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说明-给排水.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183919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建筑说明-给排水.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绿色建筑说明-给排水.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绿色建筑说明-给排水.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绿色建筑说明-给排水.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绿色建筑说明-给排水.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色建筑说明-给排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建筑说明-给排水.(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部分 给排水专业 第一节:居住建筑(一)、设计依据1)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J/T13-118-20142)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229-20103)福建省绿色建筑设计规范 DBJ/T13-197-20144)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 GB50788-2012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2009年版)6)福建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J13-62-20147)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148)住宅建筑规范 GB50368-20059)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201110)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50555-201011)民用建筑

2、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GB50364-200512)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评价标准 GB/T50604-201013)居住建筑与太阳能热水系统一体化设计、安装及验收规程DBJ13-80-200614)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366-200515)福建省地源热泵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DBJ/T13-156-201216)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50400-200617)建筑中水设计规范 GB50336-200218)管网叠压供水技术规程 CECS 221:201219)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CJ164-201420)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给水排水)(2007

3、)21)国家及地方相关的规范、标准、规定。22)其他 (二)、水规划方案2.1 给水水源2.1.1 本工程给水由(城市给水管网 区域内自备水源)供给,由 路市政给水管网设DN 管道引入区内供水。2.1.2 给水系统采用分质供水。设有(直饮水 生活饮用水 杂用水)等供水系统,由分质供水措施分别供给饮用水、生活用水、杂用水等。2.1.3 区内设有雨水回用系统。雨水回用降雨量按重现期 年考虑,雨水回用量为 m3/a。2.1.4 区内设有中水回用系统,中水回用量为 m3/a。2.1.5 区内设有海水冲厕利用系统,海水利用量为 m3/a。2.1.6 本工程(有 无)景观水体,用水采用(地表水 回用雨水

4、回用中水)供给。2.1.7 绿化用水、洗车、浇洒、道路及垃圾间冲洗用水采用(回用雨水 回用中水)供给。2.1.8 本工程的直饮水、生活饮用水、生活杂用水(或非传统水源)等水质均符合使用要求和符合国家现行相关卫生标准的规定。2.2 用水量统计2.2.1 本工程用水部位的各类节水用水量计算详表2.2.1。表2.2.1 生活节水用水量计算表序号用水部位用水数量节水用水量标准使用时间节水用水量备注平均日用水量年用水量12342.2.2 本工程年用水量为 m3,其中非传统性水源年用水量为 m3。2.3非传统性水源的利用2.3.1 本工程(有 无)市政再生水供应,非传统性水源利用率达到(4 8 30)。2

5、.3.2 非传统水源利用措施为(室内冲厕 室外绿化灌溉 道路浇洒)。2.4 污水及雨水排放2.4.1 采用雨、污分流系统。2.4.2 生活污水经(拦截沉淀池 化粪池 生化处理设备 深度处理设备)处理后排至(市政污水管 自然水体 回用),排水水质符合排放标准。同时,提倡水的循环利用,尽量减小污水排水量,具体措施为 。采用海水冲厕,且冲厕海水污水单独处理排放。2.4.3 雨水合理设置利用措施,超重现期雨水排至(市政雨水管 自然水体)。区内采取措施尽量减少雨水排放量,具体措施为 。2.5 非传统性水源的消毒防污染措施2.5.1 非传统水源供水系统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管道连接。2.5.2 雨水和再生水等非

6、传统水源在储存、输配等过程中配有(氯片消毒 次氯酸钠消毒 其它消毒剂消毒)消毒杀菌设施,具有足够的消毒杀菌能力。2.5.3 雨水和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水池(箱)、管道、阀门、水表、给水栓、取水口(龙头)及各种设备均应采取防止误接、误饮、误用的措施,应有明显的标识,保证与生活用水管道严格区分。雨水回用、中水管道试压合格后外壁刷成浅绿色,并在其外壁模印或打印明显耐久的“雨水”或“中水”标志;公共场所及绿化的雨水、中水取水口(龙头)设带锁装置;工程验收时逐段进行检查,防止误接。2.5.4 采用再生水供水的绿化管网不得使用喷灌方式。2.6 节水型卫生洁具及节水装置2.6.1 卫生洁具:住宅卫生间采用(不

7、大于6L/s的双档水箱 自动感应冲洗水箱)坐式大便器,面盆水嘴、厨房洗涤水嘴、淋浴器花洒等,均应选用陶瓷芯、密封性能好、能够限制出流率,并经国家有关质量检验部门检测合格的节水型水嘴,在进水动压为0.1 MPa时,流量0.15L/s。 2.6.2 住宅内所配置的生活用水器具均应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其产品的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城镇建设行业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2014的要求,不应选用违反强制性技术标准条文规定的生活用水器具。2.6.3 节水型卫生器具的用水效率等级为(三级 二级 一级)。2.6.4 除节水型卫生洁具外,采用(节水高压水枪 节水专业洗衣机 )等节水装置,采用节水技术或措施的

8、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达到(50 80)。(三)、给水系统3.1 用水量及计量3.1.1 本工程用水部位的各类用水量计算详表3.1.1。表3.1.1 生活用水量计算表序号用水部位用水数量用水量标准使用时间用 水 量备注最大小时用水量最大日用水量12343.1.2 本工程最高日用水量为 m3/d,最大时用水量为 m3/h,其中非传统性水源最高日用水量为 m3/d,最大时用水量为 m3/h。3.1.3 根据“一户一表”设置要求,本工程采用(水表分层分散方式 水表分层集中设置方式 水表底层集中方式 水表顶层集中方式 智能水表户外显示方式 其它: 方式)设置贸易户表。每户设 (1级/2级) 旋翼(卧式

9、 立式)水表计量,公共区域 部位设置 (规格、型号)型(螺旋式 旋翼式)水表。3.2 系统及分区3.2.1 本工程 标高处市政供水压力为 MPa。地下 层至地面 层 (用户性质)部分由市政供水压力供水,上部 层至 层采用(叠压变频供水装置 变频供水装置 高位水箱)供水。上部 层至 层采用(叠压变频供水装置 变频供水装置 高位水箱)供水。上部 层至屋面层采用(叠压变频供水装置 变频供水装置 高位水箱)供水。 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的静水压力小于 (0.350.45MPa)。 3.2.2 各层配水管用水点的供水压力不大于0.20MPa,各分区内 层至 层配水管配置(支管减压阀 减压孔板)控压节流

10、。 各层配设的减压阀规格如下: 层DN 配水管设 减压阀,阀后压力 MPa;各层配设的减压孔板规格如下: 层DN 配水管设 孔径孔板,孔板减压 MPa。3.3 管材及管道附(配)件3.3.1 给水管材:1 室外给水管材采用给水用球墨铸铁管材及管件,其公称压力 MPa,采用(橡胶圈密封承插式柔性连接 )连接方式。给水用钢塑复合管材及管件(涂塑 衬PVC塑料 衬PE塑料),其公称压力 MPa,采用(丝扣 沟槽 法兰)连接。给水用PVC-U管材、管件,其公称压力 MPa,采用承插粘接。给水用(PP-R 铝塑PP-R)管材、管件,其公称压力 MPa,采用(热熔 电熔)连接。给水用PE管材、管件,其公称

11、压力 MPa,采用(热熔 电熔)连接。给水用钢丝网骨架管材、管件,其公称压力 MPa,采用(热熔 电熔)连接。给水用 管材、管件,其公称压力 MPa,采用 连接。2室内给水管道采用给水用钢塑复合管材及管件(涂塑 衬PVC塑料 衬PE塑料), 其公称压力 MPa,采用(丝扣 沟槽 法兰)连接。给水用薄壁不锈钢管材、管件,其公称压力 MPa,采用(卡压 环压 其它: 方式)连接。给水用铜管材、管件,其公称压力 MPa,采用(卡套 焊接 其它: 方式)连接。给水用PVC-U管材、管件,其公称压力 MPa,采用承插粘接。给水用(PP-R 铝塑PP-R)管材、管件,其公称压力 MPa,采用(热熔 电熔)

12、连接。给水用PE管材、管件,其公称压力 MPa,采用(热熔 电熔)连接。给水用 管材、管件,其公称压力 MPa,采用 连接。3住宅户用水表或分水器后的给水管材采用给水用铝塑复合管及专用配件,其公称压力 MPa,采用卡压连接。给水用PEX管材及专用配件,其公称压力 MPa,采用(扩式 卡压式)连接。给水用盘管式PP-R管材、管件,其公称压力 MPa,采用热熔连接。给水用 管材、管件,其公称压力 MPa,采用 连接。 4海水冲厕系统的管材、配件及设备采用(球墨铸铁管 低塑性聚氯乙烯管 管道内敷贴衬里 ),采用 连接。并已进行防腐处理。3.3.2 给水系统应选用(铜 不锈钢 各类符合卫生性能的橡胶材料)为密封材料的管道附(配)件(阀门、仪表、管道连接件),且具有良好的密封和连接可靠的效果。选用的倒流防止器、阀门、止回阀、减压阀等在满足使用安全的前提下,均已采用阻力损耗较小的产品。 3.3.3 给水管道应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标准及安装操作技术要求进行施工,作好基础处理,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给水试压、管道严密性试验,不得出现管道损坏、管道漏水现象。(四)、热水系统4.1 热水水源4.1.1本工程热水由(地热温泉 区域内自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