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当前舆论监督工作 心得.docx

上传人:镜花****ul 文档编号:116304353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好当前舆论监督工作 心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做好当前舆论监督工作 心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做好当前舆论监督工作 心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做好当前舆论监督工作 心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做好当前舆论监督工作 心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做好当前舆论监督工作 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好当前舆论监督工作 心得.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做好当前舆论监督工作心得第二篇:做好当前舆论监督工作心得第三篇:关于舆论监督工作的实施规定第四篇:关于网络舆论监督的个人学习心得第五篇:加强改进新闻舆论工作 搞好舆论监督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做好当前舆论监督工作心得 做好当前舆论监督工作心得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依法通过媒体将政府机构等公共权力部门和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反映出来,进行公正恰当有力的批评,以舆论的力量达到约束和监督的目的,具有时效性快、辐射面广、透明度高、震慑力大的特点。近年来,中央领导高度重视舆论监督,让媒体从业人员深受鼓舞。2014年4月26日,中国共产党中央

2、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各项监督制度建设,把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紧密结合起来,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也指出:“进一步扩大公民、社会和新闻舆论对政府及其部门的监督。”最近,各级又召开会议,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可见,舆论监督已成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关注与思考的热点。笔者对如何做好舆论监督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第一,要明确舆论监督的重点与对象。这是增强舆论监督实效性的重要前提。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要发挥舆论监督

3、在推行政务公开中的作用。这说明,舆论监督的重点领域是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对象是掌握公共权力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当前我们的舆论监督,应从党和政府明令禁止和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二者“结合点”上展开。一是要将贪赃枉法、失职渎职、滥用权力、消极腐败以及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象和行为,作为舆论监督的重点,进行大胆揭露和批评,维护党和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二是要对社会丑恶现象、不道德行为和不良风气,也同样要进行舆论监督,以揭露和批评,弘扬社会正气。我们要通过切实的舆论监督,以更好地促进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准。第二,要提高舆论监督工作者的政治意识。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担负着

4、舆论监督的光荣使命,新闻媒体尤其是党报党刊实施舆论监督,绝不是为了“一曝为快”,求得轰动效应,而是一种对党、对人民、对事业负责的监督。因此,新闻工作者要加强学习,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正确理解和运用舆论监督的权力,准确把握舆论监督的方法和形式,以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进团结、维护稳定为出发点,出于公心,客观公正,确保舆论监督的准确性,增强舆论监督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使新闻舆论监督达到增进党和政府的威信、推动群众切身问题解决的良好社会效果。第三,要把握舆论监督的时空纬度。舆论监督首先要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也要讲究艺术和策略。要从选题取材、角度时机、政策分寸、力

5、度大小、甚至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审时度势,形成舆论监督的最佳方案。如对因失职渎职、滥用权力、消极腐败等造成的失范现象,经过舆论监督可以解决的,就要适时进行监督报道,以促成问题的解决;而对一些现实条件下无法解决或公开报道无助于解决的问题,就应等待时机成熟后再进行监督报道。同时,还要注重与刚性的行政监督、法律监督的接力,通过与这些监督机制的协调运行,使舆论监督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不断增强舆论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四,要推进舆论监督的制度化。胡锦涛总书记在谈到制度建设时特别强调,制度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舆论监督作为一项事关党和人民利益的大事,应有制度上的保证,否则

6、就很难正常开展、健康发展。做好舆论监督的关键,是要依据我国宪法的有关规定,借鉴发达国家的文明成果,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对舆论监督的地位作用、工作原则、监督重点等作出明确的规定,逐步推进和实现舆论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最终达到法治化。这是确保舆论监督得以顺利进行的充要条件。近年来一些省市通过地方立法,明确规定新闻媒体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的宣传活动,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进行舆论监督,任何机关都不得干预。这种舆论监督制度化的做法,具有很好的学习、借鉴和推广价值。(正文1590字)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依法通过媒体将政府机构等公共权力部门和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

7、出问题反映出来,进行公正恰当有力的批评,以舆论的力量达到约束和监督的目的,具有时效性快、辐射面广、透明度高、震慑力大的特点。近年来,中央领导高度重视舆论监督,让媒体从业人员深受鼓舞。2014年4月26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各项监督制度建设,把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紧密结合起来,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也指出:“进一步扩大公民、社会和新闻舆论对政府及其部门的监督。”最近,各级又召开会议,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可

8、见,舆论监督已成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关注与思考的热点。笔者对如何做好舆论监督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第一,要明确舆论监督的重点与对象。这是增强舆论监督实效性的重要前提。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要发挥舆论监督在推行政务公开中的作用。这说明,舆论监督的重点领域是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对象是掌握公共权力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当前我们的舆论监督,应从党和政府明令禁止和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二者“结合点”上展开。一是要将贪赃枉法、失职渎职、滥用权力、消极腐败以及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象和行为,作为舆论监督的重点,进行大胆揭露和批评,维护党和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二是要对社会丑恶现象、不道德

9、行为和不良风气,也同样要进行舆论监督,以揭露和批评,弘扬社会正气。我们要通过切实的舆论监督,以更好地促进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准。第二,要提高舆论监督工作者的政治意识。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担负着舆论监督的光荣使命,新闻媒体尤其是党报党刊实施舆论监督,绝不是为了“一曝为快”,求得轰动效应,而是一种对党、对人民、对事业负责的监督。因此,新闻工作者要加强学习,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正确理解和运用舆论监督的权力,准确把握舆论监督的方法和形式,以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进团结、维护稳定为出发点,出于公心,客观公正,确保舆论监督的准确性,增强舆论监督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10、使新闻舆论监督达到增进党和政府的威信、推动群众切身问题解决的良好社会效果。第三,要把握舆论监督的时空纬度。舆论监督首先要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也要讲究艺术和策略。要从选题取材、角度时机、政策分寸、力度大小、甚至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审时度势,形成舆论监督的最佳方案。如对因失职渎职、滥用权力、消极腐败等造成的失范现象,经过舆论监督可以解决的,就要适时进行监督报道,以促成问题的解决;而对一些现实条件下无法解决或公开报道无助于解决的问题,就应等待时机成熟后再进行监督报道。同时,还要注重与刚性的行政监督、法律监督的接力,通过与这些监督机制的协调运行,使舆论监督发挥出更大的

11、作用,不断增强舆论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四,要推进舆论监督的制度化。胡锦涛总书记在谈到制度建设时特别强调,制度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舆论监督作为一项事关党和人民利益的大事,应有制度上的保证,否则就很难正常开展、健康发展。做好舆论监督的关键,是要依据我国宪法的有关规定,借鉴发达国家的文明成果,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对舆论监督的地位作用、工作原则、监督重点等作出明确的规定,逐步推进和实现舆论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最终达到法治化。这是确保舆论监督得以顺利进行的充要条件。近年来一些省市通过地方立法,明确规定新闻媒体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的宣传活

12、动,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进行舆论监督,任何机关都不得干预。这种舆论监督制度化的做法,具有很好的学习、借鉴和推广价值。 第二篇:做好当前舆论监督工作心得 做好当前监督工作心得监督,是人民群众依法通过媒体将政府机构等公共权力部门和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反映出来,进行公正恰当有力的批评,以的力量达到约束和监督的目的,具有时效性快、辐射面广、透明度高、震慑力大的特点。近年来,中央领导高度重视监督,让媒体从业人员深受鼓舞。年4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各项监督制度建设,把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监督、群众监督和监督紧密结合起来,保证把人民

13、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温家宝在今年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也指出:“进一步扩大公民、社会和新闻对政府及其部门的监督。” 最近,各级又召开会议,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可见,监督已成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关注与思考的热点。 笔者对如何做好监督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第一,要明确监督的重点与对象。这是增强监督实效性的重要前提。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要发挥监督在推行政务公开中的作用。这说明,监督的重点领域是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对象是掌握公共权力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当前我们的监督,应从党和政府明令禁止和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二者“结合点”上展开。一是要将贪赃

14、枉法、失职渎职、滥用权力、消极以及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象和行为,作为监督的重点,进行大胆揭露和批评,维护党和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二是要对社会丑恶现象、不道德行为和不良风气,也同样要进行监督,以揭露和批评,弘扬社会正气。我们要通过切实的监督,以更好地促进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准。第二,要提高监督工作者的政治意识。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担负着监督的光荣使命,新闻媒体尤其是党报党刊实施监督,绝不是为了“一曝为快”,求得轰动效应,而是一种对党、对人民、对事业负责的监督。因此,新闻工作者要加强学习,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正确理解和运用监督的权力,准确把

15、握监督的方法和形式,以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进团结、维护稳定为出发点,出于公心,客观公正,确保监督的准确性,增强监督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使新闻监督达到增进党和政府的威信、推动群众切身问题解决的良好社会效果。第三,要把握监督的时空纬度。监督首先要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的导向;同时也要讲究艺术和策略。要从选题取材、角度时机、政策分寸、力度大小、甚至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审时度势,形成监督的最佳方案。如对因失职渎职、滥用权力、消极等造成的失范现象,经过监督可以解决的,就要适时进行监督报道,以促成问题的解决;而对一些现实条件下无法解决或公开报道无助于解决的问题,就应等待时机成熟后再进行监督

16、报道。同时,还要注重与刚性的行政监督、法律监督的接力,通过与这些监督机制的协调运行,使监督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不断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四,要推进监督的制度化。胡锦涛总书记在谈到制度建设时特别强调,制度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监督作为一项事关党和人民利益的大事,应有制度上的保证,否则就很难正常开展、健康发展。做好监督的关键,是要依据我国宪法的有关规定,借鉴发达国家的文明成果,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对监督的地位作用、工作原则、监督重点等作出明确的规定,逐步推进和实现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最终达到法治化。这是确保监督得以顺利进行的充要条件。近年来一些省市通过地方立法,明确规定新闻媒体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的宣传活动,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进行监督,任何机关都不得干预。这种监督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