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考试-专用图书馆学专业学习基础知识材料完美编辑版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116134832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54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书馆考试-专用图书馆学专业学习基础知识材料完美编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图书馆考试-专用图书馆学专业学习基础知识材料完美编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图书馆考试-专用图书馆学专业学习基础知识材料完美编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图书馆考试-专用图书馆学专业学习基础知识材料完美编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图书馆考试-专用图书馆学专业学习基础知识材料完美编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图书馆考试-专用图书馆学专业学习基础知识材料完美编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书馆考试-专用图书馆学专业学习基础知识材料完美编辑版(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图书馆学基础知识第一章:信息、知识与文献重点:弄清楚信息、知识与文献的定义第一节:信息信息的属性,可能出选择题或者判断题,掌握重点(信息的功能、社会作用)一、相关知识点1、信息的基本属性(消除不确定性)2、信息的传播的容量、速度和质量取决于(运载物质)的性能。3、(共享性)是信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主要特性。4、信息的时效性信息的价值随时间延长而变小。(判断)5、信息能够被人和其它生物通过器官或感测工具感知。(判断)6、信息的13个特性?(1)信息的基本属性是消除不确定性。(2)信息的普遍性(3)信息对物质和能量的相对独立性。(4)信息的物质依附性。(5)信息的可感性 (6)信息的可传输性(7

2、)信息的共享性 (8)对信息内容理解的歧义性(9)信息内容的可耗散性(10)信息的时效性(11)信息具有不完备性和不对称性 (12)信息具有可伪性(13)信息具有势差,存在着强势信息和弱势信息。7、信息主要类型包括(自然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机器信息)8、信息的功能?(重点)(1)信息是自然世界存在的客观反映(2)信息具有消除不确定性的功能(3)信息具有组织功能(4)信息交流是维系社会发展的纽带9、信息的社会作用?(1)信息工作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2)信息促进知识的增长和积累(3)信息工作促进经济发展(4)信息工作为决策服务(5)信息工作促进社会的进步第二节、知识知识的含义,重点:知

3、识信息化的功能?1、知识由两要素构成的:(真理)和对(实在的理解)2、知识的4W概念:知识是什么(know-what);知道为什么(know-why);知识怎么做(know-how);知道是谁(know-who)。3、知识是认知主体以其认知图式适应、同化被认知客体的信息内容,经整合重构而再现的观念化和符号化的有序信息集合。附图式的相关理解: 图式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康德提出的,在康德的认识学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把图式看作是“潜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一种技术,一种技巧。因此,在康德那里,图式是一种先验的范畴。当代知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实验研究,赋予图式概念新的含义,成为他的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概

4、念。他把图式看作是包括动作结构和运算结构在内的从经验到概念的中介,在皮亚杰看来,图式是主体内部的一种动态的、可变的认知结构。他反对行为主义SR公式,提出S(AT)R的公式,即一定的刺激(S)被个体同化(A)于认知结构(T)之中,才能作出反应(R)。个体所以能对各种刺激作出这样那样的反应,是由于个体具有能够同化这些刺激的某种图式。这种图式在认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即能过滤、筛选、整理外界刺激,使之成为有条理的整体性认识,从而建立新的图式。皮亚杰认为,图式虽然最初来自先天遗传,但一经和外界接触,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就不断变化、丰富和发展起来,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他用图式、同化

5、、顺化、平衡四个基本概念阐述个体认知结构的活动过程,形成他具有自己特色的建构理论。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心理结构或认知结构,正是在与环境的不断的适应过程中,在这种动态的平衡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他提出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是认知结构产生的源泉,让儿童获得充分活动的机会,对他们的认知发展是极为必要的,不可缺少的条件。4、知识与信息的关系有(并列关系)(包含关系)(转化关系)(分立关系)(替代关系)5、法国著名信息论学者布里渊认为:信息是原材料,是由纯粹的数据集合构成的,而知识意味着一种确定程度的思想,以及通过比较和分类讨论、组织这些数据。6、美国信息系统专家德本肆将认知的过程表达为(事

6、件)(符号)(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图表题)7、知识是一种信息,是一种具有普遍性和概括性的高层次的信息,是信息的一个特殊子集。它是人的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概括和反映,是人类通过信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8、知识信息化就是知识转化为信息的过程,为使知识传播与共享。必须对知识进行编码,使其信息化。9、知识包括(编码知识)和(非编码知识) 编码知识又称显性知识,指可以借助一定的符号、技术或工具手段变成信息、数据明确表达、传递,从而易于沟通和共享的知识。 非编码知识又称隐性知识,指隐含经验类知识或意会知识,一般

7、是蕴涵于个人身上的主观的洞察、直觉、预感、经验、技能、诀窍等。10、知识信息化的功能有哪些?(重点)(1)知识信息化加速的知识的产生、传播、流通和大范围的使用。(2)知识信息化使知识的测度和评价成为可能。(3)知识信息化使知识的价值在信息流通中得以实现。(4)知识信息化使知识为社会所共享。(5)知识信息化使知识以信息的形式在社会中得到积累。(6)知识信息化可以将隐含的、意会的经验类知识以专家智能系统的手段转化为社会共同财富。11、知识信息化的途径(1)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例子:面对面的口头交流经验(2)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例子:将组织中分散于各处的显性知识综合起来(3)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

8、。例子:意会知识的编码化,将属于个人的经验、认识、判断整理成可重复利用的形式(4)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例子:个人吸收显性知识,反思个人的隐性知识。12、1998年,世界银行发表题为知识促进发展的年度报告,这一报告提出以知识为基础的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标志着以知识为基础的发展战略的成型。13、知识发展战略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发展能力是人民的知识能力。最重要的资产是人民的知识资产,知识发展战略就是要发展人民的知识能力、增加其知识资产,保证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在内的人类安全。知识发展战略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14、知识服务包括那些内容?(1)

9、促进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以及企业家精神成长的激励机制和制度(2)能够造就具备知识创造和应用能力、掌握现代技能的人口的良好的教育和培训体系(3)能够推动信息高效传播和处理的、充满活力的信息基础设施。15、基本知识服务均等化就是保障全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人口在获得基本知识服务上具有平等的机会,从而获得参与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发展的机会,避免被边缘化第三节、文献文献的定义1、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2、文献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知识和信息内容)(记录载体)(记录手段)(记录符号)。3、文献按载体形式可将文献划分为(印刷型文献)(缩微文献)(机读文献)(音像文献)4、机读文献:是将文字、声音、图形、

10、图像等多媒体信息记录在磁盘、光盘等介质上,借助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使用的文献类型。5、按找文献的性质和功能可将文献划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6、二次文献有目录、索引、文摘(选择、判断)7、三次文献有综述、述评、专题报告、可行性报告、数据手册、百科全书、各类教科书等8、网络电子出版物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出版物。9、电子出版物的优点?(重点)(1)存储信息量大、体积小、密度高,节省空间(2)查阅便捷、快速,精确度高(3)传播速度快(4)相对价格便宜(5)信息资源利用频率高,使用范围广(6)直观生动,交互性强10、电子出版物的缺点?(重点)(1)电子出版物保存寿命有限(2)技术依赖性强,不

11、能直接阅读(3)存储信息易受干扰、破坏而丢失(4)版权和盗版问题严重11、现代文献信息的特征有哪些?(1)社会文献类信息生产数量大,增长快(2)社会文献类信息类型复杂,形式多样(3)现代社会文献信息时效性增强(4)文献信息传播速度加快(5)文献信息内容交叉重复(6)文献所用的语种在扩大,信息质量在下降12、文献的主要社会功能有哪些?(重点)(1)存储和积累社会信息的功能(2)传递和扩散信息的功能(3)社会教育的功能(4)文化传播的功能(5)娱乐欣赏的功能13、文献的文化传播功能主要体现在文化(整合功能)、(评价功能)、(积淀功能)14、文献交流是(间接交流)中最早产生的一种形式,图书馆起源于(

12、保存文献)的需要。15、图书馆工作的实质就是(转换文献信息),实现文献的(使用价值)和(部分价值)。文献信息是以文献为载体的人类思想信息,但是文献又不全是(内容信息),它还包括(形式信息)。 图书馆工作的任务就是充分揭示文献的形式信息和内容信息,从而是文献的内容信息得以传播。(判断)16、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学研究的核心要素。17、保存和传递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产生与存在、发展的依据,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是围绕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开发开展,文献信息资源工作的终极目的是满足用户对文献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利用。(判断)18、文献的社会教育功能体现在那些方面?(1)通过文献,社会成员可以学习、掌握各种生产、生

13、活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在现代社会,文献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工具之一。(2)各种社会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哲学及法律等社会观念,被记录在文献中,通过文献传播,将确立的一整套行为规范传给下一代,促成信息社会中年轻一代的社会化,并时刻影响着社会成员,成为社会的自我控制力量。19、知识的4W概念是1996年,经济合作与经济发展组织简写为(OECD)的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提出的。图书馆基础知识第五章图书馆事业组织重点,图书馆产生的前提,古代图书馆,特点;近代图书馆,现代图书馆特点,图书馆的属性、作用,社会职能等第一节 图书馆的产生与发展1、图书馆产生的前提,一是(文字)的产生,二是(图书)的产生

14、,图书馆起源于记录和档案,是记录和档案的深化和发展。(该句与前文在字眼上有冲突)2、中国古代藏书事业的四个分支是(官府藏书)(私家藏书)(书院藏书)(寺观藏书)。3、官府藏书起源于殷代,中国古代藏书事业的主体。4、私家藏书兴起于战国时期,两汉有较大发展。5、书院藏书从宋朝开始形成,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嵩阳书院)6、寺观藏书是宗教文化发展的产物(3-6出判断或口答,填空)7、外国古代图书馆的主体是(修院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8、古代的图书馆最显著特征是(注重收藏)(保存)以及(封闭性)9、造成古代图书馆封闭性的原因有哪些?(1)古代图书大多载体笨重(2)

15、记录以手抄、雕版印刷为主(3)数量较少,藏书机构基本没有复本10、近代图书馆的标志是(公共图书馆)的建立11、(1850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倡导者(爱德华兹)因此而名载史册!12、1902年浙江的(徐树兰)仿照西方近代图书馆模式,建立了(古越藏书楼),虽然沿用旧时名称,但(订立章程)(公开借阅),是近代图书馆的雏形13、藏书楼与图书馆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对公众开放),(藏用并重)是近代图书馆的特征。14、现代图书馆的主要标志是(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15、现代图书馆的特点?(疑为重点)(1)工作重心,从书本位向人本位转移(2)业务重点,从第二线向第一线转移(3)服务重心,从一般服务向咨询服务转移(4)收藏:从注重“拥有”到注重“存取”(5)服务:向社区及家庭延伸此外,图书馆是终身教育和文化娱乐的中心,图书馆是信息传播与交流的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