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力讲稿弯曲强度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6246326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8.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力讲稿弯曲强度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材力讲稿弯曲强度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材力讲稿弯曲强度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材力讲稿弯曲强度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材力讲稿弯曲强度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力讲稿弯曲强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力讲稿弯曲强度(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弯曲强度 材料力学 * 平面弯曲的概念 * 梁的载荷及计算简图 * 剪力与弯矩 * 剪力图与弯矩图 * 剪力、弯矩和分布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 * 纯弯曲梁的正应力 * 梁的切应力 * 梁弯曲时的强度计算 平面弯曲的概念 一、平面弯曲的概念 二、工程实例 第四章 弯曲强度 一、平面弯曲的概念 平面弯曲的概念 1定义 弯曲变形 直线变成曲线的变形形式,简称弯曲。 梁 外力垂直于杆的轴线,使得杆的轴线由 以弯曲为主要变形的杆件 一、平面弯曲的概念 2平面弯曲的概念 平面弯曲外力作用在梁的纵向对称平面内,使梁的 轴线弯曲后仍在此对称平面内的弯曲变形 即: 平面弯曲轴线的弯曲平面与外力的作用平面

2、重合 的弯曲形式 平面弯曲的概念 平面弯曲的概念 平面弯曲的概念 二、工程实例 平面弯曲的概念 1.吊车梁 2.车刀 3.摇臂钻的臂 4.桥梁 5.立交桥梁 6.跳板 梁的载荷及计算简图 一、梁的简化 二、梁的分类 第四章 弯曲强度 梁的载荷及计算简图 固 定 端 滑动铰支座 固定铰支座任何方向移动 阻止 竖向移动 任何移动和转动 一、梁的简化 2.载荷:分为集中力、分布力,集中力偶、分布力偶 1.梁 :用轴线表示 3.支座: 梁的载荷及计算简图 二、梁的分类 1.按支座情况分为: 2.按支座数目分为: 简支梁 静定梁 外伸梁 悬臂梁 超静定梁 梁的载荷及计算简图 跨 梁在两支座间的部分 跨长

3、梁在两支座间的长度 3.按跨数分为: 单跨梁多跨梁 梁的载荷及计算简图 剪力与弯矩 第四章 弯曲强度 一、求法 二、符号规定 三、实用法则 一、求法 剪力与弯矩 截面法 剪力(FS ) 与横截面的法向垂直的内力 一、求法 截面法 任一横截面上的剪力 等于 该横截面任一侧所有外力 的代数和 剪力与弯矩 弯矩(M ) 有弯断梁的趋势 横截面上的内力偶矩 剪力与弯矩 任一横截面上的弯矩 等于 对横截面形心力矩的代数和 该横截面任一侧所有外力 剪力与弯矩 二、符号规定 绕研究体顺时针转为正 端面由下转向上为正 剪力: 弯矩: 剪力与弯矩 三、实用法则 剪力:考虑横截面左侧梁段时,向上(下)的外力产生

4、+(-)剪力,(右侧相反), 代数和结果为 + (-)时,剪力为 + (-) 弯矩:考虑横截面左侧梁段时,顺(逆)针旋转的外力 矩产生 +(-)弯矩,(右侧相反), 代数和结果为 + (-)时,弯矩为 + (-) 注:对任一侧梁段,向上(下)的外力产生 +(-)弯矩 剪力与弯矩 【例 4.1】试求图示外伸梁A、D左与右邻截面上的FS和M。 解:1.求支反力 解:2.求内力 A左邻截面: 【例 4.1】试求图示外伸梁A、D左与右邻截面上的FS和M。 解:2.求内力 A左邻截面: A右邻截面: 【例 4.1】试求图示外伸梁A、D左与右邻截面上的FS和M。 解:2.求内力 D左邻截面: 【例 4.1

5、】试求图示外伸梁A、D左与右邻截面上的FS和M。 解:2.求内力 D左邻截面: D右邻截面: 【例 4.1】试求图示外伸梁A、D左与右邻截面上的FS和M。 剪力图和弯矩图 一、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二、剪力图和弯矩图 第四章 弯曲强度 三、列方程法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四、叠加法作弯矩图 剪力图和弯矩图 剪力方程 一、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弯矩方程 剪力随横截面变化的函数表达式 弯矩随横截面变化的函数表达式 剪力图 二、剪力图和弯矩图 弯矩图 2.剪力正值画在上方,负值画在下方。 做法: 1.横轴表示横截面位置,纵轴表示剪力或弯矩; 剪力随横截面的变化曲线 弯矩随横截面的变化曲线 剪力图和弯矩图 3.

6、弯矩正值画在下方,负值画在上方。正值弯矩在受拉边 作剪力图和弯矩图的方法: 二、剪力图和弯矩图 1.列方程法 2.叠加法 3.控制点法 剪力图和弯矩图 三、列方程法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剪力图和弯矩图 2.列内力方程 【例4. 2】 作图示梁的内力图。 解: 3. 作内力图 1.求支反力 【例4. 3】作图示梁的内力图。 内力图特点: 解: 2.列内力方程 3. 作内力图 1.求支反力 FS图突变,突变值等于集中力大小, M图转折。 集中力作用截面, 【例4.4】作图示梁的内力图。 集中力偶作用 截面,M图突变,突变值等 内力图特点: 解: 2.列内力方程 3. 作内力图 1.求支反力 于集中力偶

7、大小,Fs图不变。 四、 叠加法作弯矩图 可见: 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都是 载荷F、q和Me的线性函数 剪力图和弯矩图 四、 叠加法作弯矩图 叠加原理: 由几个外力同时作用时所引起的构件内的某一参数 (内力、应力或位移等) 由各个外力单独作用时所引起的构件内的该一参数 的矢量和或代数和 适用条件:小变形情况 剪力图和弯矩图 【例 4.5】 试用叠加法作图示简支梁的弯矩图 解: 1.作出F单独作用时的弯矩图 2.作出Me单独作用时的弯矩图 3.叠加上述两图,得到F和Me同时作用时的弯矩图 【例4. 6】试用叠加法作图示简支梁的弯矩图 解: 1.作出q单独作用时的弯矩图 2.作出Me单独作用时的弯矩

8、图 3.叠加上述两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43 第四章 弯曲强度 剪力、弯矩和分布载荷集度间 的微分关系 一、FS、M和q之间的微分关系 二、突变条件 三、控制点法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44 一、FS、M和 q 之间的微分关系 剪力、弯矩和分布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 规定: q为 + 取微段dx为研究对象 由Fy = 0: 得到 ) M(x) F (x S M(x)+dM(x) F (x)+dF (x) SS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45 由MC = 0: 忽略二阶微量,得到

9、) M(x) F (x S M(x)+dM(x) F (x)+dF (x) SS 一、FS、M和q之间的微分关系 剪力、弯矩和分布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46 即: 弯矩 二分布载荷集度 弯矩 一 力剪 由此得到 x截面上的 剪力 对x的 一 阶导数 x截面上的 分布载荷集度 一、FS、M和q之间的微分关系梁的平衡微分方程 剪力、弯矩和分布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47 弯矩图凹凸性取决于该截面处的分布载荷集度 弯矩图切线斜率力剪 剪力图 上 x 截面处的 切线斜率 该截面处的 分布载荷集

10、度 即: 由此得到 一、FS、M和q之间的微分关系梁的平衡微分方程 剪力、弯矩和分布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48 微分关系对应表 q(x) = 0 q(x) = q = q x = 0 dF (x) dx = q q 0q 0q 0F = 0F 0 水平线斜直线斜直线抛物线 极小值 抛物线 极大值 M x M图 q图 F 图 常量 SS dF (x) dx S S SSS S 剪力、弯矩和分布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49 二、突变条件 q x F x M x M图 q图 F 图 FF F

11、 F S S MeMe Me Me 突变条件对应表 剪力、弯矩和分布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50 三、控制点法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剪力、弯矩和分布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51 【例4.7】 试作图示外伸梁的FS和M图。 解: 1.求支反力 2.作FS图 3.作M图 G F (kN) S 20 20 30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52 解: 4.求AD段的极值弯矩 (1)求极值弯矩的位置 解析法: 令 得到 几何法: 由剪力图: 得到 G F (kN) S 20 20 30 【例4.7】 试作图示外伸梁的FS和M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53 解: (2)求极值弯矩的数值 4.求AD段的极值弯矩 G F (kN) S 20 20 30 【例4.7】 试作图示外伸梁的FS和M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54 解: 5.求梁的 和 G F (kN) S 20 20 30 【例4.7】 试作图示外伸梁的FS和M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