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概述d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6282503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X 页数:156 大小:395.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概述d_第1页
第1页 / 共156页
新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概述d_第2页
第2页 / 共156页
新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概述d_第3页
第3页 / 共156页
新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概述d_第4页
第4页 / 共156页
新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概述d_第5页
第5页 / 共1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概述d》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概述d(1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工程概况3第一节 编制依据3第三节 现场施工条件5第二章 总体施工部署10第一节 主要管理目标10第二节 总体组织安排10第三节 工程重难点分析13第四节 专业承包项目的施工安排13第三章 施工进度计划13第四章 施工准备及主要资源配置计划14第五章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18第六章 工艺流程及主要施工方法19第一节 工程测量方案19第二节 工艺流程及主要施工方法23第七章 主要施工管理方案及保证措施91第一节 施工进度保证措施91第二节 质量保证措施93第三节 安全施工管理措施114第四节 环境及文明施工管理措施133第五节 成本控制措施145第六节 季节性施工保证措施146第七节

2、交通组织方案148第八节 构(建)筑物及文物保护方案148第九节 应急救援预案151第1章 工程概况第一节 编制依据该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的龙口渠连通工程和龙新渠综合整治工程施工图和中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龙口渠连通工程和龙新渠综合整治工程岩土勘察报告以及国家现行相关规范、标准,并结合施工现场场地实际情况进行编制。1 龙口渠连通工程和龙新渠综合整治工程施工图。2 龙口渠连通工程和龙新渠综合整治工程岩土勘察报告。3 国家现行技术规范、标准及武汉市现行相关规范、标准及文件。4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5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

3、程(TGJ107-2016)6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12)7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8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5)9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10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14)1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12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13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4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8)15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11)16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

4、标准(JGJ59-2011)17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15)18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19 武汉市建设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文件汇编第二节 工程概况本工程场地位于武汉市汉阳区什湖片区现状龙口渠及龙新渠。龙口渠西起于朱湖新港(桩号K0+159.188),沿现状龙口渠往东,止于龙阳湖(桩号K1+382.94),全长1223.75m。龙新渠南起于朱湖新港(桩号K0+027.064),沿现状龙新渠往北,止于龙口渠(桩号K0+705.140),678.08m。本工程主要包括:渠道清淤工程、渠顶道路工程、边坡支护工程、景观绿化工程。本工程计划工期为210

5、日历天,合同工程总造价4828.11万元。 建设单位:武汉碧水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单位: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单位: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湖北兴瑞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第三节 现场施工条件1、场地岩土的构成及其岩性特征在勘探孔所揭穿的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基土主要由人工填土、全新统冲湖积相淤泥、淤泥质土、黏性土和上更新统冲洪积相黏性土构成。据野外钻孔岩性描述,原位测试结果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可将拟建工程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层划分为七大层十五个亚层。各地层岩性特征见下表1-1。表1-1 工程地质分层表序号地质年代及成因地层编号地层名称层厚(m)层顶标高(m)分布情况岩性特征1

6、Qml-1杂填土0.605.8021.2023.78场地沿线内较普遍分布杂色,松散-稍密,主要由黏性土及少量砖渣等建筑垃圾等组成,局部地段混淤泥及生活垃圾等。硬质物含量约1520%,钻孔中所见最大粒径约10cm。堆积时间长短不一,一般小于10年。2Qml-2素填土0.704.3018.9022.68场地沿线内较普遍分布浅灰色、灰黄色,稍密,主要由黏性土组成,局部含量少量砖渣及混淤泥等。堆积时间长短不一,一般小于10年。3Q4l+al-1淤泥0.803.3018.2520.41场地沿线局部分布灰黑色、灰色,流塑,饱和,具臭味。4Q4l+al-2淤泥质黏土0.907.7015.9521.10场地沿

7、线局部分布灰色,软-流塑,饱和。5Q4l+al-3黏土1.007.5013.0022.20场地沿线局部分布灰黄色、褐灰色,可塑,局部软塑,饱和。6Q4l+al-3a淤泥质黏土1.502.1015.0617.01场地沿线局部分布灰色,软-流塑,饱和。7Q4al+pl-1黏土0.703.7012.6021.68场地沿线局部分布黄褐色、灰黄色,可塑,饱和,局部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斑点。8Q4al+pl-2黏土0.804.2011.4019.78场地沿线局部分布黄褐色、灰黄色,硬塑,局部可塑,饱和,局部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斑点。9Q4al+pl-3黏土0.504.8013.0016.38场地沿线局部分布黄

8、褐色、灰黄色,可塑,局部软塑,饱和,局部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斑点。10Q4l-1淤泥质黏土1.006.7010.0613.70场地沿线局部分布灰色,软流塑,饱和。11Q4l-2黏土0.606.606.3012.50场地沿线局部分布灰色,可塑,局部软塑,饱和。12Q4al+pl黏土1.002.7013.1721.40场地沿线局部揭露黄褐色,可塑,饱和,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斑点。13Q3al+pl黏 土揭露厚0.108.1011.0718.70场地沿线局部揭露黄褐色,可硬塑,饱和,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结核。14S2f-1强风化泥质砂岩揭露层厚3.6010.40场地沿线仅ZK88揭露灰黄色,构造基本破坏,

9、裂隙很发育,岩芯破碎,呈碎石状及砂土状,取芯率约30-40%。岩体极破碎,属极软岩,基本质量等级为级。15S2f-2中风化泥质砂岩揭露层厚5.506.80场地沿线仅ZK88揭露灰黄色,层状构造,砂质结构,节理发育,岩芯多呈碎块状,少量呈短柱状及,锤可击碎,声较哑。岩体破碎,属软岩,基本质量等级为级。2.场地水文条件2.1地表水场地地表水主要为现状明渠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沿线地表径流及人工排放补给,水位及水量受气候和人工影响明显,勘察期间实测明渠水深0.5-1.5m。龙口渠控制常水位19.1519.50m,最高控制水位20.1520.29m。地表水对拟建工程施工具一定影响,可采取围堰施工。2.

10、2地下水在勘探孔揭穿的深度范围内沿线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场地人工填土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生活用水入渗补给,与地表水呈互补关系,对工程施工具有一定影响,施工时应结合地表水处理进行抽排疏干处理。勘察期间测得上层滞水静止地下水位埋深为1.703.80m,相当于黄海高程17.2019.45m。2.3环境水及土的腐蚀性判定本次勘察期间采取地表水试样及地下水试样共5组进行室内水质分析试验及采取3件土试样进行土壤易溶盐分析试验,根据水质分析试验结果及土壤易溶盐分析试验结果,结合场地环境地质条件(无污染源)及环境类型(类),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11、有关规定综合判定场地环境水及土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3.场地地震效应3.1场地地震影响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及有关规定,武汉地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规定,拟建工程的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应按六度设防。按武汉市主城规划区地震动参数小区划,拟建工程场地属为B区。3.2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根据勘察结果,场地地基土主要由人工填土、全新统冲湖积相淤泥、冲洪相黏性土和上更新统冲洪积相黏性土构成,局部揭露下伏基岩为志留系泥质砂岩,按照

12、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有关规定判定建筑的场地类别为类。3.3 场地抗震地段评价场地属抗震一般地段。4场地地基土工程特性评价4.1.-1杂填土,物质成份复杂,均匀性差,属较低承载力、高压缩性土,对渠道边坡稳定不利。该层土土、石工程分级为级,普通土。4.2.-2素填土,物质成份较复杂,均匀性较差,属较低承载力、高压缩性土,对渠道边坡稳定不利。该层土土、石工程分级为级,松土。4.3.-1淤泥,呈流塑状态,属低强度、高压缩性土,对渠道边坡稳定不利。该层土土、石工程分级为级,松土。4.4.-2淤质质黏土,呈软流塑状态,属低强度、高压缩性土,对渠道边坡稳定不利。该层

13、土土、石工程分级为级,松土。4.5.-3黏土,主要呈可塑状态,具较低强度、高压缩性,对渠道边坡稳定不利。该层土土、石工程分级为级,松土。4.6.-3a淤质质黏土,呈软流塑状态,属低强度、高压缩性土,对渠道边坡稳定不利。该层土土、石工程分级为级,松土。4.7.-1黏土,该层土呈可塑状态,具中等偏低承载力,中压缩性,对渠道边坡稳定有利。该层土土、石工程分级为级,松土。4.8.-2黏土,该层土主要呈硬塑状态,具中等承载力,中压缩性,对渠道边坡稳定有利。该层土土、石工程分级为级,普通土。4.9.-3黏土,该层土主要呈可塑状态,具中等偏低承载力,中压缩性,对渠道边坡稳定有利。该层土土、石工程分级为级,松

14、土。4.10.-1淤质质黏土,呈软流塑状态,属低强度、高压缩性土。该层土土、石工程分级为级,松土。4.11.-2黏土,该层土主要呈可塑状态,具中等偏低承载力,中压缩性。该层土土、石工程分级为级,松土。4.12.黏土,该层土呈可塑状态,具中等承载力,中压缩性,对渠道边坡稳定有利。该层土土、石工程分级为级,松土。4.13. 黏土,该层土呈可硬塑状态,具较高承载力,中压缩性,对渠道边坡稳定有利。该层土土、石工程分级为级,普通土。4.14.-1强风化泥质砂岩,具较高承载力、低压缩性,由于其埋置深度较大,对本工程无影响。该层土土、石工程分级为级,硬土。4.15. -2中风化泥质砂岩,具高承载力,可视为不可压缩,由于其埋置深度较大,对本工程无影响。该层土土、石工程分级为级,软石。5.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5.1场地稳定性评价1)本区受燕山期构造运动影响,形成了一系列褶皱和断层,致使基岩裂隙发育。种种现象说明,早期构造活动影响强烈。但据现有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