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段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6153487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丽水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段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浙江省丽水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段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浙江省丽水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段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浙江省丽水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段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浙江省丽水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段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丽水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段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丽水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段考试题(含解析)(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丽水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段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8小题,共48分)1.春秋时,郑庄公之弟共叔段受封于京,大夫祭仲告发:“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这说明A. 礼乐制度已经丧失殆尽B.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尖锐C. 嫡长子继承制名存实亡D. 庄公大宗地位受到冲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可知都邑的城墙,周围超过三百丈,就是国家的祸害;由材料“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可知现在京城不合法度,太叔不守先王的制度,您将会无法控制的;故可知庄公大宗地位受到冲

2、击,D项正确。春秋时期礼乐制度逐渐瓦解,而不是丧失殆尽,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尖锐,而是强调庄公大宗地位受到冲击,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嫡长子继承制的信息,且嫡长子继承制名存实亡的说法错误,排除C。2.侯外庐在中国思想通史中说:“在周公封国的时代,不是后世所谓的封建,而是指古代如罗马式的殖民。”对此理解最为正确的是A. 强调周公是分封制的首创者B. 强调分封制对扩大西周疆域的作用C. 强调分封的含义是封邦建国D. 强调分封制对后世封建制度的影响【答案】B【解析】“周公封国的时代”指的是西周的分封制,“指古代如罗马式的殖民”是说西周的分封制就像古代罗马那样由一个罗马共和国不断扩展疆域

3、,变成了罗马帝国,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分封制使得西周的疆域得到了扩大,故选B;AC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点睛: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材料选择题,这类题在教材中有知识依托,但是题干中的材料是考生所不熟悉或者没有见过的,考生需要将材料阅读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再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有选项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作答,所以这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又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的题型,所以建议考生多关注这类习题的训练和积累。这一题就是要准确理解“指古代如罗马式的殖民”,理解对了就能得出正确答案。3.秦始皇攻取岭南后,派将领任嚣在番山、禺山之偶建城,并设郡。此郡被视为广州建置的开始。此郡是A. 象郡B. 南海郡C.

4、 南郡D. 南阳郡【答案】B【解析】由“岭南”“在番山、禺山之偶”、“广州建置”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郡是南海郡,故选B;象郡位于今两广的西部、越南中北部,故排除A;秦朝时设置的南郡位于今湖北省荆州地区,故排除C;南阳郡战国为秦、楚、韩三国之疆,秦并其地,置南阳郡治宛,故排除D。点睛:学生充分把握时间线索,深刻认识空间差异,是学习历史过程中一个非常需要重视的问题,对于空间观念的把握,对高中学生来说,依然是个需要很重视的关键问题。一些重要的地理位置或者古今地名的对照等,都是在解答选择题时值得关注的细微信息;再有就是涉及到一些重要的战争或者什么路线之类的信息,则需要结合地图进行把握。4.习

5、近平在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的讲话强调“郡县治,天下安。我多次讲过,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下列关于秦“郡县制”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 基于分封制的某些教训而实行B. 形成中央间接管理地方的形式C. 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D.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郡县制之下形成了中央直接管理地方的形式,故B项表述有误,选择B项;郡县制是在吸收了分封制某些教训基础上实行的;郡县长官由皇帝统一任命,不得世袭;郡县制的推行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故ACD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5.谭其骧在简明中国历史地理

6、图集中写到,“从此州有了固定的治所”。此处记载反映的时代是A. 秦代B. 汉代C. 唐代D. 元代【答案】B【解析】“从此州有了固定的治所”是指州成了地方一级行政机构,根据所学可知,东汉时,州由西汉以来的监察区变为了郡之上的一级地方行政区划,故选B;AC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6.唐代统辖全国行政大权的宰相一职实行复数制,由数名宰相组成集体领导班子。召开宰相会议的地点叫政事堂,开始时政事堂设在宫城内的 里。后逐渐由议政场所演变为行政机构。划线部分应填入的是A. 中书省B. 门下省C. 尚书省D. 文渊阁【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的政事堂最初设在门下省,故B项正确,ACD不符合史实。

7、7.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经传承与创新,如“汉承秦制”、“元承宋制”。其中,“元承宋制”在中央机构的表现为A. 中书省与行省制B. 中书省与枢密院C. 枢密院与宣政院D. 中书省与宣政院【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元承宋制”“中央机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掌管行政,枢密院掌管军事,三司掌管财政,元朝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和枢密院,故B项正确;A项中“行省制”是元朝设立的,排除;CD项中的“宣政院”是元朝设立的,排除。8.帝尝召缙等日:“尔七人朝夕侍左右,朕嘉尔勤慎因各赐五品服。”又以立春目赐缙等金绮衣,与尚书埒(等同),缙等入谢,帝日:“代言之

8、司、机密所系,且旦夕侍朕,稗益不在尚书下也。”据此判断,下列关于明朝内阁制说法正确的是A. 材料中的两个“帝”是指明太祖B. 内阁官员与六部尚书地位相等C. 内阁是协助皇帝处理国政的重要机构D. 内阁代替皇帝处理机密的重要事务【答案】C【解析】内阁是皇帝的助理机构,辅助皇帝处理政事,C正确;内阁是明成祖时期设立,A错误;内阁不是法定中央行政机构,B错误;内阁参与决策,没有决策权,D错误。9.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或直接交中央各部院;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经军机处直达皇帝。该现象从本质上体现了A. 中央强化对地方的控制B.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 政

9、治决策呈现封闭特性D. 政治决策的高效率【答案】B【解析】军机处和密折制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故选B;ACD只是材料反映的现象,排除。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本质”,这要求透过现象看本质,外在的表面的直接的联系均为现象,内在的稳定的的必然的联系是实质,故排除ACD,选B。10.在评述某史事的历史影响时,有人说“这是天朝体系崩溃的开始”,有人说“这是中国融入世界体系的开始”。该史事是A. 鸦片战争B. 洋务运动C. 中日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同时盲目自大的天朝上国的观念被打破。故A项符合题意;

10、洋务运动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的,故B项错误;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这是中国融入世界体系的开始”不符,故排除CD两项。11.下图是中国近代史上某次战役的战场形势图(局部),以下叙述符合史实的是该战役是中日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战役中海军提督丁汝昌伤重牺牲此战役发生于天津大沽附近洋面日舰队率先逃离战场A. B. C. D. 【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致远”“定远”“吉野”可知这次战役是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战役中海军提督邓世昌壮烈牺牲,此战役发生于黄海海面,日舰伤亡惨重,率先逃离战场。故错误,正确,故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12.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

11、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下列对相关史料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选项史料历史解释A“大皇帝凡有新恩施加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片面最惠国待遇。易使列强形成侵华联盟。B“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C“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五口通商。破坏中国贸易自主权。D“惩办伤害诸国国家及人民之首祸诸臣”严禁人民反帝。清政府成为列强工具。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详解】“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指的是允许日本在华设厂,是马关条约的内容,而表格的“历史解释”中是南京条

12、约的内容,故C错误,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D史实与历史解释均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本题以考查史学方法论的方式考查了近代中国的主要的不平等条约,学生需利用所学知识去判断史实与历史解释能否形成对应关系。13.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发动了某战事。该战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作战目标是破坏日军主要交通线正太路,第二阶段的重点转向破坏铁路两侧日军建立在根据地范围内的据点,第三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反击日寇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发动这一战事的中国军队的番号是A. 国民革命军二十九军B.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C. 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D.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答案】D【解析】百团

13、大战破坏敌人交通线,拔掉敌人据点,反击日寇“扫荡”,因此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百团大战,而发动百团大战的是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B、C项。14.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某作战命令:“彻底破坏正太(引者注:河北正定至山西太原)铁路若干要隘,消灭部分敌人,拔除沿线若干据点,较长时问切断正太线交通,打击敌之囚笼政策。”后形成一些战斗口号“不留一根铁轨,不留一个车站”、“让敌人用牛驴搬炮弹大炮”。该战役A. 取得我国抗战以来最大胜利B. 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典型战例C. 促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D. 沉重地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答案】D【解析】“彻底破坏正太”“打击敌之囚笼政策”

14、属于敌后对日军实行反扫荡的百团大战,该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D正确;A是台儿庄战役;B是太原会战;C是武汉会战。15.徐中约先生在评价中国近代某一团体成立的意义时说到:它是个涵盖多省份与多阶级的组织,因而能够在沿海、也可以在内地发动起义,它为全国所有革命与进步力量提供了汇聚点。有鉴于此,它当之无愧地享受到“中国革命之母”的赞誉殊荣。这一团体是A. 兴中会B. 中国同盟会C. 中国共产党D. 中国国民党【答案】B【解析】由“涵盖多省份与多阶级”、“能够在沿海、也可以在内地发动起义”、“中国革命之母”等信息可知,这一组织应该与辛亥革命有关的组织,根据所学可知兴中会只是广州兴办的,所以排除A

15、而选择B;CD均建立于中国同盟会之后,故不符合“中国革命之母”这一条件,故排除。16.卿云曲曾被选为中华民国的国歌,歌词为:“卿云烂兮,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简短的歌词颂扬了辛亥革命A. 结束君主专制制度的伟大功绩B. 使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的巨大成就C. 推动社会生活习俗的迅速进步D. 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荣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中华民国的国歌”“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结合所学,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歌词颂扬了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制度,故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思想方面和社会习俗方面,排除BC;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民国是“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历史地位,D错误。【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中华民国的国歌”“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联系所学辛亥革命的影响分析解答。17.对下图所示两份历史文献相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A. 由代议机关制定颁布B.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C. 起到临时宪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