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联合试运转上报材料范本参考(各大系统建设情况)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6308979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联合试运转上报材料范本参考(各大系统建设情况)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煤矿联合试运转上报材料范本参考(各大系统建设情况)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煤矿联合试运转上报材料范本参考(各大系统建设情况)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煤矿联合试运转上报材料范本参考(各大系统建设情况)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煤矿联合试运转上报材料范本参考(各大系统建设情况)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联合试运转上报材料范本参考(各大系统建设情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联合试运转上报材料范本参考(各大系统建设情况)(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开拓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一、开拓系统设计在矿区西部井田边界新建井筒和新建工业场地,采用斜井开拓。矿井划分为一个水平(+1801m),一个采区进行联合开采,以井田中部沿倾向布置下山。新建主斜井(x=2954937,y=35525896, z=+1831,a=150=21),长80m,在标高为+1801m落平;然后不变方位角沿煤层倾向布置一采区运输下山200m至+1785m,承担一采区的运输任务;新建副斜井(x=2954934,y=35525824, z=+1825,a=150=15),共长87m,在标高为+1801m落平;然后不变方位角沿煤层倾向布置一采区行人下山200m;新建回风斜井(x

2、=2955002,y=35525796, z=+1831,a=121=17),共长96m,在标高为+1804m落平;然后方位角变为150沿煤层倾向布置一采区回风下山270m,在一采区上部布置区段联络巷,贯通三条井筒,构成通风系统。在一采区下部布置联络巷(63m),然后布置一采区主副水仓,构成排水系统。采区为下山开采。该方案采用斜井开拓,联合布置,区段下行式开采,走向长壁后退式回采,运输下山、行人下山、回风下山均布置在M32煤层12m垂距底板岩层中,利用区段斜巷联系各煤层。矿井首采工作面是西翼的13201工作面,准备工作面为13202工作面。开拓延伸按区段下行式布置,上区段回采后进入下区段进行回

3、采。1、主斜井本矿用一条主斜井担负煤炭运输、矸石、材料、设备的运输及进风等任务,长80m,倾角21,掘进断面6.5m2,净断面6.0m2,梯形断面,锚网支护(井口段砌碹支护,顶板破碎地段采用金属支护或砌碹支护);井筒内铺设600mm轨距22kg/m钢轨、混凝土轨枕,绞车提升运输。2、副斜井本矿用一条副斜井担负进风、铺设管线、行人、安全出口等任务,长87m,倾角15,掘进断面5.31m2,净断面5.25m2,梯形断面,锚网支护(井口段砌碹支护,顶板破碎地段采用金属支护或砌碹支护);井筒内不铺设钢轨。3、风井专作回风之用及安全出口,长96m,倾角17,掘进断面5.31m2,净断面5.25m2,采用

4、梯形断面,锚杆支护(井口段砌碹支护,顶板破碎地段采用金属支护或砌碹支护),不铺设轨道。二、开拓系统建设情况按照矿井开拓系统设计要求,完成了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井底车场、水泵房、水仓等主要井巷工程的施工工作,井筒及巷道断面及布置方式基本符合设计要求。1)主井斜井:位于工业广场内,净断面7.28m2,井口标高+1800m,53%上坡施工,长度640m。装备有DSJ100/63/275型(1000mm宽)的井下用强力胶带运输机一台;设有人行道,为辅助进风井。于2010年11月份施工完毕。2)副井斜:位于工业广场内,净断面6.76m2,井口标高+1804m,3%上坡施工,长度620m。平均坡度5

5、度,装备1.6米绞车,单轨串车提升,担负矿井辅助运输任务,为主进风井。于2010年12月份施工完毕。3)风井斜:位于工业广场内,净断面6.76m2,井口标高+1810m,长度638m。+1745 m水平以上坡度为29度,+1745 m水平以下3度,装备两台FBCDZ-NO14型对旋式通风机。于2010年12月份施工完毕。矿井技改项目设计井巷工程2531米,实际完成4220米。自检结论:开拓系统基本按设计要求建设施工,所有井巷工程已基本完成,已达到联合试运转的要求。第二节 采掘生产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一、采掘生产系统设计正常生产期间配备2个掘进工作面,采掘比为1:2,设计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

6、设计工作面长70m,工作面设计选用SGD-420/22型可变曲刮板输送机运煤。工作面配备DZ22-30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支撑高度为1.4402.240m,工作阻力为30t/根,选用HDJA-1000型金属铰接顶梁。设计”三四”排控顶,排距1.0m,柱距0.70m,最小控顶距3.2m,最大控顶距4.2m。放顶步距1.0m,回柱绞车选用JH-8型。直接顶不稳定时,投产后视顶板情况,可加强顶板支护,老顶坚硬难冒时可采取强制放顶措施,若底板吸水后易膨胀,支护时可在支柱底部加垫板,防止支护插入底板。1)运煤、排矸:煤从工作面(刮板输送机)工作面运输顺槽(调度绞车)运输下山(绞车)主斜井(绞车)地面(矿

7、车)地面筛分房(矸石山)地面煤场。运料与运煤方向相反。2)通风:新鲜风流从主斜井(另一路新鲜风流从副斜井)区段运输斜巷工作面运输顺槽工作面工作面回风顺槽区段回风斜巷区段回风平巷回风下山回风斜井引风道地面。4)排水:工作面淋水经工作面运输(回风)顺槽(自流)运输下山、行人下山(自流)水仓水泵房(水泵)副斜井地面。6)供电:用电直接由地面供电所供给。二、采掘生产系统建设情况正常生产期间配备2个掘进工作面,采掘比为1:2,设计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工作面配备DZ22-30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支撑高度为1.4402.240m,工作阻力为30t/根,选用HDJA-1000型金属铰接顶梁。设计”三四”

8、排控顶,排距1.0m,柱距0.70m,最小控顶距3.2m,最大控顶距4.2m。放顶步距1.0m,回柱绞车选用JH-8型。(1)3201采煤工作面运煤路线:3201工作面刮板机3201运输巷刮板机、皮带运输机主斜井皮带运输机地面。(2)3203运输巷运矸运煤路线:320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刮板运输机主斜井皮带运输机地面。(3)3203回风巷运矸运煤路线:3203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刮板运输机主斜井皮带运输机地面。自检结论:采掘系统均按设计要求建设施工,已达到联合试运转的要求。第三节 通风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一、通风系统设计1、通风方式整个矿井通风方式为边界并列式通风,通风方法为抽出式。掘进工作面为局部通

9、风机供风。2、通风系统根据矿井开拓部署,主斜井、副斜井进风、回风斜井回风,构成并列式通风系统。3、设计通风线路通风线路为:新鲜风流从主斜井(另一路新鲜风流从副斜井)区段运输斜巷工作面运输顺槽工作面工作面回风顺槽区段回风斜巷区段回风平巷回风下山回风斜井引风道地面。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通风。4、主要通风机选用重庆飞尔达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FBCDZ-14/245对旋轴流式通风机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风机风量11342526m/min,负压537-2029Pa,245 Kw的隔爆轴流式通风机。二、通风系统建设情况1、通风方式及通风系统设主、副、回风斜井,形成由主、副斜井进风,回风斜井回风的中央

10、并列抽出式通风系统。通风系统与通风设计均与设计相符。2、主要通风机风井安设安装了2台FBCDZ-NO14型对旋轴流式通风机;一台使用,一台备用,电动机功率255KW , 排风量为1800m3/min,负压2020Pa,反风率70。主扇二台已于2010年12月投入使用。3、通风线路新鲜风流从主斜井(另一路新鲜风流从副斜井)区段运输斜巷工作面运输巷工作面工作面回风巷区段回风斜巷区段回风平巷回风斜井引风道地面。自检结论:通风系统基本按设计进行建设,采掘工作面供风量完全满足要求,通风系统的风流稳定可靠,已达到联合试运转的要求。第四节 排水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一、排水系统设计1、排水方式矿井为斜井开拓,在

11、+1801m见有水泵房集中排水,将井下涌水排至地面污水处理站中。2、水泵选型根据QBm和HB值,井底水仓选择额定值接近的选择80D-303型水泵,其额定流量2350m/h,扬程为79.8-102.6m;配备功率为22kw,设计三台 (其中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3、水泵房及水仓设置水泵房:水泵房净断面积8.9m2,掘进断面积9.1m2,长度10m。水仓: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未提供矿井的涌水量,根据矿方提供的数据,矿井枯季涌水量250m/天,雨季涌水量750m/天,本设计预测矿井正常涌水量12m/h,按8小时正常涌水量计算,水仓有效容量为128=96m,水仓净断面积8.0m2,掘进断面积8

12、.7m2,长度96/8.0=12.0 m,水仓要求设主副水仓,水仓长度均取20m。4、排水管路趟数及规格选用排水管径为80mm的无缝钢管二趟。正常涌水量时使用一趟排水管,最大涌水量时使用两趟排水管。二、排水系统建设在+1780井底车场设置主、副水仓,安设125D-256型矿用多级离心泵3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副斜井敷设2趟D110mm钢管为排水管路,正常排水时,1趟管路工作,1趟备用,已于2010年1月25日投入使用。自检结论:排水系统基本按设计进行建设,可以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已达到联合试运转的要求。第五节 运输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一、运输系统设计1、提升运输方式主斜井采用绞车提升

13、。铺设600mm轨距22kg/m钢轨、钢筋混凝土轨枕。选用1吨U型矿车运煤及矸石,1吨材料车送材料,1吨平板车运送设备。选用JT-1.61.2型单滚筒矿用提升绞车,绳速Vp=2.45m/s,钢丝绳最大静张力Fmax=45KN;配套电机功率:115kw;供电:380V;选用钢丝绳直径为18.5mm的619股(16;612)钢芯钢丝绳,破断拉力总和为Qz=23800kg。斜井人车,型号为XRB15-6/6,数量为1节,每节搭乘16人。2、运煤线路煤从工作面(刮板输送机)工作面运输顺槽(调度绞车)运输下山(绞车)主斜井(绞车)地面(矿车)地面筛分房(矸石山)地面煤场。运料与运煤方向相反。二、运输系统

14、建设1、提升运输方式主斜井采用皮带机运输。主斜井安设DSJ100/63/275型皮带运输机运煤,带宽1000mm,带速度V=2m/S,运输能力Q=180t/h,输送距离L380m,提升高度H20m,配套电机功率为75kw。在副斜井选用JTP-1.21.2型单滚筒矿用提升绞车做单钩串车提升,完成设备、材料下放和提升矸石等任务,绳速Vp=2.5m/s,钢丝绳最大静张力Fmax=30KN;配套电机功率:45kw;供电:380V。采煤工作面使用SGB-620/40T型刮板运输45机运煤,运输巷选用SGB-620/40T转载至DTL80/40/55型皮带机运煤。2、运煤线路煤从工作面(刮板输送机)工作面

15、运输顺槽(刮板转载机至皮带运输机)主斜井(皮带机运输机)地面煤场。自检结论:矿井提升系统中皮带机、提升绞车、钢丝绳及提升容器的选型,副斜井轨枕、轨道的敷设与及其它配套设施基本达到联合试运转的要求。第六节 供电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一、供电系统设计1、供电电源矿井一回电源由鬃岭变电所(直距3km)10kv电网接入拟建工业场地,另一回路由勺窝乡变电所(直距6km)10kv电网接入拟建工业场地,再通过变压器以660V电压供井下和地面使用,矿井现已构成双回路供电。2、井下供配电井下低压动力为660v和127v。二回下井电缆均引自地面低压配电室,经副斜井到各配电点,铺设方式为电缆挂钩铺设,井下各配电电缆均采用橡套电缆。3、变压器选型(1)地面供电变压器选择S9-315/10(新购)1台供地面用电,为了满足主要通风机、瓦斯泵、压风机、地面绞车等一级负荷用电,选择S9-315/10(原有)1台供地面一级负荷用电备用,变压器中性点接地。(2)井下供电变压器供井下用电的变压器选择4台,其中选择KS9-100/10(原有)1台供局部通风机专用,为了构成“双风机,双电源”供电,选择KS9-100/10(新购)1台供局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