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发出自己的声音——记《二力平衡》实验环节.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6192960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07.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孩子发出自己的声音——记《二力平衡》实验环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让孩子发出自己的声音——记《二力平衡》实验环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孩子发出自己的声音——记《二力平衡》实验环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孩子发出自己的声音——记《二力平衡》实验环节.pdf(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 让孩子发出 自 己的声音 记 二力平衡 实验环节 张 晓 丽 ( 南京市旭东 中学 , 江苏南京2 1 0 0 4 4 ) 【 案例背景】 本案例是物理苏科版第 九章第 一节 二力平衡 。本节 的 教学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 , 自行得 到二 力平衡的条件 。 平常教 学时 , 笔者在实验探究环节一直以演示实验为主 。 简单 , 直观 教学效 果也不错 , 弊端是 师讲生 听, 师生互 动少 , 课堂 气氛一 般 。 而这次正值笔者开 二力平衡 的区级公开课之际 , 开课班 级多数为优秀生 , 在一个 月之前就开始构思这节课 , 总想着能 出彩 , 要 与众不 同。课前 准备 : 由于在摩擦

2、力 教学 中讲过二力 平衡知识 , 因此我 先让学生完成 评价 手册 中 二力 平衡 的 内容 ,批改后效果不错 。接着我在 实验探究 环节做了如下处 理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的纸片实验变 老师演示 实验为学生 演示实验 , 学生 自主探究 实验 不用传统的铁架台 、 定 滑轮和钩 码 , 而是直接给学 生小车 、 纸片和 弹簧测力计 , 让 学生在其 中 选择合适 的器材设计 实验探究二力平衡 的条件 ,这样整节课 都是 以孩子 自己动手 为主的, 课堂气氛热烈 在 自行设 计实验 环节 , 孩子的表现让所有人都非常惊喜 , 而且整节课笔者说得 很少 。 课堂上充 满了孩子 自己的声音 笔

3、 者作 为一名实验者感 受 着 课 堂 热 烈 的氛 围。 【 案例描述 】 试验一 : 演示实验 : 探究二力 平衡 的条件 器材 : 铁架 台、 定滑轮 、 纸片 ( 两边 系好 了细线 ) 、 钩码 师 :刚才 同学们根据生活体验 和力 的三要 素猜 想物体运 动状态不 变时 , 两个力要满 足大小相 等 、 方 向相反 、 作用 在 同 一 条直线上 、 且作用在 同一个 物体上。老师这儿有纸片 、 质量 相 同的钩码 , 支架带定 滑轮( 可将纸 片两端 的细绳挂在上面 ) , 下面请大家分小组讨 沦如何用这些器材设计 实验完成刚才大 家的猜想 小 组 讨论 。 请 小组 派代 表来

4、 演示 。 学 生举 手异 常热烈 , 让笔 者有 些 吃 惊 动参与课堂学习 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多元互动涉及面 比较广 , 有教师和学 生之间 的互 动学 习 即教 学相长 , 也有 学 生 和学生之 间的个体 或小 组互动 ,甚至是相联系 的教学 资源 元 素 之 间 的立 体 互 动 一 、教 师情 动创佳 境 。 为培 养学 生的 自主学 习能 力提供 前 提 。 兴趣是 最好 的老师。课堂教学最高境界是能激发 学生渴 望获得 知识 和不 断追 求真理的欲望 ,所 以教师必须创设教 学 的最 佳情境 , 精心设计 教学程序 , 以启 迪学生 的心灵 , 点燃其 思维 的火花 ,

5、从而激发 学生 的情感 、 兴趣 和意志 , 使 学生 的认 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 , 成 为精 神上 的需要 。 人都 有 “ 先 人为 主 ” 的思 维定 势 。由于 物理学 科 的特殊 性 , 即使是 刚学物 理 的学生 , 头脑 中对 物理 知识 也有 一定 的 了解 , 虽然好 多了解都 是误解。如在学 习“ 光的折射” 现象时 我 首先创 设一个 实验 情境 : 在 一个玻 璃槽 中装 水 , 水 中插 上 一 个 塑料泡沫片 , 在 塑料泡沫 片上粘贴一 条用塑料 纸剪成 的 鱼 , 让几个学生各用一 根钢丝猛刺水 中的鱼 。学 生非常兴奋 , 踊跃参与 。由于学生误认 为眼睛所

6、看到的鱼的位置和实际位 置是一样 的 , 自然很难刺 刀鱼。等我把泡沫 片从 水中提起来 , 发现 三根 钢丝都 落在鱼 的上 方 , 我说 : 大家 知道是 什 么道理 吗? 请 看书学习“ 光的折射” 现象 。 通过创设情境 导人 新课 , 将 光学 原理 融人 到 日常生 活 中 , 具 有很 强 的可操作 性 创 设 的 简易实 验把学生带入 一个渔 民叉鱼 的情 景 中去 , 符合 初 中生 好奇 心强 的特点 , 吸引 了学生 的注意力 , 这 就为接 下来 用实 验研究光 的折射创造 了 良好的开端 。教 师“ 绞尽 脑汁” 刨设情 境 , 使 教学 内容深入 学生 的心灵 深处

7、 , 学 生将 对 物理 和物理 教师 的情感 内化为学 习的动力 , 这 就为学生 自主学 习能力 的 培养提供 了前提 。 二、 学生主动学习。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初中学生好奇心强 , 教师可以利用初 中生 的这一 特点 , 让 学生因心动而动脑、 动手 、 动 口, 从而实现主动学习 。 教 师不应 把学生当成是被动的接收器 , 而是要把握学生 的心理 状态 激 起学 生情 感的“ 共鸣 ” , 让学生体验学习 的乐趣。 物理课堂教师 应该 给学 生 自主思考的时 间和空间 ,让学生 亲 自体验获得知 识 的探索过程 。教 师可以借助物理书本上 的“ 实验探索 ” 提高

8、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使 学生在好 奇心的驱使 下从动 心 , 到动 眼、 动手 、 动脑 、 动 F l , 积极主动地探究 , 生动活泼地学习 。 仍 以“ 光 的折 射” 现象为例 , 教学时可 以指导学生 “ 实验探索” 。首先教 师利用情 景导 入时的实验现象提 出问题 。问学 生为什 么眼睛 会 “ 欺 骗 ”自己 ?让 学 生 自己 去 观 察 , 去 实 验 , 去 找 出结 论 和答 案。当学生感至 困难时 , 教 师可 以适 当点拨 。还可 以要求学生 自己设计 出研 究“ 光 的折射” 现象 的实验方案 。 教师以“ 光的折 射” 现象为主题 刨 设情境 , 让 学生大胆

9、猜想 , 并 设计 实验验证 猜想 , 让学生 自己动手实验主 动探究 , 发现 物理现象 , 学 生的 学习将会充满 乐趣 , 必将形成 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 。 三、 多元互动 。 为培 养学 生的自主学 习能力搭建平台。 能力是在潜移 默化中形成的 。当教师 为学 生的学 习创设 了情境 当学生在主动学 习中体验 了学习的乐趣 , 学 习便成了 学生 自我追求 的 目标 和提升 自我境界 的途径 。 1 师生互动, 教学相长。 教师为学 生的学习创设 了最优 的情境 ,调 动了学生学习 探究 的主动性 , 把课堂真正地还 给了学生 , 学生 成了课 堂和学 习主人 。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依

10、然会出现这样那样 的问题 , 依 然有 困惑 , 需要教 师及时 的帮 助 、 指导和点拨 , 也就是说 师生 互 动是学 生 自主学习过程 中必不可少 的环节 ,它融入学生 自 主学 习的全过程 中 , 也是学生 自主学习的助推剂 。如“ 光的折 射” 现象 中光的折射方 向和颜色的解答。 教师为学生的 自主学 习指路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取得更大的进步。 2 生 生 互动 , 共 同进 步 。 在革命 战争年代 ,中国共产党 的军队曾经创造了 “ 兵教 兵” 的军训方式 , 效果很好 。 用在物理课堂上 , 那就是学生和学 生之 间的互动 。物理课堂的实验探索 和活 动尤其需 要学生之 间的

11、互动合作才能顺利完成 。如小球实验 、 摩擦力实验等 。生 生互动 , 为学生的 自主学 习创 造了新的空间和形式 , 学生的 自 主学 习能力在 生生互动 中得到 了大 幅度 的提升 ,在互动中学 生个体得 到发 展 , 共同进步 。 “ 三动 ”课堂是 适应新课 改要求 的全新教 学模式 ,物理 “ 三动 ” 课 堂必将为学生 的物理学 习提供 助力 , 在物 理“ 三动 ” 课堂 中培养学 生 自主学 习能力 , 将成 为打造高效 物理课 堂的 佳 径 141 2 0 1 2 g6 9 -,g tl 周刊 组1 : 我们探究 的是 当纸片静止时 , 两个力大小相等。 将纸 片挂 好后 ,

12、 , 一边挂2 个钩码 , 一边挂3 个钩码 , 纸片动了。将挂 了3 个钩码 的一边去掉1 个 两边钩码一样 , 纸片不动。说明物 体运动的状态不变时 , 两个力大小相 等。 组2 : 我们探究 的是纸片静止时 , 两个力方 向相反。 在刚才 的基础上 用手先稳住纸片 , 将绳子 挂到同一边 , 然 后松手 , 发 现纸片动 了。说明物体运动状态不变时 , 两个力方 向相反。 组3 : ( 一个平 时调皮 的学 生举 手表示 他要一个人 上来做 实验 , 我还 在犹豫要不要给他机会时 , 他 已经跑上了讲 台。) 我在组1 的基础上 , 将纸片转一定角度松手后 , 纸 片动 了。 说 明两个

13、力要在同一条直线上 。 然后用小刀把纸片一分为二 , 小纸 片由不动变动 了, 说 明两个力要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 ( 在纸 片被 他用小刀 一划为二 的瞬间 ,下 面的同学都笑 了 。 ) 反思 : 由于是学生 自己上台演示 的实验 , 学生积极 性高 , 实验的结果可信 度也高 , 由于课前学 生做 过 评价手册 上类 似的题 目, 有 了理论 的指导 , 学 生在操作 上更是得心应 手 , 体 验到了成 功的喜悦 , 为下面的分组实验打下 了成功的基础 。 实验二 : 分组实验 器材 : 小车 、 纸片、 细线 、 弹簧测力计 师 : 看 到同学们 的演示 实验 很棒 , 下面你 们能

14、 利用桌 上 所给 的弹簧测 力计 、 小车 、 纸片来设计实 验 , 并 验证 刚才 的猜 想 吗 ? 下面开始小组合作 完成实验 , 然后进行展示 。 组 1 : 我们是用纸片做 的实验 将纸片两边各系一根细线 。 然后用 一个 弹簧 测力 计拉着 , 拉成一条水平直线 , 读 出弹簧测力计 的读数相等 , 说明两个力 大小相等 。 组2 : 我们是用小车做 的实验 。 将小车摆在桌面上静止 , 两边 中间系上 细线 , 然后各用一 个 弹簧 测力计拉着 , 小车静止 , 读 出弹簧测力计 读数相 同 , 说 明二力大小相等。 师 : 这个实验有没有小组做 出来小 车静 止 , 两个弹簧测

15、力 计读数不一样的? 生 1 : 有 。 师 : 那 小车的运动状态改变了吗? 生 2: 没 有 。 师 : 那 现在小车是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平衡 吗? 生 3: 不 是 。 师 : 那是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平衡?谁来分析一下 。 生4 : 3 个力 , 还有摩擦 力 , 摩擦力是朝 弹簧测力 计示数小 的那边 的。 ( 当这个学生说 出 自己的见解 时 , 包括我在 内的在场 的所 有 的人都投来赞许的 目光 说 实话 , 我在备课时这个地方没有 考虑 到, 是 刚刚在巡 视时发现了这样的实验现象 从 而在学生 的实验引领下有 了上述的精彩对话 。) 师 : 有没有 验证方 向相反 的? 组3 :

16、我们 在组2 的基础上 ,将两个弹簧测力计朝 同一边 拉 , 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 , 说明两个力方 向要相反 。 师 : 在组3 的实验 中小车有没有可 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生 5: 可 能 。 师 : 为什么? 生6 : 三力平衡。 师 : 非 常好 。可见物体在 多个 力的作用下也能平衡 而今 天我们 只研究最简单的二力平衡 。 那么大家考虑一下 , 小车和 纸 片我们选哪一个做实验 比较好 呢? 1 4 2 生7 : 选纸片好 , 小车与平面的摩擦 不可 避免 , 而纸片做 的 很小 它的重力远小于弹簧测力计 的拉 力, 可以忽略。 师 : 分析得很好 , 假如我们将摩擦减得很小 , 接近为零 , 就 可以用 小车做实验 , 那 怎么减小摩擦呢? 生8 : 将桌面用玻璃垫起来 , 使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很小 。 生9 : 将小车质量变小 , 减小对水平面的压力 。 师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