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浊液泡沫及气溶胶解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282509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乳浊液泡沫及气溶胶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乳浊液泡沫及气溶胶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乳浊液泡沫及气溶胶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乳浊液泡沫及气溶胶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乳浊液泡沫及气溶胶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乳浊液泡沫及气溶胶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乳浊液泡沫及气溶胶解析(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乳浊液、泡沫及 气溶胶 我们介绍了胶体中的疏液、亲液溶胶及 凝胶,这一章我们介绍乳浊液、泡沫及 气溶胶。 一、乳浊液的类型及鉴定 1、乳浊液是由互不相熔的两种液体组成 。水是其中最普遍的一种,另一种是油 (包括油类及水中不溶解有机液体,统 称为油)。 31 乳浊液 2、分为两类 油分散在水中,油/水(O/W)(分散相/ 分散剂),叫水合油,如苯/水,水是连 续的,油不是连续的。 水分散在油中,水/油,(W/O),叫油 合水, 水/石油(即原油)油是连续,水 不是。 两种乳状液O/W型和W/O型乳状液 确定乳状液的类型,一般有稀释法、染色法 和电导法等几种 (1)稀释法:乳状液能为其外相

2、液体所稀释 (2)染色法 (3)电导法:以水为外相的O/W型乳状液有较好 的电导性能,而W/O型乳状液的电导性能很差。 将微量的油溶性染料加到乳状液中,若整个 乳状液带有颜色,则是W/O型乳状液,如只有小 液滴带有颜色,则是O/W型乳状液。 二 乳化剂的作用 为了形成稳定的乳状液所必须加的第三组分 通常称为乳化剂,是人工合成的表面活性剂。 (1)界面能量降纸说 影响乳状液类型的理论,主要有: 若 构成O/W型 若 构成W/O型 (2)乳化剂的分子构型影响乳状液的构型 一价金属皂形成O/W型,而二价金属皂, 则形成W/O型 W/O型 O/W型 水 油 (a) 水 油 (b) (3)乳化剂溶解度的

3、影响 定温下,将乳化剂在水相和油相中的溶解度之 比定义为分配系数 分配系数比较大时,容易得到O/W型乳状液, 分配系数越大,O/W型乳状液越稳定。 分配系数比较小时,则为W/O型乳状液,分配 系数越小, W/O型乳状液越稳定。 溶解度规则比楔子理论具有更普遍意义 (4)两相体积的影响 如果分散相均为大小一致的不变形的球形液 滴,最紧密堆积的液珠体积只能占总体积的 73.02%,如果大于74.02%,乳状液就会破坏变型 如果水的体积小于26%,只能形成W/O型乳状液 若水的体积大于74%,则只能形成O/W型乳状液 若水的体积介于26%-74%之间,则O/W型和 W/O型的两种乳状液都有形成可能。

4、 乳浊液的形成有三种学说: 第一种 哈金斯单分子吸附学说 许多乳化剂是表面活性物,具有极性的 头与非极性的尾,它吸附在水油界面, 极性头进入水中,非极性尾留在油中, 即单分子吸附。油 水 表面活性分子极性头的横截面与非极性 尾的横截面孰大孰小决定着乳浊液的类 型。若头截面大,形成O/W;若头截面 小,形成W/O。其 中原因是有一个机械 力。 W O 油 水 稳定 不稳定 ( 尾大挤压力量太强) 尾大的乳化剂示意图 第二种 润湿理论学说 有些固体粉末状粒子在水油截面上的分 布是不均匀的,亲油性较强的易于为油所 润湿的大部分处于油中,小部分与水接触 。这种固体粉末可作乳化剂,形成W/O 乳浊液。如

5、碳粉亲油强。 W 稳定 O 不稳定 碳粉乳化剂 第二种 O W 亲油一头大 亲油一头小 亲水性较强,易于为水所润湿的微粒子 ,则大部分浸在水中,小部分留在油中 ,作乳化剂时,形成O/W型乳浊液。二 氧化硅亲水性强。 依照第一种学说,使 力最小,形成W/O 高岭土、黏土、火车烟、玻璃粉及许多 不溶化合物如HgS、CaS、AgI等都是很 好的乳化剂。 第三种 双重表面张力学说 乳化剂分布在油水界面上以后,油水界 面消失,同时产生了乳化剂与油之间 的界面及乳化剂与水之间的界面。这两 种界面表面张力不同: 乳油界面张力乳/水,O/W 乳油界面张力乳/水,W/O 油 水 油 水 水 油 O/WW/O 三

6、、乳浊液制备 1、根据乳浊液类型选择乳化剂。 2、准备两种液体乳化剂(乳化剂用量少 于1%) 3、混合 乳化剂+水 溶胶 至 油全部加完 再次加少量油 研 磨 固体乳化剂+油 至油全部加完 4、振荡 可用匀化器 间歇振荡:使被分散的分散介质有机 会连接起来,形成连续相。 连续振荡:不如间歇振荡效果好。 研 磨 一次性加水 l四、乳浊液的类型转换及破坏 l(一)类型转换(W/O与O/W间的转换 ) l1、电解质或其他物质添加 l例:钠肥皂作乳化剂时,形成O/W,当 加入二价或三价离子盐类时,可转换为 W/O。 如用CaCl2转换: 2钠肥皂+ CaCl2 钙肥皂+2NaCl CaCl2加足才能使

7、乳浊液转型。 原因:电解质加入降低了分散相上的 Zata电势,提高了表面活性剂离子与反 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降低了表面 活性剂的亲水性。 2、各项加入的次序 将水加入含有乳化剂的油中,可得W/O 型乳化剂;若将油加入含有同样乳化剂 的水中则得到O/W。 3、乳化剂的性质 乳化剂具有较强油溶性时,趋向形成 W/O 乳化剂具有较强水溶性时,趋向形成 O/W 4、相体积比 提高油在水中的体积比有产生W/O趋势 ,反之则有O/W趋势。 5、体系的温度 表面活性剂在温度改变时回改变其亲水 亲油性,从而使乳浊液转型。 例如:聚氯乙烯型非表面活性剂形成稳 定 的O/W,温度增加,表面活性剂更加亲 水,变

8、成W/O。 即: T 而一些离子型乳化剂稳定的O/W,在温 度降低时,可以转化形成W/O 6、两种乳化剂互用(多见以固体粉末为 乳化剂的乳浊液进行转换) 例如:碳粉易为油润湿,而不易为水润 湿,只能成为W/O型。 二氧化硅易为水润湿,而不易 油水润湿,只能成为O/W型。 将碳粉与二氧化硅粉按某一比例混合使 用,乳浊液不能形成,则这一混合比就 乳浊液的转换比。 15ml煤油+75ml水+0.8碳粉 乳浊液 达到转换点 O/W 若碳粉多于0.8g,W/O;二氧化硅多余 0.1g,O/W。 乳化剂 W/O 继续加二氧化硅 7、乳化剂取代 有种乳化剂在液滴表面形成具有一定结 构的表现一定韧性的薄膜以保

9、护液滴。 这一类乳化剂表面活性强的可将表面活 性弱的从液滴表面取代下来。如果取代 后,改变了薄膜两边表面能力的相对关 系,则乳浊液可发生类型的改变。 (二)乳浊液的破坏 破坏的原理:使乳化剂失去作用,使水 油两相分成两个液层。 1、乳浊液在转换过程中有一个转换点, 找到这个转换点,就找到了破坏乳浊液 的门径。如乳化剂为钠肥皂时,加盐酸 ,使-COONa转变为-COOH,减弱 乳化作用,使乳浊液被破坏。 2、当表面活性物将乳化剂从液滴表面挤 出,而此表面活性物其本身又不能给予 该液滴以足够的稳定性时,乳浊液被破 坏。 这种表面活性物质多是较强、较小的分 子,如异戊醇。 3、浓度极稀分散度极高的O

10、/W型,靠 表面所带的电来维持其稳定性,所以可 加入电解质破坏。 4、盐析乳化剂使乳化剂从粒子表面沉 淀出来; 剧烈搅拌,震荡,离心(油水两 相密度相差较大) 温度增加或降低(如结冰或热处理) 破乳的应用:牛奶奶粉 豆浆豆粉 提炼石油 W/O 原油中的乳化剂是吸附了沥青类物质的 黏土粒子,易被石油润湿。加入亲水溶 (如有机磺酸化合物的分子盐),可以 使水沉淀,使石油破乳。 五、乳浊液的颜色 1、互不相溶的两种无色液体,如果折射 率不一样,则形成乳白色的乳状液;如 果相同,则乳浊液也是透明无色的 好象均匀的单相体(因为液滴界面上一无 反射二无折射)。 液体甘油橄榄油醋酸戊 酯 含水甘 油 1.4

11、461.46901.40171.4028 20时几种液体的 甘油 + 醋酸戊酯 甘油 + 含水甘油 橄榄油 + 醋酸戊酯 橄榄油 + 含水甘油 甘油+橄榄油 醋酸戊酯+含水甘油 无色透明 乳白色 2、甘油(=1.4660)分散于丙酮( =1.3587)中得到溶液A 乳化剂硝化维素溶于丙酮中得溶液B A=B 乳浊液C(乳白色) 少量苯滴加入C中(苯溶于丙酮中以增加 丙酮的折射率),乳白色 透明,此 时透明的乳浊液已给带了颜色。 继续滴加苯 观察(兰色)入射光 观察(黄色) 品红色淡紫色孔雀色 绿色 入射光 最后变成乳白色。如果用丙酮加以回滴 颜色逆转重新出现。 原因:光的色散在起作用(色散:白色 透过棱镜变成单色光光谱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