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调整专题(赵建新)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129772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心理调整专题(赵建新)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教师心理调整专题(赵建新)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教师心理调整专题(赵建新)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教师心理调整专题(赵建新)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教师心理调整专题(赵建新)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心理调整专题(赵建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心理调整专题(赵建新)(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心理调整专题 赵 建 新 前 言 Q:做为一名现代教师,你觉得是幸运 ,还是不幸? 这个时代的矛盾 第一部分 问题的提出 一、教师的心理问题 (一)现代教师的心理问题举样 (二)对现代教师心理问题的调研 1、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的研究 (1)接近50%的教师认为工作太累; (2)37%的教师工作超过8小时; (3)教师的强迫症, 人际敏感,忧郁症,偏 执倾向高于一般人群,具体表现为无法控制 自我的想法,与人交往不自在,容易猜疑。 2、北京市教科院的调查“师源性心 理伤害的原因及对策” (1)打骂学生 (2)讲课死板 (3)对工作不负责任 (4)偏心 3、关于教师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的

2、调查 调查结果的不一致: (1)贾林祥:1999年调查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 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上海市:1997年调查结果刚好相反,上海市 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检出率,达48%。 样本差异,地区差异会导致结论上的差异,。 4、当前中小学教师中存在较多的问题 (1)教师职业角色的适应问题 (2)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过于情绪化。 (3)人格缺陷和人际关系紧张表现为偏狭、 嫉妒、多疑、神经质 (4)工作中认知偏差与态度偏差 如:晕轮效应、刻板效应 态度偏差:完美主义倾向,以偏概全 5、日本学者中西信男的观点 呆板、认真型教师: (1)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2)心因性抑郁 (3)神经衰弱 (

3、4)精神分裂症 教师常见的心理疾病: (1)抑郁表现 (2)焦虑表现 (3)恐怖表现(赤面恐怖、对人恐怖、头痛) 6、美国教育协会的研究 (1)37.5%常对个人健康、睡眠、工作效率感到极 度忧虑; (2)30%在情绪及社会方面不适应; (3)20%需要特别帮助; (4)30%感到极度不快,并且不易与人相处。 (三)教师心理问题对学生的危害 1、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 2、影响师生关系 3、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 (四)教师心理问题对自身及家庭的 影响 1、影响生理健康 2、影响心理活动 (1)无价值感 (2)情绪低落、易激惹 (3)影响与同事、上司的关系 (4)发无名火 (5)丧失生活情趣 3、

4、对家庭的影响 (1)对子女失去耐心 (2)无端挑剔配偶 (3)使家庭气氛失常 二、背景参照二、背景参照 2121世纪中国时髦的心理问题世纪中国时髦的心理问题 1、抑郁症 2、焦虑症 3、偏执反应 4、疏离症(社会疏离,人际疏离) 5、电视瘾 6、科学迷信 7、网络综合症 8、卑躬屈膝症 9、还贷综合症 10、星期一综合症 11、办公室综合症 12、单身周末综合症 13、成功前焦虑症 14、成功后抑郁症 15、手机依赖综合症 16、美容综合症 17、信息强迫搜集症 18、学习综合症 19、工作狂与职业定型 20、购物综合症 21、财富妄想、明星妄想、能力妄想 22、家源性心理问题 23、休闲综合

5、症 24、电子产品更新综合症 第二部分 调整的策略与方法 三、观念的转变关于健康 的新观念 (一)什么是健康 WHO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正常的、稳定的、适 应的心理状态。 (二)心理健康的十项标准 1、周期节律性 2、意识水平 3、暗示性 4、心理活动强度 5、心理活动耐受力 6、心理康复能力 7、心理自控能力 8、自信心 9、社会交往 10、环境适应能力 (三)心理变态的七项标准: 美国诊断分类统计手册(DSMTR) 1痛苦或功能不良。 2不适应性。 3非理性。 4不可预测。 5非惯常性和统计的极端性。 6令观察者不适。 7对道德或理想标准的违反。 四、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一)三个调节系统

6、 1、社会调节系统: 2、学校调节系统 3、个人调节系统 Newton提出的五种职业压力 的对应策略 1和其他人商谈 2直接采取行动 3充分的准备(问题评价、获得信息、寻 求解决的方法) 4退缩和逃避的压力 5表达无助和怨恨等 被教师认为最有效的应对策略: 1确保理解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 2更充分的课程准备。 3在压力情境中发现其幽默的一面。 4暂时放弃进行不下去的事情。 5优先解决当前最大压力事件。 被教师极少用来减轻职业压力 的策略: 1花一天时间放松自己。 2向有关专家请教。 3读有关减轻压力方面的书籍。 4参加一个有关压力减轻的研讨班。 * 这些是专家最认可的办法。 现实中教师最常采

7、用的办法: 1不再以欣赏的态度看待工作。 2在学校里进行一些身体锻炼。 3更加现实地看待自己的工作目标。 (二)注意过劳的症状与表现 过劳的症状: 1、躯体上的耗竭 2、情感上的无助、无望 3、幻想破灭 4、自我否定 5、对工作及他人以及对生活本身的否定态度 过劳的表现: 1、角色混淆(界限不清) 2、角色冲突(矛盾、不统一) 3、负荷过重 4、毫无成就感 5、孤立 (三)过劳患者的错误观念 1、我的工作就是我的生命。 2、我必须有才能、有知识、能帮助每个人。 3、为了完成我的工作并保持我对自我价值的 认同,我必须得到同我一道工作的每个人的喜 爱与认可。 4、其他人难以领导、难以对付,不理解我

8、工 作的真正价值,给我的支持太少。 5、任何负面的反应都表明我做的事情存在问题。 6、由于前人的各种大大小小的错误的影响,事情 不能按部就班地进行。 7、事情肯定不会按我想象的进行(加班) 8、我必须无所不知且常胜不败。 (四)注意预防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长期处于工作压力状态下 所出现的个体化的认知与情感反应。 职业倦怠的维度: 情绪衰竭 非人性化 职业效能感缺乏 荷兰学者,Will J.G.Evers 对改革的态度越消极越容易遭遇情绪衰竭,导 致职业倦怠。 (五)对个人调整的建议 1、具有弹性的价值观 2、正确理解自身职业 3、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 4、注意非利益性交流 5、合理使用金

9、钱 6、保持自身的爱好 7、注意自身性格的优势与劣势 8、理智地看待社会公平 9、与时俱进,与职俱进 10、注意“知足”、“不知足”的辩证关系 11、注意务实与务虚的辩证关系 1、认清自己,认清外界,并过与其相应的生活 2、人有时候是被自己的愿望所伤害的 3、心理健康的人,是生活在此时此地的人 4、顺应自然,为所当为 5、 “生活在别处”的人,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师的建议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慎施于人 7、他人既不是自己的地狱,也不是自己的天堂 8、始终把自己放在心上的人,容易得心理问题 9、自知者,自如也 10、穿合脚的鞋,走合适的路 你怎么看自己 八、调整良好的人的特点

10、 1、对自身的力量和限制,有自知之明 。 2、尊重自我和他人 3、且有适当的抱负 4、满足自身的基本要求 5、非批评或找茬的态度 6、行动的灵活性 7、具有同不利环境斗争的能力 8、对世界真实的理解 9、与所处的环境融洽 10、有适合的人生哲学(社会哲学、自 我哲学) 结 语 关于幸福的心理学 在“三八”节前,报社与我约稿,说谈谈女性 的幸福,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幸福还与性别相 关吗?后来报社又讲,不需要专谈女性的幸福, 这与我想的恰好一致幸福不分男女。 作为人类的一个个体,如果说人生真的有什么 目的,或终极的目的与意义的话,我想说,堪负 如此重大的意义的东西,对于每个具体的个体而 言,这就是

11、:“幸福,追求幸福,更幸福的生活! ”。我认为,人生的一切目标都是在努力的去追求 自己这种幸福或“幸福”感。 那么,如此一来,更多的问题就被引出来了。 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幸福感?幸福是一种客观存 在,还是一种主观感受?幸福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 ?幸福是具体的存在还是抽象的存在?幸福是一个 追求的过程还是一个追求的结果?幸福真的可以去 追求、去获得吗?芸芸众生,每个人,忙忙碌碌, 最终追求到的是幸福吗?哪些因素与人的幸福有关 ? 我不敢再追问下去,害怕自认为清楚的思路, 被无穷尽的问题所扰乱。还是回答两个基本问题吧 : 什么是幸福 幸福是一种客观的境遇,同时也是一种主观的感 受。政治家、社会学家更

12、关注客观的一面,而心理 学家则大多关注主观的幸福感。 幸福是一种有形物化的“东西”,同时,也是一种 无形的“感觉”,但往往这种“无形”需要借助“有形”, 而且“有形”不会自动上升到“无形”。法国印象派著 名画家塞尚说过一句话:“对于一个人而言,我甚至 不需要车子、房子、妻子、孩子、票子”,但普 通的凡人,可能没有人敢去尝试如此的“无形”。于 是奔向小康的中国人,大多在追求车子、房子、妻 子、孩子、票子、面子等等诸如之“有形”。我想说 幸福既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同时也是来无踪,去 无影的。 幸福既是一种具体的存在,也是一种抽象的 存在。我们可以把幸福作为一种个人的、家庭 的、乃至群体的、社会的、

13、世界的追求;同时 也可以把幸福当成一个哲学问题去考问,还可 以把它当成一个心理学的命题去研究;微观下 来,我们还可以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去“享受” 幸福。这里有英国诗人葛里逊的诗歌,愿与您 分享: 小 事 情 能享受小事情的人是有福的人: 平常的美丽、日常的小事、 田野的阳光、枝头的鸟、 早饭、午饭、晚饭、 门口的报纸、路过的朋友。 因此, 那到远处寻找欢乐的人; 是把欢乐遗忘在家里。 幸福既是一个追求的过程,也是追求的结果。那些付 出努力,最终达成目标,利己利人、利家利国的人是真 正幸福的人,他们有过程的及结果的双重幸福;那些几 经奋斗的人,屡战屡败,且屡败屡战的人,他们也不能 说“不幸”,因

14、为他们有“只问耕耘,不求收获”的过程的 幸福。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必须要去追求,才可获得。但同 时,幸福也要讲点机遇,讲点运气,讲点“玄秘”,它不 是只要追求就能得到的。同时还该明了,往往过于刻意 去追求幸福,反而偏离了幸福的轨道,这就是幸福的南 辕北辙或幸福的“欲速则不达”。 茫茫人海中的每一个平凡人,终其一生,痴心不改地 去追求、去努力、去奋斗、去争取,得到的不一定是幸 福,但更不一定是不幸,更多的是处于幸福与不幸“之间 ”的东西。 影响幸福的因素 这个题目是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从多维度进行 “实证”研究的课题。 首先,现代人的幸福当然与金钱有关。但不是 一种正相关,更不是正比,简言之,绝对

15、不是钱 越多越幸福,当然更不会是钱越少越幸福。钱多 了就变成与幸福无关,钱少了却肯定与“不幸”有 关。中国学者最近的调查是,年薪23万元的人 群最有“幸福感”;年薪10万元的人群“幸福感最低 。怎么样,常识在这里出了问题了吧!总之,金 钱与幸福在一定范围内呈倒U型曲线关系。 第二,现代人的幸福与居住的区域有关。但 也不是简单的一言可以概之的差异,我们不能 说中国人比越南人幸福,也不能断言美国人一 定比中国人幸福。但学者在中国的研究已有了 结论。你说生活在国际化都市(如北京、上海 ),省会城市(如昆明、杭州),县城(如石 林、蓬莱),农村(如可可西里、香格里拉) 四类地方的人群中,哪里的人更具幸

16、福感呢? 答案错了吧,专家研究的结果是“生活在 县城里的人最具幸福感”。 第三,自己的幸福还与周围邻居的富裕程度 有关。周围的人比你富裕的程度越高,你就越容 易感到“不幸福”。简言之,与比自己富裕的人住 在一起不容易“幸福”,与比自己“穷”的人住在一 起,较容易幸福。 第四,幸福还与健康、家庭、亲人、朋友的 状况有关。这样的关系显而易见,不再赘述。 最后一个问题:幸福的反面“不幸 ” 什么是幸福,已经让我们伤透脑筋,揪掉头 发,这又出来个幸福的反面,你可能会说;“ 饶了我吧!上帝啊!”。当你读了上面的有关 文字,对幸福无论是更清楚,还是更糊涂,我 都想说:“这就对啦!”幸福本身就是无限复杂 ,而且永恒的话题,“不幸”同样复杂且永恒。 讲一个小故事结束此文: 一个名满全国的、三十多岁的、人人羡慕 的、大都市的女记者,去喜马拉雅山访问一个 西藏七十多岁的老太太,看见她家徒四壁,全 部家当加起来不足100元钱。于是,女记者伤 感的泪流满面,掏出自己所有带着的钱给老太 太,只留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