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6160109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0.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金融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金融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金融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金融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金融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包括: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业务优良,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这些规范决定了其在金融发展中的特殊作用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分享金融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1金融职业道德的含义 所谓金融职业道德是指在金融从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金融职业特征的、调整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是一定的社会道德原则在金融职业活动中的反映也是基本道德规范在金融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从我国目前核准设立的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企业)来说大致可以分为2类:银行类金融机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企业)如: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等等虽然各类金融机构在业务特征、经

2、营范围等方面存在差别但同属经营金融产品的特殊行业都具有高风险、高负债、高回报等共同特点也正是由于金融业这一特殊行业里所具有的共性决定了在这一行业里从事职业活动的每一个人必须要具有和遵循这一行业的职业行为和准则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 2金融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 xx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并不是单一的经济问题深层次的问题在于金融从业人员的道德缺失、贪图私利所为正如总理XX年2月在英国剑桥大学的演讲中所指出的那样:“道德缺失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一些人见利忘义,损害公众利益,丧失了道德底线”根据相关报道正是由于美国华尔街一些金融中介公司员工为了谋取私利

3、违背行业道德给信用等级低的客户出具假证明从而使不具有贷款条件的人获得了银行购房贷款而引发了“次贷危机”并由此导致了这场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同样在国内据中国银监会统计分析在近几年频发的金融腐朽大案中金融从业人员道德缺失贪图私利而充当“内鬼”联手“外贼”作案的就达到了80%以上 通过分析国际国内这些金融腐朽案件使我们再次深切地认识到:由于金融行业高风险的特殊性要想维护金融业良好信誉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从事这项行业的人员就应具备较高的整体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在工作中以道德的堡垒来维护岗位职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远离违法犯罪在国内银行业不就有这样一句俗语:“有才有德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在我国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在向现代金融业转型的过程中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不断加强和深化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具有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是金融业稳健经营、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遵守职业道德自觉提高素养更是每位金融从业人员的基本义务和事业成功的保障 那么对于一名金融从业工作者来说应该培养和具备怎样的道德素养来规范、约束自己的工作和言行呢以笔者20余年从事财会与金融工作的经验来看最基本的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2.1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每位金融从业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和条件是其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爱岗敬业要求我们每位金融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树立良好的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刻苦钻研

5、业务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在金融业逐步趋于全球化的新时期要勇于开拓创新争做行家里手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职业思想贯穿于我们的职业生涯 2.2坚守诚信 按说文解字所说:“诚信也信诚也”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金融从业人员和金融行业的安身立命之本诚与信是一对同等意义的范畴诚实信用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诚信是金融人员的必要美德它对金融业发展来说是一种形象一种品牌一种信誉一个使企业兴旺发达的基础金融工作要广泛接触群众以诚信为本一诺千金,不得涉及有欺诈行为诚信度是金融业发展壮大的基础将诚实信用融入到职业道德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使从业人员都能在各自的岗位

6、中培养诚实守信的观念忠诚于自己从事的职业信守自己的承诺相反缺乏诚信虚假宣传仿造凭据拖欠款兑等必将使自己走入歧途对单位来说也必将江河日下甚至倒闭因此说诚信就是成功诚信是金诚信对自己、对单位创造的是经济收入 2.3办事谨慎 谨慎行事不敢疏忽是金融从业人员应有的品质始终养成小心谨慎的工作习惯是金融安全的保障是防偷、防错、防遗失、防灾害损毁、防诈骗、防杂乱无序等有力措施所以说谨慎行事必须贯穿到金融工作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不容许些许的粗心大意疏忽遗漏 2.4廉洁自律 “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就是廉洁自律就是要按照本行业特定的标准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廉洁自律是金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是

7、从事金融工作的基本行为准则金融工作天天要与钱打交道如果没有廉洁奉公的品质和职业道德就可能经不住金钱与权利的诱惑很容易成为财、权的奴隶走向犯罪的深渊金融工作者经常接触大量的资金没有“理万金分文不沾”、“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的道德品质和高尚情操是不行的最怕见钱眼开乱抓乱挪或者为了个人私利违规违法因此要努力克服人性的弱点保持廉洁奉公的行为一贯按原则办事培养廉洁风尚要从小事、细节上做起要自觉抵制社会上的各种诱惑不参与各种不文明的活动要记住:廉洁的围堰一旦被打破迅猛的洪水汹涌倾泻后果将不堪设想对于金融从业人员要做到“手提万贯一尘不染”方显英雄本色 2.5言行谦恭 谦恭是对金融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金融业是

8、服务行业要做到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在待人接物上态度谦恭是金融工作者的工作需要这样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人为麻烦顺利推动工作因此金融工作者应加强学习主动涉猎公共关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谦恭也需要培养在克服自身心浮气燥的个性的同时谦恭起来脸上常带微笑这样就为自己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工作环境 2.6长于协作 协作精神是金融工作人员应有的素质金融行业部门多互相牵制多需要纵向与横向紧密合作如果金融工作者缺乏协作精神个人意志太强或者独断专行工作秩序就会打乱工作就要出问题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就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大工作收益并能为建立和谐单位、和谐社会以及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金融职业道德决定

9、整个金融从业队伍形象是关系着金融事业健康发展的大问题只有具备了以上的职业道德的基本素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才能使金融职业道德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当然金融工作者更应该遵纪守法遵守社会文明公德才能平安顺利工作演绎自己的辉煌人生 3培养金融从业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素养之建议 如何培养和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素质,推动我国金融业稳健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方能收到好的效果: 3.1金融单位各级领导的认识要到位 实践证明,一个单位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高,这个单位平时业务工作就差错少、无案件,反之则差错多、案件隐患多因此,金融单位的各级领导要切实把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放到队伍建设的重

10、要位置,加强领导,适时研究,分析动态,及时采取相应对策,争取工作的主动权此外各级领导还要解决好提高金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与加强金融工作的关系,坚决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只有做到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既有专项突破,又与金融工作紧密结合,融入其中,才能促进金融工作的健康发展 3.2要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入手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共产党有一条,就是要把工作做好,必须先从思想上解决问题”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必须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摆到首位,要通过组织从业人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八荣八耻”等重要论述来净化金融从业人员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提高金融从

11、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当前,要突出在针对性和有效性上下工夫,要克服教育内容多,重点不突出,重形式,轻讨论,思想政治工作与员工的实际问题结合不够紧密的现象 3.3要从加强金融职业道德教育上深入 金融职业道德不仅是每个金融从业人员必须遵循的共同行业准则,而且还是评价每个金融从业人员行为的道德标准然而,由于教育上的不深入,有的金融从业人员不清楚什么是金融职业道德理论上的模糊自然起不到规范金融从业人员行为的作用,致使职业理想偏轨,职业义务、职业良心淡漠,有章不循,违规操作,不守信用,在很多方面损害了金融业的良好形象因此,加强金融职业道德的教育、模范执行各金融机构自律性公约认真落实总

12、理在中央金融工委第十九次全委会议上提出的“严格、规范、谨慎、诚信、创新”的要求,通过深入的职业道德教育,把金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3.4要从不断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遵纪守法意识上培养 随着金融改革和反腐朽斗争的深入开展,增强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还必须与增强金融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相结合金融从业人员有了较强的法制观念,才能清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些事情是可以做的,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因此,各单位、各部门要重视对金融从业人员的法制教育,特别对金融从业人员执行党纪、国法及行业规章情况进行长期不间断的跟踪督查同时,还要选择一些重大的典型案例,以案说法,进行警示教育,引导广大金融从业人员知法、懂法,依法办事,坚决同一切违法违纪现象作斗争,为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