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改中的良好习惯—“反思”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1666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初中数学课改中的良好习惯—“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改中的良好习惯—“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改中的良好习惯—“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改中的良好习惯—“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数学课改中的良好习惯—“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初中数学课改中的良好习惯—“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初中数学课改中的良好习惯 “反思”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思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从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一点。特别是现在进行课改,注重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分析、归纳、创新能力,我觉得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是很重要的。 一、学会看书,带着求知思考 特别是七年级的新生,在小学时没养成看书的好习惯,或看书很马虎,只会按照原有的知识来想。如初中的整数,有很多的学生对整数的理解还停留在小学阶段,只记住正整数,忘了还有负整数。这时我们应提示学生看书时让他们带着求知思考、比较,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思考就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数学各种定义、定理的基础上,对于比较类似的

2、概念加以类比、区分。如“半径”和“直径” , “圆心距”和“连心线”等概念。通过文字、图形的区别,类比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运用自如,这一系列的活动就是思考。有意识(或有目的性)的思维比无意识的思维所达到的效果要好很多,记得更牢。教师通过平时在课堂上经常性的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形成这些思维活动的模式,养成会思考的习惯。 二、学会审题,带着问题思考 这一点相信每个老师都很有感触吧,我们经常会在考试后就听到学生在说:“糟了某道题又看错啦” “我对应用题也理解错了” 。平时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如新2教材中一例题:小张从位于南北方向路上的学校出发,先走了 50米,又走了 80

3、 米,问这时小张在学校的什么位置?(内容有稍改)这题看似简单,有的学生立即回答道:北面 130 米。马上有学生反驳说:不一定,还有其它答案。关键在于审题,首先问题中的位置包括方向与距离,再者“先走了又走了”没有指明方向,因而有两种情况。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在平常就要有意引导学生在审题时,要注意一些字、词、句的意思,认真分析题目可能出现的情况,或者是题目(图形)所隐含的条件,养成带着问题思考的习惯。 三、学会发现,带着疑惑思考 这是课改中要求学生要会分析,加强动手操作能力,从实践中发现其内在联系,找到规律。通过启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观察、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归纳出一般性结论,使知识达到条理化、

4、系统化,形成“试验猜想 归纳论证”的学习模式。如观察下列等式: 2=2=12 2+4=6=23 2+4+6=12=34 2+4+6+8=20=45 可以猜想,从 2 开始一直加到 2n(n 为自然数),这 n 个连续偶数的和是多少? 当 n=10 时,从 2 开始加到第 10 个连续偶数的和是多少? 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思考:从上面这些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让3学生经历观察(每个算式和与积的特点) 、比较(不同算式之间的异同) 、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 、提出猜想的过程。教学中,不要仅注重学生是否找到了规律,更应关注学生是否进行了思考。如果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

5、流,进一步探索,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帮助,以使学生从数与形的联系中发现规律,进而鼓励学生推测出一般的情形:1+3+5+7+9+19=102;2+4+6+8+20=1011;1+3+5+7+(2n-1 )=n2;2+4+6+8+2n=n (n+1 ). 当然要发现规律,学会自己分析、归纳,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平常要多相信学生,多多鼓励他(她)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大胆猜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再慢慢加强,完善。 四、学会总结反思,自我检验 对于每一堂课,每一个知识点,应让学生自己好好反思一下,到底自己掌握了多少,哪些还不是很理解的?在课堂上(或课后)做适当的笔记,然后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特别是

6、现在的课改教材,老师教无定法,应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供大家探讨。如在新课程的课本中有关平行线的识别与特征的知识点,对于这两个知识点的区别与联系,课本上并没有很明确地加以用文字区分、对比,部分学生很容易混淆在一起,老乱用。教师应在上完这两个知识点后让学生反思一下,通过对比、归纳、交流、讨论,到底这两者有何区别?主要是条件与结论的位置对调,题目中若先有平行线这个已知条件,则应属于平行线的性质,应用“两4直线平行,角相等(或互补) ”来推出有关角的结论;而题目中先有角的关系,则应属于平行线的判定,应用“角相等(或互补),则两直线平行”来推出有关直线的平行。这样一来可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更想学习数学,征服数学,在数学王国里自由自在地遨游。 总之,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的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自我反思,找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扬长避短,不断进取,勇于创新,以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