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和调节讲述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140283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和调节讲述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和调节讲述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和调节讲述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和调节讲述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和调节讲述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和调节讲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和调节讲述(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1 章: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和调节 11.1 政府行为与劳 动力市场 11.2 劳动力市场 的制度结构 与竞争 11.3 就业与收入 的宏观调节 11.1.1 政府支出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政府支出包括因公共部门就业的工资支出和非工资支出,而 非工资支出又包括政府采购、转移支付和补贴 1)公共部门就业和工资的决定 (1)公共部门就业:用于生产公共部门的产品和劳务生产所 创造的社会价值因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往往高于其他用途所 生产的价值。因此,公共部门的就业量增长相对较快。 (2)公共部门的工资水平:一般来说,公共部门的工资水平 实行“比较工资”原则,工资水平总体上要比企业要高部门 。 特

2、点 (1)附加福利比重大;(2)辞职率低;(3) 工资趋于平均化;(4)人力资本补偿性工资差别 占较大比重。 11.1.1 政府支出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2)政府采购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与工资支出一样,政府采购是资源的消耗性支 出,这类支出所占用的资源排除了企业部门运 用它们的可能性。政府购买产品和劳务将导致 对特定类型企业部门劳动力的需求,对这种劳 动力的需求将会影响均衡工资水平。 11.1.1 政府支出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3)政府转移支付和补贴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v政府转移支付和补贴不以换取产品和劳务为目的 ,只是在社会不同个人之间进行资源再分配,是非 资源消耗性支出,会产生对特定劳动力的派

3、生需求 。 v当政府给某些个人以补贴,但不改变任何产品的 价格时就会产生“收入效应”,受益者可能会增加 工作时间;当政府的转移支付和补贴导致了价格下 降,就有 可能产生“替代效应”,受益者可能会减 少工作时间。 11.1.2 政府税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1)个人所得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工资率 就业量 w2 w0 w1 S D0 D1 O L1L2 假设劳动力需求弹性不变 ,当劳动力供给完全无弹 性时:工资的变化对劳动 力参与率没有影响。在这 种情况下,雇员无法将税 收转移给雇主,个人所得 税不影响市场均,工资率 和就业量。 A)劳动力供给无弹性 11.1.2 政府税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1)

4、个人所得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当劳动力供给有弹性时:部 分税收是由雇主来分担的。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若劳动力曲线向上倾斜,个 人所得税将导致劳动力供给 的减少,工资率提高,就业 量下降。在需求弹性不变的 情况下,供给弹性越大,雇 主分担的税收部分就越大。 b)劳动力供给富有弹性 工资率 w2 w1 O L1L2 就业量 B A C S D0 w0 D1 11.1.2 政府税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2)社会保障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由图可以看出雇员和雇主共 同承担着社会保障税。雇员 以工资和就业水平的降低为 代价,其实际工资降低额为 W0-W1,雇主承担其余的税收 。劳动力供给曲线弹性越小

5、 ,以工资减少的形式转嫁给 工人的税收就越多。 c)社会保障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实际工资 就业量 W0+T W0 W1 W0-T S0 D0 D1 0 L1L3L2 11.1.2 政府税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2)社会保障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相反,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弹性越大,以工资减少的形 式转嫁给工人的税收就越少,但就业水平下降的幅度 更大;当劳动力供给完全无弹性时,雇主便将全部税 收转嫁给雇员;劳动力需求曲线的弹性越大,就业量 下降的幅度就越大;相反,劳动力需求量曲线的弹性 越小,就业量下降的幅度就越小,以工资减少的形式 转嫁给工人的税收就越少。 11.1.3 最低工资立法对劳动力市场的影

6、响 1)对完全竞争市场的影响 实际工资率 (W/P) 就业量(L) W2/P1=W1/P0 W1/P1=W0/P0 0 L1L2L0 S D a)完全覆盖的劳动力市场 最低工资的直接影响就 是就业减少,失业增加 。且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弹性越大,所造成的失 业就越多。最低工资上 升导致短期就业损失, 通货膨胀降低,最低工 资的实有价值并且恢复 就业水平,然后又是名 义最低工资的增加,重 新开始整个过程。 11.1.3 最低工资立法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1)对完全竞争市场的影响 假设条件 价格不变,因而实际工资概念和货币 工资概念可以交替作用; 非熟练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曲线完全无 弹性,总就业量保持不

7、变; 劳动力市场由被覆盖部门和未被覆盖 部门组成; 非熟练工为寻找高工资工作而在部门 之间自由流动。 a)未完全覆盖的劳动力市场 11.1.3 最低工资立法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1)对完全竞争市场的影响 b)未完全覆盖的劳动力市场 11.1.3 最低工资立法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根据总就业量不变的假设,在覆盖部门失业的雇员将 转移到未覆盖部门就业,导致未覆盖部门的供给量增 至LU1,劳动力供给量的增加迫使工资率从wo降至w2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最低工资既造成了获益者, 也造成了受损者。获益者是那些在实施最低工资后仍 然在覆盖部门工作的雇员,而受损者则是那些原在覆 盖部门工作,现在不得不到工资更

8、低的未覆盖部门工 作的非熟练工人,以及那些仍继续在未覆盖部门工作 ,却不得不因劳动力供给增加而接受较低工资的非熟 练工人。 11.1.3 最低工资立法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2)对垄断市场的影响 Wm W0 L0L1 0 就业量 M S D C E AB 工资率 在垄断市场中,首先假设最低工 资完全覆盖所有雇员,且市场上 只有一个雇主。当劳动力市场出 现垄断情况时,垄断性企业便是 市场上的惟一需求者,它所面临 的是一条向上倾斜的劳动力供给 曲线,要想增加雇佣量,就必须 相应地提高工资。由于垄断性企 业对所有雇员支付相同的工资, 为了增雇一个雇员而提高工资率 时,还要同时为其他雇员提高工 资,所以雇

9、佣劳动力的边际成本 高于工资率。 11.1.3 最低工资立法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2)对垄断市场的影响 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任何企业的劳动力雇佣量都应达到劳 动边际收益等于劳动力边际成本的那一点上,垄断性企业也 不例外。在上图中,M为劳动力边际成本曲线,D为劳动力 边际收益曲线。L0为垄断性企业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的 雇佣量,与之相对应的工资率则为w0。现在假定最低工资为 wm,那么企业现在面临的劳动力供给曲线便是ABCS,边际 劳动力成本曲线是ABCEM,企业的雇佣量达到Ll之前,边际 劳动力成本等于工资串。在B点,利润达到最大化,企业雇 佣量仍为L0,但支付的工资率却由w0增至wm。 11

10、.2 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与竞争 11.2.1 劳 动力市场的 制度结构 11.2.2 劳 动力市场的 制度结构与 竞争机制 11.2.1 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 (一)最低劳动标准 (1)最低工资标准 (2)最长劳动时间标准 (3)其它劳动条件标准 最低工资是国家为保证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最 低需要,以一定的立法程序规定的,用人单位对 在正常时间内从事劳动的劳动者,必须支付的最 低限度的劳动报酬。 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包括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工时 制度、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的条件及最高 限额、休息休假制度等。 包括最低就业年龄标准和保护劳动者在生产中 的安全和健康所应采取措施的各种法律规范,特 别

11、是关于女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等等。 (二)最低社会保障标准 11.2.1 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 最低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 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劳动者在暂时或 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 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其主要 功能是为劳动力市场的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 增加社会经济的有序性,使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有 机体得以持续、稳定、均衡、协调地发展。 (三)工会 11.2.1 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 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工会是劳工及受雇者自发组成 的,借团体交涉的力量,以维持及改善劳动条件与生 活状况,保障劳工本身权益的社会性团体。 功

12、能 第一,经济性功能; 第二,政治性功能; 第三,社会性功能; 第四,心理性的功能。 11.2.2 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与竞争机制 (一)竞争与保障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主要经营目标是获得最大利润 ,因此,企业会尽量降低人工成本,特别是工资。如 果劳动者不具备在就业之外具有其他谋生的手段,劳 动者就只能通过自身的劳动来获得生活资料。因此, 在劳动力市场上,特别是当供给大于需求时,工资存 在着无限制下降的趋势和可能。 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看,降低工资 以增加企业的利润是不可取的。 11.2.2 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与竞争机制 原因 第一,如果工资降低到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临 近点,就有可能破坏劳动力

13、的再生产。 第二,极为低廉且仅能维持基本生活的工资, 必然导致无法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价格,也就无 法通过市场来优化配置资源。 保障措施 一方面,通过法律,提供对劳动者最低劳动条 件的切实保证; 另一方面,通过推行社会保障,使法律制度逐 步健全和完善,反而极大地提高和维护了市场 的竞争,增大了劳动力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性 11.2.2 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与竞争机制 (二)劳动力市场的稳定与制度结构 如果劳动力市场自身缺乏自行调节、自行恢复稳定均 衡的能力,那么我们如何控制恶化的劳动力市场? 工资率 就业量 O D S e 11.2.2 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与竞争机制 (二)劳动力市场的稳定与制度结

14、构 我们必须通过市场以外的制约手段和政策 措施加以限制。而最低劳动标准、工会权 利的法制化,以及社会保障政策所提供的 最低限度的生活标准,可以防止劳动力供 给曲线向右下方无限制地发散。 11.2.2 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与竞争机制 11.3 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节 11.3.1 就业总量的宏 观调整政策 11.3.2 收入政策 11.3 .3 人力政策 11.3.1 就业总量的宏观调控政策 对国民经济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有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 通过影响总需求水平来调节经济运行的。由于货 币政策的间接调控性,故而通常与财政政策结合 使用。同时,在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

15、政策降低失 业率时可能导致一个无法接受的高通货膨胀率, 此时应考虑结合使用其他对策,如收入政策和人 力政策,来达到降低失业率的同时又能避免高通 货膨胀率的目的。 11.3.1 就业总量的宏观调控政策 (一)财政政策 主要手段 (1)改变政府购买水平 (2)改变政府转移支出水平 (3)改变税率 在总需求不足和失业严重时,刺激总需求,增加就业水平;在总需求 过旺和通货膨胀严重时 ,降低购买水平,以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 在总需求不足和失业持续增加时,政府就增加社会福利费用,提高 转移支付水平;相反,在总需求过多和价格水平不断上升时,政府就 减少社会福利费用,降低转移支付水平。 在总需求不足和失业增

16、多时,政府采取减税措施,增加企业的收 入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刺激投资和消费,以增加总需求水平;相反 政府采取增税措施以抑制总需求。 11.3.1 就业总量的宏观调控政策 (二)货币政策 主要手段 (1)调节法定准备金率 (2)调整贴现率 (3)公开市场业务 中国银行通过调节准备金率,来调节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从而调 节市场中的货币量,最后达到扩大和缩小总需求的目的。 中国银行通过调节贴现率,来调节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从而调 节市场中的投资量,最后达到扩大和缩小总需求的目的。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 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的一种政策手段。最后同样可以影响市场的总 需求 11.3.2 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是政府采取的通过控制工资和物价 来制止或预防通货膨胀的政策; 收入政策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实现,其中最温和的形式 是政府力劝工会和企业限制各自提高工资和提高价格 ,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劝说的形式来执行收入政 策收效甚微;最强硬的形式是实行工资和物价管制, 即政府有关部门将工资和价格增长纳入政府的行政管 理范围之内;介于二者之间的形式有工资物价指 导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