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七课课件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126255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10.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七课课件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七课课件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七课课件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七课课件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七课课件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七课课件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七课课件讲解(1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国家规划新教材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第七课第七课 维护宪法权威维护宪法权威 当好国家公民当好国家公民 株洲.炎陵 第七课第七课 维护宪法权威维护宪法权威 当好国家公民当好国家公民 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公民享有的主要诉讼权利 (3)认识证据在维护合法权益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情感态度观念 (1)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增强法治观念,理解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树立宪法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提高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的自觉性。 (2)增强证据意识和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 3运用 (1)使学生更清

2、醒地意识到依宪治国的重要性,从而做到自觉学习宪法、 遵守宪法,积极主动地宣传宪法和法律; (2)联系实际说说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及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2)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 3)增强证据意识 4)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教学难点 1)宪法观念的树立需要一个循序 渐进的过程。 2)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七课第七课 维护宪法权威维护宪法权威 当好国家公民当好国家公民 教学方法 第七课第七课 维护宪法权威维护宪法权威 当好国家公民当好国家公民 案例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 一、维护宪法的权威 宪法是法律的法律。 马克 思 (一)宪法是治

3、国安邦的总章程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 (三)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1.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认识宪法 目 录 序 言 第一章 总 纲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一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第三节 国务院 第四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五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 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第六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 机关 第七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 院 第四章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1.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一、维护宪法的权威 认识宪法 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 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4、。全国各 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 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 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 法实施的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序言) 1.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一、维护宪法的权威 认识宪法 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谁的法律效力最高? 1.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 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 法相抵触。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 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5、一切 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 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总纲) 一、维护宪法的权威 认识宪法 1.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涉及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 根本性问题。 1.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规定与确认 国家制度、社会制度 和其他基本制度 国家性质和根本任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标志 国家机关的组织及职权 一、维护宪法的权威 认识宪法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的 强制性和约束力。主要体现在 ,一方面,宪法是普通法律制 定的基础和依据,其他法律是 宪法的具体化;另一方面,普 通法律与宪法相抵触无效。 2.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

6、律效力。 宪法 基本法律 行政法规、规章 地方性法规自治 条例单行条例 1.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一、维护宪法的权威 认识宪法 宪宪 法 由国家成立专门委 员会起草,提交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 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 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 以上的多数通过。 普通法律 由全国人大或其常 委会制定 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过半 数通过。 3.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普通 法律更为严格。 程序 名称 一、维护宪法的权威 1.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认识宪法 制定程序修改程序 一、维护宪法的权威 1.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

7、法,是治国安邦 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 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 的法律基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 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 本法律保障。 认识宪法 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一、维护宪法的权威 我国宪法的发展:建国以来,我国先后 颁布过四部宪法 : 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 1978年宪法 1982年宪法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在五届 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 领悟宪法 它的根本特点是: 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它规定,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组织,都必 须以宪法为根

8、本的活动准则,任何组织或个人 ,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一、维护宪法的权威 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领悟宪法 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 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 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其作为宪 法的第五条第一款。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 破天荒的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国方 略的重大转变。 检验一个国家是否法治国家的标准,不在于它是否拥有 完备的法律,而在于它是否拥有切实发挥作用的宪法。 一、维护宪法的权威 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领悟宪法 领悟宪法 一、维护宪法的权威 宪法是法治的标志 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没有宪法,就没有法治 “法律至上”是法治

9、国家的基本要求 没有“宪法至上”,“法律至上”就难以实现 法 治人 治 治国基础 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之上 治国特点 治国原则体现平等原则体现不平等原则 区别 治国方略 法治与人治的区别 一、维护宪法的权威 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领悟宪法 具有统一性、稳定性、权 威性的特点,以国家强制 力为后盾,能有效地制裁 违法行为,保证社会的稳 定和有序发展。 呈现出随意性、多 变性的弊端,会造 成社会的不稳定 建立在个人专断与独裁 基础上 全面贯彻实施宪 法 树立“宪法至上”观 念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不做宪法禁止做的事,也不拒绝做宪法规定做的事 一、维护宪法的权威 依宪治国是依

10、法治国的核心 领悟宪法 领悟宪法 一、维护宪法的权威 人民主权原则 2、宪法的基本原则 基本人权原则 权力制约原则 法治原则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和2002年11月党的十 六大将“人权”概念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政 治报告,将“尊重和保障人权”确立为共产党执 政和党领导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目标。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 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发展观的 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就是要尊 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 权利”。 党的十七大总结近年来中国人权事业 的新发展和新经验,首次将“尊重和保障 人权”写入党章。 20

11、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审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 念引入宪法,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尊重 和保障人权”。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坚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和改善人民生 活,使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得到普遍改善。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民主政治建设 不断加强,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着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正,促进人民平等 享受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有力促进 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 开展平等交流与合作,共谋共促世界人权发展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

12、 要成果和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中 国共产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目标和原 则,是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促 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现实意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人权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人权是人之所以为人应该享有的权利,其 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方面: 人身人格权利(如生命权、人身安全权、 人身自由权、思想自由权等); 政治权利与自由(如选举与被选举权、参 政权、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 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如工作权、最低生 活保障权、婚姻自由权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 人权是社会全体成员的权利; 人权是一个权利体系,不仅包括政治权利,而且包括

13、经济、 社会、文化权利,不仅包括个人人权,还包括集体人权;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 人权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稳定是实现人权的前提,发展是实现人权的关键,法治是实 现人权的保障; 人权在本质上是一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 对话与合作是促进国际人权发展的正确途径,等等。 1.宪法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公民了解宪法、 掌握宪法,增强宪法观念,树立宪法权威。 3.要把青少年作为普法教育的重点。 认真学习宪法 自觉遵守宪法 坚决捍卫宪法 维护宪法 一、维护宪法的权威 3.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庄严的天安门升旗仪式 3.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祖国首都天安门

14、 金晶用生命护卫奥运圣火 温总理眼含热泪看望灾民 航天勇士在神六飞天前合影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 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维护宪法 一、维护宪法的权威 做为不同岗位上的劳动 者,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就 是在以实际行动热爱祖国, 就是在维护神圣的宪法。 跋山涉水进课堂 添砖加瓦盖楼房 挥汗如雨种庄稼 默默无闻扫街道 兢兢业业疏交通 维护宪法 一、维护宪法的权威 3.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一、维护宪法的权威 3.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维护宪法 立法部门要在宪法的框架下制定法律,在立法过程中倾 听民声、凝聚民意,确保各项立法既落实宪法 内容又不与宪法相抵触。 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各项

15、行政活动都要以宪法和法律 为依据,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 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以法律为准绳,捍卫司法公正。 每个公民要学习宪法,宣传宪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中自觉践行和贯彻宪法,与违反宪法的行为作 斗争。 维护宪法尊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二、增强公民意识,依法行使权利 1.增强公民意识,涵养爱国情感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 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 位的自我认识,是公 民对于自己应享受的 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 的自觉意识。 权利指公民依法应享有的权力和利益。 义务与权利相对,指政治上、法律上、道义上应 尽的责任。 1.增强公民意识 健全的公民意识 是现代社会文明 的标志之一 1.增强公民意识,涵养爱

16、国情感 作为新时代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公 民,必须树立正 确的公民意识、 国家意识、法律 意识、权利与义 务意识。 公民 公民意识国家意识 法律意识 权利与义务意识 1.增强公民意识1.增强公民意识,涵养爱国情感 1.增强公民意识 某中职学校的 机械制造专业学 生接到通知,本 专业年满18周岁 的同学都到学校 大会堂去,参加 学校所在地的镇 人民代表大会代 表的选举活动。 对此,有以下三 种观点: 这是我有生以来 第一次参加人大 代表选举,我一 定要参加。 小 张 学校让我去,我就 去,但选举什么样 的人当人大代表与 我关系不大。 小 王 小 李 我们现在参加实 习,这么紧张劳 累,还参加什么 人大代表选举? 2. 公民的基本权利 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 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 宗教信仰自由 人身自由权 社会经济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 (1)平等权 平等权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 别对待,要求国家给予同等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