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9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6255909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2019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2019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2019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2019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2019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2019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2019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试题(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宁阳县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第四次文科综合模拟历史试题第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唐代设立政事堂,三省宰相参加政事堂会议协助皇帝做出决策。但皇帝经常以一些较低职位的官员加上“参议朝政”“参知政事”“参知得失”等衔,参加政事堂会议.其目的是A. 提高行政效率B. 推进决策民主C. 抑制宰相权力D. 平衡三省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三省六部制。唐代三省的长官都相当于宰相,位高权重。皇帝以一些较低职位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分散了相权,对宰相形成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皇帝的目的是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

2、不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和决策的民主,更不是为了平衡三省关系,故排除A、B、D项,故选C。2.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出处记载田舍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全唐诗补逸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唐大诏令集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全唐史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侵吞,莫惧章程A. 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B. 土地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护C. 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D. 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可知,庶人“听卖永业田”,“寺观广占田地”,王公百官“比置庄田”,说明土地自由买卖现象较多出现,可见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选A。材料

3、“恣行侵吞,莫惧章程”说明土地自由买卖没有得到法律保护,故排除B。材料“恣行侵吞,莫惧章程”说明政府是限制土地兼并的,故C表述错误,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士农工商社会结构”的信息,故排除D。3.当过商贾、牙人的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强调“农贾乐业,衣食滋殖”,认为“农安于田,贾安于市”则财用充足,否则国家必贫困。这说明唐甄A. 要求废除重农抑商政策B. 认为商业比农业更重要C. 认识到商业活动的价值D. 提出经济要均衡地发展【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知唐甄认为商业的作用很大,认识到了商业活动的价值,C项说法正确;A项说法相反,排除;体重并没有说商业与农业谁重要,B项排除;D项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

4、;故选C。4.传统中国以礼教立国,服饰不仅仅是民族的外观,还带有深刻的礼的烙印,映衬出特权、等级和道德信念。据民国初年报载,“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这一变化反映A. 西装已代替传统服饰B. 服装款式多样缺乏审美C. 儒家礼教思想的崩溃D. 服饰的礼制限制被淡化【答案】D【解析】“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说明服饰变化逐渐走向平民化,等级观念逐渐淡化,D正确;A中取代说法错误;B中审美观不符合材料主旨;C中崩溃说法错误。5. 1894年7月28日申报载:“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日本)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

5、不明乎大小之势矣。”这反映当时A. 清政府死守“天朝上国”理念B. 统治者动员民众策略巧妙C. 国人过分夸大洋务运动的成果D. 舆论界存在盲目自信心态【答案】D【解析】据材料“申报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申报的观点,不是清政府的理念,故A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统治者动员民众策略巧妙,故B排除;材料并未涉及洋务运动的成果,故C错误;申报的观点说明舆论界存在盲目自信心态,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学生再结合所学知识从甲午战争的背景出发,注意分清申报与清政府的不同,据此即可得出“舆论界存在盲目自信

6、”的结论。6.解放战争胜利之际,杜鲁门总统似乎听任大陆对台湾的解放并准备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改变了这一立场。这一变化说明A. 意识形态影响决定国家对抗B. 杜鲁门的政策摇摆不定C. 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D. 国家关系影响国际格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改变了这一立场”可知,中国出兵朝鲜一事,威胁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使美国改变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C正确。“解放战争胜利之际,杜鲁门总统似乎听任大陆解放台湾并考虑要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说明美国最初没有敌视新中国,A错误。美国对华政策是其国家利益决定的,B错误。战后初期国际格局是美苏两极格局

7、,美国立场的变化是从美国国家利益出发,没有改变国际格局,故排除D。7.1984年,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说:各地区都要根据本地区资源条件和经济技术条件,拟定自己的农业发展规划,并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实现国家规定的农业发展指标。据此可知,这一文件的主旨是A. 剖析传统经济模式的弊端B. 阐明农业规划落实的重要意义C. 肯定农民的生产自主权D. 强调发展农业生产要实事求是【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这一文件的主旨是为了推动农业发展,“保证实现国家规定的农业发展指标”,而不是为了剖析传统经济模式的弊端和阐述农业规划落实的意义,故排除A、B项;题意中没有体现肯定农民生产自主权的内容,故排除C项

8、;根据“要根据本地区资源条件和经济技术条件,拟定自己的农业发展规划”可知这一文件的主旨是强调发展农业要实事求是,故选D项。8.雅典公民要具备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能力,并懂得驳倒对手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参与城邦生活,因此学习修辞学和辩论术成为雅典的一股潮流。智者学派的兴起直接迎合这股潮流,因而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可见,智者学派的兴起主要是因为当时A. 雅典工商业经济发展B. 雅典民主政治的发达C. 雅典人崇尚理性精神D. 雅典浓郁的文化氛围【答案】B【解析】材料“更好地参与城邦生活,因此学习修辞学和辩论术成为雅典的一股潮流”反映了智者学派的兴起适应了公民参与城邦民主政治的需要,说明雅典民主

9、政治的发达,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雅典工商业经济发展与智者学派的兴起之间的关系,故A错误;雅典人崇尚理性也是参与城邦民主政治的需要,故C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雅典浓郁的文化氛围,故D错误。故选B。9.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则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由此可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A. 两者都摆脱了宗教的束缚B. 后者的社会基础比较广泛C. 两者斗争的形式基本相同D. 前者反封建的力度更彻底【答案】B【解析】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层,宗教改革主要深入到社会下层,B正确;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没有摆脱宗

10、教束缚,A错误;文艺复兴主要利用绘画和文学形式,宗教改革主张信仰方式改变,C错误;二者反封建力度基本相同,D错误。10.通过分析表中关于集体农庄不同记述,下列认识正确的是关于集体农庄的记述出处农民们一批批地来到国营农场,观看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器的操作,看得眉飞色舞,马上决定加入集体农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该书经过苏共中央审定,作为全国党史教材)1930年2月和3月共发生群众性骚动7576起,暗杀恐怖活动3263起,散发传单事件2009起。苏联国家政治保卫局的绝密报告(据苏联档案)达里娅马克西莫夫娜伊佐托娃(1909年出生)回忆道:30年代的饥荒中,人们开始患上浮肿病,上面来人大肆搜刮,只

11、留一点点种粮,口粮不给。国家灾难:苏联农业集体化亲历者的回忆和档案材料2001年出版A. 官方公布的材料最为可信B. 折中相反观点可得出真相C. 回忆录年代久远没有价值D. 留意叙述背后的主观目的【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记述“农民们一批批地来到国营农场眉飞色舞,马上决定加入”,苏联绝密报告记述“发生群众性骚动7576起”,亲历者的回忆录记述“上面来人大肆搜刮”,这些关于集体农庄的不同记述取决于叙述者的立场和主观目的不同,所以我们在叙述时一定要留意叙述背后的主观目的。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中“最为可信”的说法表述过于绝对,错误;B选项错误,折中相反

12、的观点不一定能得出真相,多种史料相互印证可以接近历史真相;C选项错误,回忆录也是有史料价值的。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1.欧共体成员国签署单一欧洲协定,旨在实现“没有疆界的欧洲”,即消除抑制欧共体成员国之间自由贸易的壁垒。该协定正式生效后,美国明确表示这对美国构成了威胁,认为这将“是一座拒绝美国商品于国门之外的欧洲堡垒”。这表明当时欧共体A. 设置贸易壁垒遭到美国反对B. 推进一体化与美国形成竞争C. 违背美国追求的全球化目标D. 挑战美国霸权动摇两极格局【答案】B【解析】欧共体宗旨在实现“没有疆界的欧洲”,体现增强欧洲整体力量,“是一座拒绝美国商品于国门之外的欧洲堡垒”说明美国经 济受到冲击,

13、欧洲推进一体化与美国形成竞争,故B 正确; A 不是材料的全面反映,排除;欧洲一体化与美国全球化目标没有直接关系,此时欧洲要摆脱美国的控制,故C项错误; 材料不能体现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信息,故D项错误。第II卷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41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5-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的海外贸易分为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两种。明初,朝贡贸易被作为朝廷怀柔海外藩属国的重要手段,政治色彩浓厚而经济功能较弱。由于不堪重负,明中叶以后对朝贡贸易有诸多限制。民间海外贸易早在宋代和元代就有较大发展,但明初朝廷为了集中精力对付来自蒙古人

14、等北方势力的侵袭,消除东南沿海的倭患,民间海外贸易受到严禁。尽管如此,海上走私仍屡禁不绝。明中叶以后,民间贸易因政策放宽而得到发展,主要贸易对象从亚洲其他地区变为欧洲。明清海外贸易政策时紧时松,政策放宽时海外贸易就得到较大发展,贸易网络不断扩大。有确切证据表明,直到19世纪初,中国海外贸易都是顺差,中国仍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对国际贸易有着重要影响。摘编自王信明清外贸顺差、白银流入及对经济的影响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远洋贸易的大发展。西欧民族国家实行重商主义政策,政府直接干预经济,鼓励扩展国际贸易。为了更便利地筹措海外贸易资金和降低投资风险,一些国家建立国家银行,政府充当担保人;受政府扶持

15、和保护的民间合股公司也应运而生。在对东方进行商业垄断贸易和殖民扩张中,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欧诸国在亚洲纷纷成立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从本国政府那里获得贸易独占权而且拥有军队,对殖民地进行残暴的政治统治、经济掠夺。这一切,对各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但似乎并没有改变欧洲对亚洲贸易的不利地位。16至18世纪时,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欧洲直到18世纪末叶发展起动力机器时,才解决了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清时期中西方海外贸易的异同。(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出现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答案】同:政府在海外贸易中都发挥着主导作用;民间海外贸易发展需求都比较大。(1分,写对一个即可得分)异:贸易政策不同:中国推行限制海外贸易的政策(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欧洲实行鼓励海外贸易的政策(即重商主义经济政策);贸易主体不同: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