病的蔓延,而实行对进境船舶实施隔离,在海 上停泊40d后,船员方可登陆,以便观察船员是否带有 传染病。这种措施对当时在人群中流行的危险性疫病的 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n如2003年发生的SARS,今年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 中国对从疫情发生区来的人进行隔离14d或7d,也 都是检疫措施的一种表现。 n2. Quarantine 成为隔离40d的专有名词 n3. Sanitary 和 Phytosanitary 的提出 n世界上最早的植物检疫是1660年法国鲁昂地 区为了小麦秆锈病,提出铲除小蘖,并禁止 传入的法令。随后,英国、德国、奥地利、 丹麦等一些国家也先后采取了这项检

4、疫措施 。 n中国植物检疫的正式记载是1928年的农产 品检查条例,至今有近80年的历史,期间 几起几落,直到1980年以后,中国的植物检 疫才得到了迅速发展。 二、概念 随着植物保护科学的发展和植物检疫工作的广泛开展, 人们对植物危险性有害生物认识不断提高,植物检疫的概念 也不断得到发展,日趋完善。不同的教科书对植物检疫概念 的解释也不尽相同。 1. 植物检疫: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的手段,防止 危险性植物病、虫、杂草和其他有害生物的人为传 播,保障农林业生产的安全,促进贸易发展的措施 。它是人类同自然长期斗争的产物,也是当今世界 各国普遍实行的一项制度。 涉及以下概念: 有害生物(Pest)

5、:是泛指为为害或可能为为害动动植物及 其产产品的任何有生命的有机体(IPPC)。 n有害生物包括:限定的有害生物和非限定的有害 生物两类类 n限定的有害生物又包括:检检疫性有害生物和限定 的非检检疫性有害生物两种 非限定的有害生物(Non-Regulated Pest,NRP), 亦就是已经广泛发生或普遍分布的有害生物,有些是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它们在植物检疫中没有特殊的重 要性。有些危害性很大,但是各国都有发生,且大多 为气流传播,一旦有少量发现,一般也不必采取检疫 措施来处理。 限定的有害生物(Regulated Pest,RP)是指在一 个国家或地区未发生或虽然有发生但、且正在进行官 方

6、防治的、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亦即由国 家法律、法规规定的、须对其采取限制措施的有害生 物,也有人称之谓“潜在的危险性有害生物”。包括检 疫性有害生物和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检疫性有害生物(Quarantine Pest,QP):指对某 一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地区尚未存在 或虽存在但分布未广并正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Regulated non- Quarantine Pest,RNQP):是一种在进口国虽 有广泛分布,但存在于进境的种植材料上,并将对 其原有用途将造成不可接受的损害的非检疫性有害 生物,因而进口方的法律、法规可规定对其采取检 疫措施

7、。 1、植物检疫与植物保护的关系 n 植物检疫的对象与一般防治的对象不同 针对的有害生物不同 处理的对象不同 n 两者所采取处理的最终要求不同 n 研究内容:国际性、多部门 n 工作方法不同 :强制性,人员具有权威性 三、植物检疫与植物保护的关系 1、阻止危险性病、虫、杂草随植物及其产品由 国外传入获传出外检 2. 封锁国内局部地区已发生的危险性病、虫、杂 草,使其不蔓延 内检 3. 对已传入的危险性病虫草,采取紧急措施,就 地彻底消灭检疫处理 四、植物检疫学的任务和目的 第二节 植物检疫的重要性 一、引种与检疫的关系 引种的优点:增加植物种质的多样性的手段 提高栽培植物抗病虫、逆境的手段 提

8、高和改善品质的手段 缺点:有害生物随调运植物或产品传播 条件适宜又缺少天敌,导致有害生 物迅速扩展危害,如马铃薯晚疫病 、 葡萄根瘤蚜等 二、主权权与检疫的关系 作为国家的一项主权,反映国家的经济实 力和科技水平。 1937年由日本传入中国: 甘薯黑斑病:日本在中国强行推广易感品种“冲 绳百号” 蚕豆象:随饲料传入中国 三、外贸发贸发 展与检检疫的关系 在对外贸易和发展创汇农业方面,植物检疫 起着特殊的作用 四、植物检检疫的效益: 经济经济 效益 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 第三节 植物检疫的特点 一、植物检疫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后盾,法规为手段, 实施强制性的检疫检查 1. 法规防治 2. 技术性强:

9、快速、准确、有效 二、植物检疫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铲除相结合 要有预见性:立法 执法过程 三、植物检疫立足于国内,放眼于世界 爱国主义:保护本国的植物免受外来有害生物危害 国际主义:防止有害生物扩散到别国或地区去 具有国际性的特点,表现在: 1.各国植物检疫法规的制定必须符合植物检疫的国 际法规及国际惯例 2.各国所采取的检疫措施应以现行的国际标准指南 或建议为基础,当高于国际标准时应有详尽科学依 据 3.检疫需要各国政府、技术人员的紧密合作 第四节 国内外植检的概况和中国植检史 一、世界各国植物检疫的基本类型 1. 从实验检疫的方法出发,分为全面和针对性检疫 2. 根据植物检疫体系管理,分为

10、三种模式: 美国模式 欧洲模式 亚洲模式 3.按照各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和经济 社会发展水平分为: 发达国家型 经济共同体型 发展中国家型 二、几种有代表性的植物检疫做法 1. 美国:立法严密 2. 欧盟: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3. 日本:由日本水产省农蚕园艺局植物防疫 科负责 三、国际植物检疫发展的趋势及经验 1. 加强植物检疫职能 2. 转变检疫管理思路 3. 构建快速反应机制 四、中国植物检疫简史 1. 早期的植物检疫 2. 新中国成立后植检事业获得新生 口岸植物检疫 国内植物检疫 1.植物检疫与植物保护的关系? 各有哪些特点? 2.植物检疫与农业、贸易和国民经 济的关系?

11、3.植物检疫与国家主权的关系如何 ? 4.我国的植物检疫体系是什么? 本章思考题: 第二章 植物检疫法规 内容: 1、植物检疫法规 (1)植物检疫法规的起源与发展; (2)植物检疫法规的基本内容; (3)中国植物检疫法规简介; (4)我国现行的植物检疫体系与职能。 2、植物检疫措施的国际标准。 目的和意义: 掌握植物检疫法规的基本原则与核心内容,我 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有关植物检疫的主要内 容,我国现行的植物检疫体系与职能。 了解重要的国际性法规,包括IPPC、SPS、植 物检疫双边协定、ISPMs。 n法规:法律规范,国家或权威组织制定或认 可,受国家强制执行的行为规范。 n组成:假定、处理

12、、制裁 假定所要求或所应禁止的行为 处理具体内容,细则、条例 制裁违反后的法律后果 第一节 植物检疫法规 一、植物检疫法规的起源与发展 1.植物检检疫法规规是人类类同病虫害长长期斗争 的产产物 2.植物检检疫法规规由单项规单项规 定向综综合性法 规发规发 展 植物检疫法规主要包括国际法规与公约、 地区性法规与各个国家的法规、规章与条例 1.国际性法规与公约 n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 n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简称 SPS协定) n二、基本内容 2.区域性植物保护组织护组织 (1)亚洲和太平洋植物保护委员会(Asian and Pacific Plant Protection Comm

13、ission,APPPC),成立于 1956年,总部设立在泰国曼谷, (2)加勒比海地区植物保护委员会(Caribbean Plant Protection Commission,CPPC)于1967年成立, 总部设在巴巴多斯,现有23个成员国。 (3)欧洲和地中海地区植物保护组织(European and Mediterranean Plant Protection Organization, EPPO)成立于1950年,总部设在巴黎,目前有成员 43个。 区域性植物保护组织护组织 (4)卡塔赫拉协协定委员员会(ComunidadAndina,CA),又 称中南美洲植保组织组织 ,成立于19

14、69年,现现有成员员国5 个,总总部设设在秘鲁鲁。 (5)南锥体区域植保委员会 (Cz)miteRegionaldeSanidadVegetal parael ConoSur,COSAVE)成立于1980年,现有南美洲的 成员国5个,总部设在巴拉圭。 (6)泛非植物检疫理事会(Inter-African Phytosanitary Council,IAPSC)于1954年成立, 总部位于喀麦隆的雅温德,现有51个成员国。 区域性植物保护组织护组织 : (7)北美洲植物保护组织(North American Plant Protection Organization,NAPPO)成立于1976

15、年,共有3个成员。其总部设立在渥太华。 (8)中美洲国际农业卫生组织(Organismo Internacional Regional de5anidad Agropecuaria,OIRSA)成立于1953年,现有8个 成员国,总部设在萨尔瓦多。 (9)太平洋地区植保组织(Pacific Plant Protection Organization,PPPO)成立于1995年,现有22个 成员国,总部设在斐济。 3.检疫双边协定、协议及合同条款中的检疫规定 三、中国的植物检疫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中华 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 n1991年10月30日,7届

16、人大第22次会议审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国家主席 杨尚昆签署第53号主席令,公布了这部法律。这是 我国第一部由最高权力机关颁布的以动植物检疫为主 题的法律,标志着我国口岸动植物检疫工作走上了更 加健全的法制轨道。 n共8章50条 n1996年12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发布中华人民 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 2.植物检疫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n1983年1月3日,国务院发布植物检疫条例 ,1992年5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鹏签署第98 号国务院令,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修改(植物 检疫条例)的决定对原植物检疫条例的 部分条款进行了修改。 n共24条 n是开展国内植检工作的基本法规,是在国内全 面实施植物检疫及森林植物检疫的法律依据。 3.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4. 其他法规及其地方性法规 如安徽省农业植物检疫管理办法省人民 政府1997年3月制定。 此外,在一些其他法律、法规中也涉及 植物检疫。 n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第三十条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