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地震带的人员和企业向川东北迁移的可行性分析.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6198297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48.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川西地震带的人员和企业向川东北迁移的可行性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川西地震带的人员和企业向川东北迁移的可行性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川西地震带的人员和企业向川东北迁移的可行性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川西地震带的人员和企业向川东北迁移的可行性分析.pdf(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l 川西地震带的人员和企业向川东北迁移的可行性分析 孟 凌 任 蓉 ( 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 6 3 7 0 0 2 ) 【 摘要】 在 分析 了四川地 震带及其 附近人 口的分 布的基础 上, 认 为川 西 地震带附近不适合大规模的人 口居住和产业聚集, 而应对 灾区人 员和企业 进行迁移。以南充为中心的川 东北区域地质 结构稳 定, 区位优越 , 资源丰 富, 产业基础雄厚 , 具有承接 灾区人 员和企业的条件与能力。最后 , 文章还 就如何更好地安排 灾区企业和人 员的迁移提 出了几个应注意的问题 。 【 关键 词】 汶 川大地震 ; 四 川地震 带 ; 企 业迁移 ; 川 东北;

2、 南充 一 、汶 川 大 地 震 造成 的 巨大 影 响 “ 5 1 2 汶川 8 0 级大地震是新 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 最强 、 波及 范 围最广 、 救灾难度最大 的地震。受灾省份涉及 四川 、 甘肃、 陕西 、 河 南、 云南及湖北 。据国新办关于四川汶川地震及灾损评估情况报告 数据显示 , 汶川地震造成 的直接 经济 损失 8 4 5 1 亿元人 民币 , 其 中四 川最严重 , 占到总损失 的 9 1 3 。四川省人民政府初步预计, 四川省 受灾面积达 2 5 2 X 1 0 4 k m 2 , 6 8 万多人遇难 、 1 8 万多人失踪 、 3 6 万 多人 不同程度受伤 , 1

3、0 0 0 多万人 因房屋 倒塌或严重损毁无家可归。除此 之外 , 铁路公路 、 房屋建筑 、 水利水 电、 工矿企业、 生 态环 境、 文物古 迹等都发生 了重大甚至是致命的破坏 , 或产生严重的次生灾害。受 此影响 , 四川 G D P 增速 同比下 降较大 , 仅为 5 7 , 比全 国平 均值 1 O 低了 4 7 个百分点 , 比上年 同期低了 8 2 个百分点。全省 1 4 2 0 7 家 工业企业受 灾 , 直 接经济 损失 达 6 7 0亿元 , 死 亡 1 3 8 7 人 , 受 伤 9 7 9 8 人 。主要受灾企业集中在距震中较近的川西地 区, 其 中成德绵三地 合计共占

4、全省工业企业直接经济损失 的 9 4 。 二 、 四川 省 地 震 带 及 其 附 近 人 口的 分 布 ( 一)四川 省 的 地 震 带 中国位于世界 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 与欧亚地震 带 之间 , 受太平洋板块 、 印度 板块和 菲律宾海板块 的挤压 , 地震断 裂 带十分活跃 。四J I I 西部正好处于喜马拉雅弧和缅甸 弧相交汇 的部 位 , 压应力最集 中, 能力 聚集和释放 也最大 , 加之北东 来的压应 力 向南方向移动 , 促成 了发震条件 , 使川西成为地震活动最频繁 的地 带 。四川地震 多分 布在 东经 1 0 4 。 以西 , 尤以强震 为主 。所有 7 级 以上

5、地震 , 全 部 发 生 在 1 o 4 以 西 ( 包 括 龙 门 山 ) 。 强 震 的 分 布 与 活 动大断裂带密切相关 , 成带性明显, 如鲜水 河、 安宁河 、 龙 门山三大 断 裂 带 , 历 史 上 地 震 活 动 最 频 , 且 多 强 震 。 四川地 震 具有 两 个 特 点 : 一 是 震 源 浅 , 即多 浅 震 , 震 中深 度 多 集 中在 l 0 2 4 公里范围内。二是各地震带 的地震 活动有盛 衰交 替现 象 , 如鲜水河地震 带活动周期约 1 0 0 年 ; 龙门山地震带约 l 1 5 年 为活动盛期 ; 松潘一带 自 1 9 3 3 年 以来 , 约每 1

6、 0 年左右为一个活动盛 期 ; 马边则 自 1 9 3 5 年 以来 , 卜 4 年有一个活动盛期 。正是以上原因, 造成 四川地震带附近地 区会受到浅源地震 的经常性威胁。 造成此次汶川大地震 的龙 门 山地震带 , 从青 川 I 县起 , 经北 川 、 茂县 、 绵竹 、 汶川 、 都江堰 、 大 邑、 宝兴等 县市 , 到泸定县 附近 为止 , 呈东北 一西南方 向展布 , 与龙 门山脉大体一致 , 是 四川强烈地震带 之一 。龙 门山地震带在 1 0 0年时 间 内, 曾发 生过 3次 7级 以上地 震。龙 门山地震带 由于距成都平原较 近, 故对四川 , 尤其是川西 的 经济 、

7、人口的影 响较大 。 ( 二 ) 地 震 带 附 近人 口分 布 如此险象环生的 自然条件下 , 本不该成 为人 口和企业 的密集 区, 但由于人 13的膨胀和原来“ 三线” 建设遗 留下来的历 史问题 , 形 成 了人 口的不合理分布。据 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 , “ 5 1 2 ” 汶川大 地震 的震 中距 四J I I 成都 市约 9 0 k m, 绵阳市 约 1 5 0 k m, 震 中周边的人 口和工业企业 非常密集 。正是如此 , 致使“ 5 1 2 ” 汶川大地震造成 了 极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 三、 以南 充为 中心的川东北 区域 具有承接 灾区人 民和 企业的 条 件

8、与 能 力 川东北指南充 、 遂宁、 广 安 , 达州 、 巴中、 广元 6市 , 北与甘肃 、 陕西接壤 , 东与重庆毗邻, 是四川通往东 部省份的要道。区域总面 积 6 9 4 1 7 k in 2 , 总人 口 3 3 0 0 多万 。区域 内除 了广元以西位于龙 门山 断裂带 , 其它地区的地质均成 因起于 中生代侏罗纪 , 地质构 造以稳 定性较高的水平构造 为主 , 不 会发生源发性 地震 。并且大部分 地 区离川西北地 震带较 远 , 地震 波到达 时 , 强度 和能量都会 大 为减 小 , 产 生 的 破 坏 力极 小 。 川东北区域 内尤以南充地位突 出。南充是已有建城 2

9、2 0 0年悠 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四川省八大中心城市之一 。四川省“ 十一 五” 规 划已明确把南充定为全省有条件 向特大城市迈进 的 4个大城市之 一 ,并作为川东北 区域中唯一的百万人 口城市重点发展。南充位于 嘉陵江中游 , 幅员面积 1 2 4 9 4 k m2 , 辖区总人 口 7 3 3 万 , 人 口总量在 四 J I l 各市州中排列第二 , 仅次于成都 。在川东北 , 南充工业化、 信息化 建设优势明显 , 商业网点密布 , 科技教育发展、 人才储备更是遥遥领 先于川东北六市 , 已基本奠定川东北产业聚集 中心、 商贸物流中心 、 科教文卫中心 、 金融中心和交通 、 通信

10、枢 纽的区域地位。近年来城 市建成区面积已达近 6 0 k m 2 , 城 区居住 人 口近 7 0 万 , 一个现代化大 城市的框架 已初步形成。具体来讲 , 南充具有 以下显著优势: ( 一 ) 区位 优 势 南充 自古就有“ 西通蜀 都、 东 向鄂 楚 、 北 引三秦 、 南联重庆 ” 的 地理优势 , 处 于双“ 三角” ( 成都至南充至重庆 、 广元至南充至达州) 的交汇处 , 是川东北地 区的中心。 目前 , 国家有关部委基本形成 了 “ 川 渝陕 大 三 角 经 济 区 ” 的共 识 , 南 充 的 区位 优 势 更加 突 显 , 成 为 连 接成都经济圈 、 重庆经济圈 、 陕

11、西经济圈的中心点 。南充位于 四川 连接 中部和东部地区的东通道之上 , 交通便捷 , 现代化立体交通 网 络 已初步形成 : 达成铁路横 贯东西 , 直达武汉 、 上海 ; 成南高速 、 南 广高速 、 南渝高速与 国道 2 1 2 线、 3 1 8 线在此交汇 , 已融入成渝两小 时经济罔 ; 空 中航线 目前 可达北京 、 广州 、 深圳等地 ; 兰( 州) 渝 ( 重 庆) 铁路 、 兰( 州) 海 ( 口) 高速公路 、 南 ( 充 ) 巴( 中) 高速公路 、 南充至 梁平 ( 重 庆界 ) 高速公 路正在筹划 建设 中; 嘉陵江航道建设 已被纳 入 国家高等级航道 网规 划中 ,

12、 今 后从广元 一南充 一重庆一上海能 够长年通行 3 0 0 0吨的货轮 。此外 , 在 四川 省十一五 口岸建设 规划 中, 已确定将在南充铁路东站建设铁路 口岸 , 在南充港建设水运 口 岸 , 势必将极大的促进南充的物 流和信息流 。 ( 二 ) 资源优 势 南充市的地下天然盐矿位居全 国前列 , 盐 卤资源储量大于“ 盐 都” 自贡。岩 盐地质储 量为 1 7万亿 吨, 理论开采 量为 5 0 0 0亿 吨。 南充盐卤资源不仅储量丰富 , 而且岩盐质量很高 , 储量均在 3 0 0克 一 6 O 升 以上 , 氯化钠含量 达 9 9 , 具备 大力 发展 盐化 工产业 的基 础 条

13、件 。南充的优势资源还有 能源 : 其水能 总蕴 藏量 I l 0 万千 瓦; 正在 勘探 中的龙 岗油气 田天然气 开发前景广 阔; 西部首个 核电站也 即 将开工 , 这些都将为迁移产业向南充集 聚奠定重要能 源基础 。 ( 三) 产业优 势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 南充已有 了一个 比较坚实的产业基础。在 立足本地资源的基础上 , 已形成 了若干个具 有特色 的优 势产业 , 如 石油天然气化工 、 重卡和 C N G发动机制造 、 丝纺服装加工 、 农副产 品精深加工。依托南充炼油化 工总厂 、 东风 南充汽车有 限公 司 、 六 合集团、 保宁醋、 张飞牛 肉等 龙头企业 , 一 大批

14、相关企业正 在积聚 , 已具备 了一定 的产业规模 、 配套协作能力和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同 时, 南充还拥有大量的劳动密集性产业 , 对劳动力 的吸纳 能力较 强。 因此 , 南充可以此为基础, 通过进一步的产业积聚来吸引、 安置川西地 震带的外迁企业和人 口, 从而优化整个四川省人 口和产业的布局。 ( 四) 人 文环境优势 南充人 口众多 , 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 , 且每年有 大量外 出打工 人员返 乡, 集聚了庞 大的熟练产业 工业群 体。南充拥有 的大 中专 学校数量和高 中级科 技人员 占人 口的 比重在省 内仅 次于成都 , 驻 市有西南石油大学 、 西华 师范大学 、 川北 医学

15、 院、 南充职业 技术 学 院等高等院校 ,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 达 l O 余万人 。此外 还有众多的各类职业技术学校 , 涵盖电子 、 数控 、 机械 、 服装设计 等 工业领域 , 已成为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的摇篮。 除 了特有的三国文化、 丝绸文化、 红色文化 , 南充 山青 水秀 、 空 气清新 、 市容整 洁亮丽 , 于 2 0 0 6 年获得 国家旅游局 命名 的“ 中国优 秀旅游城市” 称号 ; 在全 球第 四届 华商大会 上 , 南 充成为 四川 I 省两 个人 闱“ 2 0 0 8 中 国大 城市 投资 吸引力 ” 排行 榜城 市之一 ( 成都 、 南 充) 。南充优

16、美秀丽的生活环境对 投资者将产生 巨大 的吸引力 。 ( 五) 政 策优 势 南充市政 府根据 国家 、 四川省有关法律 和政策规定 , 按照优势 互补 、 共 同发展的原则 , 结合本市实际 , 制定 了一 系列有关 土地 、 财 政税收、 行政收费、 金融 、 户籍等优 惠和便利 政策 ; 成立 了“ 南充市 政府企业 发展服务 中心” , 提供土地 、 规划 、 环评 、 工商 、 税 务等方面 的“ 保姆式” 服务 , 一 门受理 、 一个“ 窗 口” 办结 , 塑造 出了深受 投资 者欢迎的亲商环境 ; 各级政 法部门依法保 障外 来投资者 的合法权 益 , 加强治安管理 , 为外来投资者和企业保 驾护航 。 四、 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以南充为 中心 的川东北 区域虽然地质结构稳定 , 交通便利 , 水 能、 天然气 、 石油 、 盐 卤、 蚕桑 等 自然资源丰 富, 适宜人居和创业 , 但 发展依然 面临诸多制约 因素, 如经 济结构差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