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2012第3届外交官初赛题库(精)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302869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大2012第3届外交官初赛题库(精)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武大2012第3届外交官初赛题库(精)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武大2012第3届外交官初赛题库(精)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武大2012第3届外交官初赛题库(精)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武大2012第3届外交官初赛题库(精)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大2012第3届外交官初赛题库(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大2012第3届外交官初赛题库(精)(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汉大学第三届“我做外交官”大赛参赛复习资料武汉大学第三届“我做外交官”外交知识竞赛暨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模拟大赛参赛复习资料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国际问题研究院武汉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二一二年十月制 一、外交礼仪1.常见的外交用语及其内函 (1)国事访问: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应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的邀请对他国所进行的正式访问。 (2)国宾:指受某一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正式邀请,到该国进行访问的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 (3)仪仗队:由海、陆、空三军人员组成的或由陆军人员单独组成的、执行礼节性任务的武装部队。人数按各国规定不等。仪仗队通常用来迎送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和高级将领等。 (4)鸣礼炮:鸣放礼炮起源于英

2、国,是一种向对方致敬的表示。鸣放炮数的多少,代表友好诚意和对对方的尊敬程度。礼炮响数的多少依据受礼人的身份高低而定。现在的国际惯例是:21响,迎送国家元首或其他相应级别的人;19响,迎送政府首脑或其他相应级别的人;17响,迎送副总理级官员。以此类推,均取单数(因为,过去的海军迷信双数为不吉利,一直沿用至今)。鸣炮的时间一般是在贵宾到达或离开时进行。(5)东道主:“东道主”一词源于一书。书中的一文中有这样的话:“诺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为此,“东道主”一词就成为“主人”的代称,而且广泛地使用起来了。如在世界上某一国家举行国际性的体育活动、比赛等,某国就被成为“东道主

3、”了。(6)正式访问:指一国领导应某一国家领导的正式邀请,对邀请国进行的访问。有时称为友好访问或正式友好访问。国家元首的正式访问还可称为国事访问。(7)非正式访问:这类访问的礼仪活动一般从简。其中国家领导人以私人身份进行的访问称为私人访问,出访时途径某国所进行的访问可称为顺道访问,由于某种原因不便公开报道的访问则称为秘密访问。此外,两国领导人为磋商重大问题举行的会晤,往往采用工作访问的形式。(8)亲切友好的交谈字面意思(9)坦率交谈分歧很大,无法沟通(10)交换了意见会谈各说各的,没有达成协议(11)充分交换了意见双方无法达成协议,吵得厉害(12)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双方分歧很大(13)会谈是有益

4、的双方目标暂时相距甚远,能坐下来谈就很好(14)我们持保留态度我们拒绝同意(15)尊重不完全同意(16)赞赏不尽同意(17)遗憾不满(18)不愉快激烈的冲突(19)表示极大的愤慨现在我拿你没办法(20)严重关切可能要干预(21)不能置之不理即将干涉(22)保留做出进一步反应的权利我们将报复(23)我们将重新考虑这一问题的立场我们已经改变了原来的(友好)政策(24)拭目以待最后警告(25)请于*月*日前予以答复*月*日后我们两国可能处于非和平状态(26)由此引起的后果将由*负责可能的话我国将诉诸武力(这也可能是虚张声势的俗语)(27)这是我们万万不能容忍的战争在即2. 外交礼遇的三条原则和四条标

5、准外交礼遇三原则对等的原则:即一方出场与来访者在级别、职务、以及待遇、费用等方面,大体上要对等除非有特殊的安排,外交礼遇不宜随便提高或降低;破格的原则:有的来访者身份虽然不高,但有较深背景,或一方对另一方有特殊要求,或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给来访者以破格的较高接待礼遇从简的原则:即重精神、重友谊、重实效、不重形式,不讲排场,不事铺张从简不等于冷落,要注意生活照顾,尽量做到热情周到我国的外交礼遇规格是在长期的外交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是中西结合,以中为主,具有中国特色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外事接待要体现无产阶级的外交风格和风度我们的做法是,一是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反对大国沙文主义,尊重各国的风俗习惯,不

6、强加于人,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反对低三下四的庸俗作风;二是礼宾安排要与我国的对外政策相一致,要有针对性,重礼仪、重实效,生活上要尽量热情周到;三是提倡勤俭办外事,反对讲排场、摆阔气四条基本标准举办任何一项对外交际活动,都需要大量的具体工作因此要求每一个礼宾工作人员既要有高度政治责任感,又要熟悉各方面的业务,并且还要有既严谨又灵活的工作作风一般来讲,衡量接待工作完成得好与不好,有四条基本标准:礼遇、宣传、安全、服务3. 我国礼宾改革礼仪与礼节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文化状况和社会风尚然而,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发展,各国礼仪形式与交际礼节都在不同程度发生变化和改革面对迅速发展的对外开放

7、形势,我国在确保做好外宾接待工作的前提下,既考虑到国际惯例的需要,又从我实际出发,对接待来访的外宾的礼节礼仪等方面作了一系列的规定和改革1978年10月起,凡国宾来访,我外交部不再通知各国使节到机场迎送;不再邀请各国使节及夫人和驻京记者出席欢迎宴会1978年12月起,我国不再派专机到国外迎送来访国宾1979年1月起,我国不再组织四、五千人的欢迎队伍迎送国宾1980年5月,出访的代表团,一般不在国外举行答谢宴会1980年5月,安排国宾(视其意愿)向人民英雄纪念碑献花圈招待来访代表团的(人数)规定:国家元首级,30人以内;副元首级,12人以内;部长级,10人以内1980年9月,国宾抵达首都,欢迎仪

8、式由机场移至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举行贵宾离京不举行欢送仪式,由我国领导人前往宾馆话别,由级别较低的官员送行除天安门广场两侧的电灯柱上挂两国国旗和主要街道挂彩旗以外,不再挂横幅1980年9月,国庆招持会改用酒会形式1981年起,国宾来访,不再发表社论欢迎,只发表国宾照片和简历1981年起,对国宾车队恢复摩托车护卫1983年起,实行陪同团长制,去外地访问时,由陪同团团长陪同活动1983年起,国宾来访时,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举行欢迎仪式、检阅三军仪仗队时,增加检阅分列式国务院规定:根据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和国际惯例,接待外宾时,应由相应职务的人员出面迎送当部长不能亲自迎送时,可在外宾住处欢迎和话别

9、1984年,外交部对宴请提出改革意见:1)提倡宴请形式多样化(酒会、招待会、冷餐会和自助式宴);2)中餐西吃(分食制);3)宴会以中餐为主,提倡四菜一汤(冷盘不宜太多,热莱也不要大多);4)地方宴请应提倡用地方名酒或特色酒1987年,外交部提出缩短国宾车队的要求:正部级一人一辆,副部级两人合一辆,司局级乘面包车(备机动车)1987年,部级代表团在国外期间,一般不搞答谢宴会,如确因工作需要,可举行小型宴请活动,不发消息不建议来访代表团举行答谢宴会,如摘,不发消息1990年,淡化对宴请的报道,宴会上讲的话放在会见时讲。4、座次礼仪(1)座次排序基本规则以右为上(遵循国际惯例);居中为上(中央高于两

10、侧);前排为上(适用所有场合);以远为上(远离房门为上);面门为上(良好视野为上) (2)会议座次首先是前高后低,其次是中央高于两侧,最后是左高右低(中国政府惯例)和右高左低(国际惯例)。主席台座次说明:中国惯例,以左为尊,既左为上,右为下。当领导同志人数为奇数时,1号首长居中,2号首长排在1号首长左边,3号首长排右边,其他依次排列;当领导同志人数为偶数时,1号首长、2号首长同时居中,1号首长排在居中座位的左边,2号首长排右边,其他依次排列。(3)行进位次多人并排行进,中央高于两侧,对于纵向来讲,前方高于后;两人横向行进,内侧高于外侧。实际上内侧就是指靠墙走,我国道路游戏规则行进规则是右行,所

11、以在引领客人时,客人在右,陪同人员在左。换句话说,客人在里面你在外面,为什么要把客人让在靠墙的位置,受到骚扰和影响少。与客人的距离,别拉太远也别离太近,标准化位置是:左前方1米到1.5米处,换句话说,一步之遥。与客人同座电梯,应该先进后出。5. 外交中的会见、会谈礼仪 会见,国际上一般称接见或拜会。凡身份高的人士会见身份低的,或是主人会见客人,这种会见,一般称为接见或召见。凡身份低的人士会见身份高的,或是客人会见主人,这种会见,一般称为拜会或拜见。拜见君主,又称谒见、觐见。我国不作上述区分,一律统称会见。接见和拜会后的回访,称回拜。会见就其内容来说,有礼节性的、政治性的和事务性的,或兼而有之。

12、礼节性的会见时间较短,话题较为广泛。政治性会见一般涉及双边关系、国际局势等重大问题。事务性会见则有些是涉及具体交涉、业务商谈等等。会谈是指双方或多方就某些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问题,以及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会谈也可指洽谈公务,或就具体业务进行谈判。会谈,一般说来内容较为正式,政治性或专业性较强。东道国对来访者(包括外国常驻外交使节到任和离任),从礼节及两国关系上考虑,一般均根据对方身份及来访目的,安排相应领导人和部门负责人会见。来访者及外交使节,亦可根据国家关系和本人身份,以及业务性质,主动提出拜会东道国某些领导人和部门负责人。一般说来,礼节性拜会,身份低者往见身份高者,来访者往见东道

13、主。如是正式访问或专业访问,则应考虑安排相应的会谈。外交使节到任后和离任前,还应对与本国有外交关系的国家驻当地使节作礼节性拜会。外交团间对同等级别者之间的到任礼节性拜会,按惯例均应回拜,身份高者时身份低者可以回拜,也可以不回拜。(1)会见座位的安排会见通常安排在会客室或办公室。宾主各坐一边。某些国家元首会见还有其独特的礼仪程序,如双方简短致辞、赠礼、合影等。我国习惯在会客室会见,客人坐在主人的右边,译员、记录员安排坐在主人和主宾的后面。其他客人按礼宾顺序在主宾一侧就座,主方陪见人在主人一侧就坐。坐位不够可在后排加坐。(2)会谈座位的安排双边会谈通常用长方形、椭圆形或圆形桌子,宾主相对而坐,以正

14、门为准,主人占背门一侧,客人面向正门。主谈人居中。我国习惯把译员安排在主谈人右侧,但有的国家让译员坐在后面,一般应尊重主人的安排。其他人按礼宾顺序左右排列。记录员可安排在后面,如参加会谈人数少,也可安排在会谈桌就坐。小范围的会谈,也有不用长桌,只设沙发,双方座位按会见座位安排。二、外交政治人物部分1、历任联合国秘书长 0).格拉德温杰布(英国) 于1945年至1946年在联合国初创阶段担任过代理秘书长。1)特里格夫赖伊(挪威,欧洲) 1946年2月至1952年11月10日在任1946年2月1日当选为联合国首任秘书长。1951年连任,后因支持联合国对朝鲜战争进行军事干涉,被迫于1952年11月1

15、0日辞去联合国秘书长职务。2)达格哈马舍尔德(瑞典,欧洲) 1953年4月10日至1961年9月18日在任。1953年4月10日,年仅47岁的哈马舍尔德成为联合国第二任秘书长。1961年9月在非洲北罗得西亚(现在的赞比亚)的飞机失事中殉职(疑为政治谋杀)。3)吴丹(缅甸,亚洲) 1962年11月3日至1972年12月31日在任1961年11月3日,吴丹出任联合国代理秘书长。1962年11月30日,他当选为联合国第三任秘书长,1966年连任。1972年1月1日任期届满后退休。4)库尔特瓦尔德海姆(奥地利,欧洲) 1972年1月1日至1981年12月31日在任。1971年9月至1981年,连任两届秘书长。瓦尔德海姆担任联合国秘书长期间,同中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瓦尔德海姆于1972年、1977年、1979年五次访问中国。因遭到中国的否决而离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