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全套课件上册

上传人:sh****d 文档编号:116255922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238 大小:14.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解剖生理学全套课件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38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全套课件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38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全套课件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38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全套课件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238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全套课件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2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解剖生理学全套课件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生理学全套课件上册(2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天津中医药大学生理教研室天津中医药大学生理教研室 第一章 绪 论 一、人体解剖生理学概念、组成 二、为什么要开设人体解剖生理学 三、如何学好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一节 人体解剖生理学概述 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组成 1. 人体解剖生理学概念 由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组成。 (1)人体解剖学 概念: 是研究和阐明正常人体形态结构 和发生发育规律的科学。 (2)人体生理学 概念: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或生 理功能的科学。 2. 人体生理学研究的三 个水平 (1)细胞分子水平 (2)器官系统水平 (3)整体水平 染色体 3. 生理学的实验方法 (1)急性实验法 a. 离体器官或组织实验法 b.

2、 活体解剖实验法 (2)慢性实验法 二、药学专业为什么要开设 人体解剖生理学 1. 专业设置的需要。 2. 药物-人体-疾病之间的关系。 3. 生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如何学习生理学 方法: 1. 认真阅读教材,理解记忆。 2. 多动手,多思考。 3. 多联系相关学科。 重点: 1. 基本概念 2. 基本生命过程 3. 基本调节过程 第二节 生理学研究的基本范畴 一、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体液(body fluid) 体液占机 体重60% 细胞内液:40% 细胞外液 血浆(心血管)5% 组织液(组织间隙)15% 淋巴液、脑脊液等少量 (Internal environment and

3、 homeostasis) (二)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概念:细胞外液是组织、细胞直接接触的生存环境。 (三)内环境的稳态 (homeostasis) 1.概念:内环境中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生理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代谢产物 CO2 代谢产物 CO2 营养物质 O2 外界 细胞外液 细胞 内环境 营养物质 O2 二、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方式: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概念:人体感受内外环境的变化,并相应 地调整各种功能活动,使其相互配合、保持 稳态,以适应环境的改变,这种功能活动被 称之为调节。 (一)神经调节(neuro

4、regulation) 最重要 方式 定义: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基本方式:反射(reflex) 1.定义:在CNS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 作出的有规律的具有适应意义的反应。 2.结构基础:反射弧(reflex arc) 3.类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特点:迅速、精确,局限、短暂 (快、准、短) 膝跳反射示意图 原理:股四头肌肌腱(感受器)股神经(传入神经) 腰2-4脊髓灰 质前角(中枢)股神经(传出神经) 股四头肌(效应器) 局部性体液调节全身性体液调节 v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v激素(hormone):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 生物活性物质。 v定

5、义: (二)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分泌体液 运输 内分泌腺或 内分泌细胞 激素等 化学物质 靶细胞/ 靶组织/靶器官 生理 效应 (三)自身调节 (autoregulation) v定义:某些组织细胞或器官不依赖于神经 、体液调节,而自身对环境的改变作出一 些适应性的反应。 v特点:简单、局限、幅度小、灵敏度低。 输入信息 (刺激 ) 接收装置 (感受器) 传入信息 机体反馈控制系统模式图 反馈:由受控部分将信息传回到控制部分的过程。 三、 人体内自动控制系统 (Adaptive control system in human body) 负反馈(negative

6、feedback) 最常见 概念: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作用于 控制部分使输出变量向原先活动相 反的方向变化。 意义:维持机体稳态,使生理功能保持 恒定。 1.负反馈控制系统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概念: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作用于控制 部分使输出变量向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 进一步加强。 意义:使体内某一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完成。 举例:排尿、排便、分娩、血液凝固 2. 正反馈控制系统 v机体生存在两个环境中,一个是不断变化的外环境 ,另一个是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v体内所有生命活动的机制,尽管种类不同,功能各 异,但只有一个目的:保持内环境的稳态,稳态是 正常生命活动的必

7、要条件。 v稳态是一个动态平衡,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自身 调节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v各种功能活动通过反馈机制达到自动而精确的调节 第三节 人体解剖学的基 本术语 头部: 颅、面两部 颈部: 颈、项两部 背部 胸部 腹部 盆会阴部 左右上肢: 上肢根和自由上肢 (臂、前 臂和手) 左右下肢: 下肢根和自由下肢 (大腿、 小腿和足) 人体形态分部 四肢 一、人体的分部和器官系统 躯 干 三、人体解剖学基本术语 (一) 解剖学标准姿势 (二) 面 (三) 方位术语 身体直立; 两眼平视前方; 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 下肢并拢,足尖朝前。 手掌朝前; (一) 解剖学标准姿 势 矢状面 冠状面 分成上

8、、下两部。 A B 沿正中线的矢状面。 前后方向下刀, 纵切人体, 分成左、右两部。 正中矢状面 分成前、后两部。 水平面 左右方向下刀,纵切人体, 水平方向横切人体, CD (二) 面 纵切面: E F 横切面: 沿器官长轴作的切面 与器官长轴垂直的切面 A B 距正中矢状面 远者为外侧 近者为内侧 在前臂, 内侧又称尺侧 外侧又称桡侧 在小腿, 内侧又称胫侧 外侧又称腓侧 CD EF (三)方位术语 A B 对空腔器官而言, 距腔近者为内, 距腔远者为外。 A B 以体表为准, 距表面近者为浅, 距表面远者为深。 A C B 对四肢而言, 以其与躯干结合部为准, 距结合部近者为近侧, 距结

9、合部远者为远侧。 四、学习人体解剖学的 方法 (一) 进化发展的观点 (二) 形态与功能相互关联的观点 (三) 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 (四)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观点 (五)基础医学为临床医学服务的观点 复习思考题 基本概念: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2.简答题 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有哪些?并比较其异同。 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有哪几类?并比较其异同。 3. 描述解剖学姿势。 4.何谓水平面、矢状面和冠状面? 第二章 人体的基本组成 (一)细胞(一)细胞(Cell)、组织()、组

10、织(Tissue)、器官)、器官( OrganOrgan)、系统、系统(SystemSystem) 第一节 细胞(了解) 一、 人体的基本结构 Cell 生命的基本结构生命的基本结构 第二节 人体的基本组织 四种基本组织四种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了解)上皮组织(了解)肌肉组织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了解)结缔组织(了解) 肌 肉 组 织 (一)骨骼肌(skeletal muscle) 形态:长圆柱形 结构:肌核多个,有横纹 (二)心肌(cardiac muscle) 形态:分支短杆状 结构:有闰盘;可见横纹 (三)平滑肌(smooth muscle ) 形态:梭形 结构:无横纹 神

11、经 组 织 (Nerve tissue) 树突 结构:胞体、突起 、神经末梢 轴突 神经元 功能:感受刺激,传递冲动, 整合信息 突触:通过神经递质使神经元 相互连接 结构:多突起 神经胶质细胞 功能:起辅助作用 神经组织 一、神经元神经元结构 q 胞体:位于脑、脊髓灰质和神经节内 胞膜:可兴奋的单位膜,含受体或离子 通道,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冲动 胞核:大、圆,核膜和核仁清楚 神经原纤维 分布:神经元的胞体、树突、轴突 树突树突: : 功能功能: :树突表面有受体,接受刺激并传向胞体树突表面有受体,接受刺激并传向胞体 轴突轴突 功能:传导神经冲动功能:传导神经冲动 根据神经元功能根据神经元功

12、能 感觉(传入)神经元感觉(传入)神经元 运动(传出)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 联络(中间)神经元联络(中间)神经元 突触 定义: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神经元和效应 细胞间传递信息的连接结构 u (1)突触前成分 (2)突触间隙 (3)突触后成分 二、神经胶质细胞二、神经胶质细胞 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 纤维性纤维性 星形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 血脑屏障:血液和脑组织间限制某些物质 进入脑内的结构,由连续毛细血管 内 皮、基膜和神经胶质膜组成 三、神经纤维三、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神经元轴突外包神经胶质细胞 有髓神经纤维 无髓神经纤维 有髓神经纤维的形成有髓神经纤维的形成 第三章细胞的

13、基本功能 天津中医药大学生理教研室 v细胞的基本功能 跨膜物质转运 跨膜信号转导(自学) 细胞生物电现象 肌细胞的收缩活动(自学 ) 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电镜显示细胞膜 亲水性基团 疏水性基团 脂质双分子层 液态镶嵌模型 (fluid mosaic model) 基本内容:细胞膜以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 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二、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 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顺电化学梯度 不耗能 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 转运 方式 主动转运(

14、active transport) 逆电化学梯度 耗能 (一)单纯扩散 (simple diffusion) 顺浓度梯度 不耗能 3. 特点 2.转运物质: 脂溶性物质 (O2 CO2 等) 1.概念(了解) (二)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1. 概念(了解) (1) 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2) 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3.类型 2.转运物质:小分子或离子。 通道(channel)介导的易化扩散 转运物质: 各种离子如Na+、K+等 转运机制: 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 载体(carrier)介导的易化扩散 葡萄糖、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 转运物质:

15、 转运机制: 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 (1)共同点:都是顺电化学梯度,不耗能的被动转运。 (2)不同点:易化扩散速度快、具有特异性等。 总 结 易化扩散和单纯扩散的异同点. (三)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逆电化学梯度 耗能 1.概念(了解) 2.特征: (1 1)原发性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 primary active transportprimary active transport (由(由ATPATP直接供能的主动转运)直接供能的主动转运) 3.类型: Na+-K+泵 钠泵活动特点:膜内Na+和膜外K+时被激活。 每分解一个ATP,泵出3个

16、Na+,移进2个K+。 钠泵活动的生理意义 维持细胞膜两侧Na+、K+的不均衡分布 细胞内高K+ 细胞外高Na+ 建立一种势能贮备,供细胞其它耗能过程利用 Na+、K+易化扩散 (2)继发性主动转运 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 (间接利用间接利用ATPATP能量完成的主动转运能量完成的主动转运) ) 小肠粘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 对葡萄糖和氨基酸的吸收 (四)胞纳与胞吐(入胞与出胞) 转运物质: 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 转运特点:需消耗能量,也属主动转运。 转运类型: 入胞(endocytosis): 出胞(exocytosis): 小 结 恩格斯:地球上几乎没有一种变化发生而不 同时显出电变化。 心电图、肌电图、脑电图等 跨膜电位:静息电位(RP) 动作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