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测量方案(B0~B58)(解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278565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827.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测量方案(B0~B58)(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测量方案(B0~B58)(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测量方案(B0~B58)(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测量方案(B0~B58)(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测量方案(B0~B58)(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测量方案(B0~B58)(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测量方案(B0~B58)(解析(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B0B58) 施工测量方案 (DK72+025.59DK75+737.65) 中国铁建大桥局福平铁路工程指挥部 汇报人:关景升 2014.3 平潭 主要内容 1工程概况 2测控方法 3控制网的建立 4分部、分项工程控制措施 5测量管理程序 6质量保障措施 7安全保障措施 概述 1.1工程概况 该工程是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的一部分,桥梁设计范围 DK72+025.59DK75+737.65,全长 3712.06m。下部结构:桩基 础,高桩承台,薄壁墩;上部结构:铁路梁为整孔预制箱梁 位于下层,公路梁按两幅设置,位于上层,形成倒“品”字 结构,其中铁路、公路主桥均采用 92m

2、+2168m+92m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刚构,铁路引桥采用 64m 及 40m 简支箱梁,公 路引桥采用 5 联连续箱梁,孔跨与铁路相对应。 施工海域水深、浪高;气象、水文条件直接导致施工有 效作业时间大大缩短,工期压力较大。桥梁所处深水区水深 1540m,海床覆盖层厚薄不均,引桥近岛段海床基本为高 强度光板岩,除靠大练岛侧海床面有覆盖层外,剩余区段覆 盖层缺失,岩面裸露。 1.2测量的特点和要达到的精度要求 群桩基础,最大桩径300cm,37、38、42#墩的每个 墩位包含18根桩基础,最大设计桩深80.5m; 高墩施工,主桥最大墩高达到34.5m。 大跨度连续刚构施工,最大跨度达到168m;

3、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主桥承台尺寸达到了 3800cm1740cm500cm; 海坛大桥验收技术标准 1.2测量的特点和要达到的精度要求 1.3测量的难点 测量控制网点具有分布离施工区域远、精度 等级高,控制网布置不规则等特点。海上测量会受到施工 环境的制约和海洋气候的影响。受海上风、雾,大气折光 等影响,海水的潮起潮落和波浪对基础的冲击会产生晃动 等。测控难点是海上桩基的精确定位,要克服风高浪大恶 劣海况条件等不利条件。 1.4执行的技术标准、规范 (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2)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 (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

4、8314-2009 (4)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TB10054-2010 (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1.5测量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测量组织机构 职责分工 为使整个工程项目的测量工作始终入于受控状态, 局指设专职测量队长一名,负责组织控制点复测、复核、 加密、关键测量工序的验算、协调业主、监理、各分部测 量事项,各种测量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各分部设专职测量 队,具体负责本区的测量控制工作,包括资料的审核、计 算、放样等。工区作业层项目队设由若干名技术人员和测 量工组成的测量小组,根据职责实施各项测量工作。 2 测控方法的选择 主要采用GPS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和传

5、统施工测量控制技术、 控制方法相结合的方法,附属工程均采用此方法定位平面位置及高程 ,主体工程以传统测量方法为准,实在有困难时先用GPS-RTK测量其 平面及高程,但要尽可能的用传统方法进行校核。但下道工序一定要 用传统方法测量,及时纠正偏差过大问题。以保证施工测量控制、定 位及放样,以满足测量放样精度及施工质量要求。 3.1建立首级加密控制网 海上施工测量控制网按等级分为首级控制网、首级加密控 制网、一级加密控制网和二级加密控制网。选取距离海中特大桥最 近的,相邻的首级加密控制点及CPI点CPII点组成大桥控制网,海中承 台成型后,做为加密一级、二级控制网的基础控制网,图形如下图 : 3.1

6、建立首级加密控制网 3.2控制网技术指标 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采用经专业复测公司复 测合格、上报监理及业主专业咨询单位认可,并经批复的 坐标成果,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独立工程坐标系,WGS-84 坐标系椭球参数,长半轴a=6378137.0,扁率 1/f= 298.257223563。 坐标系统 高程系统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特大桥控制网与全标控制网段统一协调管理,每 半年复测一次,执行现行技术标准及规范。 3.3 控制网坐标成果 首级加密网坐标成果表 3.4控制网加密 平面控制点加密 承台以下附属工程定位均采用GPS-RTK定位技术,单个钢平台搭建好 后,需在平台加密

7、两个临时两个平面控制点一个高程控制点,平面加密 方法采用单点测量的方法,即先测一个点,再测另一个点,不在同一个 平台上同时架两台GPS,如下图: 如图所示,平面加密时如果有三台GPS接收机,建议以CPI035与FP4B01或 FP4B02为基准边,分别测量M、N两点,不可以将将仪器架立于一个岸边 ,加密海中的点,遵循相邻点相邻测的原则,也不可以跨点测量,以就 近控制点组成基线边,最好基线边中能有一个或至少一个点为CPI或CPII 点。 平台上加密点要定期复核,台风后要重 新加密测量。承台以上根据施工经验,放样时前视在 200m左右为最佳,所以每隔400m左右的承台上加密 一个控制点。具体实施是

8、在B53,B49,B45,B43, B41,B40,B39,B37,B33,B29,B24,B20,B16, B10,B6,B2墩共计16个优先墩至少增加一个加密控 制点,B41B39为主通航孔墩,其墩形高大、跨度大 ,在每墩南北方向各增加2个加密点,以方便施工测 量放样;B10,B6,B2三个墩距离大练岛较近,可以 只考虑增加高程加密,附近墩位平面控制可以采用岸 上的控制点施测,只做高程传递用。海中多个承台或 全部承台施工完毕后,在墩身施工之前,进行全桥一 第次平面及高程贯通测量;待墩身完工后支座垫石施 工之前,全桥进行第二次贯通连测。 平面控制点加密 平面控制点加密 平面一级加密点技术指标

9、 平面控制点加密均采用GPS按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一级精度要求进行施测,海上要延长静态观测时间,提高测 量精度,外业观测时最好是四台或四以以上双频接收机,东南 岸首级加密点上架设两台仪器,西北面首级加密网上一台或二 台仪器,待求点位于海中间。外业观测要记录好仪器编号、仪 器高度、接收天线的类型、仪器所在点的编号等。外业观测完 毕后进行内业网平差,平差合格导出测量数据形成测量报告。 为满足施工需要,近距离点加密可全站仪按支导线测量的规范 要求进行加密,有条件时要复核到另一已知点。 3.4控制网加密 高程控制点加密 因海中承台在波浪的作用力下会产生晃动,当前、后视 距在70m 左右且承台基本稳定时,

10、可采用水准测量。当前后视距较长 时,应采用EDM 三角高程测量,测量方法有:对向观测法和中间观测 法。测量时应按EDM 三角高程测量规范所规定的等级精度要求进行测 量。在条件不满足三角高程中间法观测时,应采用三角高程对向观测 ,三角高程对向观测时需仔细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一台仪器向观测 时,应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以减少大气折光的影响。如果用2 台同 精度的测量仪器观测,可以减少大气折光的影响,提高测量精度,观 测时需交换两点间的仪器,以减少仪器误差的影响。 3.5 GPS-RTK放样系统 系统由GPS接收机及接收天线、无线电数据链电台及 发射天线、12v的直流电源组成;流动站由流动站接收机 和

11、天线、无线电接收机及天线、TSCI控制器及软件组成。 GPS临时参考站的主要功能是为桥梁下部基础的桩 基、墩台施工放样提供RTK定位服务;为海上打桩船上的 GPS定位系统提供RTK定位服务,解决海上沉桩定位的困 难。 流动站使用注意事项 流动站开始RTK测量前,应进行初始化。 观测过程中对所有可见卫星进行连续跟踪,一时失锁造 成跟踪卫星数下降到4颗以下时,应重新初始化后再进行测 量。 流动站测设中线控制桩应在3min以上。 流动站使用注意事项 太阳中天前、后一小时禁止使用GPS-RTK实时动态技术 ,因为中午是电离层干扰最大时候,应避开此段时间测 量。 使用GPS-RTK放样高程时,待流动站仪

12、器参数设置好后 ,放样前,放样后要找已知点进行坐标及高程比测,比测 合格可认为可以放样或放样有效。否则重新设置流动站参 数。 所有流动站应在RTK测段平面控制点构成的几何区域内作 业。 流动站较差指标 作业前,每个流动站均应在已知点(GPS点或导 线点、水准点)上观测并存储数据。定位结果与已知 坐标的较差满足下表要求: 4.1下部构造施工测量 主要包括附属工程栈桥、施工平台定位;钻机 定位;钻孔桩钢护筒沉放定位测量等。 (1)栈桥、施工平台支撑钢管桩定位测量 深水区单联导管架的定位测量方法 处于深水裸岩区的桥桩,当打桩船无法满足施工需要时, 首先要搭设钻孔平台,配置超大功率钻机实施钻孔。钻孔平

13、台由6到9 根直径1.42米、长近40米的钢筒组成的导管架拼装构成。这时导管架 的首联准确定位成为测量控制的难点。经实地考查,海坛海峡宽度不 到4公里,结合现代测量仪器观测精度首片单联导管架定位的方法采 用二台或三台全站同时用前方交会的方法放出。或采用GPS-RTK天线 临时固定导管架外侧护壁用50m连接线连接手薄的方法。待第一联导 管架安装就位锁定后,以后的导管架拼装采用GPS-RTK方法放出,保 证钻孔平台准确定位。第一种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栈桥、施工平台支撑钢管桩定位测量 第一步:在已加工好的拼装导管架选其靠边的三根导管 ,在导管口内用6mm钢筋分别交叉焊一临时十字架,再 在钢筋交

14、叉处(相当于孔位中心)焊一直径10mm的螺丝 ,如图: 第二步:选择平潮期,海面风浪不大时,单联导管架运至 指定的钢平台处,将三根leica小棱镜(棱镜常数17.5mm )分别插入A、B、C导管螺丝孔内,按预先设计的首片单 联导管架的位置,将棱镜反光面向两岸,并用临时铁丝绑 住,使棱镜不动。 第三步:两岸控制点上分别架设全站仪,当用 400T浮吊吊起导管架,到大约位置时,一岸测量人员 用全站仪分别观测导管架上的A点棱镜或D点棱镜;另 一岸的观测人员观测B点或C点棱镜,通过对讲机与浮 吊指挥人员通迅,指挥浮吊调整导管架位置及扭角, 缓慢下放导管架,待导管架底部着床时,3个孔中心 坐标实测值与计算

15、值较差X、Y小于5cm时浮吊停止下 放,首片导管架四周用锚绳抛锚固定。 第四步:导管孔周围抛二米高左右已装好的沙袋 造导管底覆盖层,并进行导管架的加固、锁定。 第五步:首片导管架就位稳定后,(安装就位精 度可能有点大),取掉小棱镜和临时钢筋,顶上铺上 钢板或贝蕾桁架,人可以站到顶面,下一联的导管架 拼装就可以采用GPS-RTK测量技术放样了。 (1)栈桥、施工平台支撑钢管桩定位测量 (1)栈桥、施工平台支撑钢管桩定位测量 第二种方法:在单联导管架运至大约指定墩位时,导 管架起吊前用临时加固措施将两套GPS-RTK天线分别固定 在导管架最外边缘的护壁上,平面顶面上呈对角对称固定 位置必须是已经算

16、过坐标的平面部位GPS天线与起吊浮吊 船上的测量人员的手薄用50m通迅线相联,起吊导管架, 指挥导管架吊装就位。 此两种方法要综合运用,优中选优。 (2)起始平台定位测量 钢管支撑桩施工完毕后,用GPS-RTK或全站仪三 维坐标作业模式,在任一根钢管桩上测出其设计顶标高, 再用水平仪或连通水管法抄出其余桩桩顶设计标高,供平 整钢管桩桩头用氧焊切割平齐。 桩头处理完毕后,在相关桩的桩顶处用GPS-RTK测量方法放 出桩顶的设计纵横轴线,供安装施工平台定位用。 在海中优先墩承台上首级加密点没完成前, 海中无测量控制点施工,必须设置临时控制点。在水深小 于10米的浅水区B17B19、B25B27分别设置两个平面带 高程的独立测量观测墩,可以做为施工期间的永久控制 点。0号-B26号墩便可采用全站仪传统方法放样测量。 如下图: (2)起始平台定位测量 独立观测墩设置钢栈桥外侧1米以外,采用大钢桩套打小钢桩的方式,大 钢桩宜采用1.2-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