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实验中学 历史必修3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师版-杨德斌)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6282763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4.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岳实验中学 历史必修3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师版-杨德斌)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安岳实验中学 历史必修3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师版-杨德斌)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安岳实验中学 历史必修3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师版-杨德斌)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安岳实验中学 历史必修3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师版-杨德斌)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安岳实验中学 历史必修3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师版-杨德斌)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岳实验中学 历史必修3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师版-杨德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岳实验中学 历史必修3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师版-杨德斌)(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岳实验中学高中历史必修3导学案 (教师版杨德斌) 高2017届历史备课组一百家争鸣课程标准展现本课课标,并总结出具体的知识点,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目标做到了然于胸。重点难点通过多媒体或者小黑板的展现,让学生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在学习中重点把握,重点学习。重点难点处理方法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思想的主要内容。1.结合【互动探究】栏目,运用史料,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师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和探究问题的能力。2.运用讲解归纳法:结合【名师讲解】栏目,首先归纳出清晰的条目,然后运用实例和历史的逻辑,逐条讲解透析,使学生透彻全面理

2、解,并牢记于心。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运用目标分解法:将这个问题的处理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旨在让学生可以最终自主归纳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新课导入建议案例一图片导入 孔庙主殿大成殿 孔府大门 孔林孔府、孔庙、孔林是闻名中外的旅游景点。“三孔”之所以著名,源于孔子及其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在诸子百家的互相争鸣中,中国的学术文化和思想道德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儒家思想也由此逐渐脱颖而出。本课向你讲述的,正是“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曲折历程案例二文字导入电影孔子曾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不少的电影人甚至社会学

3、者、历史学家都对它表示了极大的兴趣。电影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51岁出任中都宰一直到其73岁病逝这段经历,并挑选了最有戏剧性的堕三都、周游列国、陈蔡被围等重要经历进行改编。影片的主角是孔子,其实在那个时代,有很多像孔子一样伟大的人物。那个时代,它不仅仅是一个诸侯争霸的时代,也是一个各种思想文化“百家争鸣”的时代。教学流程设计课 程 标 准重 点 难 点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重点) 2.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重点)3.早期儒家思想的形成。(难点)孔子和早

4、期儒学1.背景(1)社会变革: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生剧烈变化。(2)百家争鸣:思想家们相互争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2孔子(1)思想主张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哲学思想: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2)主要贡献孔子的言论被编纂成论语一书。开创儒家学派。基本文献:诗、书、礼、乐、易、春秋,史称“六经”。观察教材P4圣迹图孔子退修诗书,我们可以从中提取哪些有效信息?【提示】(1)反映了孔子在整理古代文献方面的重要贡献。(2)体现

5、了孔子立学传徒的教育成就。(3)弟子们三三两两地自由讨论表明了活跃的教学氛围。(4)这幅画还说明了后人对儒学的尊崇。3孟子道德规范仁、义、礼、智政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民本学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4.荀子(1)地位: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2)主张天人关系学习目标: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老庄之学1.思想特点(1)世界观: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2)方法论: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的方法。2老子(1)主张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变。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蕴涵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提出“弱者道之用”,阐发了以柔

6、克刚、以弱胜强的方法论原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2)著作:其思想体现在老子一书中。3庄子(1)主张把“道”作为世界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认为“道”无所不在,万物也是没有界限和差别的,叫“齐物”。人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与天地为一,从而逍遥自得。(2)著作:其思想集中体现在庄子一书中。4影响老庄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法家思想1.代表人物及其主张(1)李悝推行“尽地力之教”,以增加国家田租收入。主张用严酷的刑罚确立起新的政治秩序。他所著的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2)商鞅废除世卿世禄

7、制度,根据军功制定尊卑爵秩的等级,奖励耕战。废除井田制度,并加强中央集权。(3)韩非理论来源: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思想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2影响法家的理论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阅读教材P6“学习思考”:法家是如何论述改革的意义的?我们应当怎样认识这种思想的价值?【提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通过变法改革适应社会发展。这种改革的思想包含有合理的因素,体现了进步的历史观。墨家的主张1.创始人:战国初期的墨翟。2特征提倡刻苦俭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3主张(1

8、)政治思想: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进一步提出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主张。(2)认识论: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提出判别知识的“三表”法。(3)逻辑学:建立了“类”、“故”等中国最早的逻辑学术语,建立了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方法论基础。4演变(1)墨子死后,他的一些弟子专门探讨逻辑学,称为“墨辩”学派。(2)汉代以来,墨家学派逐渐湮没失传。阅读教材P8“学习思考”: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动荡的历史阶段,为什么在这一阶段会出现思想文化活跃的局面?【提示】(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到重用。(4)思想文

9、化上:“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出现私人讲学。【判断回扣】1百家争鸣是当时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提示】“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它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的文化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论语是由孔子编纂而成的。()【提示】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的,而非孔子亲自编纂的。3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但他仍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提示】荀子虽然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但其思想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所以他仍为战国末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4孟子的“仁政”是对孔子“仁”的继承与发展。()【

10、提示】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重复,而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孟子从孔子的“仁”的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5孔孟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与现代“以人为本”理念是一致的。()【提示】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为中心的,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只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尽管如此,其精神在当时仍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6老子思想中的“无为”就是无所作为。()【提示】所谓“无为”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和不为所欲为,如此方能达到“无不为”的效果,这实际上就是反对严刑峻法和苛政。7 诸子百家代表的阶级利益各

11、不相同。()【提示】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庄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墨子的思想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先秦儒学的比较史料一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孔子家语致恩史料二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史料三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1史料一表明孔子对民生问题的看法是什么?【提示】将民生问题政治化,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2史料二中,孟子认为实施仁政的方法是什么?【提示】实施仁政的前提是解决土地问题。3史料三体现了荀子的什么主张?【提示】性恶论。先

12、秦儒学的比较比较项目孔子孟子荀子治国理念“仁”“仁政”“仁义”、“王道”民本思想“爱人”、“为政以德”“君轻民贵”“君舟民水”历史观“克己复礼”主张社会进步主张社会进步伦理观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孟子对孔子的思想主张加以继承和发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更为系统的“仁政”思想提出“君轻民贵”的观点在孔子“性相近”观点基础上提出了“性善论”提出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AB C D【解析】孟子把孔子的思想发展成为更为系统的“仁政”思想,发展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君轻民贵”的观点,在孔子“性相近”观点基础上提出“性善论”。而提出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的

13、是荀子。【答案】B法家思想的特点史料一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商君书更法史料二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1史料一体现商鞅思想的特点是什么?【提示】体现了“变革”思想。2史料二反映了韩非子的治国理念是什么?【提示】赏罚分明,依法治国。法家思想的三个特点(1)突出强调法治、变革。(2)有利于君主集权,国家统一。(3)过于残暴。(2012山东高考)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A儒家 B道家C墨家 D法家【解析】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及其理解,如“战国时期”

14、、“注重实践”(因时而变)、“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法不阿贵)、“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重农抑商、文化高压),即可判断是指法家。【答案】D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比较派别代表时间地位主张儒家孔子春秋儒家学派创始人“仁”;以德治民,克己复礼;有教无类;性相近孟子战国亚圣“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性本善荀子战国集大成者仁义、王道;“君舟民水”论;性本恶道家老子春秋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本原是“道”;无为而治;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庄子战国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世界万物是相对的;放弃一切欲念,获取精神自由法家韩非战国法家学派集大成者以法治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墨家墨子战国墨家学派创始人兼爱、非攻、尚贤、节俭(2012海南高考)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