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16246111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各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各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各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各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各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女子的体育卫生 一、女子身体发育的一般特点 (一)女子的六期划分(性腺、卵巢的机能) 1、新生儿期 2、幼女期:10岁以前 3、青春期:1020岁,以月经来潮为标志 4、生育期:1845岁 5、更年期:50岁以上 6、老年期:60岁以后 (二)体格发育的一般特点 1、910岁以前身体功能情况和运动 能力与同龄男孩基本相同。 2、910岁以后身高、体重一般都超 过男孩。 3、1213岁以后男孩的身高、肌肉、 力量、运动能力又超过女孩。 4、比男孩早两年进入青春期,结束也早 两年。 5、女子骨盆较宽,皮下脂肪较多,形态 机能指标均落后同龄男子。 6、女子脂肪占身体重量的28%;男子占 18

2、%。 二、女子体育卫生的意义 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增进健康、提高 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水平,使之能 更好地胜任对身体条件要求较高的工作 任务,而且还可以使身体各部的肌肉得 到协调均匀的发展。 使腹肌、腰背肌和骨盆底肌的肌肉力量 得到增强,这对于女子妊娠期的身体健 康和顺利分娩都有很大好处。 进入青春期后,由于内分泌和生殖系统的迅 速发育,使他们身体各方面出现急剧的变化 ,男女在身体形态上、生理机能和心理特征 方面都出现较大的性别差异。这个时期女子 除心脏、呼吸、骨骼和肌肉等方面的发育和 功能与男子的区别越来越显著外,还开始出 现了月经初潮。因此,对女子进行体育教学 和训练时,在运动项目的选择

3、和运动量的安 排上,必须考虑到女子的解剖生理特点,并 提出相应的体育卫生要求,同时要注意女子 经期的体育卫生。 三、女子各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一)运动系统的特点 女子的骨骼细小,骨密质的厚度较薄, 骨骼内水分及脂肪的含量相对较多,无 机盐含量较少,女子全身骨骼的重量较 男子轻约20,女子骨骼的抗压弯能力 也仅为男子的23。 女子的肌肉重量占体重的比例较男子小 ,而且肌肉所含水分及脂肪较多,含糖 量较少,这使得女子的肌肉力量比男子 弱(肌肉力量比同龄男子小2025) ,且容易疲劳。女子肩带部位和前臂肌 肉力量较差,加上肩部较窄,所以做悬 垂、支撑及负重等动作较为困难。 女子的脊柱椎间软骨

4、较厚,各关节 的关节囊及韧带的弹性及伸展性也 较好,因此,女子身体的柔韧性及 各关节的灵活性都较男子好,但女 子身体的柔韧性也会随年龄的增长 而降低,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应 注意保持和发展其柔韧性。 (二)心血管系统的特点 女子心脏体积较小,心脏重量较男 子少1015,心脏容积也比男 子小,女子心脏容积为455500毫 升,男子为600700毫升。因此, 女子每搏心输出量也较男子少10 左右。 由于女子心肌收缩力量较弱,调节 心脏的神经中枢兴奋性较高,所以 心搏频率较男子快23次分。运 动时,女子主要是靠加快心搏频率 来增加心脏每分输出量,因此,她 们心脏贮备力量也低于男子。 女子血压较男子低

5、10%左右,运动时 升高幅度较小,运动后血压恢复的 时间也较长。此外,女子全身血量 、血液内的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含量 都低于男子。因此,女子血液运输 氧和二氧化碳的能力都不及男子。 (三)呼吸系统的特点 女子胸廓和肺脏的容积都较小,加 上女子呼吸肌力量较弱,胸廓活动 度较小,因此,女子的肺通气功能 和换气功能都较低。表现为女子的 呼吸频率较快,肺通气量和肺活量 小于男子。 此外,由于女子的心脏血管系统功 能也不及男子,故女子安静时和最 大体力负荷时的吸氧量也小于男子 。这些都限制了女子在运动中氧的 供应能力,从而使她们的运动能力 及耐力都不及男子。 (四)生殖系统的特点 女子生殖系统分为外生殖器

6、与内生殖器 两部分。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 卵管和卵巢。内生殖器都位于盆腔内, 子宫呈倒置的扁梨形,约2寸长,位于小 骨盆腔的中央,宫体前倾前屈,子宫颈 外口接近坐骨棘水平。子宫的正常位置 是依靠子宫韧带、子宫附近的器官和腹 腔、盆腔内一定的压力来维持的。 由于女子腹腔和盆腔内向下压力的方向 与骨盆出口平面几乎垂直,而骨盆底的 出口较大,由骨盆底肌、筋膜及皮肤等 封闭,所以骨盆底肌将会承受较大的腹 压。倘若骨盆底肌不够紧张有力,就会 造成子宫位置改变,严重时,有可能影 响日后的生育。腹壁肌肉、骨盆底肌和 横膈膜三者对保持一定的腹腔、盆腔内 压力有重要的作用。 体育锻炼可使女子的骨盆底肌与腹

7、肌变 得强而有力、弹性好、紧张性正常,可 维持和承受足够的腹压,这对于维持子 宫及其他生殖器官的正常位置是很重要 的。腹肌与骨盆底肌力量的简易而有效 的锻炼方法:仰卧举腿、仰卧起坐、前 后踢腿、摆腿以及大腿绕环等运动。 四、女子的一般体育卫生要求 青春发育期后,由于男女少年在身体形 态与生理机能及素质方面逐渐出现明显 的差别,而且女少年开始有月经来潮, 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时, 必须要考虑到女少年身体的解剖生理特 点,并予以区别对待。 1、中学体育课应男女分班进行教学。由 于内分泌和生殖系统的迅速发育,使她 们身体各方面出现急剧的变化,男女在 形态上、生理功能和心理特征方面都出 现较

8、大的性别差异。对中学生的体育教 学,有条件的都应男女分班上课。不具 备分班的也应分组教学,活动的内容和 要求应区别于男生。 2、女子心血管、呼吸系统功能较差,运 动量的安排相对要比男子小一些。 3、女子肩部较窄,臂力较弱,做悬垂、 支撑及大幅度摆动动作较吃力,学习时 要注意循序渐进,并给予其必要的保护 。 4、女子身体重心较低,平衡能力较强, 柔韧性较好,适宜进行平衡木及艺术体 操等项目的活动,应注意保持和发展其 柔韧性,有目的、有步骤地加强肩带肌 、腹肌、腰背肌和盆底肌的锻炼。 5、不宜做过多的从高跳下的练习,地面 不可过硬,并注意落地姿势,以免使身 体受到过分震荡,影响盆腔脏器的正常 位置

9、及骨盆的正常发育。 6、根据青春发育期女生的心理特点,要 注意引导和启发她们参加体育锻炼的自 觉性和积极性,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 高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 7、根据女子月经期间运动能力变化规律 ,合理安排运动量。经前期运动能力最 差,排卵后期最强。 五、女子月经期的体育卫生 (一)月经和月经周期 月经是女子特有的生理现象。每月一次。月经 的第一次来潮,叫月经初潮。通常把月经来潮 的第一天到下一次月经来潮的第一天为止,称 为一个月经周期。月经周期一般为21天35天 ,平均为28天。女子到45岁50岁左右卵巢逐 渐萎缩,内分泌功能下降,月经周期发生紊乱 ,这个时期称为更年期,此阶段的女子参加体 育锻

10、练更要注意经期卫生。以后月经停止,称 之为绝经期。 女运动员在月经期可有以下4种表现: 1、正常型(约占64%):行经期正常,无 任何不适感觉,或只有轻微的腰痛、下 腹酸胀等先期征兆。她们在经期体力充 沛,运动成绩不下降。此类型的女运动 员可照常参加训练。 2、抑制型(约占23%):经期有疲劳感, 反应迟钝、嗜睡,体温有所下降,脉搏 减慢,血压降低,一般工作能力下降。 此类型的女运动员也可照常参加训练, 但应多做一些准备活动。 3、兴奋型(约占10%):经期心烦,脉搏 加快,血压有所升高,下腹酸痛坠胀, 头晕、睡眠不好、动作僵硬、不易放松 ,但运动成绩反而有提高。此类型的女 运动员一般也可照常

11、训练,但在准备活 动中应多做些放松练习。 4、病理型(约占35%):经期有全身不 适,乏力、恶心、头晕头痛,睡眠不好 ,经血过多或过少,有明显痛经,或有 子宫痉挛。对此类型的女运动员,应根 据情况进行减量训练,或只做轻微的活 动,或让其休息。 (二)月经期体育卫生要求 1、经期间运动负荷的安排要适当减少, 活动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宜参加比赛。 2、月经紊乱及痛经和患有内生殖器炎症 的女子,月经期间应暂停体育活动。 3、不宜游泳。 4、应避免做剧烈的、大强度的或震动较 大的跑跳动作以及使腹内压明显增高的屏 气和静力性动作。 5、对身体健康、月经正常、平日又有一 定训练水平的女少年运动员,经期可以

12、安 排一定量的运动训练。 6、女运动员出现月经紊乱,经调整后仍 不能恢复正常者,应及时进行检查治疗。 7、可建立月经卡片制度。 第三节 中年人的体育卫 生 中年人 通指35-60岁的人群。 此时期的生理变化: 1、组织器官的退行性变化、机能下降。 2、适应能力、抗病力下降。 3、各种疾病开始慢慢出现。 一、各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一)运动系统 1、骨骼:供血量不足、营养不良、骨质疏松、身长 缩短、骨脆性加大、韧性变小、易骨折。 2、肌肉:肌力下降,全身体力和工作能力下降。 3、关节:活动范围减小,某些活动还会出现障碍。 (二)心血管系统 1、心脏: 心功能减弱、心跳减慢、输出量下降。 2、

13、血管: 弹性下降,血压随年龄而上升。 3、心血管调节功能: 机能减退。 (三)呼吸系统 1、胸廓: 变形、呼吸幅度减小。 2、肺和气管: 肺泡缩小、表面积缩小、气管变硬、肺 活量减少、肺的扩散能力下降。 (四)其他系统 1、神经系统 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记忆力下降。 2、内分泌系统 腺体萎缩、内分泌紊乱。 3、其他 消化功能下降,免疫系统功能减退,代谢下降 ,发生肥胖。 二、体育锻炼对中年人的影响 (一)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1、可加强骨代谢,骨骼增粗,骨密质增厚。 2、增强关节的牢固性、灵活性和柔韧性。 3、肌毛细血管增加,肌纤维增粗,肌糖原增 加,肌力和耐力增加,工作能力提高。 (二)对心血管系

14、统的影响 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改善心肌营养,心 肌兴奋性加强,心缩力加大,搏出量增加, 提高心泵功能。 (三)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提高呼吸肌收缩力,加强胸廓的活动度,扩 大肺活量,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增加吸氧 量,提高新陈代谢过程。 (四)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提高神经过程的兴奋性、均衡性和灵活性。 保持充沛的精力,动作敏捷,提高工作效率。 推迟或延缓内分泌系统各种腺体的衰老过程。 加强消化系统的功能,使胃肠蠕动加强,改善血循 环,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加速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改 善与提高肝脏功能,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三、中年人的体育卫生要求 1、要克服“待退休后再锻炼”的思想 。 2、锻炼前必须进行严格

15、体格检查,重 点检查心血管系统功能。 3、做好运动前的准备工作。 4、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强度和合理安 排锻炼时间,且要因人制宜,中年人运 动时以脉搏120次/分为宜。 5、要循序渐进,逐步适应,养成习惯。 6、不要在过劳、过饱、过饿时运动。 7、加强医务监督工作,防止过劳或意 外损伤。 8、定期进行全面身体健康检查。 第四节 老年人的体育卫生 老年人:指男子65岁,女子60岁以上。 生理性衰老 老化分为 病理性衰老 人的老化是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合并衰老 一、老年人的解剖生理特点 (一)运动系统 骨骼的弹性和韧性进一步降低,骨骼 变脆,易发生骨折,且愈合慢。 肌肉萎缩,重量减少,肌力下降,工 作

16、能力下降。 关节面粗糙变形,关节软骨变薄和消 失,关节畸形,活动范围变小。 (二)心血管系统 心肌细胞减少,心肌萎缩,冠状动脉出现粥样 硬化,心缩力减弱,血管弹性减退,硬化,管 腔变窄,外周阻力加大,血压升高,心脏负担 加重,脉搏减慢,血流减缓。心脏易疲劳,易 发生意外。 (三)呼吸系统 呼吸功能明显减退,通气和换气能力下降, 胸廓的变形更加重呼吸能力的下降。 (四)神经系统 神经细胞逐渐萎缩和死亡,神经过程的兴奋 和抑制转换慢,灵活性低,建立条件反射十 分困难,整个系统的功能减退。 二、体育锻炼对老人的影响 (一)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改善骨骼组成成分的比例,保持骨骼的弹 性和韧性,提高骨骼的抗断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