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精神病学详细内容教案编写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6171380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4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司法精神病学详细内容教案编写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司法精神病学详细内容教案编写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司法精神病学详细内容教案编写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司法精神病学详细内容教案编写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司法精神病学详细内容教案编写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司法精神病学详细内容教案编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法精神病学详细内容教案编写(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司法精神病学教案章节标题:第一章 绪论教学目的: 1、掌握法医精神病学的概念2、熟悉矫正精神病学及监狱精神病学概念教学方法设计: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教学过程:第一章 绪论一、法医精神病的概念法医精神病是研究与法律相关的精神障碍和精神健康的医学科学。矫正精神病学是研究有危害行为的精神障碍者的监护治疗,以及各种犯罪的行为矫治和监狱心理卫生问题。监狱精神病学是研究有和无精神障碍的罪犯的行为矫治和监狱心理卫生问题。二、法医精神病的建立和发展国内外最早有关精神病的法律条文; 现代司法精神病的发展。三、与法医精神病学相关的学科(一)与心理学的关系;(二)与法学的关系;(三)与行为

2、科学的关系(四)与法医其他亚专业的关系(五)与临床精神病学的关系四、法医精神病学工作者应有的品质严谨的工作作风;客观的思想方法;公正的检案态度。课堂训练:讨论精神障碍者的危险、危险预测和预防。作业布置:联系监狱工作和精神障碍相关性。教学效果分析:这部分内容理论性比较强,对于学生而言也是初学,教学中结合案例,采取了讲练结合,学生理解并接受的效果基本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司法精神病学教案章节标题:第二章 精神病患者的相关法律问题和鉴定教学目的: 掌握1、刑事责任辨认和控制能力的概念;2、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3、精神损伤的评定基本概念。熟悉1、精神疾病患者的权利保障;2、其他法律能力评定(诉讼、受审、

3、服刑、作证及性自我防卫);3、法医精神病鉴定的目的、要求和组织。教学方法设计: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教学过程:第二章 精神病患者的相关法律问题和鉴定一、精神障碍鉴定相关法律问题1、精神病人责任能力法律依据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刑法第十八条);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刑法第十八条第三款);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2、精神病人民事能力法律依据识别、辨认能力,民法第十三条二、刑事责任能力评定1、辨认能力的概念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在刑法上的意义、性质、作用、后果的分析辨认能力。2、控制能力的概念是指行为人具备选择自己实施或不实施为刑法所禁止、所制裁的行为能力,即具备决定自己是否以行为触犯

4、刑法的能力。3、刑事责任辨认和控制能力的关系 辨认能力是刑事责任能力的基础;控制能力以辨认能力的存在为前提。4、精神障碍者责任能力的评定依据(1)刑法中对精神病人的界定;(2)无责任能力;(3)限制责任能力;(4)有责任能力二、民事责任能力评定1、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是指公民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从而设立、变更或终止法律关系的资格;亦即一个人的行为能否发生民事法律效力的资格。2、民事行为能力的种类(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3)无民事行为能力。3、精神病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识别、辨认能力决定民事行为能力。4、民事行为能力评定标准(1)一般民事行为能力

5、评定;(2)特定民事行为能力评定。三、精神损伤评定指个体受外来刺激,脑功能发生紊乱,出现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的精神功能紊乱和缺失。课堂训练:讨论精神障碍患者的权利保障。作业布置:思考精神障碍者的无责任能力、限制责任能力及有责任能力区别。教学效果分析:这部分内容理论性比较强,要联系法律与医学学科、综合分析,理解抽象,通过教学中结合案例,采取了讲、练、讨论结合,学生理解并接受的效果基本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司法精神病学教案章节标题:第三章 精神病学基础教学目的: 掌握1、精神检查的基本内容;2、精神症状和精神障碍的基本概念;3、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熟悉1、精神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2、精神障

6、碍分类的基本原则。教学方法设计: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教学过程:第三章 精神病学基础一、精神检查技巧1、精神检查的基本步骤和交谈形式步骤:一般交谈;深入性交谈;结束交谈。交谈形式:开放式;半开放式;封闭式。2、精神检查交谈技巧一般技巧:观察、倾听、肯定、重构与代述、澄清、提问。特殊技巧:顺藤摸瓜、顺水推舟、逆水行舟、迂回深入、故意刺激。二、精神检查的基本内容1、一般表现(1)意识状态;(2)定向力;(3)外表;(4)接触情况。2、认识活动(1)知觉障碍;(2)思维形式和内容障碍;(3)记忆力;(4)智能;(5)自知力;(6)对事件的认识。3、心理测试于躯体及神经系统检查

7、 心理测试主要是人格、智能、临床记忆及其他有关量表的检查。4、不合作的精神检查两种原因精神状态:严重兴奋、木僵、缄默、违拗、意识障碍等,注意检查技巧伪装精神病。二、精神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精神障碍的病因未明,以危险因素来衡量危险因素主要为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人格和应激。三、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1、与分类和诊断标准有关的基本概念(1)精神障碍: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是伴有主观痛苦体验和社会功能损害的个人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与精神疾病是同义词。(2)神经病性症状:特指幻觉、妄想以及明显的精神运动兴奋或抑制等精神症状。2、精神障碍分类的基本原则

8、主要依据症状表现来分类3、主要的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系统 CCMD系统(Chinese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Disorders)4、精神病障碍诊断标准(1)症状学标准;(2)病程标准;(3)严重程度标准;(4)排除标准。课堂训练:练习精神检查作业布置:复习精神检查内容教学效果分析:这部分内容理论及操作性比较强,要重点学习精神检查内容并初步学会操作,通过教学中理论结合操作,采取了讲、练、讨论结合,学生理解并接受的效果基本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司法精神病学教案章节标题:第四章 精神症状的评估教学目的: 掌握1、精神活动表现的三个方面;2、精神症状的共同点;3、精神症状的三

9、个基本要素;4、感觉、知觉障碍概念;5、思维障碍概念;6、情感障碍概念;7、意志障碍概念;8、动作和行为障碍概念;9、意识障碍概念。熟悉1、感觉、知觉障碍表现形式;2、思维障碍表现形式;3、情感障碍表现形式;4、意志障碍表现形式;5、动作和行为障碍表现形式;6、意识障碍表现形式。教学方法设计: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教学过程:第四章 精神症状的评估一、精神症状的评价要点(一)、精神症状的共同点1、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主观控制令其改变或消失;2、症状的内容与周围环境多不协调;3、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4、多数情况下病人因症状而感

10、到痛苦。(二)、对比分析纵向对比:时间、前后;横向对比:与周围正常人。(三)、精神症状的三个基本要素1、性质;2、频度、强度;3、时间。二、常见精神症状及其评价(一)、感觉、知觉障碍1、感觉障碍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通过相应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应。感觉障碍有感觉过敏、感觉减退或缺失、感觉倒错等。2、知觉障碍知觉是将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综合起来,并借助以往经验,在人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知觉来源于感觉。知觉障碍有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二)、思维障碍思维是由感知觉获得的感性资料,经过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和推理,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一过程

11、叫思维。思维障碍分思维形式障碍和内容障碍1、思维形式障碍包括联系和逻辑障碍(1)、思维奔逸(2)、思维迟钝(3)、思维散漫(4)、词语新作(5)、逻辑性倒错思维2、思维内容障碍(1)、妄想:病理性的歪曲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三个基本特征:病态的坚信、自我卷入、个人独有;原发性妄想:极大临床诊断价值,典型特征。继发性妄想:被害、夸大、关系、嫉妒、罪恶、疑病妄想。(2)、超值观念(3)、强迫观念3、情感障碍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不同态度相应的内心体验和表情。情感、情绪、心境(1)、心境高涨(2)、心境低落(3)、焦虑(4)、情感淡漠(5)、易激惹4、意志障碍意识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并克服困

12、难用自己的行动去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1)、意志增强(2)、意志减弱(3)、意志缺乏5、动作和行为障碍简单的随意和不随意运动叫动作,有动机目的的复杂运动叫行为。(1)、精神运动性兴奋(2)、精神运动性抑制(3)、自杀(4)、自伤6、意识障碍意识是指对客观环境和自身状态的认识(1)、朦胧状态(2)、漫游症:梦游、神游(3)、谵妄状态三、常见精神症状综合征及其评价 1、幻觉妄想综合征 2、精神自动症3、遗忘综合征4、谵妄综合征课堂训练:讨论常见精神障碍作业布置:复习各种精神症状的表现形式教学效果分析:这部分内容理论比较强,要重点学习精神障碍表现形式,要联系监狱系统与医学学科、综合分析,理解抽象理论

13、。通过教学中结合案例,采取了讲、练、讨论结合,学生理解并接受的效果基本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司法精神病学教案章节标题:第五章 精神分裂症教学目的: 掌握1、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表现;2、精神分裂症的法医学问题;3、精神分裂症的类型。熟悉1、精神分裂症的概念;2、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教学方法设计: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教学过程:第五章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以及精神活动不协调。一、临床学(一)、流行病学(二)、病因与发病机制1、生物学因素遗传倾向;生化代谢异常;脑形态及生理异常2、心理社会因素病前人格;心理因

14、素(三)、临床表现1、起病形式及早期症状(1)、慢性起病(2)、亚急性起病(3)、急性起病2、特征性症状(1)、思维障碍连贯性、逻辑性(2)、情感障碍(3)、意志行为障碍3、其他常见症状(1)、感知觉障碍;(2)妄想;(3)、紧张综合征。4、认知障碍(1)、注意障碍;(2)记忆障碍;(3)、抽象思维障碍。(四)、临床类型1、偏执性2、青春型3、单纯型4、紧张型5、未定型6、其他状态: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慢性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衰退期。(五)、病程及预后病程呈发展、反复、加重的特点。二、法医学问题(一)、刑事责任能力1、精神分裂症与危害行为;2、危害行为与临床类型及病理性症状;3、危害行为与责任能力(辨认控制能力)。(二)、民事责任能力1、一般民事行为能力;2、特定民事行为能力。(三)、其他相关法律问题1、性自我防卫能力;2、精神损伤课堂训练:讨论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表现作业布置:复习精神分裂症表现,总结总论与各论的连续性。教学效果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