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表现、原因及整改措施范文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6115045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形式主义表现、原因及整改措施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形式主义表现、原因及整改措施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形式主义表现、原因及整改措施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形式主义表现、原因及整改措施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形式主义表现、原因及整改措施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形式主义表现、原因及整改措施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式主义表现、原因及整改措施范文(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形式主义目录 1 什么是形式主义 2 形式主义形成的原因 3 形式主义的根源 4 遏制形式主义的对策 5 形式主义的表现和危害 6 案例分析:形式主义在高等院校管理中的表现及应对策略什么是形式主义一般来说,形式主义指的是一种只看事物的现象而不分析其本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它违背了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科学原理,把形式的作用夸大到不恰当的地步,在观察事物时,总是从外部来判断事物、认识事物,在处理问题时,则总是追求表面形式,而不管形式体现什么内容,其结果往往是形式与内容脱节,形式决定内容,形式阻碍了实际工作的开展。形式主义形成的原因 第一,现行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现在我

2、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而在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形成的行政管理体制,往往摆脱不了计划影子。有些上级部门不下基层了解实情,一厢情愿地下达这个指标哪个任务数,省下到市,市下到县,县下到乡,并要硬性规定,完成任务者奖,完不成任务者罚。一些基层干部为了要政绩、要面子、拿奖金、保乌纱,就兴师动众地搞形式主义。不少形式主义的东西同上级部门落后的领导方式有关。 第二,私心杂念的影响。就说农业大田结构调整,一些县、一些乡镇为了出政绩,在公路边、铁路边,上下左右容易看得到的地方,进行大规模调整,美其名日“示范基地”,实际在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结果大多数是失败的,不但起不了积极作用,而且劳民伤财,挫伤农民的产

3、业结构调整积极性。如有个乡镇在国道边有一片800亩水田,但不许农民种水稻,要求种植黑皮冬瓜,搞得热火朝天,新闻记者拍了照、录了像,报上有名,电台有声,电视有像,出了名,上级领导来参观,兄弟乡镇来取经?但结果呢,产量是上去了,销量、价格却不乐观,瓜大量烂在地里,农民意见很大。然而,虽然群众深受其苦,深恶痛绝这样的事,但当地的官员还是照样搞。为什么?因为人民群众、普通党员对领导的升迁没有发言权:当地官员的命运和官运实际掌握在上级个别领导人手里。所以心存私心杂念者就想方设法搞形式主义的东西,为的是给领导留下好印象,更为了自己好升官。 第三,群众观念淡化。形式主义盛行,主要是一些领导干部的群众观念淡化

4、,脱离实际,不了解群众真正想什么,指导不到点子上去。年初编计划时“拍脑袋”,表决心时“拍胸脯”,年终总结“拍膀子”。下乡检查工作,总是听汇报多,看材料多,到群众中走的少,询问群众少,听喜多,听忧少,被表面现象遮住双眼,为一些领导“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创造条件,助长了形式主义流行。 第四,对形式主义惩治不严。对搞形式主义者监督和查处不力,客观上给一些热衷于搞形式主义的人可乘之机,进而愈演愈烈。 形式主义的根源形式主义的产生,有其思想理论基础和社会历史根源,思想理论基础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社会历史根源是习惯势力和传统文化负面影响。具体到一个单位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有二。 一是名利思想。功利主义的私心

5、是滋生形式主义温床。个别领导为了个人和单位出名,显示所谓“成绩”,热衷于搞一些声势大、规模大、影响大的“明星工程”;不考虑单位实际和能力,到处出国考察,每天大吃大喝,浪费国家大量财力、物力;有的眼睛长到头顶上,“只要领导满足,不怕群众骂娘”;有的抓工作只顾眼前,不顾长远,以牺牲单位长远利益为代价换取个人名利。 二是懒惰作风。惰性引发飘浮思想,只管形式,红火,喜欢把功夫下在形式上,只管快,不管效果怎样。有的满足于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只满足上级指示原本传达,该抓的问题没有及时抓,该解决的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遏制形式主义的对策一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我们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是为大众谋利益。

6、我们所做的事好不好,主要是看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拥护的、赞成的、高兴的、答应的我们实事求是地去做,就会受到欢迎;反之,强制去做,就会伤害群众,就会脱离群众,离人民越来越远。 二要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党政分开、政企分开。政府职能重在宏观指导,微观上给群众充分的自主经营权。 三要改变领导方法,克服官僚主义。领导要务真求实,特别是在检查工作时要深入,不能仅仅在路边转转,街边看看,要深入实地察看,深入到车问班组、田间地头进行调查,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 四要科学评价干部政绩。要建立科学的政绩考察体系。现在不少

7、地方提拔任用干部主要看实绩。而实绩又来自于各种统计数字,对在统计数字上耍花招的,要有点硬手段,要让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占不到便宜。 五要对广大干部进行教育引导。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花边政绩,盆景政绩,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干一件成一件,不是把牌子树到路边,而是树到老百姓的心里,建一块永不倒下、永不褪色的“心碑”。 形式主义的表现和危害在现实生活中,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表现及危害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一样,它是以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为其最突出基本特征的。搞形式主义的人,做官当老爷,全靠文山会海指导工作。无论多么重大的事情,好象只要开了会,发了文件,就可以心安理得,使

8、领导工作停留在一般号召上,缺乏具体指导和检查,就是检查也搞形式主义。群众讲:“八点开会九点到,十点开始作报告,会中有会是常事,会议内容不知道。”这类现象屡见不鲜。某一大城市,仅市委收到的文件、简报和各种资料每天就达80余种,约有10至15万字。容量如此之大,光是阅、批、查、写、编、印、校、转、发,即例行的办文,就要花浩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更不用说给基层单位带来多大的忙乱了。然而,对一些堆积如山的文件、资料去认真阅读的又有多少人?谁也不去检查了。除此之外,尤其是行政、企业、事业单位安排布置的没完没了的检查评比,太多、太滥的竞赛活动等,也是搞形式主义的人的“日常事务”。群众说:“决心在嘴上

9、,行动在会上,落实在纸上。”这样发展下去,我们的领导干部当然不可能有多少时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2.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一样,它是以高高在上,滥用职权为其根本特征的。搞形式主义的人往往浮在上头,与现实的社会实践若即若离,遇到问题凭主观想象和长官意志办事。他们人为地制订不切合实际的目标,求形式、图好看。观察问题,不做具体分析,只看表面现象,不看本质,抓不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分析问题只作一、二、 三、四和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不提出问题,不分析问题,不解决问题,不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说来道去没有什么真切的内容,没有新语言、新见解,缺乏说服力、吸引力和战斗力,因此群众不愿意听;处理问题主观

10、臆断,如同医生不诊断病情就开药。因此,所开的“药方”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往往不治病,甚至起负作用。这种人忘记了毛泽东同志教导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起码常识。 3.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一样,好讲空话,不办实事,这是它的重要特征。搞形式主义的人,习惯于鼓虚劲,讲空话,贪虚功,做表面活。一些领导干部在大会小会上发言、作报告,自以为是,夸夸其谈,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干一项工作,不从实际出发,不经过严密科学论证,为了让别人知道,非弄出声势、规模不可,有的人把规模、声势造得大而又大,甚至不惜劳民伤财,以显示自己的魄力和能力。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这种人“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求是之意”。更有甚者,艰

11、苦细致的工作做不来,或不愿意做,一味赶时髦,趋时兴,摆花架子,好大喜功,专拣那些能抛头露面的事情干,既掩饰自己的平庸和过失,又企望上级领导“论功行赏”。 4.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一样,不讲效率,不负责任,这是它的第四个特征。搞形式主义的人喜欢追求热闹的场面,忙于送往迎来,发奖剪彩,不问实际效果。对上级的指示,不认真结合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情况研究落实的办法,并组织实施。而是先抽象地赞扬一番,然后照本宣科传达,照抄照转,当“收发室”、“传声筒”;对应抓应管的事,满足于会议开过了,报告作过了,文件下发了,该布置的布置了,至于是否落实了则不管不问。在工作中人们经常发现关于转发的通知或关于转发文件等。

12、说穿了这还是搞公文旅行,做文字游戏。正如毛泽东同志批评的那样,那种照抄照转上级文件、指示的形式主义做法,实际上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说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办法,而不可能是真正地贯彻执行。 5.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一样,思想僵化、墨守陈规,这是它的又一个特征。搞形式主义的人往往安于现状,怕负责任,怕担风险,对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从本本出发,玩弄名词概念。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凡是靠本本而不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工作的干部都会栽跟头。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一样

13、,表现种种,不胜枚举。它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脱离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工作中不从实际出发,不讲实际效果,爱做表面文章,好装饰门面,实在是到处害人。它的要害在于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待工作,对待事业,振振有词,不干实事,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这种极坏作风已经给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很大的危害,它使党和国家为人民谋利益的一些好决议、好指示、好政策、好制度落实不到基层和群众之中,以至影响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严重损害我们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它败坏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给国家、集体和群众的利益造成严重的损失。 案例一:形式主义在高等院校管理中的表现及应对策略1

14、一、形式主义在高校中的表现 形式主义即内容和形式相脱离,片面追求形式,不重视内容的工作态度和方法。其在高校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思想上,不怕无功但求无过。具体表现为三怕三不怕。其一,不怕学校事业遭受更大损失,怕自己独自承担责任。他们以推卸责任为目的,尤其是易得罪人的事,即使有权处理也不处理,推诿拖拉,片面追求集体负责集体研究的形式。但是,等集体研究出办法,往往小事已变成大事,好事已变成坏事。既挫伤师生的工作积极性,又纵容了错事坏事,给学校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这是不负责任的形式主义 其二,不怕学校风气不正,怕自己人际关系不好。对学校中的一些错误行为甚至是违

15、法犯罪行为,发现不处理,批评走过场,处理走形式。多谈感情,少谈工作;多谈成绩,少谈问题;多做视察,少做调查;多定制度,少检查落实;多宏观指示,少具体指导。看上去和和气气忙忙碌碌,实际上人际关系正在恶化,正气就在其中被压了下去。这是好人主义的形式主义。其三,不怕学校发展慢,怕自己学历低。为了自己的高学历有些人在工作中搞起了形式主义,以学历学习和研究为中心,对工作敷衍了事。结果自己的学历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却下降。这是在其位不谋其事的形式主义。 2目标追求上,重视作大,轻视作强;重视评估达标,轻视内功提高。片面追求规模大、专业多,忙于买地扩建、申请专业、申请资金、扩大招生,但在提高内功方面却力度

16、不够,各项管理制度残缺不全,人心涣散,管理混乱,这是浮夸的形式主义。对各高校进行人才培养评估是国家促进高校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但在迎接评估中也出现了形式主义伪评现象。为了评估不惜弄虚作假,造假的占地手续、就业率、就业单位、实习基地、实践经历、工作记录、学生成绩,教师学历等,应有尽有无所不能,把评估变成劳民伤财误人子弟的样子活动,这是不老实的形式主义。 3工作方式上,重过程,轻结果,甚至把过程当结果。行政管理中热心文件的制定下达和执行程序,淡化落实中出现问题的解决;考核工作中,重视工作总结的书写和考核程序轻视工作目标的完成;工会工作中,重职代会的程序轻实质性的监督;后勤管理中,重视财务的审批手续而忽视财物的最终使用;学生工作中,重视活动的组织形式而忽略日常能力的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