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考研《中医诊断学》考点精华总结(完美打印版)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1615206 上传时间:2017-09-03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309.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考研《中医诊断学》考点精华总结(完美打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4考研《中医诊断学》考点精华总结(完美打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4考研《中医诊断学》考点精华总结(完美打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4考研《中医诊断学》考点精华总结(完美打印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4考研《中医诊断学》考点精华总结(完美打印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考研《中医诊断学》考点精华总结(完美打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考研《中医诊断学》考点精华总结(完美打印版)(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30 201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诊断学考点精要 201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诊断学考点精要 表 1 -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朝代 医家与著作 特点 战国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 一是在诊断方法上涉及望神、 察色、 闻声、 问病、切脉等内容; 二是认为诊断疾病必须结合病者的内、 外因素加以考虑; 三是从理论上对辨证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是贯穿了诊病与辩证相结合的诊断思路。 难经 特别重视脉诊,提出了独取寸口诊脉法 西汉 淳于意(仓公)创诊籍 开始记录病人的姓名、居址、病状以及方药等 东汉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是辨证论治的创始人 西晋 王叔和脉经 分述三部九侯,寸口,

2、二十四脉象,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晋代 葛洪肘后备急方 对天行发斑疮(天花) 、麻风等传染病,基本上能从发病特点和临床症状上作出诊断。 是对黄疸病人作实验观察的早期记载 南齐 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 隋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是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病候诊断的专著 唐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备急千金翼方 王超水镜图诀 食指络脉诊法(小儿指纹诊法)的创始人,是由灵枢经脉 “诊鱼际络脉法”发展而来 宋 陈无择(陈言)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是病因辨证理论与方法比较完备的著作 南宋 崔紫虚崔氏脉诀 是以浮沉迟数为纲,分类论述 24脉 施发察病指南 诊法的专著,并绘脉图 33种,以图来示意脉象

3、 元 敖氏点点金 金镜录 分 12图,为论舌的第一部专著,后经清杜清碧增补为 36图,即为现在所见的敖氏伤寒金镜录 金元之世 戴起宗脉诀刊误集解 对脉学颇有贡献 滑寿诊家枢要 为脉诊的专著,载脉 29种 刘昉幼幼新书 论述指纹在儿科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论述了危重疾病的“十怪脉” 明 张介宾(张景岳) 景岳全书 其中的“脉神章” 、 “十问歌” 、 “二纲六变”之论等,对后世的影响甚大 李时珍(李濒湖) 濒湖脉学 详述 27种脉的脉体、主病和同类脉的鉴别 李中梓(李士材) 诊家正眼 把脉象分为 28种 申斗垣伤寒观舌心法 2 / 30 201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诊断学考点精要

4、朝代 医家与著作 特点 清代 李延罡脉诀汇辨 周学霆三指禅 论脉诊的著作 徐灵胎洄溪脉学 周学海重订诊家直诀 张登伤寒舌鉴 载有 120图 梁玉瑜舌鉴辨正 载有 149 图 吴谦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 以四言歌诀简要介绍四诊的理论与方法, 便于掌握要点 林之翰四诊抉微 所论内容全面,注意色脉并重、四诊互参 周学海形色外诊简摩 陈修园医学实在易四诊易知 汪宏望诊遵经 收集历代有关望诊的资料, 说明气色与疾病的关系,从全身各部位的形态色泽和汗、血、便、溺等各种变化中进行辩证, 并预测其顺逆安危, 为全面论述望诊的专著 喻嘉言寓意草 是当时中医学最完整的病历书写格式 近现代 曹炳章彩图辨舌指南 陈泽霖

5、舌诊研究 赵金铎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 朱文锋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学 常见症状中医鉴别诊疗学 中医诊断学 表 2 -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温热病) 类别 朝代 医家与著作 成书特点 温热类 疾病 明 吴又可瘟疫论 对温病学说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清 叶天士外感温热篇 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 记载了丰富的温热类疾病的诊疗经验, 完善了温病学的理论体系, 突出了望舌、 验齿等在温病诊断中的作用 薛生白湿热条辨 余师愚疫疹一得 吴鞠通温病条辨创三焦辨证 王孟英温热经纬 传染病 诊疗 明 卢之颐痎疟论疏 专论疟疾之常症与变症的证治 清 时疫白喉提要 白喉全生集 白喉条辨 专论白喉的著作 麻科活人全书 郁谢麻

6、科合璧 麻证新书 麻症集成 论述麻疹的专著 王孟英霍乱论 罗芝园鼠疫约编 对于霍乱、 鼠疫的诊断与辩证, 均有较详论述 3 / 30 201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诊断学考点精要 表 3 - 问诊(问诊的一般内容) 考点 主要内容 个人生活史 生活经历、精神情志、饮食起居 、婚姻生育,小儿出生前后情况 家族史 辨别 遗传性疾病 与某些传染性疾病 既往史 平素健康状况 ,过去曾患过何病,是否有预防接种,药物过敏史,做过何种手术治疗 表 4 - 问诊(问现在症状) 考点 类型 临床表现 意义 恶寒发热 恶寒重 发热轻 感觉明显怕冷,轻微发热 风寒表证 发热轻 而恶风 自觉轻微发热,遇风觉冷、避之可缓

7、 伤风表证 发热重 恶寒轻 自觉发热较重,轻微怕冷 风热表证 但热不寒 壮热 高热( 39以上)持续不退,不恶寒只恶热 里实热证伤寒阳明经证和温病气分阶段 潮热 下午 3-5时(申时) 热势较高者,称为 日哺潮热 阳明潮热 阳明腑实证 午后和夜间有低热 ,骨蒸发热(热自骨内向外透发的感觉) 午后或夜间潮热 阴虚火旺 , 瘀血积久,郁而化热 发热以夜间为甚者,称为身热夜甚 温病发热热入营分,耗伤营阴 身热不扬 (即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 ,午后热甚,兼见头身困重等症 湿温潮热 湿温病 微热 38以下 长期微热, 劳累则甚, 兼疲乏、 少气、自汗 气虚发热 时有低热,兼面白、头晕

8、、舌淡、脉细等 血虚发热 长期低热,兼颧红、五心烦热等 阴虚发热 每因情志不舒而时有微热,兼胸闷、急躁易怒等 气郁发热,亦称郁热 小儿于夏季气候炎热时长期发热, 兼有烦渴、多尿、无汗等,至秋凉自愈者 气阴两虚发热 寒热往来 寒热往来 无定时 自觉时冷时热, 一日多次发作而无时间规律 少阳病半表半里证 寒热往来 有定时 疟疾:恶寒战栗与高热交替发作,每日或二三日发作一次,发有定时。兼剧烈头痛、口渴、多汗等; 气郁化火及妇女热入血室:寒热往来,似疟非疟。 4 / 30 201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诊断学考点精要 考点 类型 临床表现 意义 有汗无汗 无汗 表证无汗:风寒表证 里证无汗:津血亏虚,阳

9、气虚 有汗 表证有汗:风邪(风热)表证 里证有汗:里热证 里虚证:阳虚,阴虚内热 特殊汗出 自汗 醒时汗出,活动尤甚 气虚证和阳虚证 盗汗 睡则汗出,醒则汗止 阴虚证 其他 自汗、盗汗并见 气阴两虚 绝汗 病势危重, 冷汗淋漓如水, 面色苍白,肢冷脉微 亡阳 病势危重, 汗热而黏如油, 躁扰烦渴,脉细数疾 亡阴 冷汗 汗有冷感 阳气虚或惊吓 热汗 汗有热感 里热蒸迫 黄汗 汗出沾衣色如黄柏汁 风湿热邪交蒸 战汗 全身寒战抖动,而后汗出 提示疾病发展的转折点 局部汗出 头汗 但头汗出 上焦热盛;中焦湿热;虚阳上越;进食辛辣 半身汗 特征:汗出常见于健侧,无汗半身常是病变部位。 多见于:痿病、中风

10、及截瘫病人 手足心汗 阳气内郁,阴虚阳亢;中焦湿热;阳明燥热内结;脾虚运化失常 心胸汗 心悸、失眠、腹胀、便溏等 心脾两虚 心悸、心烦、失眠、腰膝酸软等 心肾不交 阴汗 外生殖器及其周围汗出 下焦湿热 疼痛性质 胀痛 气滞作痛:胸、胁、脘、腹胀痛,多是气滞; 但头目胀痛,多因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 刺痛 瘀血 冷痛 寒邪阻滞(实证) ;阳气亏虚(虚证) ;常见于:腰脊、脘腹、四肢关节等处; 寒凝肝脉可见:睾丸坠胀冷痛、少腹冷痛 灼痛 火邪窜络(实证) ;阴虚火旺(虚证) 重痛 湿邪困阻气机 ;但头重痛,可因肝阳上亢,气血上壅所致 酸痛 湿邪侵袭,气血运行不畅;肾虚骨髓失养 绞痛 有形实邪阻闭气机:

11、 心脉痹阻 引起 “真心痛” ; 结石阻滞 胆管引起上腹痛;寒滞胃肠 引起脘腹痛 空痛 气血亏虚,阴精不足 隐痛 阳气精血亏虚 走窜痛 胸胁脘腹疼痛而走窜不定 气滞 四肢关节疼痛游走不定,痹证 风邪偏胜 固定痛 胸胁脘腹等处固定作痛 瘀血 四肢关节固定作痛 寒湿、湿热阻滞,或热壅血瘀 掣痛也称 引痛、彻痛 筋脉失养 5 / 30 201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诊断学考点精要 考点 类型 临床表现 意义 疼痛部位 头痛 前额连眉棱骨痛 阳明经头痛 后头连项痛 太阳经头痛 头两侧痛 少阳经头痛 巅顶痛 厥阴经头痛 头痛连齿 少阴经头痛 胸痛 左胸心前区憋闷作痛,时痛时止 胸痹:痰瘀阻滞心脉 胸背掣痛

12、剧烈 ,面色青灰,手足清冷 厥心痛(真心痛) : 心脉急骤闭塞 胸痛,颧赤盗汗,午后潮热 肺痨:肺阴亏虚 胸痛,咳喘气粗,壮热面赤 肺热:热邪壅肺 胸痛,壮热,咳吐脓血腥臭痰 肺痈:痰热阻肺 胸肋软骨疼痛而局部高起,皮色不变,或沿肋骨相引掣痛 胁肋痛:气结痰凝血瘀 胸部疼痛 肺癌、胸部外伤等 胁痛 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肝胆湿热 、 肝胆火盛、少阳证 肝阴虚 寒凝肝脉、悬饮 胃脘痛 实证:进食后疼痛加剧;虚证:进食后疼痛缓解 胃脘穿孔:胃脘剧痛暴作,出现压痛及反跳痛 胃癌:胃脘疼痛失去规律,痛无休止而明显消瘦 腹痛 腹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伴腹胀、呕吐、便闭 肠痹或肠结 全腹痛,有压痛及反跳

13、痛 腹部脏器穿孔或热毒弥漫 脐外侧及下腹部突然剧烈绞痛, 向大腿内侧及阴部放射,尿血 结石 疼痛部位多是所在部位 脏器破裂或癌瘤 妇女小腹及少腹部疼痛 痛经、异位妊娠破裂 注意: 某些心肺病变可引起上腹部疼痛 上腹部疼痛 可由肠痨、脂膜痨等病所致 全腹、脐周或右少腹疼痛 背痛 脊痛不可俯仰 寒湿阻滞或督脉损伤 背痛连项 风寒客于太阳经腧 肩背痛 寒湿阻滞 腰痛 腰部经常酸软而痛 肾虚 腰部冷痛沉重,阴雨天加重 寒湿 腰部刺痛,或痛连下肢 瘀血阻络或腰椎病变 腰部突然剧痛,向少腹部放射,尿血 结石阻滞 腰痛连腹,绕如带状 带脉损伤 骨痨、外伤亦可导致腰痛 四肢痛 风、寒、湿邪侵袭,或风湿郁而化热

14、,或痰瘀、瘀热阻滞气血运行 脾胃虚损,水谷精微不能不达于四肢 若独见足跟痛或胫膝酸痛者,多因肾虚所致,常见于老年人或体弱者 周身痛(有虚实之分) :新病多实,久病多虚 6 / 30 201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诊断学考点精要 考点 类型 临床表现 意义 头晕 肝火肝阳 头晕胀痛,口苦,易怒,脉弦数 气血亏虚 头晕面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 痰湿内阻 头晕而重,如物缠裹,痰多苔腻 肾虚精亏 头晕耳鸣,腰酸遗精 瘀血阻滞 外伤后头晕刺痛 胸闷 心气心阳虚 胸闷、心悸、气短 心、肺等脏气机不畅 痰饮停肺 胸闷、咳喘痰多 痰热壅肺 胸闷壮热、鼻翼煽动 寒邪客肺 胸闷气喘,畏寒肢冷 肺肾气虚 胸闷气喘,少气不足以息 其他 气管、支气管异物,气胸以及肝气郁结等,均可导致胸闷 心悸 心胆气虚 突然受惊 心气亏虚 胆郁痰扰,心神不安 心血不足 心阴、心血亏虚,心神失养 心脉痹阻 血行不畅 脾肾阳虚 水气凌心 胁胀 肝气郁结 胁胀易怒,脉弦 肝胆湿热 胁胀口苦,舌苔黄腻 饮停胸胁 悬饮:胁胀而肋间饱满,咳唾引痛 脘痞 食积胃脘 脘痞,嗳腐吞酸 脾胃气虚 脘痞,食少,便溏 胃阴亏虚 脘痞,饥不欲食,干呕 湿邪困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