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噪声影响评价详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245024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X 页数:36 大小:84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噪声影响评价详解(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声环境影响评价 1.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范围、要求、标 准 2. 现状调查 3. 环境噪声影响预测 4. 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一、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范围、要求、标准 1、划分依据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 别。 建设项目建设前后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 量变化程度。 受建设项目影响人口的数量。 4 a)位于乡村的康复疗养区执行0类声环境功 能区要求; b)村庄原则上执行1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工业活动较多的村庄以及有交通干线经过的 村庄(指执行4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以外的地 区)可局部或全部执行2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 c)集镇执行2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d)独立于村庄、集镇之外的工业、仓储集

2、中 区执行3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e)位于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内的噪声敏感 建筑物执行4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5 所处地区的 声环境要求 建设后敏感 目标噪声级 变化 受影响人口 一级 0类功能区域、对 噪声有限值的保护 区 显著增加 (5dB) 或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 二级 1类、2类功能区域 ; 明显增加 (3-5dB) 或受影响人口增加较多 三级 3类、4类功能区增加很小 (3 dB以内) 且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 1、评价等级判定依据 6 2、范围 一级二级三级 固定声源边界往外200m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缩小 流动声源以道路中心线 外两侧各200m 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缩小 流动声源(机场)主要飞

3、行航迹 下离跑道两端 各6-12km,侧 向1-2km内 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缩小 7 l噪声敏感目标 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 自然保护区等对噪声敏感的建筑物或区 域。 8 3、要求 噪声预测应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给出各敏感目标的预测值 及厂界(或场界、边界)噪声值。固定声源评价、机场周 围飞机噪声评价、流动声源经过城镇建成区和规划区路段 的评价应绘制等声级线图。 当工程预测的不同代表性时段噪声级可能发生变化的建设 项目,应分别预测其不同时段的噪声级。 对于不同的选址(选线)和建设布局方案,应根据影响人 口的数量和噪声影响的程度进行方案比选,并提出推荐方 案。 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进行

4、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明确 防治措施的最终降噪效果和达标分析。 l 声环境质量标准 l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 l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GB9660-88) l 环境噪声控制标准(排放标准) l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2008) l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 l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90/ GB 125232011 ) l 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2525-90)修改方案,(2008 ) l 技术方法标准 l 有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机场周围飞机噪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建 筑施工场界噪

5、声、铁路边界噪声测量方法 l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GB/T19190-94)、环境影响评价技 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等技术规范。 4、噪声的评价标准 l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 l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 -2008)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22337-2008)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GB12523-2011 夜间噪声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 15 dB(A)。 当场界距噪声敏感建筑物较近,其室外不满足 测量条件时,可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测量, 并将表中相应

6、的限值减10 dB(A)作为评价 依据。 昼间夜间 7055 噪声评价量 昼夜等效声级 考虑到噪声在夜间对人的影响更严重,将夜间噪声增加10dB 后,用能量平均方法得出的24小时A声级平均值(Ldn),单位 为dB(A)。 用于评价测量时段内噪声强度随时间变化的统计分布特征, 指占测量时段一定比例的累积时间内A声级的最小值,单位 为dB。 L10:在测量时段内有1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 噪声平均峰值; L50:在测量时段内有5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 噪声平均中值; L90:在测量时段内有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 噪声平均本底值。 累积百分声级 如果噪声数据符合正态态分布

7、,其累积积分布在正 态态概率纸纸上为为一直线线,则则可用下面近似公式计计算 : Leq L50+d2/60 ,d=L10-L90 其中L10,L50,L90为为累积积百分声级级,也称统计统计 噪声级级 L10相当平均峰值值。 L50相当噪声的平均中值值。 L90相当噪声的背景值值。 计计算方法:正态态概率纸纸上画出累积积分布曲线线 ,然后从图图中求得; 测测定数据排序,如100个第10个数据为为L10,第 50个数据为为L50,第90个数据即为为L90。 二、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 (一)、现状调查与测量 1.目的 使评价工作者掌握评价范围内的噪声现状; 向决策管理部门提供评价范围内的噪声现状

8、,以便与项目 建设后的噪声影响程度进行比较; 调查出噪声敏感目标和保护目标、人口分布; 为噪声预测和评价提供资料。 2.调查内容 l 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 l 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敏感目标、噪声功能区划分情况; l 评价范围内各噪声功能区的环境噪声现状、各功能区环境噪 声超标情况、边界噪声超标状况以及受噪声影响人口分布。 3.方法: l收集资料法 l现场调查 l测量法 4、测量点的布置原则 (1)布点范围 布点应覆盖整个评价范围,包括厂界(或场界、边界)和 敏感目标。当敏感目标高于(含)三层建筑时,还应选取有代 表性的不同楼层设置测点。 (2)评价范围内没有明显的声源(

9、如工业噪声、交通运输 噪声、建设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且声级较低时, 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布设测点。 23 (3)有明显的声源,并对敏感目标有影响,或为改、扩 建工程: 固定声源:重点布设在可能既受到现有声源影响,又 受到建设项目声源影响的敏感目标处,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 处;也可设衰减测点。 流动声源,且呈线声源时:应兼顾敏感目标的分布状 况、工程特点及线声源噪声影响随距离衰减的特点,布设在 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处。选取若干线声源的垂线,在垂线 上距声源不同距离处布设监测点。 对于改、扩建机场工程,测点一般布设在主要敏感目 标处,测点数量可根据机场飞行量及周围敏感目标情况确定 ,现有单条

10、跑道、二条跑道或三条跑道的机场可分别布设3 9、914或1218个飞机噪声测点,跑道增多可进一步 增加测点。 24 5、环境噪声现状水平调查方法 25 26 (二)、现状评价 (1)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敏感区、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噪声功能区的划 分情况等; (2)环境噪声现状的调查和测量方法:包括测量仪器、参照或参考的测量 方法、测量标准、测量时段、读数方法等; (3)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特性、主要 噪声源分析等; (4)评价范围内环境噪声现状,包括各功能区噪声级、超标状况及主要噪 声源;边界噪声级、超标状况及主要噪声源; (5)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 三、预测评价

11、 1.预测需要的基础资料 2.预测范围:应与评价范围相同。 3.预测点的确定原则:建设项目厂界(或场界、 边界)和评价范围内的敏感目标应作为预测 点。 4.噪声源数据的获取途径 5.预测 6.绘制等声级线图 28 、声源资料 声源种类、数量、空间位置、噪声级、 频率特性、发声持续时间和对敏感目标 的作用时间段等。 、影响声波传播的各类参量 1、预测的基础资料 29 4、噪声源噪声级数据的获得 (1)类比测量法(一级); (2)引用已有的数据。 机械设备设备距声源10m处处的声级级范 围围 平均 打桩桩机93112105 压缩压缩 机929888 破路机809285 30 5、预测基本步骤 l

12、建立坐标系声源和预测点坐标声源性质以及 预测点与声源之间的距离情况,把声源简化成点 声源,或线声源,或面声源。 l 声源源强+声波传播条件声衰减量各声源单 独作用在预测点时产生的A 声级(LAi)或等效 感觉噪声级(LEPN)。 31 建设项目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等效声级贡献值 (L eq g)计算公式: 预测点的预测等效声级(L eq )计算公式: 32 声波波长 预测点到声源的距离 许多点声源连续分布在一条直线上 远大于声源尺寸 2声源最大几何尺寸 点声源 线声源 声源的简化方法 33 四、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噪声防治对策的一般环节有: 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 (1)改进机械设计以降低噪声:如在设

13、计和制造过程中选用发声 小的材料来制造机件,改进设备结构和形状、改进传动装置以 及选用已有的低噪声设备都可以降低声源的噪声。 (2)改革工艺和操作方法以降低噪声:如用压力式打桩机代替柴 油打桩机,把铆接改用焊接、液压代替锻压等。 (3)维持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因设备运转不正常时噪声往 往增高,所以要使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 2.在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 采用“闹静分开”和“合理布局”的设计原则,使高噪声设备尽 可能远离噪声敏感区。 利用自然地形物(如位于噪声源和噪声敏感区之间的山丘,亡 坡、地堑,围墙等)降低噪声。 合理布局噪声敏感区中的建筑物功能和合理调整建筑物平面布 局,即把非噪声敏感建筑或非噪声敏感房间靠近或朝向噪声源。 采取声学控制措施,例如对声源采用消声、隔振和减振措施, 在传播途径上增设吸声、隔声等措施。 3.从受声敏感目标自身降低噪音 敏感目标安装隔声门窗或隔声通风窗; 通过置换改变敏感点使用功能; 敏感目标搬迁远离建设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