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 湘教版必修3(同名10555)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6143380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 湘教版必修3(同名10555)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 湘教版必修3(同名10555)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 湘教版必修3(同名10555)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 湘教版必修3(同名10555)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 湘教版必修3(同名10555)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 湘教版必修3(同名1055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 湘教版必修3(同名1055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的基本含义【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2.了解区域的空间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3.了解区域的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4知道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活动过程】活动一:阅读课本P2第一段,了解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1.阅读课本图1-1至图1-4四幅图,图中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你能举几个实例吗? 2.从图中,你可以看出什么景观特点?3.结合课本,总结区域的主要特征。活动二:设计一条经过上述地区的旅行路线,具体要求如下表所示,完成表格。目的地月份交通工具目的地附近需要考察的景点主要考察内容生活必需品注意事项热带沙漠12热带雨林1热带草原6高山地区7活动三:

2、一、阅读课本P4第一至三段,自主学习,完成:1.什么是区域空间结构? 2.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主要有哪些?3.从总体上看,一个区域大致上可划分为 和 ,完成下面比较表。地 域乡 村 地 域城 镇 地 域区别地域范围大小产业活动联 系4地域空间分布形式(完成下表)项目形状结论农业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交通运输线路城市和工业城市群和工业区活动四:三次产业之间划分的标准和范围,世界各国没有取得一致意见,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的范围:第6页图1-10及阅读部分;阅读课本P6第一至三段,自主学习,回答:1. 什么是产业结构?2.区域产业结构差异的主要表现

3、是什么?3.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有哪些?4.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思考并完成课文P7第2-3题。【课堂反馈】一、 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区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各区域都有明确的地理界线 .各区域内部没有差异性.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区域之间相互独立,没有联系.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形.海陆分布.关于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镇地域的范围通常比乡村地域大 B.城镇地域是乡村地域发展的依托C.乡村地域对城镇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D.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的生产活动差别很大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产

4、业结构的变化是 ( )A.第一、第三产业比重都上升 B.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C.第一、第二产业比重都上升 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5.下列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均表现为岛状的是 ( )A.农业和工业 B.城市和工业 C.城市群和工业区 D.铁路线和公路线6.区域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江苏省和安徽省之间的界线是明确的B.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之间的界线是明确的C.商业区和住宅区之间的界线是明确的D.我国农牧区之间的界线是明确的二、判断题7不断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 ( )8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模式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 )9在区域发展过程

5、中,劳动力的转移表现为从第二产业向第一、三产业转移。 ( ) 三、综合分析题10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图: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自然区:A ; B ;(2)图中A与B之间大致以 _为界。(3)C流域的中游经常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形成该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是 。【巩固提高】一、 单项选择题1.在不同的区域间存在有 ( )A.显著的差异性 B.明显的连续性 C.基本的相似性 D.相同的特色2.下列各区与其特色优势、功能搭配正确的是 ( )A.矿区交通优势 B.旅游区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特色 C.中心商务区艺术特色 D.文化区商业功能3.下列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6、 ( )A.区域与区域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互不联系B.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界线,且一定是明确的界线C.一个区域的发展能促进其内部经济的发展,但并不影响周边地区D.一个区域往往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这是其与其他区域的差异所在4.关于区域空间结构的正确的叙述是 ( )A.区域空间结构的空间网络系统就是指区域的各种交通运输线组成的网络状分布体系B.区域空间结构的外围空间是指区域核心以外的其他空间范围C.区域空间结构的外围空间的发展水平受区域核心的制约,受网络系统的影响不大D.区域的空间结构往往有固定的模式和范围,不随经济的发展而变化下图表示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5-6题。5四个地区

7、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 )A B C D6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 ) B C 二、判断题7一个区域的核心多是中心城市或者较大的工业基地等。 ( )8一般而言,区域内部有明显的相似性,区域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连续性。( )9在区域发展的前期,往往第一产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第二产业很落后。 ( )三、综合分析题10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读完成下列问题(10分)。 甲、乙两区域气候特征的共同点是 _ 。 甲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主要粮食作物是 ,该区最有利于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是 。 图示信息表明,乙区域主要城市分布的特点是 ,图中城市等级最高的是 (填序号)。 乙区域工业部门齐

8、全,是我国重要的服装出口基地,其主要的优势条件是 。电子产业发展迅速,其主要的优势条件是 。 比较甲、乙两区域的环境问题有明显的差异,甲区域主要表现为森林减少、 等,乙区域表现为大气污染、 等。【参考答案】课题1:区域的基本含义活动一1.热带沙漠主要分布于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热带雨林主要分布于南北纬10之间;热带草原主要分布于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高山地区一般海拔2000米以上。2.具体实例如:非洲北部热带沙漠撒哈拉大沙漠;非洲中部刚果盆地以及南美北部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非洲热带雨林两侧的热带草原等。热带沙漠:植被缺少、沙漠广布、沙丘连绵;热带雨

9、林:树木高大茂密、层次分明、四季常绿;热带草原:湿季草木葱郁,生机盎然,(干季枯黄);高山地区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3.(1)有界性;(2)内部相对一致,之间明显差异;(3)具有一定优势、特色、功能;(4)区域间是相互联系的。活动二1. 目的地月份交通工具目的地附近需要考察的景点主要考察内容生活必需品注意事项热带沙漠12骆驼沙丘耐旱动、植物水、帐蓬等防晒、通讯器材防 晒热带雨林1步行植物群落典型动、植物干粮、药品防雨、通讯器材防 雨热带草原6汽车稀树草原典型动、植物干粮、药品防止动物侵袭高山地区7步行山坡、山顶景观气候、植被的垂直变化干粮、药品登山安全活动三1. 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

10、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2.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3. 乡村地域和城市地域:地 域乡 村 地 域城 镇 地 域区别地域范围大小大小产业活动农业生产活动为主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联 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依托,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的持续的带动作用。4地域空间分布形式项目形状结论农业面状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交通运输线路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岛状活动四1.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2.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

11、为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3.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4.课文P7第2题:农业地区工业地区城市地区人口分布特点分散相对密集非常密集产业分布特点面状点状点状产业结构特点以第一产业为主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都发达对外经济联系不太密集密集非常密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小大大课文P7第3题:区域发展前期,农业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工业极不发达,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一、三、二”的格局;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工业经济比重首先超过第三产业,然后再次超过第一产业,因而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由“一、二、三”再到“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