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部大学语文讲义文库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6302379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219 大小: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部大学语文讲义文库_第1页
第1页 / 共219页
本部大学语文讲义文库_第2页
第2页 / 共219页
本部大学语文讲义文库_第3页
第3页 / 共219页
本部大学语文讲义文库_第4页
第4页 / 共219页
本部大学语文讲义文库_第5页
第5页 / 共2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部大学语文讲义文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部大学语文讲义文库(2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语文讲义 王先霈主编大学语文0 绪论在绪论部分,我们主要谈两个问题,一是大学语文课程的沿革,二是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必要性。先说说什么是语文。在民国时期,我国基础教育中的母语课程,在小学阶段叫“国语”,在中学和大学阶段叫“国文”。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接受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建议,决定不再使用“国语”和“国文”这两个名称,把母语课程统称为“语文”。为此,叶圣陶先生做了如下说明:“什么是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38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上海科学技

2、术文献出版社2005年影印出版了三套民国时期的小学国语教材,即叶圣陶编、丰子恺绘开明国语课本(上下册);魏冰心等编、薛天汉等校订世界书局国语读本(上下册);庄俞等编写、张元济校订商务国语教科书(上下册)。开明国语课本收有叶圣陶先生的长子叶至善的文章老开明国文课本始末。叶至善写道:“七十二年前,也就是1932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了一部初等小学用的国语课本,共八册。我父亲叶圣陶(绍钧)先生写的课文,父亲的好友丰子恺先生绘的画。课本一上市,果然有点儿轰动,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赞誉。尤其是小学教员,他们说有的教材内容陈腐,语言枯燥,插图呆板,孩子们见了就厌烦,哪儿来的学习兴趣。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

3、器,教科书该编成这个样子。我父亲和丰先生受到了鼓舞,1934年,又完成了高等小学用的四册国语课本。”商务国语教科书和世界书局国语读本都收有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萌芽主编、新概念作文大赛策划人赵长天的文章旧书新读的意义。赵长天写道:“张元济、叶圣陶、丰子恺都是一代大家,我们难以想象现在的大作家大画家来屈身编写先生,早。小朋友,早。但他们大概不觉得大材小用,因为他们知道,这些看来最浅近最简单的文字,是最重要的文章。人的智力的开发、道德情操的培养、人格的确立,最要紧的是在幼儿、小学时期。最不能糊弄的是孩子。把真善美,把爱,把正直,传达给孩子,是为人的一生打基础,也是为一个健康的社会打基础。”1941

4、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了郭绍虞编写的大学国文教本学文示例(上下册),此书是燕京大学一年级国文教本,选骈散韵文、小说、戏曲、翻译、佛经节录等。文后多有编者简评和议论。据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徐中玉先生介绍,建国初我国各大学基本上都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但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后,“大学语文”课程随即不再开设了。1977年恢复高考后,中学阶段文理分科,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以及大学阶段狭隘的专业知识教育,使得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的大学生人文科学知识相当贫乏。1995年秋,华中理工大学组织该校的3511名新入学的专科、本科、硕士生和博士生,参加了一次中国语文水平测试。试题是在中国语文教材及高考试题的基础

5、上,从一名理工科大学生应掌握的最基本的语文知识及写作能力的角度设计的,共分汉语知识、古代文学、阅读与理解、写作这四大部分。学校规定:75分以上的学生可以免修中国语文课程;60-74分的学生可通过自修或选修中国语文课程,再参加下一年度的测试;60分以下的学生,则必须参加中国语文课程的学习,直至通过。测试结果,总平均分仅为63.9分,刚过及格线;其中,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平均分不及格。如今许多高校都把外语教学当作大事来抓,却不重视母语教学,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历史、哲学、文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科学知识了。就连大学文科,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季羡林先生在一篇题为提高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与可能文章里呼吁

6、道:“现在大学的文科的地位已岌岌可危”!季羡林先生还引用上海一位教授的话说,目前文科处于基本崩溃状态,尽管系科结构还在,但精神丧失了。(参见解思忠国民素质忧思录第252-253页,北京:作家出版社1997年第2版)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一些有识之士就已经认识到了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并开始着手解决大学生人文素质下滑的问题。1978年秋,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的徐中玉先生(1915- )和时任南京大学校长的匡亚明先生(1906-1996)共同倡议在高校重新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此举得到了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数十所高校的热烈响应和积极支持,也得到了教育部的认同。经教育部批准,中

7、断了30年代的大学语文课程得以在高校重新开设。1980年10月,全国大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二十多所大学的代表济济一堂,共同商讨大学语文课的教材建设问题,并组成了徐中玉先生为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编审委员会。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徐中玉先生主编的大学语文于1981年7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二十多年来,华东师范大学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教师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他们敬业爱岗、团结进取的奉献精神没有变,教书育人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没有变。华东师范大学大学语文课程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课程负责人谭帆,男, 1959 年 10 月生,江苏常熟人。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

8、士生导师。现为中文系主任、语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教授、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戏曲学会副会长等。主要著作有: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 年)、金圣叹与中国戏曲批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年)、优伶史(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5 年)、中国小说评点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长生殿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年)、 中国雅俗文学思想论集(中华书局 2006 年)和梨花带雨生旦净末丑的乾坤(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等。专栏0-1:大学语文编辑说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7月 自一九

9、七八年秋,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倡议重新开设大学语文课并在南大首先实行以来,全国很多高校已陆续开设此课。各兄弟院校迫切希望制订出教学大纲和协作编写教材。一九八年十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大学的联合倡议下,于上海召开了有二十所高校参加的大学语文教学讨论会,会上对大学语文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并制订了教学大纲,拟定了教材篇目,成立了教材编审委员会。编审委员会由(按笔画为序)山东大学、大连工学院、上海师范学院、上海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津大学、辽宁大学、兰州大学、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吉林财贸学院、杭州大学、杭州师范学院、杭州商学院、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

10、江大学、清华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院校组成。为了更好地推进大学语文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会上并决定成立“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会”。 编审委员会推选徐中玉、叶百丰、翁德森(华东师范大学)、侯镜昶、贾平年(南京大学)、徐鹏(复旦大学)、董治安(山东大学)、李宪昭(上海师范学院)、杨秀(吉林财贸学院)、陈钟英(福建师范大学)、宫玉海(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张大芝(杭州大学)、王士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施春晨(同济大学)、戴良球(上海科技大学)等十五位同志为编委,具体负责教材编写工作。 在第一次编委会议上,全体编委一致推选华东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中文系主任徐中玉教授为主编,侯镜昶、徐鹏、叶百丰、董治安

11、四位副教授为副主编。会上对教材编写进行了分工,并订出具体措施,采取先分片后集中的办法:先由上海各校的编委负责编写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部分,南京、杭州、合肥、福州各校的编委负责编写宋元明清近代部分,济南、长春各校的编委负责编写唐及现代部分;分片进行通稿后再集中定稿。 在大家的积极努力下,各片如期在一九八年年底前完成初稿;编委分别在上海、合肥、济南举行通稿会议。一九八一年一月,全体编委集中杭州,举行定稿会议。会上,大学语文研究会名誉会长匡亚明同志应大家的要求,就开设大学语文课的重要意义及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光荣任务作了讲话,受到与会同志的热烈欢迎。现特将这次讲话的摘要作为本教材代序。紧接定稿会议,二月在

12、上海再次由正副主编审定全稿。华东师大中文系钱谷融教授审阅过现代部分教材,并提出不少宝贵意见。 由于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全体编委的共同努力,大学语文教材得以在短期内初步编成。由于争取早日出版使用,编写过于匆促,教材中必然存在缺点,希望大家在使用过程中,多提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改正。另外,教材所选篇目不可能太多,如感需要,教师同志尽可加选适当篇章补充,务使本课程适合各科学生的共同需要。 以下对本书的编写体例略作说明: 一、作者简介,重要作家五百字左右,一般作家三百字左右。 二、注释力求简明,一般先注全句,再注单词,不作串讲,也不写段落大意。 三、少数注释不避重出,以免翻检之劳。 四、注释古今地名

13、时,今地名一般不标市县。 五、注释有斟酌采用各家之说处,难于一一注明,统此致谢。专栏0-2:大学语文序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匡亚明(南京大学校长、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全国文法理工农医师范财经等各类大学,近年来陆续开设大学语文课,惟苦于缺乏适当的教材。去年十月,全国二十所大学的代表云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共同商讨大学语文课的教材建设问题。与会代表意气风发,敢于创新,一致决议立即编写教材,以解决各校燃眉之急,筚路蓝缕,困难自多。然而在全国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及语文教材编委的积极努力下,穷数月之功,编写工作已如期完成。这是解放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的一件大事。借此机会,谨向参加教材

14、编写的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祝贺你们在四化建设的征途中,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大学里开设语文课,意义重大。马克思曾经说过,掌握一种语言,就等于掌握一项武器。现在很多大学生,语文水平较低。试问,连祖国语文这一基本武器都不能掌握,如何能正确地理解科学知识和完善地表达科研成果?语文教师的光荣任务,首先就是要是大学生能普遍掌握这一打开科学领域大门的基本武器。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语文教师的任务不光在于传授语文知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表现在语文材料中数量最多,最集中,通过语文教学,教师应进一步把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传授给学生。 学校教育有三大社会职能,它通过各学科的教师来实现

15、,其中很大一部分要通过语文教师来实现。因此,语文教师在学校里肩负的重任,是首屈一指的。 学校教育的第一个社会职能是继往开来,推陈出新。通过学校教育当然也要通过其它方面把科学、文学、哲学中的优秀遗产批判地继承下来,推陈出新。人类的文化是有继承性的。例如孔子,他是二千年以前的人物,由于历史的限制,他的有些言论和思想当然现代是不适用了,但是,为什么打来打去,到现在还是打不倒呢?就是因为他的言论和思想中,有的现在还有一定生命力,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中华民族并不因为有孔子这样一个人而感到耻辱;相反,我们大家还是感到二千年前有孔子这样一个祖先而引以为荣。打开论语,卷首三句话就驳不倒,今天还有生命力。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谓字字皆碑。孔子一生,勤奋学习,孜孜不倦,临终前还说:“假我数年以学易!”近代的革命先驱者,无不刻苦好学。李卜克内西在回忆马克思一文中曾说,马克斯不仅自己刻苦好学,而且要求其他同志,要求恩格斯,要求李卜克内西等等努力学习。李卜克内西在伦敦住了十二年,几乎天天和马克思见面,他很了解马克思。那是一八四八年革命失败,德国和法国的许多革命者流亡英国,他们天天喊着要打回去,马克思说不行,要好好学习。他天天跑大英博物馆,博览群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