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资料小报范文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6282492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0.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节资料小报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春节资料小报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春节资料小报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春节资料小报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春节资料小报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节资料小报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节资料小报范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节资料小报范文 春节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节资料小报欢迎来参考! 春节资料小报 春节资料小报 春节资料小报 春节资料小报 春节资料小报 春节资料小报 春节资料小报 春节资料小报 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

2、十五还有闹灯会 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给长辈拜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 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着新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着做年饭剪窗花然后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

3、味生鱼、用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大马哈鱼籽民间诗人向人们献诗、讲故事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赛 蒙古族五更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廷行赛马比赛 纳西族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组织灯会并与别村竞赛城市、乡村都办灯会灯会节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 藏族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然后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 彝族春节期

4、间集会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担让妇女休息以而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问 苗族把春节称作“客家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白族白族人民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除夕岁守夜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大家或结伴游览名胜古迹或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 壮族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终夜不熄叫做“迎新火”民间习惯包粽子过春节节日期间还要组织丰富多采的民族文体活动庆祝唱“采茶”、舞狮龙、跳打扁担舞、闹锣、打陀螺、赛球、演地方戏等 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烛到井边烧拜叫“买新

5、水”然后藏族妇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从河里背回“吉祥水”认为初一的新水可以带来福音和好运能保一年的吉利 东乡族喜欢在春节期间打土仗以示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热爱之情 羌族每家每户要做各种油炸面粉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过年要喝咂酒大家围坛而坐由最长者唱开坛词然后用约二尺多长的麦管从左至右依次咂饮 鄂温克族正月初一互相拜年特别是对自己的长辈和亲戚必须在初一那天去磕头拜年在年初一晚上男女老幼集合在一个较大的房子里尽情地快乐一般都由老年人召集这个娱乐晚会由妇女们先开始跳或唱接着不分男女大家都跳起舞来 达斡尔族正月初一天亮起来妇女准备早餐男人烧香拜天拜地拜诸神位祈求天神及神恩赐太平丰年拜完神向

6、长辈敬酒叩头接受老人的祝词吃完水饺穿起新衣服近亲男女聚集在一起由长辈年老者带领按辈份高低进行各种娱乐活动 哈尼族除夕妇女忙着做糍粑小伙子上山砍竹子然后搭秋千架不论男女老少春节里都喜欢荡秋千 布依族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火塘旁整夜守岁大年初一天刚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奔向河边去挑水谁最先挑回头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人也以此预兆丰年 瑶族节日期间人们聚在一起观看风趣别致的“耕作戏”一人扮牛一人扮扶犁农夫一人扮扩锄农民三人边舞边歌表示庆农业丰收;青年男女则聚在村寨四周草坪上吹芦笙弹月琴唱山歌寻找意中人 景颇族春节期间举行“打靶”比赛初一早晨人们纷纷聚到赛场上姑娘们把自己绣的荷包挂在竹竿顶端射手射中吊荷包的

7、细线算神枪手姑娘们便奖给神枪手一碗香甜的米酒 拉祜族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是云南拉祜族的“扩塔”节(拉祜语为春节)除夕每家每户要做象征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糯米粑祭日月星辰盼望在新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初一至初四青年男女争先恐后跑到泉边迎接象征纯洁、幸福的新水然后以先得为快同时带着礼品走村串寨、访亲问友 满族春节古称“元旦”满语称“阿涅业能业”是满族传统的盛大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举行节期一般为三至五天旧时有的地区延至正月十五日然后流行于全国各地满族地区 满族春节源于汉族习俗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天命三年(1618年)起兵进入辽阳、沈阳地区在汉族经济文化的影响下满族社会发展起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皇太极

8、即位后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山海关定都北京大批满族居民迁移关内与汉族杂居共处然后在经济文化彼此交流互相影响关系密切天长日久汉族许多习俗文化被满族人民所吸收春节便随之而成为满族与汉族共俗的传统节日 节前人们积极地置办年货清扫庭院张贴对联、挂笺(亦称挂旗)、窗花和福字蒸年糕、烙粘水勺初一凌晨子时家家户户鸣放鞭炮辞旧迎新同时在自家西墙祖宗板下摆设供品、点燃鞑子香叩拜祖宗祈求神灵保佑全家大小在新的一年中平安无事万事如意新年伊始全家团聚吃团圆饺子俗称“揣元宝”煮饺子时家主要吆喝:“小日子起来了?”其他人同时回答:“起来了”他们把饺子从锅底浮起来比作日子起来了然后让小孩爬上柜子上蹦三下以示新日子“蹦

9、个高” 这天晚辈要向长辈叩头拜年(旧时女性行跪拜抚鬓礼)家长要给小孩守岁钱宗族近亲也要互相拜年亲朋好友则筵宴相邀一起叙旧话新男孩子成群结队鸣放烟花、鞭炮玩耍木爬犁或兴高采烈地溜冰;姑娘和少妇们则身着盛装玩耍嘎拉哈(用猪或牛膝关节骨制成的玩具) 歌舞是节日活动的重要内容据渤海国记记载:官民岁时聚会作乐先命善歌舞者数辈前行士女相随更相唱和回旋婉转号曰“踏追”踏追即踩高跷至今此俗仍沿袭不衰初一至初五人们都相聚一处唱歌、跳舞、踩高跷、尽情娱乐有的地方然后年轻人还自发组织演出队走村串屯进行表演祝贺新年节日气氛更加浓郁 满族过年习惯用精粉、鸡蛋、糖、芝麻、青红和瓜仁等原料制做“萨其玛”其色美、味香、可口是

10、人们喜爱的具有独特民族风味的节日佳品 春节到春节到穿新衣放鞭炮走亲访友真热闹;压岁钱装口袋包饺子贴春联小孩盼望春节到春节到春节到湖南的春节作文 这一首顺口溜说的是小孩盼望春节的来临小孩喜欢春节因为春节是我们汉族人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过得开心、轻松、充实而且充满想象春节里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有很多亲朋好友来到我家还来了很多小伙伴我也可以到他们家里玩然后我们互相串门然后跟他们一起上街买自己喜欢的玩具一起去公园玩跷跷板在草坪上打滚、踢皮球玩得忘乎所以乐得留连忘返 春节里还可以放烟花到了除夕我们三五成群相约在户外放烟花我手拿礼花棒大胆的男生过来点燃了信子一朵一朵的烟花腾空而起随风落下化作云烟我最喜欢

11、看天女散花点燃引信后的烟花呼啸着直射天空化成千朵万朵五彩缤纷灿烂夺目的火花把天空装点得艳丽迷人呼啸声惊天动地欢呼声此起彼伏多么令人开心的春节啊! 因为要过春节老师总会大发慈悲没有布置多少作业我就不用老是被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几天时间就把作业完成了还有许多时间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可以做许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画画、折纸、到江滨路上骑自行车一身轻松爽极了! 当然了压岁钱是少不了的去亲戚家然后七大姑八大姨一人给一包每次总是满载而归;亲戚来了这个献上一百那个塞上两百没有不喜获丰收的春节作文春节到春节到湖南的春节作文爸爸说压岁钱要存起来积攒多了做有意义的事我问些是有意义的事他说比如帮助贫困地区小朋友上学、向灾

12、区捐款、自己上大学等等都算有意义的事我总是听爸爸的不乱花压岁钱都会把钱存起来每年都如此然后今年春节一定又能收到压岁钱然后我又会把它存起来攒多了将来取出来做几件有意义的事情 春节年年有我年年盼又一个春节即将来临我想今年的春节过得一定还是那样开心、轻松、充实充满想象也许过得比往年更有意义呢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欢度春节统佳节 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然后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然后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

13、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年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然后在年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 年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

14、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元日后开始走亲访友互送礼品以庆新年年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欢度春节喜庆气氛此时正值“立春”前后古时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鞭牛迎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 春节是中国及一些亚洲民族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然后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

15、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了贴红色纸类制品(贴红春联、红窗花)、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 小年 官府在腊月二十三一般民家二十四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七腊八就开始了到除夕的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迎春日” 祭灶 古时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 祭灶 灶”或“辞灶”除夕夜还要把“灶神”再接回来因为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爷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有“接灶”“接神”的仪式按一般地方的风俗接送灶王爷都由男主人主持女眷不参加古时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