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2670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如何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摘要: 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呢? 我从几个方面来谈一下。 关键词: 历史课堂 教学效率 提高 历史学是反映过去的客观事实,而这种客观事实既不能重演也不能通过实践去感知,因此, 在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教得枯燥单调,学生学得乏味无趣,达不到预期效果, 提高不了课堂教学效率。主客观因素,导致课堂教学难以进行,如何改进和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迫在眉睫。现就如何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谈谈我个人的做法和体会: 一、教师角色应由重知识结论的灌输者转换为重学习过程的谋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教师的角色。 “重结论轻过程”是传统

2、教学中十分突出的问题。传统的教学的主要活动就是讲述、板书和布置练习。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把学生看成了接受器,课堂中的问答多半是复述教材中的文字,教师充当了知识灌输者的角色。 在新课程要求下,教师的角色已不再是结论的灌输者,而是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在强调学生“主体”意识发挥的同时,对教师“主导”的要求更高了。就历史课而言,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如何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如何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提出有2思维价值的问题,并能积极寻求问题的答案;如何淡化“教”突出“学”,把教学过程变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 使教师自身由知识传

3、递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从凌驾于学生之上的讲台上走下来,和学生融为一体, 共同活动,消除师生间的距离感, 使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与才能;如何使班级、小组合作和个体学习各环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真正达到促进人的发展的目的,这都需要教师的精心策划和组织。 中学历史教学面临许多根本性的挑战,要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就要求教师从传统角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塑造自己的新角色,这是提高课堂效率成败的关键。 二、教师应加强内在素质,以便拓宽知识面,提高效率 人们常说:“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肯定会觉得乏味,难以听懂, 甚至不想学,也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

4、知识面,才能在课堂上发挥。上课时多穿插一些内容、故事, 以及和事件相关的一些内容, 这样就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所以教师应多学习,多看一些参考资料和跟本学科相关的科目,以增长知识面,开阔视野。教师一定不能只满足现有的知识,时代越发展,要求教师要有越高素质。我们千万不能像毛泽东同志笔下的“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要经常给自己充“电”。三、教师应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历史教学的问题相当程度是语言的运用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借助于语言来向学生传播知识。所以教师要重视语言表达能力,3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人们常说“文史不分家”,“言之不文、

5、行之不远”, 所以教师除了有内在素质外(即人们常说的“内才”)还需有过人的“口才” 。这样上课时能充分发挥,讲起来口齿伶俐,滔滔不绝 ,形象生动 ,讲起人物故事栩栩如生, 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反之,如果教师上课“语无伦次”,学生学得眉头苦皱,影响课堂效果。 四、合理运用“课前提示”,激发学生兴趣,以提高课堂效率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兴趣是指人对事物的特殊认识倾向,是人的认识需要情绪表现。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人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 ”夸美纽斯也曾说过:“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 ”教学中由于人类具

6、有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和愿望,能最大地激发内在动机, 特别是个人的兴趣常常是影响各门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潜在因素。 现行的历史教材中,每一课都有“课前提示”,它不仅具有导入新课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多种功能, 所以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合理运用“课前提示”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每次上课,我都注意使用“课前提示”把课前提示设计成一个个问题,边讲边问,从而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神圣抗战的开始时,我把课前有关提示设计成下列问题,“卢沟桥事变是怎么回事?它标志着什么?在民族危急的紧要关头,蒋介石是否同共产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中国军队是否能粉碎日军的狂妄计划? 日本4侵略者在南京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最后再问:“ 想知道这些有趣的问题吗?答案就在这一课里。 ”这样一来,既能指出这一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制造悬念 ,埋下伏笔 ,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促使学生认真学习课文, 寻求正确答案, 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以上所谈仅仅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 给教育者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课题, 因此,如何上好一门课, 有待于今后永无止境地探索,逐步充实完善, 这样才能真正地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