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及其态度调查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121090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及其态度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及其态度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及其态度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及其态度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及其态度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及其态度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及其态度调查(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阳工学院大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及其态度调查安阳工学院大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及其态度调查摘要: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亦策善的的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为主要空间,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在内,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是常新的,也是能够保持永恒魅力的,是能够唤起青年一代心灵的,是能够激发青年学生激情的,是能够唤起青年一代高尚的、独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校园文化活动兼有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以铸造学生灵魂、养成良好气质为核心的社会文化和以弘扬科学人文精神、造就高素质人才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形成有机的统一,为培养全

2、面发展的社会有用人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关键词:安阳工学院 大学生 校园文化 态度调查目的通过对安阳工学院大学生对校园内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及其态度的调查分析,深入了解我校的校园文化实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调查对象安阳工学院各院系在校大学生。调查方法问卷调查(纸质问卷、网络问卷)、实地访谈。一、校园文化活动及其作用(一)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开展校园

3、文化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营造一定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和制度环境,使身在其中的每个成员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心理素质和行为准则在潜移默化中产生认同,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精神、心灵和性格的塑造。1.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2.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古

4、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3.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院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所以,校园文化

5、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二)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指在学校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反映着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趋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精神氛围。它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即凝聚力和向心力。校园文化活动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延伸和拓展,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校园文化活动的调节作用大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需要缓解与调适。“一张一弛方为文武之道”,校园文化活动展现的这一片天地可以让他们心理得到放松、心态得到调整,从而保持良好的心境。2.校园文化活动的认识整合功能学生的认识是在

6、不断地模仿,进而比较、分析和判断的过程中形成的,而一定的文化氛围正是他们模仿的标本。与此同时,校园文化自身渗透着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科学知识,学生在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通过不同思维的不断碰撞,在寻找个人与集体、社会的结合座标的过程中,不断整合自己的思想与价值体系,从而逐步深入地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并获取许多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与技能。3.校园文化活动的导向作用校园文化活动蕴含着较深层的价值体系,这一体系是在长期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实践中凝结而成的。它为学生提供了行为的参照系,潜移默化地指导其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把个人行为引导到集体目标上来,因而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

7、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具有水滴石穿的力量。导向的成功与否,是校园文化活动发挥了积极的正面效应还是产生了消极的负面效应的重要标志。可以说,校园文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规定了一种目标模式。4.校园文化活动的激励作用校园中凸现出来的榜样是这个特定的文化区间内涌现出来的正面典型。他们集中地反映出学生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素质和生活行为方式。校园榜样真实贴近他们的生活,其激励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既是校园精神的生动体现,又是校园文化的形象教材。它所产生的“共生效应”和“魅力效应”,是推动校园文化全面发展的动力和能源。充分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对于弘扬正气、优化校风、培养校园精神、建设校园文化具有现实而

8、深远的意义。5.校园文化活动的凝聚作用这是指学校的文化氛围特别是良好的校风能激发学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形成强大的向心力。所谓校风,即学校富有鲜明个性特点的教学意识、育人意识、道德意识、文明意识以及为全校师生认同的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它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同化力、促进力和约束力,能使每个学生都在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内在潜力。这种高凝聚力主要表现为: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休戚与共;集体对个人有很强的吸引力;个人对集体有很强的认同感。二、大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及其态度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情况大致分为三种情况(一)积

9、极参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调查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持积极参与的态度,他们有多种兴趣爱好,并乐意花费自己的时间在其中,如最近举行的体育文化节、科技文化节等,他们认为自己在这些活动中能够使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所发展,技能有所提高,并能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二)关注但不参与校园文化活动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对校园文化有着积极的态度,但是他们仅仅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某些校园文化活动,而且并没有积极的参与其中,他们当中大多数人是因为不够自信或性格比较腼腆而没有参与,当然大多数以大一新生为主。(三)既不关注也不参与校园文化活动调查结果表明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持消极的态度,他

10、们大多数认为活动的吸引力不强或者找不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平时就上课学习或者窝在宿舍玩,对校园文化活动不管不问,而且即使知道了也当不知道。三、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积极性不高的因素(一)宣传力度不够大多数学生认为我校举办活动的宣传做的不足、不到位。可见,活动的宣传力度不是很强,很多同学都不知道活动何时何地开始,活动板报没有靓点,而且板报仅在自己院系大楼里摆放,以至于不知道别系举办的活动。(二)校园文化活动不够吸引有一半的同学参加学校活动次数每学期只是一两次,其他的同学参加次数一般或者基本不参加活动,他们对举办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感兴趣,认为还不如玩电脑看电影,可见学生对活动不是不关心,只是没有调动他们的兴

11、趣。(三)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收获较少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在参加的活动中收获很少,没有什么启迪和实际作用。虽然在参加活动中扩展了一定的视野,提高了自己的交际能力,但总认为这些活动开展过程中缺些东西。如果能像电视台那样的水准和规模,他们一定有时间去参加。还有一个问题是有些同学认为学校硬件设施限制活动的开展,比如场地、器材等。当然,这个问题学校应该重视。不过,大多数同学认为参加活动注重的是过程。三、对于存在问题的分析与对策(一)校方宣传力度不够对于很多在学校内举办的各种文体活动,学校只是简单下达通知,各院系接到通知后也只是简单的一级一级向下传达。等通知到达学生那里只剩下简单的一些信息,学生并不能及时了解活

12、动的相关详细内容,出于对陌生事物的恐惧,导致对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机会失之交臂。而少数参与活动的同学也是稀里糊涂的参加了比赛。校方应该做好详细的校园文化活动宣存工作,宣传方式也不应仅限于下达几个文件,发几条飞信。要明白他们宣传的对象不是各系领导,而是广大的校园学生。要拓宽宣传面,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告知学生他们感兴趣的校园活动,让他们明白所参与活动的详细内容,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真正参与到自己喜欢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二)校方对院系文化活动的管理疏忽通过与某些同学交谈得知,对于校园内存在的某些文化活动,在比赛规则,评委评分上存在一些纰漏。这就导致某些原本满怀兴致参加活动的同学,在遭遇不公平的对待后,积

13、极性受到打击,对于校园内的其他文化活动也报有偏见,从而不再参加校内文化活动。校方应该加强对于举办的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对于每一个活动的流程,都应该保证活动的公平、公开、公正。对于不公正的比赛极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也更容易使校园文化的发展蒙上阴影,不利于校园文化积极健康的发展。所以对于比赛的细节问题,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能够让大家在一个平等的基础上参与活动,才能使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三)校方应该正确引导师生正确的看待活动对于已经举办的众多校园文化活动中,比赛性质的居多。面对比赛总有输有赢,名次有前有后。校方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师生对于比赛结果的看法,则导致大多参赛人员的目的过于功利,而没有能真正理

14、解活动的意义。对于以功利为目参加比赛的人,则失去了真正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学习进步和收获,同时也不利于校园文化的发展。所以校方要能够看到在文化活动中大家的进步和发展,不以简单的胜败来评定结果,对于胜利者自然是要鼓励,但是对于失败的人更要进行积极的引导,看到他们的进步,这样才能使更多的同学更愿意参加到学校的各种文化活动中来,才能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四、结束语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学校开展的活动不是很多,但也不少,可同学们认为不够,一些活动开展地无声无息,或者只在小部分人中产生影响。就以前开展的各项活动同学大部分认为一般,这说明我们工作方向没错,只是有待提高,重点应放在质量和互动性方面。男生喜

15、欢竞技刺激的活动,当然赏心悦目的艺术表演也是他们的最爱。我们开展活动目的要与同学参加活动目的相结合,同时应该考虑同学那些时段有空闲,有多余时间。同学参加活动主要是锻炼自己的能力,发展自身的兴趣,结交朋友。此外活动最吸引人的是活动本身还应重视奖品这一块。在做活动过程当中应当适量加入一些个性化吸引眼球的内容。如果能让同学享受活动的过程,那么他们下一次也一定会带动更多人参与当中。这里要强调的是宣传方面应多做创新,宣传渠道应不拘一格。宣传栏里层层叠叠的海报和广告让同学兴味索然。同时大多数同学对讲座类的活动不是很感兴趣,因为他们觉得内容迂腐,没有名气,不结合大学生生活学习做人实际。不过,名人讲坛大多同学颇感兴趣和崇拜。这就要求我们要从更深的层面上了解我们当代大学生的需求。谢辞:衷心感谢小组各成员的辛勤付出,以及各网站及书籍资料的支持,以及被调查人员的大力配合。参考文献:1王彦峰.校园文化建设实用范本Z.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09.12邓怡舟,刘永生.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科技信息, 2006年,第01B期3刘广武.大学校园文化的概念与内涵探讨J.价值工程,2011,30(4)附:安阳工学院大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及其态度调查问卷1.你的性别?A男 B女2.你比较喜欢哪些活动?A讲座类B球类C艺术表演类D技能培训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