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引入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1650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引入 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引入 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引入 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引入 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引入 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引入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引入 (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引入 【摘 要】通过趣味、符合逻辑性的故事或游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关键词】一见钟情;一听入迷;引入课题【Abstract】Story or game which pass interest, the sign logical lead into the topic, stir up the desire of seek knowledge of student, creation 1 be advantageous to a stud

2、ent active seek knowledge of study environment, make student at acquire essential of mathematics knowledge and technical ability of in the meantime, in the emotion, attitude, value.etc. all ability get development.【Key words】Fall in love at first sight;Become fascinated while listen to;Lead into the

3、 topic生活中“一见钟情”的事例不胜枚举,这“一见钟情”说明了第一印象的强大吸引力。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阿希的研究:第一印象的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人们对于事物的整个印象,一般是以第一印象为2中心形成的。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想没想过让学生对你的课“一见钟情” “一听入迷”呢?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新课的引入,作为一堂课的首要环节,让学生对一堂课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无疑是这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可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两种现象:一种是引入不得力。有的从讲评作业开始,有的长期从复习旧课开始。这种引入缺乏生机和活力,不易激起

4、每个学生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另一种是引入不到位,有的开门见山直接告之新课的课题,有的教师包办代替,简化了引入过程。我想,课题的引入是否成功,应充分考虑以下四个方面:逻辑性:引入是否自然合理,既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续知识的开端;新颖性:尽可能做到新鲜奇特,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全身心投入进来,激发学生思维的波澜;目的性:使学生初步了解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形成一个欲罢不能的追求目标。准确性:问题的表述要准确,简明不含糊,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会感到字面上的困难,而感到自然贴切,同时还要适应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水平。那么,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的引入呢?我认为可以采用这些常用的方法:1通过趣味、符合逻辑

5、性的故事或游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应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哪怕是一则故事、笑话,它的背后往往隐含着数学奥妙:如在立方根这节课的引入,我先给学生讲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古希腊的某个地方发生了多年不遇的3干旱,地里的庄稼都干死了,人们找不到水喝,于是大家一起到神庙里去向神祈求降雨,神说:“我之所以不给你们降雨,是因为你们心不诚,给我做的这个正方体祭坛太小,如果你们再做一个比它大一倍的祭坛送给我,我就会给你们降雨。 ” 大家觉得这好办,立即行动起来,于是很快做好了一个棱长是原祭坛棱长二倍的新祭坛献给了神灵,可是神越发地恼怒了,他说:“这个祭坛的体积根本就不是原来体积的两倍。我要进一步惩罚你

6、们!”大家呆在那里没办法。故事讲完后,我问:要做一个体积是原来体积的二倍的新祭坛,它的边长应是原来的多少倍?你能用以前的知识解决吗?如果不能,请学习本节内容立方根。用趣味游戏引入 如: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序言的引入教师可让学生参与游戏: 请同学们想好一个数,然后先乘以 6,再加上 9,然后除以 3,最后 再减去你想的数的 2 倍,算好后,看看老师能否猜出每个同学的结果是多少?(答案不论学生想的数是什么,结果都等于 3) 。初一学生对数学是比较喜欢的,但具有不稳定性,刚开始学习时,出于好奇,兴趣较浓,在上第一课时,学生们一般都抱着一睹“庐山真面目”的心理,期待着

7、能够得到心理的满足,得到上课的乐趣。所以老师一定不能让学生失望,一定要让他们喜欢你,喜欢你的课。通过以上的游戏,学生们兴趣来了,感觉老师真神,数学真有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为进一步学好数学奠定基础。2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引入,让学生从“做”中“学”数学,有4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讲三角内角和为 180时,教师有目的性地让每个学生提前准备好三角形纸片,上课时让学生分别测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并计算出内角之和,进行比较,尽管每个学生所做的三角形形状各不相同,但是测量的三个内角之和都是 180,然后让学生将三角形的其中两个内角剪下来,和

8、第三个角拼在一起,发现它们组成一个平角,从而总结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180,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的快乐,并且还总结出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的辅助线做法,这个实验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动手来实践,这就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这样学生的思想也不容易开小差了!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课堂上来了!3用实际问题直接引入;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应用意识,其中一方面是设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用实际问题直接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这样引入“为了改善张、王、李三村吃水难的问题,市政府决定新建一水电站,向三个村庄供水,要求水

9、电站村庄所铺设的管道长相等,你能帮助他们找出建水电站的位置吗?如果将三个村庄抽象成三个点 A、B 、C,如何求作一点 P 使 PA=PB=PC?这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这个点在哪儿?如何找到这个点?也就是如何满足同一平面内一点到其它三点的距离都相等?利用已学过的知识,5可以构造以 P 为顶点的等腰PAB、PAC、PBC,而如何构造这样的等腰三角形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4提问式引入,不急于解答如: 解直角三角形可作如下引入设计“同学们,如果你想知道上操场后勤办公室门前那棵树有多高,可用些什么方法?”同学列举以下几种:方案一:“把树砍倒量” ,但这种“杀鸡取卵”的方案不可取。

10、也违反森林保护法 。方案:“爬上去量”!但嫩绿的树尖怎能承受得了强壮的身体呢?方案三:基础好的学生答道:“量出身高、人影、树影,用三角形相似的性质计算出来” ,老师鼓励:“充满智慧的办法!但需要阳光或月光的配合,还有其他办法吗?”当大家冥思苦想、兴趣正浓,可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时,教师把握好时机给学生介绍本章将要学习的知识及其在生活实践中的一些应用。这样引入,可以提高学生兴趣,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探求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5复习式的引入,使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化旧为新达到巩固旧知识,掌握新知识的目的。如正方形的性质一节课教师就可采用先复习矩形和菱形的性质开始导入新课。

11、6猜谜式的引入如: “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中,为使学生感受乘方意义并进一步认识指数在乘方中的作用,让学生动手对折一张厚为 0.1mm 的纸,对折一次后,厚为多少 mm?对折两次后,厚为多少 mm?并猜猜对折 20 次后,厚为多少 mm?若每层楼 3m 高,对折 20 次后6的纸,有多少层楼高?对折 100 次呢?激起了学生跃跃欲试的兴致,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内容注入了活力。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猜想、交流、讨论、用数学符号表示、并给出计算推理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从而发现身边熟知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7设“陷”式引入通过呈现给学生与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差别,或相冲突、相矛盾的情境,揭露原有认识的片面性和

12、不完整性,可激发学习兴趣,有效启动学生思维。如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刚上课出示课堂练习 A、5x=10,B 、5x+2=7x 8,C、2(x-2)-3(4x-1)=9(1-x),A 和 B 学生一般能解,但 C 含括号,大多数不能作。这样设计,使学生陷入困境,教师巧妙引导,学生的求和欲被充分激发,收到了理想效果。再如 方差教学可这样引入:省运会即将举行,某市为了从甲、乙两人中选拔一人参加射击比赛,对他们的射击水平进行了测验,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靶 10 次,命中的环数如下: 甲 7 8 6 8 6 5 9 10 7 4乙 9 5 7 8 7 6 8 6 7 7问两个人应选哪一个?当老

13、师画出甲、乙射击的波动分布图而断定乙成绩较好时,势必与学生求出相同平均数判定甲、乙成绩一样产生认知冲突,此时以波动大小来比较,从而轻松自然地得“方差”概念。8课件导入(其效果不言而喻,无须详叙)7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如何创造这种环境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和研究的。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而这种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它要求教师匠心独运,因势利导地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以不断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更加感觉有趣,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容易达到理想的境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