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图形教案西师大版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6112566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图形教案西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图形教案西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图形教案西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图形教案西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图形教案西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图形教案西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图形教案西师大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面图形1教科书分析 对平面图形梳理的内容包括: 一是直线、射线、线段的认识和画法; 二是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与测量; 三是相交与平行; 四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科书用学生自主梳理与课堂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如下图)。在学生的自主梳理中,通过“议一议:我们学了哪些平面图形?这些图形各有哪些特征?它们之间各有什么关系”的形式提出引导性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回忆与梳理,教科书这样编写,一方面突出了梳理知识的线索和重点,另一方面强化学生对图形认识有关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第104页课堂活动安排了3个题目,体现了

2、活动性与知识性的统一,学生通过动手画角与量角、画垂线与平行线等活动,一方面可以发展他们的操作能力,提高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在活动中使学生对角、平行线和垂线的知识得到巩固。具体讲,第1题体现了对角的度量和画法的巩固;第2,3题体现了对平行线、垂线的认识、画法的练习,特别是第2题,将平行线、垂线与现实生活结合,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对图形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的内容包括: 一是周长与面积的意义; 二是长方形、正方形与圆的周长; 三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的面积计算。 教科书采用对知识的整理、测量与计算相结合的形式,首先,教科书通过“议一议:你会计算哪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3、和面积?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呈现梳理的线索和复习的重点(如下图),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回忆和整理,情景图中3个学生的对话体现了对周长计算公式、面积计算公式及这些计算公式的推导3个方面的知识的梳理,并且这3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的。此外,这里没有呈现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及计量单位等,但并不排除对这些知识的梳理。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平面图形的面积、周长计算公式,教科书在第105页呈现了平面图形的关系及面积、周长计算知识网络结构图,学生通过对该网络结构图中公式的填写,不但加深对各种平面图形面积、周长计算方法的掌握,也进一步感受这些图形的联系以及计算方法的同一性,对面积、周长计算公式形成一个整体的认

4、识。 第106页例1是对面积计算的复习,此例题的编写有两个方面的意图:一是以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为线索,引导学生运用面积、周长公式对面积、周长计算进行复习。二是将测量、计算与对公式的理解结合,教科书中没有直接给出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需要的条件,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主选择底和相应的高进行测量,再计算面积,体现了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 第106页的课堂活动安排了2个题目,都是围绕平面图形面积安排。具体讲,第1题要求学生先估计图中3个图形的面积,再测量有关数据并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不但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也进一步使学生巩固计算三角形、梯形、圆(半圆

5、)的面积需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第2题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先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再画一个和它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学生可以将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画成同底,也可以分开画(如下图),但学生无论怎么画,要画成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都要思考两种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联系,所以,通过该题目的,在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同时,也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及其联系的理解和掌握。 教科书的第107108页主要复习图形与位置,再通过第108页的课堂活动复习图形与变换。 第107页用“议一议:怎样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你了解图形有哪些变换”提出了对图形与位置梳理的线索,具体应包括方向认识的复习、根据方向确定物体的位置

6、、描述路线图、用数对表示位置等内容。本部分内容从教学方式上看,仍然体现了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自主整理。第107页例2是结合实际题材对图形与位置的有关知识进行复习(如上图),其编写意图是让学生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具体讲,例题中的平面图呈现了学习的情景,为学生探索例题中提出的4个问题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此题材将坐标融合在图中,不但方便学生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也为今后进入中学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第108页的课堂活动是对图形与变换的复习,包括轴对称图形、平移、旋转和图形的缩放。其中,第1题将平移与对称结合在一起,将这个圆向右无论平移几格

7、都能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如下图)。关于画对称轴,既可以像下图那样竖着画,也可以横着画。因此,本题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第2题有3个小题,第(1),(2)题复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学生在对图形进行平移和旋转时,既要对图形进行仔细地观察和思考,又要配合一定的想象才能完成,所以,通过本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第(3)题复习图形的缩放,学生把图形乙按要求放大,既能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也能使学生体会到图形的相似,为今后中学学习相似图形打下基础。第3题是对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巩固练习,该问题在四年级时已经学习过,这里通过复习和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用数对表示位置的简略性,掌

8、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为中学数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练习二十一围绕平面图形安排练习,既有利于对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与位置、图形与变换等有关知识的巩固,也有利于让学生运用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练习二十一安排了10道题,其中包括1道带星号的题和1道思考题。第5题画面积是15 cm2的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此题在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巩固面积计算知识的同时,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第8题将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融合在一起,学生在巩固这些图形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同时,渗透一个规律: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其中圆的面积最大,长方形的面积最小。第9题是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学生解决这

9、个问题,需要一定的空间观念,要么通过想象图形的形状及相关数据直接计算出小路的面积;要么先根据题中的描述画出图形,再解决问题。所以,通过解决该问题,能够使学生在巩固面积计算方法、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促进他们空间观念的发展。 思考题的综合性和思考性很强,表现在: 一是要思考两只蚂蚁爬行的线路是哪些图形的周长,巩固周长的概念; 二是学生可以通过计算发现两只蚂蚁爬行的路线是一样长的,巩固了周长计算的方法; 三是如果学生能根据图中观察发现3个蓝线小圆直径的和等于大圆的直径,直观得出3个蓝色小圆周长的和等于大圆周长的和,因此,两只蚂蚁爬行的路线一样长,那么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2教学

10、建议 本部分内容可以用4课时教学。 教学平面图形的整理时(具体见教科书第104页),教师可以提出:我们学了哪些平面图形?这些图形各有哪些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梳理,最后进行交流,教师针对学生整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和纠正。 教学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对直线、射线、线段梳理应重点突出三种线的特征和它们的关系,强化直线和射线长度是无限的,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 二是对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与测量的梳理,一方面要让学生理解这些角的特征,特别应让学生在动态中理解周角的概念;另一方面要注意让学生把握这些角的关系。同时,注意让学生结合实际

11、操作复习画角和量角的方法。 三是对相交、平行、互相垂直的梳理,应结合具体的图形和操作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相交、什么是平行、什么是互相垂直等。 四是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等图形的知识进行梳理时,要注意突出这些图形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注意这些图形与线段的关系、与角的关系,如长方形的特征及它与线段、角的关系,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的关系,圆与长方形的关系等。对平面图形知识的梳理,可以形成如下的关系图,让学生更加明晰地感受这些图形之间的联系。如射线与角的联系,线段、角与三角形、四边形的联系,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梯形的联系等。 教学第104页课堂活动时,应注意体现活动性,让学

12、生通过亲自动手画一画,说一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具体说,对第1题,可以先让学生画出角,并度量出度数后,再让学生说一说画角和量角的方法。对第2题,既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图中哪些线是互相平行的,哪些线是互相垂直的,再找一找生活中的垂线和平行线。第3题学生画出垂线后应注意检查学生画得是否正确,并反思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对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整理和复习的教学,首先应注意对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计算公式)的整理,一是要让学生回忆什么是周长,以及结合周长的意义理解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周长。二是让学生回忆什么是面积,以及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的面积。三

13、是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再独立填写第105页中的计算公式,并根据网络结构图说这些计算公式间的联系。四是结合练习适当复习计量单位及名数的互化。 教学第106页例1时,可以先由学生自己测量有关数据,并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交流时,一是要注意检查学生的测量是否准确,误差不能太大。二是注意让学生说一说计算面积时应选择哪两条线段测量?为什么要这样选择?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需要的条件(一般需要底及底边对应的高的长度),加深对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第106页的课堂活动第1题时,学生在估计这3个图形的面积后,要让他们交流一下具体的估计方法,如第1个三角形,让学生明确先估计它的底和高

14、各是多少,再估计面积。在测量时,应注意提醒学生测量的准确性,并将测量计算的面积与估计的面积进行比较,以提高学生估计的准确性和能力。第2题可以先让学生自主画,画好后进行展示交流,但应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两个图形面积相等的原因(明确所画的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底、高的关系),从而感受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联系。对图形与位置、图形与变换整理的教学,可以将教科书第107页上面议一议的内容及图形与位置、图形与变换的相关知识融入例2去复习。但开始还是可以让学生简单说一说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及图形的变换有哪几种情况等。 教学例2时,可以分成以下步骤进行:首先,可以提问: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方向,一般的图是按怎样的方向绘制

15、的?并结合例2具体在图上指一指东、南、西、北及东北、东南、西北、西南8个方向,然后选择一个物体为观察的基点,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其他一些物体分别在这个物体的什么方位。其次,在学生对方向进行了整理后,可以紧接着第(1)个问题让学生说一说如何看线路图,在说之前,可以提问:图上一格代表实际距离多少米呢?教师再提出问题:从村委会到种植园应怎样走?从村委会到工厂呢?并让学生自主说一说。学生说行走路线时,不但要说出走的方向,还要说出走的距离。第三,对于第(3)个问题,用数对表示位置,可以让学生自己先独立在书上填一填,再交流。交流时应让学生解释自己在用数对表示位置时是怎样思考的,如工厂的位置,先看横轴它在5

16、的位置上,再看纵轴它在7的位置上,所以工厂的位置可以表示为:(5,7)。最后,第(4)个问题是计算距离和估计面积的教学,对第个问题,由于前面学生已经知道1格代表500 m,所以,计算学校到养殖场的距离比较容易;对第个问题,估计幸福村的总面积,有一定的难度,可以给学生一些方法的提示,如图中1个方格代表多少平方米?或幸福村的平面图可以转化成一个什么样的比较规则的图形去计算它的面积等。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估测或计算其他一些距离,如从村委会到工厂的公路线长等。 教学第108页的课堂活动第1题时,可以先让学生画一画,再展示交流,但注意画的圆应与原来的圆大小相等。第2题可以先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但要注意几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