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025-Adamscar在某车四轮参数整改中的应用王勇(已审阅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116256562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6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A025-Adamscar在某车四轮参数整改中的应用王勇(已审阅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PA025-Adamscar在某车四轮参数整改中的应用王勇(已审阅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PA025-Adamscar在某车四轮参数整改中的应用王勇(已审阅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PA025-Adamscar在某车四轮参数整改中的应用王勇(已审阅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PA025-Adamscar在某车四轮参数整改中的应用王勇(已审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A025-Adamscar在某车四轮参数整改中的应用王勇(已审阅(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dams/carAdams/car 在某车四轮参数整改中的应用在某车四轮参数整改中的应用 王勇 吴然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保定 071000) 摘要:某车型 K toe; tie-rod; MSC.adams/car;DOE 1 1 引言引言 某皮卡在 K&C 试验中平行轮跳工况下右前轮的前束角变化不符合一般的变 化规律,呈现上跳过程中前束变大的趋势,与左前轮变化趋势正好相反,车辆在 行驶过程中存在跑偏的可能性。 2 2 DOEDOE 分析分析 2.1 动力学模型建立 通过测量设计数模中的硬点及输入衬套、 缓冲块及扭杆等试验数据建立前悬 架 Adams 动力学模型,借助 DOE

2、分析工具进行灵敏度分析,以确定对前束影响最 大的硬点,为整改及验证提供参考。动力学模型如图 1 所示: 图 1 前悬动力学模型 2.2 Adams/Insight DOE 分析结果 在 DOE 分析结果中,R2 和 R2adj 表示拟合的好坏,R2 在 0-1 之间越大越好, 好的拟合应大于 0.9; R2adj 通常小于 R2,R2adj 的值为 1 时表明拟合的非常好; P 表示拟合表达式中是否有有用项,P 越小,说明拟合表达式中的有用项越多; R/V 表明模型计算值和原始数据点之间的关系,该值越高越好,R/V 大于 10 表明 模型的预测结果很好,而比较低的值,例如 R/V 低于 4,表

3、明模型的预测结果完 全不可信。 灵敏度分析得出的 Effect%绝对值越大,表示该变量的改变对灵敏度分析因 素的影响越大。若 Effect%为正值,增大对应的变量值,后处理对应的灵敏度分 析因素增大,若 Effect%为负值,增大对应的变量值,后处理对应的灵敏度分析 因素减小。 从分析结果图 2 中可以看出, 转向横拉杆内点 Z 向坐标对前束角的影响最为 灵敏,并且 R2 为 0.91784,接近于 1,表明拟合结果较好且可信。因此可以通过 调整此硬点 Z 向坐标来改变前束角的变化斜率。 图 2 前束的灵敏度分析交互式网页 2.3 DOE 分析结果验证 根据前述前束角 DOE 分析结果, 分别

4、将横拉杆 Z 向坐标降低 3mm、 4mm、 5mm、 6mm(original 为 Z 向坐标不变,de i 为降低 imm) ,可以看出,转向横拉杆内 点 Z 向坐标降低 5mm 时,前束角的斜率变化变为正值。图 3 为改变 Z 向坐标后前 束角仿真曲线: 图 3 横拉杆内点 Z 坐标变化对前束的影响 3 3 实车验证及整改实车验证及整改 3.1 实车验证 根据 DOE 分析结果, 通过采集实车打点数据并与数模硬点对比发现实车转向 器安装倾斜,呈左高右低状态,差值为 5.191mm。表 1 为横拉杆内点对比结果: 表 1 横拉杆内点对比结果 横拉杆内点 左 右 X Y Z X Y Z 数模

5、硬点 -142.38 -357.39 -101.491 -142.38 357.39 -101.491 实车硬点 -140.142 -359.923 -99.51 -145.169 361.768 -104.701 两者差值 2.238 -2.533 1.981 -2.789 4.378 -3.21 实车硬点Z向差值 5.191 3.2 实车整改 根据上述结论,通过将转向器右侧安装支架扩孔使其抬高 5mm 呈水平安装, 经过四轮定位仪的检测, 此车从空载到前排坐 2 人的右轮前束角由 0.198 度变为 0.12 度,可以看出,右轮前束变化趋势已经符合一般变化规律,即上跳过程中 前束减小。 通

6、过检测转向器安装点处车架横梁的尺寸发现, 横梁由于焊接变形的存在和 车辆后期使用过程中转向器安装衬套的衰减,导致了转向器安装倾斜,经过整改 后重新做 K&C 试验,如图 4 所示,发现右前轮前束变化趋势已经符合设计要求。 图 4 前束角随轮跳变化曲线 4 4 结论结论 本文利用Adams/car建立前悬动力学模型,经过DOE分析得出对前束角影响最 大的硬点为转向器横拉杆内点,通过实车整改,使前束角的变化符合一般规律。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刘惟信. 汽车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7. 2王霄锋.汽车底盘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4. 3陈鹏飞,陈恩慈,叶厚斌.电动导览车前悬架灵敏度硬点优化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4.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