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县乡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规划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282726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口县乡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城口县乡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城口县乡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城口县乡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城口县乡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口县乡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口县乡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规划(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口县乡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规划(20102015 年) 为统筹规划保护城乡发展环境,改善提高乡镇居民生活质量,推动我县生态经济强县建设,依照重庆市乡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规划(20092017 年),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范围及目标 (一)规划范围。全县除县城以外的6个建制镇和17个建制乡均纳入规划范围。 (二)规划目标。到 2012 年,全县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达到17 个,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5%以上;到 2015 年,完成全部23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90%以上;同步建设污泥收运和集中处置系统,在6个中心镇建设污泥处置场,其它各乡建设收运站,逐步提高污泥的资源化利用率。 二

2、、主要任务 (一)统一规划在 20102015 年期间逐步建成23 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总计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25万吨/日,配套建设污水管网 47.6公里,实现全县所有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 (二)同步规划建设污泥处理系统,妥善采用各种有效防治措施,对乡镇污水处理厂所产生污泥进行集中处置。 三、建设时序 (一)20102012 年规划完成乡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17个(其中镇级6个,乡级11个),建设规模1.12万吨/日(其中镇级0.58万吨/日,乡级0.54万吨/日),配套建设污水管40.8 公里(其中镇级12.7公里,乡级28.1公里)。 (二)20132015 年规划完成乡镇生

3、活污水处理项目6个(乡级),建设规模0.13万吨/日,配套建设污水管网 6.8公里。 四、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按有关标准估算,全县乡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共需投资 1.20亿元。其中,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建设费0.50亿元,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建设投资 0.53亿元,征地拆迁费0.14亿元,污泥收运系统 0.03 亿元。按时间划分:20102012年投资 1.02亿元,20132015年投资 0.18亿元。 (二)资金筹措。项目建设所需资金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一是积极争取国家财政资助项目;二是项目法人单位通过银行贷款、招商引资自筹;三是项目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配套落实部分资金。

4、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黄道国任组长,县政府办副主任何国语,县环保局局长夏贵金任副组长,县发改委主任罗贤柱,县财政局局长李学刚,县建委主任刘中耀,县市政园林局局长熊拾燕,县交通局长陈伦山,县水务局副局长幸华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环保局,由夏贵金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其主要职责:在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的综合协调。 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是改善城乡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我县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的必要条件。要在 2015年前完成全县所有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责任重大。

5、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加强协作,努力推进项目建设工作。此项工作将纳入全县年度目标考核内容,落实责任,严格考核。 (二)拓宽融资渠道,加大项目投入。 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环保局等部门要加强与市级有关部门的衔接,争取国家专项资金用于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县财政每年要在新增财力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对乡镇污水处理项目和管网建设予以补贴。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推进乡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的市场化运作。鼓励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采用国内银行、国外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融资。允许采取特许经营制度,引导和鼓励国内外资本投资乡镇污水

6、处理项目建设和运营。 (三)积极创新乡镇污水处理体制机制。 一是积极采取 BOT 模式建设乡镇污水处理项目。积极配合市上引进环保企业,或参与整合全市污水处理资产组建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进行乡镇污水处理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二是积极探索 TOT 等方式经营污水处理项目。将已建成的乡镇污水处理厂通过资产转让和特许经营,吸引国内外具有较强实力的专业性环保公司或污水处理企业来我县经营。 (四)强化项目建设、运营的监管。 进一步规范市场监督体系,建立政府组织引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乡镇污水处理项目经营管理体制。加强对项目建设、运营全过程监督,为污水处理市场化、产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服务。 一

7、是强化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的指导及监督职能,着力控制建设规模。相关部门要严格基本建设管理程序,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因地制宜、科学实用地做好项目建设方案比选工作。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坚持经济、高效、节能和简便易行的原则,既要满足出水水质的要求,又要充分考虑项目投资和运行费用与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是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标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项目合同管理制,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和监督,确保工程质量。项目竣工后应由县工程项目办公室组织验收。同时,严格项目建设预决算管理,建立健全项目财务管理和审计制度。三是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的监管。要加强项目达标运行的监督,严格执行排水许可制度,规范排水

8、行为。逐步建立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评估制度,并将评估结果作为核拨污水处理费的重要依据。已建成的乡镇污水处理厂加快配套建设,力争建成后运行负荷 1 年内达到 50%、3 年内达到 75%。 (五)完善污水处理费征收机制。 加大对乡镇供水企业的扶持和政策倾斜力度,努力改善供水水质,为污水处理费征收创造条件。严格按照修订后的重庆市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 42 号)征收污水处理费。 分宜县位于赣中偏西,袁河中游,县境南北长65公里,东西宽36公里。东邻新余市渝水区,南连吉安市安福县,西接宜春市袁州区,北毗宜春市上高县。县治分宜镇,距省会南昌178公里,距市治所在地新余26公里。全县

9、辖4乡6镇,127个村民委员会,1319个村民小组,8个城镇居民委员会。全县国土面积1392平方公里,人口30.87万,其中非农业人口7.9万,人口密度220人/平方公里。县治分宜镇,城区常住人口7万人。分宜县农业特色鲜明,是“中国夏布之乡”、全省第一个科技兴农示范县和优质稻发展重点县。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达20余种,其中煤炭1.1亿吨、钨13万吨、铁储量9084万吨。工业基础扎实,是全省30个重点工业调度县之一,占地2.66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规划科学、发展迅速,已成为各地客商投资的热土。分宜发电厂拥有我国两个首台全部自主知识产权410T/H和200MW循环流化床发电机组,年发电量达

10、15亿度,30万千瓦机组已并网发电成功;分宜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新型旋窑水泥生产线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年产水泥165万吨,现正筹备新上一条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届时将年产熟料300万吨、水泥220万吨,成为我省最大的水泥(熟料)生产基地;分宜驱动桥有限公司为全国工程机械驱动桥三大生产基地之一;分宜煤矿电机厂为全国三大防爆电机生产厂家之一。2007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61亿元,财政总收入7.2亿元,连续两年被授予“全省综合经济发展先进县”。分宜县位处江西省大十字生产力布局的浙赣铁路沿线上,距新余市、宜春市城区均在30KM左右,区域的辐射和接收功能十分显著,县域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外部环

11、境。浙赣铁路复线,省道清宣公路从县境中部穿越,交通发达。沪瑞高速由东向西、武吉高速由北向南从分宜县境内穿过,并在县城设有互通式立交,解决了分宜县现状偏隅公路交通干线的问题,地方交通组织易纳入区域大交通网络。根据分宜县交通和区位特点,资源优势,经济基础等城市发展条件,以及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分宜县县城城市性质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以机械工业、建材工业、食品工业为主,旅游服务有特色的园林城市。一、建设污水处理厂的目的分宜县现状排水体制为合流制排水,雨水及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老城区内的排水明渠龙须沟内。龙须沟的最终排放水体为新余市境内的仙女湖。仙女湖不仅是国家4A级风景名

12、胜区,还是新余市区的主要饮用水源地,担负着全市三分之二的生活及工农业用水。而保护好仙女湖的水质,历来是仙女湖区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仙女湖区环保站加大了对仙女湖景区的监察力度,要求所有的污水排放口必须达标排放,切实有效地保护好仙女湖的青山绿水,保障新余人民的饮水安全。因此,建设一批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完善的大小不一的污水处理厂,使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对保护仙女湖水质、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改善分宜县城的环境现状具有积极意义,符合分宜县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二、总体目标根据分宜县“十一五”规划、2000-2020分宜县城市总体规划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13、分宜县近期内拟开工建设以下污水处理厂,远期目标是乡乡镇镇兴建一个污水处理厂。1、分宜县城污水处理厂2、分宜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3、分宜县钤山镇污水处理厂4、分宜县湖泽镇污水处理厂5、分宜县杨桥镇污水处理厂6、分宜县洋江镇污水处理厂三、项目实施安排(一)、分宜县城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3万吨)分宜县城目前排水体制为雨污水合流制,排水主干渠龙须沟为明渠,管渠断面偏小,且因人为破坏,阻水、堵水现象严重,雨污水就近排放,流向混乱,道路排水缺乏统一规划。城区排水分为四个排水区,钤山路以南,清宜公路以北,天工大道与西郊路之间的老城区为排水区,钤山路以北,天工大道与西郊路之间为排水区,城东新区为排水区,东兴

14、工业区为排水区。分宜县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年),县城远期规划建设用地1331公顷,其中工业及仓储用地356公顷,居住及商业用地975公顷。远期污水量预测:按人口密度100人/公顷,平均日用水量31688 m3,本地区主要为生活污水,污水定额为23800 m3。考虑到城市发展的进程,污水处理厂分期建设,近期主要解决老城区(天工大道以西,钤山路以南部分)污水,该地区规划为行政、商贸、居住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361公顷。根据水量预测及售水情况,确定县城污水处理厂总体规模为日处理污水3万吨。现阶段处理水量为1万吨,预留2万吨处理能力。污水处理工艺选用氧化沟工艺。分宜县污水处理厂项目,于20

15、06年12月启动项目前期工作,2007年10月,经新余市发改委2007163号核准立项,2007年11年由省发改委投资处主持,进行了项目初设评审,2007年12月项目动工建设,项目总占地51亩,分二期建设,一期建设日处理污水1万吨,投资2500万元,配套污水管网建设3970米,预计项目2008年建成投入运营。污水采用二级处理,经过处理达到一级B排放标准,排入分宜县县城东南面龙须沟,污水最终受益水体(仙女湖)为类水体。 选址在县城东南面,距离分宜城区约1公里,该处拆迁少,在城市水体的下游,清宜公路在厂区北面200米处,交通便利,工程地质较好,尾水可以就近排放。二期工程拟于2010年再新建日处理污水2万吨规模,配套污水管网建设6030米,投资估算为4500万元。(二)、分宜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5000吨)分宜县工业园区始建于2003年,位于分宜县城西郊,是一个省级工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266公顷(4000亩),已开发建设150公顷(2250亩),建成生产和正在建设企业有40家,主要有新余华锋特钢、江西郑氏集团、建辉铸造、高麒陶瓷厂、江西绿洲橡胶厂、江西子龙公司、华普实业等,以铸造加工、废铜利用及工业陶瓷三个系列产业。2007年实现工业销售收入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