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经济开发区服务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128712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滨州经济开发区服务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滨州经济开发区服务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滨州经济开发区服务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滨州经济开发区服务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滨州经济开发区服务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滨州经济开发区服务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州经济开发区服务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滨州经济开发区服务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滨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二一一年第一篇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第一章“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攻坚破难,真抓实干,全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已基本具备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基础。一、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拓展新型服务领域,加快推动高端业态发展,全区服务业呈现出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2010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6.7亿元,同比增长30.7%。狠抓服务业园区建设,被省发改委、省政府服务业办公室确定为

2、“省重点服务业园区”。中博国际商贸城项目、广汽丰田滨州永利特约销售服务店、卷烟物流配送中心、信达国际花园的等一大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投产运营。二、基础设施支撑作用凸显。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城乡规划体系日趋健全,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共建成城市道路27条35段,全长107公里,桥梁14座,改造建设农村公路30条109.9公里,改造危桥11座,全区九横四纵的主干路大框架基本搭起。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教育投入保障有力,教育设施建设强势推进。进一步明确教育“两项附加”征收使用办法,学校建设支出全部纳入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设备仪器

3、软件配套列入财政部门年度预算。二是投入三亿元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强势推进教育中心完善、沙河小学新建、树人学校扩建等一系列教育工程,速度快、质量优、形象佳,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全市领先。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拉动教育现代化,半数以上的学校实现了“人手一机”、多媒体和绿色班班通教学。第二章“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分析“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追赶超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晋升国家级开发区的的关键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但总体上仍处于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发展空间广阔,增长动力充足,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一、发展机遇从国际环境来看,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4、深入发展,国际国内合作交流不断加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经过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地位进一步提升,特别是中国劳动力成本和土地价格低廉等形成的竞争优势仍然存在,承接全球产业梯次转移的趋势没有改变。从国内环境来看,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的发展受到全国的关注,必将吸引更多投资者的目光,争取国家更多的政策倾斜。从滨州发展环境看,滨州市是黄河三角洲开发的主战场,这是滨州经济开发区大发展、大进步面临的难得的历史机遇。滨州市经过多年来的跨越式发展,经济实力和投资环境发生了根本改变,在省内的地位今非昔比。站在

5、新的发展平台上,滨州正加紧实施追赶超越战略,一个新的经济发展蓝图正由梦想走向现实。从开发区自身来看,经过近十年的艰辛探索和真抓实干,开发区在行政管理的体制机制、运行效率和经济发展的谋篇布局、开发建设等方面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特别是一批有竞争优势的服务业企业不断壮大,全区人民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建设热情。二、面临挑战在看到发展机遇和优势的同时,“十二五”期间的发展也面临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国外发展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全球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转变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突出。二是国内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

6、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对地方发展环境和项目、资金、人才等的承载水平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三是周边地区发展迅猛,竞相追赶超越,区域竞争非常激烈。四是产业结构不够理想,表现在三次产业比例不近合理,现代服务业薄弱,单位土地面积产出较少。产业发展随机性强,表现在招商引资选择余地窄,空间布局、发展方向等缺乏战略性安排。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差,表现在产业间没能有效融合,有经验、懂市场、敢作为的高级管理人员少,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能力不足等。第二篇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第三章“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7、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接国家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社会事业的战略性推进,加快生态环境的战略性保护,加快体制改革的战略性突破,加快改革开放水平的战略性提升,着力提高经济效益、产业发展素质、资源利用效率、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富裕程度,增强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力争全区总体上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环境优美、适宜居住、发展迅速、充满活力的国家级先进开发区。二、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

8、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特色发展。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理念,按照“调优壮大二产、繁荣发展三产”的思路,抢抓黄三角战略机遇,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突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融合,明确重点项目,实现龙头带动的发展特色,坚持走高效生态、环境友好型产业化道路,增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平衡性、可持续性,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建设,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坚持和谐发展。要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立足点,建立健全发展为了人民

9、、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建设和谐社会,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富民、惠民、安民上,实现富民与强区的有机统一。第四章“十二五”服务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一、发展定位抢抓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战略机遇,依托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济南城市圈,发挥“主战场”优势,把握“特色、高效、生态”这一定位,按照“繁荣发展三产”的思路,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全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加快城市化建设,以“城市化带动服务业,服务业促进城市化”,争当滨州发展的排头兵,力争成为国家级开发区,全力打造生态园林城市和休闲宜居城市,努力把开

10、发区打造成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开发先行区、改革试验区、产业集聚区、城市化示范区和新的经济增长极。二、总体目标先进文化繁荣兴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全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公共服务文化体系基本形成,形成开发区特色品牌,发展壮大开发区文化产业。产业发展特色明显。服务业发展迅速,物流业、商贸流通业、商务服务业、文化产业经济社会效益比重明显提高。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完善九横四纵的现代交通体系,提高水利设施、水资源供给、水灾害防御的水利保障能力,健全市政基础设施功能,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全面提高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第三篇战略规划与布局第五章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城市布局。全力打

11、造“一个中心、两个节点、十七个连片小区”的城市发展格局。“一个中心”即渤海十八路至渤二十四路一个中心城区;“两个节点”即沿黄河二路为轴线的里则、沙河办事处两个城乡一体化发展节点;“十七个连片小区”即开发区统一规划的十七个农村连片居住小区。按照“东优、西进、南扩”的发展思路和统筹城乡、合理布局、节约土地、完善功能、以小带大的城乡一体化原则,加快居民小区建设和融合,坚持人口城镇化为核心,大力调整城乡结构,构筑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设施完善、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新型城市体系。第四篇构建服务业体系第六章快速壮大现代服务业实施产业融合、布局优化和区域合作发展战略,精心打造服务品牌,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具有较强

12、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充分发挥省级环渤海万亩物流园平台作用,加快西城物流园区建设,形成区域性物流中心。加快物流设施建设,培育物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发展第四方物流。积极鼓励从工业中剥离物流,促进现代物流健康发展。到2015年,实现物流业增加值达到24亿元,使开发区成为黄河三角洲重要的物流节点。专栏10:现代物流业重点项目环渤海万亩现代物流园。预算总投资40亿元,规划面积1万亩,建设一心、一轴、十六区。一心:即园区中心,由苍龙湖景观区中心商贸区组成的整个物流园区的景观中心。建成后将以国际物流为补充,集产品

13、展示和交易、原材料供应与配送以及大宗物资集散等功能为一体。现代物流中心。主要发展第三方物流,集仓储、物流、交易于一体。金融保险业。鼓励支持现有驻区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大力引进、积极发展各类金融机构,特别是外地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加快建设金融核心功能区,引导金融机构集聚发展;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和多样化、较完善的金融综合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和引进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等股权投资机构,促进股权投资市场发展,实现产业与金融互动;大力发展保险业,进一步发挥保险业、风险保障、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继续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打造地方金融品牌,扩大总部效应,发展总部经济。到2015年,金融

14、业实现增加值8亿元左右,建成较为完善的银行体系,保险业达到国内发达地区的当前水平,使开发区成为黄河三角洲重要的融资基地。房地产业。围绕中海、南海、西海、古井琉璃、榆林晚照、莲池夜月等景点,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态房产、景观房产、休闲房产、旅游房产,大打休闲居住品牌。加快发展商业房产、写字楼,开拓工业房产。规范房地产市场,集中区域,建设小区,集约用地,为工业企业配套服务,并尽量为工业项目用地让路。结合房地产开发、住宅小区建设,积极发展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等服务领域,推动社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到2015年,以常住人口计算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休闲居住品牌在黄

15、河三角洲崭露头角。旅游业。科学整合四河、三海旅游资源,完成景区提档升级改造。开发“农家乐”、“新村品质游”等城郊农村周末短期休闲度假游产品。加大开发工业旅游产品的力度,开发区企业数量多、规模大、效益好是开发工业旅游的最大优势,按照“示范开路,以点带面”的思路,通过精选排头兵、重点搞突破,实现开发区工业旅游“两年起步,四年大发展,六年基本普及”的奋斗目标。完善会展业的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加快推动会展业的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和信息化,开展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专业会展,扩大展会的影响力,打造会展品牌。到2015年,年平均增长率为13%,旅游业成为开发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整体素质较高的产业。专栏

16、11:旅游业重点项目升级改造中海、南海、西海、秦皇河、西沙河风景区。对黄河八路人桥以南中海周边及南海、西海、周边重新升级改造,对秦皇河、西沙河风景区进行提档升级,打造集休闲、娱乐、餐饮服务、旅游景点于一体的滨州新地标。商务服务业。积极发展和规范会计和审计咨询、资产评估、工程咨询、科技咨询、管理咨询、法律咨询、市场调查等行业,鼓励其壮大升级。积极培育代理、代办、经纪、拍卖等商品市场中介服务行业发展。发展区域性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形成专业化、高水平的商务服务体系。以优化市场发展环境,提升服务档次与服务水平为重点,形成具有较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和种类齐全、分布广泛、运作规范的咨询服务体系。到2015年,商务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6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