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历史典故:先天下之忧而优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6234533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0.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国历史典故:先天下之忧而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爱国历史典故:先天下之忧而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爱国历史典故:先天下之忧而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爱国历史典故:先天下之忧而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爱国历史典故:先天下之忧而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国历史典故:先天下之忧而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爱国历史典故:先天下之忧而优 宋仁宗曾经派范仲淹去西北抗击西夏范仲淹确实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他不但是一个军事家也是着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范仲淹是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他两岁的时候就死了父亲跟着改嫁的母亲背井离乡生活十分贫困他从小很有志气爱好读书十多岁的时候他借住在一所寺庙的僧房里昼夜苦读每天他只烧一锅粥等粥冷却后用刀划成四块一天两餐早晚各吃两块菜呢也只是几根咸菜后来人们称他这种生活为“断齑(j指咸菜)划粥”成为历史上刻苦好学的佳话 经过艰苦的学习范仲淹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同时养成了严肃认真和刻苦节俭的作风 范仲淹青年时就考中了进士开始做官早年的贫困生活使他了解并同情民间的疾苦他决心为国家和百姓做一番事

2、业 宋夏战争初期宋军不断失利公元1040年范仲淹和韩琦同时被派到陕西前去抗击西夏 范仲淹到了延州发现一个很不合理的现象当时宋朝政府把边兵分给各级官员带领官职越高的带兵越多官职越小的带兵越少这本来是正常的现象但宋仁宗却下了一道命令说敌人来进犯时不管来的敌人多少一概由官小的带领自己的少量人马先去作战这样做有不败的道理范仲淹却不管皇帝的命令立即改变做法他把延州的一万八千军队分给六个将领带领每将三千人负责训练有了敌情该多派就多派该少派就少派同时他又下令修筑一些城堡经过一番整顿延州的防守力量顿时改观了 西夏军队看到范仲淹防守严密就互相警戒说:“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甲兵”从此他们再不敢轻易侵犯延州了 范仲

3、淹镇守陕西几年除延州外还驻过庆州(今甘肃庆阳)、州(今陕西彬县)等地很受当地羌人部落的尊敬羌人因为范仲淹做过龙图阁直学士都称他做“龙图老子” 公元1043年范仲淹由陕西调回京城担任副宰相 那时候北宋政治非常腐败封建官僚的特权大得惊人做官全凭关系升官更靠资历只要一个人当了大官家属亲戚都可以做官结果大小衙门里塞满了多余的官员好多官员又尽干坏事 范仲淹早就看不惯这种状况他担任副宰相后决心改革就大胆地向宋仁宗提出十项改革方案这个方案的主要内容是:一、明确规定官吏提拔或者降职的办法;二、严格阻止凭借特权、关系等取得官职;三、改革科举制度;四、慎重选择官员;五、重视生产;六、加强武备;七、减轻劳役等 宋仁

4、宗正信任范仲淹对范仲淹提出的方案全部接受了因为范仲淹是在宋朝庆历年间提出这个方案并进行改革的所以历史上称为“庆历新政” 为了推行新政范仲淹首先整顿官吏制度他派一些官员担任监司(监察官)到全国各地视察然后根据他们的报告把各地的坏官从登记簿上除名加以撤换 有一次和范仲淹一起推行新政的大臣富弼(b)看到范仲淹在登记簿上勾掉坏官的名字心里不忍就上前劝阻说:“一笔勾掉一个名字很容易可是被勾掉的一家人都得哭了” 范仲淹毫不动摇斩钉截铁地回答说:“一家哭总比一路(北宋的政区名称)的百姓哭好啊” 富弼听了觉得范仲淹既有胆量又有见识心里非常钦佩 新政在推行中触犯了一些封建贵族的利益许多保守的官僚纷纷起来反对诽谤

5、范仲淹和推行新政的人说他们结成朋党滥用职权 宋仁宗动摇了新政只推行了一年多范仲淹就被降职调到外地做官去了新政也跟着失败了 范仲淹虽然遭受打击但他忧国忧民的信念却丝毫不变不久他到邓州(今河南邓州)去做地方官这时他的朋友滕子京也被降职在岳州做地方官滕子京在岳州重新修建岳阳楼请范仲淹写一篇纪念文章范仲淹答应滕子京的要求写下了着名的岳阳楼记文中反映范仲淹伟大抱负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语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公元1052年范仲淹又被调到颍州(今安徽阜阳)去当地方官他在上任的路上生病死了 范仲淹生前生活非常节俭但待人却很亲热厚道乐于助人他喜欢将自己的钱财赠送给别人还设法救济同族的人所以他死后人们都很悲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