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及消毒隔离制度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142635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器械及消毒隔离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医疗器械及消毒隔离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医疗器械及消毒隔离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医疗器械及消毒隔离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医疗器械及消毒隔离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器械及消毒隔离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器械及消毒隔离制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尖山中心卫生院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为了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严格医疗器械的质量跟踪检测工作,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特制订本制度一、基本概念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主要包括医疗器械已知和未知作用引起的副作用、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等。副作用:是治疗使用的医疗器械所产生的某些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作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指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医疗器械与药品一样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特别是那些与人体长时间接触、长期使用、植入人体内的医疗器械,在其对疾病诊治

2、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相应风险。只有通过医疗器械上市后,在使用中发生的不良事件的监测和管理,最大限度地控制医疗器械潜在的风险,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使用。二、报告原则(一)基本原则:造成患者、使用者或其他人员死亡、严重伤害的事件已经发生,并且可能与所用的医疗器械有关,需要按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严重伤害包括三种情况: 1.危及生命2.导致机体功能的永久性伤害或者机体结构的永久性损伤。 3.必须采取医疗措施才能避免上诉永久性伤害或者损伤。 (二)濒临事件原则:有些事件当时并未造成人员伤害,但临床医务人员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再次发生同类事件时,会造成患者、使用者或其他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则

3、也需报告。(三)可疑即报原则:在不清楚是否属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时,按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报告事件可以是与使用医疗器械有关的事件,也可以是不能排除与医疗器械无关的事件。三、报告时限及流程 (一)报告时限突发、群发不良事件立即报告,并在24小时内填报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死亡事件:发现或者知悉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报告; 严重伤害或可能导致死亡或严重伤害事件:发现或者知悉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市中心报告。(二)报告流程1、各临床科室医务人员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员,办公室负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网络报告。2、各临床科室报告员收集本科室不良事件的信息,按报告原则完整、准确、详细填写可疑医疗器械不

4、良事件报告表,按时限要求上报办公室。办公室立即进行网络直报。3、办公室要每月定期与临床相关科室进行沟通,了解医疗器械使用情况,特别是要加强高风险产品、国家重点监测产品以及已发生不良事件产品的跟踪监测。4、办公室及时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并将严重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反馈给相关科室,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四、加强宣传与培训在院内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宣传培训,逐步提高医务人员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意识和自觉性,克服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对医院造成不良影响的错误观念。对相关临床科室报告员和医疗设备的使用人员每年至少培训两次。主要针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法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表现形式、近期不良事

5、件监测情况、新产品进入医院的相关要求等内容进行培训,以加强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重视和实效开展。 尖山中心卫生院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医务人员要树立无菌观念,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进入人体组织和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完整皮肤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1消毒灭菌原则;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物品使用后皆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手术器械及其它诊疗器械灭菌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使用的消毒产品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遵循使

6、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2、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两前三后”(接触患者前、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的体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需洗手。3、患者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和婴儿暖箱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柜内。湿化瓶及婴儿暖箱用水为无菌水,每日更换。4、保持室内清洁,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床头柜、新生儿暖箱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或消毒布巾擦拭。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5、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科等的病房及其它部位的地面、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

7、燥,每天进行消毒液擦拭,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6、病区治疗室应每天12次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消毒时间每次不少于30分钟;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清洁,每周用75%的酒精擦拭一次,发现灯管有灰尘、油渍应随时擦拭。体温表每次用后用75%的酒精浸泡消毒(传染病患者使用500mgL84消毒液消毒);注射器一人一针一管。7、随时控制交叉感染。发现传染病及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应隔离治疗(酌情单间隔离或床旁隔离),相同疾病或感染者可同居一室。8、患者的床单、被套、枕套等应每周更换,如遇污染随时更换。9、被阮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应严格隔离,患者所用的器械、被服等要按照“消毒

8、清洗灭菌”的程序处理,辅料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中统一回收。10、患者转科、出院、死亡后,床单位要进行终末消毒。11、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疗用品,用后称取重量,针头、刀片等锐器用后放入利器盒内,其它污物、废物分类放入垃圾袋内,污物达到容器34体积时,及时封口,并黏贴标签,注明废物种类、来源科室、日期,登记本标明重量和交接人姓名,由专职人员回收到指定存放处,集中上交万州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处理。上述物品交接必须备记录本记录重量,交接人签字,交接登记数据保存三年。12、病区内使用的空调保持干净,每月对过滤网进行清洁一次。13、医务人员工作时要穿工作服,戴工作帽,保持仪表整洁;工作服每周更换一次;污染严重时随时更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