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旅游发展的优势、机遇与战略d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6282536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122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旅游发展的优势、机遇与战略d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海南旅游发展的优势、机遇与战略d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海南旅游发展的优势、机遇与战略d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海南旅游发展的优势、机遇与战略d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海南旅游发展的优势、机遇与战略d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南旅游发展的优势、机遇与战略d》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旅游发展的优势、机遇与战略d(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海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评价第一节 海南省旅游业发展概述一、发展的简要回顾1、海南省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进一步确立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领导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先是将旅游业列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后又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来抓。1996年2月,海南省一届人大四次全会通过的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努力把海南建设成为中国的新兴工业省、中国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中国度假休闲旅游胜地,新兴工业、热带农业和旅游业成为海南省三足鼎立的产业基础”。这就从法律上进一步确立了旅游业在海南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为海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创造

2、了基本的条件。2001年2月海南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进一步提出,在“十五”期间,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巩固提高第一产业,加速发展第二产业,全面提升第三产业。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服务业,争取将旅游业总收入提高到相当于GDP的20左右,对旅游业发展进一步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海南省旅游业得到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重视和支持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海南旅游业得到了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1983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的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指出:“海南岛有条件逐步建成国际避寒冬泳和旅游胜地”,明确提出了海南旅游

3、业发展的远景目标和规划蓝图,使海南旅游业步入了实质性的开发阶段。1986年1月,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在国家制定的旅游业“七五”计划中,将海南岛列为全国7个重点旅游区之一。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后,海南旅游业得到了国家在财力物力等方面的直接支持。来琼视察检查工作的中央领导同志,对海南旅游业作了许多重要指示。江泽民总书记1993年就指出:要加快海南的开发建设,必须大力发展旅游业。并亲手写下了“碧海连天远,琼崖尽是春”的重要题词。1998年底,朱镕基总理在海南考察工作时强调:要充分利用海南得天独厚的热带风光,大力发展旅游业。中央领导的指示,对海南省调整产业发展战略,确立旅游业的重要地位,具

4、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2001年国家旅游局制订的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再次把海南确定为全国8个旅游区之一,而且是全国惟一的单独一个省作为一个旅游区。国家的旅游业发展纲要对海南提出了很高的期望目标:“在中国,海南是惟一的最具备条件建成热带海岛海滨旅游度假胜地的地区。”“十五期间,要瞄准建设世界一流的热带海岛海滨度假旅游胜地这个目标,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 二、“十五”期间的重要变化 1、产业规模的变化:从小行业到大产业 1988年4月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特别是“十五”计划期间,海南已基本形成“行、住、吃、游、购、娱”6大要素协调配套、功能齐全的旅游供

5、给体系,具备了年接待2000多万人次游客的能力。旅游业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到2004年,全省共有1158家旅游酒店、度假村和社会旅馆,客房约7万间。2004年,已评定星级酒店215家,客房共30485间。其中五星级10家,四星级38家,三星级96家,二星级62家,一星级9家。三亚市亚龙湾的凯莱大酒店是全国首家五星级休闲度假酒店,填补了国内高星级度假酒店的空白。全省有旅行社158家,其中国际旅行社38家。全省有景区景点60多个。南山文化旅游区、天涯海角旅游区、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兴隆热带植物园、海口市海南热带海洋世界等5个景区已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景区。 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个最重

6、大的变化是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张,旅游的增长从自然性的增长,转化到了竞争性的增长。如果说在旅游发展的初期,基本上叫等客上门,发展到中期就开始开拓客源,发展到现在大家就是在竞争客源,积极发展,争取在竞争中把握主动权。 2、产业性质的变化:从经济产业到综合性产业 发展过程中,旅游业的产业性质发生变化,一是扩大了产业面,从传统的饭店、旅行社、景区开始,产业领域扩大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二是逐步延伸了产业链,从下游产业逐步延伸到上游产业,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三是形成了产业群,以旅游企业为基础逐步扩大,使社会其它各类企业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群。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旅游业与

7、当地的契合程度越来越高,也就成为当地经济的主导产业,甚至是主体产业。 3、产业地位的变化:从经济增长点到动力产业 旅游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客观分析,已经成为一个动力产业。动力产业的提出是对旅游业在新时期发展优势的新认识,即旅游业已经不仅仅是经济产业,而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多功能全方位的推动作用。 入境旅游的发展形成“四个就地”的效益 入境旅游是就地出口风景,就地出口劳务,就地出口商品,就地出口文化。这“四个就地”,一方面可以使现有的各种资源得到优化组合,以比较低的成本获取比较高的效益。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或减少国际货物贸易中的种种壁垒,谋求更大的发展。 国内旅游的开发形

8、成“四个转化”的效益 一是可以把现存的无效资料转化为有效资源;二是进一步把有效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三是把创新的旅游产品转化为市场的有效需求;四是把有效的市场需求转化为旅游企业的经营效益。这个转化过程是对各类社会资源重新优化、组合,不断提升完善的过程,也是旅游业的功能和作用全面体现的过程。 旅游发展实现四个层次的交流 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除了规模的扩大和增量的调整所起到的作用之外,旅游业还实现了四个层次的交流:一是实现了国际之间的交流,改变了国际间的财富分配比例;二是实现了产业之间的交流,改变了产业结构的比例;三是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交流,实质上完成了又一次国民收入再分配;四是实现了地区之间的交

9、流,也是各地财政收入的再分配,是货币与资源的再交换。 一流带八流 旅游业的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多功能、全方位的推动作用:在交流过程中,以游客流为载体,形成了服务流和物料流,带动了资金流和人才流,拉动了信息流和商务流,创造了文化流和科技流。流动规模越大,流动频率越高,越能体现出旅游发展的意义和对各地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点为主,六点并进 在发展过程中,对应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形成一点为主,六点并进,全面推动现代化的格局。即以经济增长点为主,同时旅游还会形成社会发展点、环境优化点、区域协调点、国际合作点、文化促进点、生活质量点。从长远发展来看,随着旅游业从新的经济增长点,成长成为新

10、的支柱产业,自然形成以经济功能为主,多种功能并进的良性发展格局,从而在建设旅游强省的过程中,为海南的振兴起到更大的作用,真正成为发展的动力产业。 4、产业体系的变化:从单一到全面 三足鼎立 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的共同发展,已经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局面。 因为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有所不同,发达国家是一个自然的增长过程,从国内旅游到出境旅游到入境旅游,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初期是为了满足短缺的,最急迫的外汇需要,所以我们是超前发展入境旅游,逐步发展国内旅游,最后发展出境旅游。应该说在这10年之内,产业体系的变化从根本上完成了,所以现在形成了一个三足鼎立的局面,这是产业体系的一个根本

11、性的变化,也使很多的资源配置更加经济,比如说原来的高星级饭店主要是为外宾服务的,现在这种界线已经没有了,原来形成了两套服务体系,一套是对外的服务体系,一套坚内的服务体系,现在这两套服务体系合一,客观来说更加适应市场的需要,也使中国的旅游产业在这十年之内真正和国际接轨。四品并进 在旅游产品的开发方面,也已经形成了观光、度假、商贸与特种旅游并进的局面,尤其是在2004年,休闲度假的需求发展迅猛,改变了市场格局。 观光产品是多年以来的传统产品,也是主流产品。但是这几年以来,休闲度假的需求大幅度产生,所以势必引发下一步休闲度假产品的开发和培育。第三是商贸旅游产品,商贸旅游产品现在也变成了一个主流的产品

12、,尤其是在很多中心城市,商贸旅游产品带来的商务旅游客人,在有些地方甚至变成了主导性的客人。第四类是特种旅游产品,现在各个地方也开始推进。 目前,海南省已推出度假休闲旅游、观光旅游和专项旅游3大类旅游产品,除了滨海度假、温泉度假、热带动植物观光、风情观光、会展旅游等产品外,现在正在积极开发热带雨林探险游、高尔夫度假休闲游、河谷漂流游、热带农业观光游等新的产品。 海口、三亚两大旅游中心城市大抓市区的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建设,旅游环境进一步改观。特别是海口西海岸滨海带状公园、三亚市大东海旅游广场、三亚湾带状公园的建成,增添了新的旅游亮点。 结构变化 由此形成旅游经济结构的变化。一是产业要素完善程度

13、提高,二是与各类经济要素的结合更为紧密。 首先是旅游产业的要素,行、游、住、食、购、娱六要素,这六要素的发展在近十年的发育过程中,逐步开始配套,逐步开始协调,当然离完善还远得很,但是比起以前,左缺一条腿右缺一条腿,这种状况已经从根本上改观了。在80年代的时候,那时候制约发展最短缺的是饭店,进入90年代最短缺的是交通,现在应该说这两个根本性的制约点都已经从根本上缓解了。现在短缺一个是旅游商品,一个是旅游娱乐,实际上这样的短缺不是由于供应不足,而是由于还没有真正形成真正的市场机制,所以有些东西只要机制一调整,供给马上上来,这样就会使我们产业要素的变化逐步向优化的方向发展。 第二是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

14、和各类经济要素的紧密结合程度越来越高,比如这些年有一个词非常流行叫做旅游房地产,很多企业也是靠旅游房地产转变了自己的困境。全国这些年来建了很多主题公园,这些主题公园成功的不多,失败的不少,但是现在再看这些主题公园,严格的说没有几个失败的,为什么?就是因为外延扩大了,如果从单纯的主题公园意义上来说,全国投资一亿以上的大概有300个,成功的30个,10%是成功的,大概还有50%在维持,40%基本上倒了,但是为什么将倒未倒之际还没有倒呢?实际上转换了,由于构造了一个主题公园的概念,构造了一个文化概念,进一步和现在的城市化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了,同时很多主题公园在当初圈了很多土地,现在一转化,转化成旅游房

15、地产,马上起死回生,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判断哪一类东西失败或者成功,必须要从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来看,实际上这就是旅游的发展和土地要素的一种结合。进一步,比如科技要素的结合产生了携程网,这样的企业也可以说是新兴的科技企业,而且是规模巨大的旅游企业和文化的结合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东西,所以旅游和各类经济要素文化要素的结合,基本上和每一类要素的结合在发展过程中都有一系列的创新,既形成了创新的行为,也形成了创新的项目,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创新的企业,所以这就使产业体系的变化越来越突出。 5、发展优势的变化:从经济优势到综合优势 旅游业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年提高。 2000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千万人次大关。2004年达到1403万人次,比建省初期1988年的119万人次增长10.7倍,年均递增16.67%。其中入境游客31万人次,比1988年的21万人次增长0.47倍,年均递增2.46。2004年全省旅游总收入111.01亿元,年均增长25.67%;其中旅游外汇收入0.81亿美元,年均增长10.9%。2004年全省旅游总收人相当于全省GDP的15以上,大大高于全国5的平均水平。以旅游业为重点的服务业税收收入逐年增加,2004年全省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12万多人。 新时代面前,旅游除了传统的优势之外,又产生了一系列新的优势,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些优势,把工作做到位。 旅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