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第1、2讲.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111168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160 大小:2.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妆品第1、2讲._第1页
第1页 / 共160页
化妆品第1、2讲._第2页
第2页 / 共160页
化妆品第1、2讲._第3页
第3页 / 共160页
化妆品第1、2讲._第4页
第4页 / 共160页
化妆品第1、2讲._第5页
第5页 / 共1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妆品第1、2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妆品第1、2讲.(1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妆品化妆品 提纲 n n 化妆品种类化妆品种类 n n 化妆品原料的结构、性质及作用化妆品原料的结构、性质及作用 n膏霜类化妆品工艺(非常重要) 配方设计 生产工艺 n护发产品 n防晒产品 化妆品化妆品种类种类 n洗净化妆品 n护肤基础化妆品 调整皮肤水分和油分 n 美容化妆品 n 发用化妆品 n 口腔化妆品 n 特殊用途化妆品(如防晒霜) n 其它化妆品(指甲油等) n 芳香制品(香水等) 4.1 4.1 皮肤的构造 一、皮肤的构造 人类的皮肤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 1、表皮 表皮是皮肤最外面的一层组织,为皮肤直接与外界接触之部分。此层无血管与 神经,对各种侵害有强大的抵抗力。

2、所以,表皮也是与化妆品关系最为密切的部位。它是由基底层、棘细胞层、颗 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从内向外五层重叠而成。如下图: (1)基底层 基底层是表皮的最下层,此层为由 一排圆柱形细胞组成,包含了三种 类型的细胞,即基底细胞、黑色素 细胞与朗格罕细胞。 (2)棘细胞层 棘细胞层一般由410层细胞组成, 细胞大且呈不规则的多边形,各细 胞周围具有多数细小的棘状突起与 邻近细胞突起连接,如同架桥,常 称此为细胞间桥。 (3)颗粒层 此层由24层扁平或纺锤状的细胞 所组成,这一层起着向角质层转化 的所谓过渡层的作用。 (4)透明层 此层由23层透明、无色、无核扁平细胞所组成,含有角母蛋白。 (5)角质

3、层 此层是表皮的最外面部分。由数层扁平角化细胞相叠形成层状结构,具有一定 的坚韧性及弹性。角质层细胞内充满角蛋白纤维(角朊纤维),是一种非水溶 性的硬蛋白,对酸、碱、有机溶剂均有一定的抵抗力,可起保护作用。 2、真皮 真皮在表皮之下 ,真皮与表皮相接处互为凸凹相吻合。真皮主要由胶原纤维 、弹力纤维、网状纤维与基质组成 。内含血管、淋巴管、神经及皮脂腺等 组成。是物质交换代谢的场所 ,其主要的功能是维持皮肤有一定的张力及弹 性,抗衡外界力量的冲击,储备水分、电解质及一定的血液。 皮肤内的含水量为体重的18%20%。皮肤内75%的水在细胞外,主要贮存 在真皮内。 3、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之下

4、,由疏松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其脂肪细胞形成 堆积的脂肪,是人体脂肪贮藏之地,故亦称皮下脂肪组织。 皮下组织内含较多的血管及淋巴管、神经、毛囊及汗腺。其主要功能是储备脂 肪,防止热量的散失,保持人体的体温,并具有抵御外来机械冲击的能力。 人体皮肤按其分泌脂肪的多少一般可分为: (1)油性皮肤 其皮脂腺代谢旺盛,分泌脂肪物质较多,皮肤具有较好的弹性及湿润性。 (2)干性皮肤 其皮脂腺代谢不如油性皮肤的旺盛,皮脂腺分泌脂肪物质少,皮肤的弹性及 柔软性差,干燥且易开裂,对环境及气候的适应性较差。 (3)普通性皮肤 其皮脂腺代谢介于前两者之间。 二、皮肤的生理功能 1、保护作用 皮肤表面的角质层由

5、角质蛋白组成,能吸水,能保护皮下组织和血管神经不受 损伤,还能分泌汗液、皮脂,调节体内水分散失。 2、调节体温 血管的收缩、扩张和汗腺的分泌起着调节体温的作用。 3、排泄作用 体内有少量的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尿酸等也从皮肤排 泄出去。 4、感觉作用 外界的各种刺激如热、冷、触觉、疼痛都能通过皮肤的感觉传 达给大脑的神经中枢。皮肤内分布着丰富的神经组织,因而有 灵敏的感觉。 5、吸收作用 皮肤是具有选择性渗透的组织。如外用性腺激素和皮脂类胆固 醇激素均可通过皮肤吸收,产生全身作用。 一般物质不易透过皮肤,能否透过、吸收,取决于皮肤的状态 、物质的性质及混合该物质的基剂,此外,透过皮肤的吸收

6、量 取决于物质量、接触时间、部位和涂敷面积。 吸收作用一般有三个途径: (1)主要使角质层软化、渗透角质层细胞膜,再通过表皮各层 。 (2)大分子及不易渗透的水溶性物质,少量可通过毛囊而被吸 收。 (3)还有少量通过角质层细胞间隙渗透进入表皮其他各层。 6、呼吸作用 皮肤充分接触氧气,有助于细胞的有丝分裂。如果皮肤不清洁 ,有碍皮肤的呼吸作用,缺少了氧气,细胞有丝分裂的活力下 降。因此,经常洗浴是保持健康的好方法。 三、皮肤的PH值 皮肤表面的PH值约为4565,平均为575,随年龄、性别 而异,是由皮脂和汗液的混合物所组成的皮脂膜所决定,一般为 弱酸性,能防止细菌浸入。若使用碱性香皂或化妆品

7、,皮肤表面 呈碱性,然而皮肤本能的生理保护作用,12小时后,表面又呈 弱酸性。这种缓冲作用是由于皮肤的乳酸和氨基酸的羧基群在起 作用,还有皮肤表面呼出的CO2也在起缓冲作用。 四、化妆品的性能要求 作为人们日常用的化妆品必须满足下列性能: 1、安全性 化妆品几乎每天都要用于健康的皮肤,因此,必须保证长期使用 对人体的安全性 即无毒、无刺激性,无诱变致病作用。 化妆品的安全性实验常做以下两种: (1)毒性 毒性一般选用大白鼠、小白兔的急性口服或注射毒性试验中的半 致死量来表示。 即毒性值用致死量的50%剂量表示半致死量LD50 一般LD50大于5000mg/kg,其毒性较小,安全性大。 LD50

8、大于2000mg/kg,即为低毒性物质。 开发新的化妆品原料时,应作毒性试验测定LD50值 LD50小于2000mg/kg的物质,使用应谨慎。 (2)刺激性 指化妆品涂布于人较为敏感的部位时在一定的时间内,皮肤对 化妆品所起的反应。 2、稳定性 化妆品在贮存、运输及使用过程中,从产品到使用完毕需要一定 的时间,在此时间内,不应该由于温度、光照、细菌、氧气等作 用而发生霉变、油水分离、氧化、酸败、降解等现象致使其失去 作用。即化妆品要有一定的保质期。 3、有效性 人们使用化妆品,为了保持皮肤正常的生理功能并产生一定的美 化修饰效果。故某些特殊的化妆品还应该具有特殊的功能。 4、舒适性 除了满足一

9、定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以外,化妆品在使用时 ,必须使人产生舒适感。 4.2 4.2 化妆品原料性质及作用化妆品原料性质及作用 1)油脂和蜡 n油脂主要为甘油脂肪酸酯。常温为液体的为油 ,为固体的称为脂。 n柔软、滋润、光滑、光泽皮肤;在皮肤表面形 成油膜防止水分挥发。 n 碘值小于100为不干性油,碘值为100170 为半干性油,碘值大于170为干性油。化妆品多 用不干性油。 动植物油脂 油脂和蜡 酯类 高碳烃、高碳脂肪酸 n高碳烃 角鲨烷(六甲基24烷)、液体石蜡、固体 石蜡、凡士林、微晶蜡等。 n高碳脂肪酸 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 山嵛酸、油酸、羊毛脂肪酸、异硬脂酸等。 高

10、碳醇和多元醇 n高碳醇 月桂醇、十六醇(鲸蜡醇)、十八醇(硬脂醇 )、油醇、羊毛脂醇 n 多元醇 四氢糖醇、丙二醇、甘油、山梨糖醇 化妆品乳化剂 皮肤的保湿机理 天然保湿因子 保湿剂(亲水性物质 ) n吡咯烷酮羧酸 吡咯烷酮羧酸钠(PCANa) n乳酸及其盐 n尿素 增强角质层的吸水性和结合水的能力 保湿剂(油性物质) n羊毛脂、矿物油、凡士林、石蜡、地蜡、十 六醇和十八醇。 n可在皮肤表面形成油膜的保护物质。 n既能够吸湿、又能在皮肤表面形成连续油膜 的油脂才能使角质层恢复弹性。 保湿剂的条件 1)具有适度持久的吸湿能力 2)吸湿能力不受环境条件(温度、湿度、风等因素) 变化的影响 3)吸湿

11、能力应有助于皮肤和化妆品的保湿 4)低挥发性、低凝固点 5)良好的配伍性 6)粘度适宜,使用感好,对皮肤的亲和性良好 7)尽可能无色、无味无臭 8)价廉易得 常用保湿剂 抗氧剂 n防止化妆品中油脂氧化酸败。 n苯酚系、醌系、胺系、有机酸、酯类以及 硫磺、磷、砷的无机酸和盐。 n丁基羟基茴香醚(BHA) n丁基羟基甲苯(BHT) n五倍子酸丙酯 n维生素E 去屑止痒剂 nZPT、活性甘宝素(二唑酮)、 n十一酸衍生物(NS) 防腐剂和杀菌剂 调理剂-聚阳离子多糖 调理剂-阳离子瓜胶 调理剂-蛋白质胺基衍生物 调理剂-阳离子聚合物 高分子添加剂 无机流变调节剂 n氯化钠 纳米级硅酸镁锂 硅酸镁铝

12、氯化钠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胶束的结构而调节 粘度; n纳米级硅酸镁锂通过形成触变性胶体,改善体 系的粘性;与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 好的复配作用,但不能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 。 化妆品用香料 动物性香料 n麝香、灵猫香、海狸香、龙涎香。 植物性香料 n各种植物精油 桂花精油 化妆品用香料 香 精 由合成香料经调香而成;包括多种香型,用 于香水、化妆水及其它种类化妆品中。 天然原料和新型功能性原料-透明质酸 酸性粘多糖酸性粘多糖 n含糖醛酸和氨基糖残基的多糖,分子中富含羧基 和磺酸基,呈酸性。 n肝素、硫酸软骨素 A、B、C n硫酸角质素 n透明质酸 n具有强吸湿性 n在化妆品中起保水和

13、调节水分作用,改善皮肤粗 糙度、减少皱纹、滋嫩肌肤。 超氧化歧化酶超氧化歧化酶(SOD) nSOD 可有效分解体内对人体有害的超氧自由 基。超氧自由基可损害肌体细胞,引起细胞老 化、促进肌体衰老。 n含SOD化妆品对色斑、神经性皮炎、牛皮癣、 银屑病、日光性皮炎等皮肤病疗效显著;并可 抗辐射、抗紫外线。 甲壳素和壳聚糖衍生物甲壳素和壳聚糖衍生物 甲壳素和壳聚糖衍生物甲壳素和壳聚糖衍生物 螺旋藻螺旋藻( (SpirulinaSpirulina) ) a) 蛋白质含量高达6070% b) 脱氧核糖核酸DNA c) -亚麻酸GLA及其它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18% 螺旋藻螺旋藻 d) 大量增加人体皮肤

14、SOD的合成,为SOD的巨 大来源。 e) 螺旋藻含9种维生素 B12含量是动物肝脏的3.5倍;维生素A和-胡 萝卜素含量较高,它们是“美容维生素” 。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可阻止皮下游离基出现, 延缓皮肤衰老。 螺旋藻螺旋藻 g) 螺旋藻含有大量的小分子多糖、蛋白 糖和粘多糖。 h) 含有丰富的叶绿素 i) 具有安全性。 月见草精华月见草精华 4.3 护肤化妆品 4.3.1 护肤化妆品的功能分类 1)洗净用品 以除去污垢和过多的皮脂等外 部污染物。如肥皂、洁肤霜及洗脸霜等。 2)花露水类 以水-保湿剂-酒精为主要成分 ,用于补充水分。 3)香乳 用于恢复角质层的水分-保湿成分-脂 质成分的平衡

15、。以水-保湿剂-油份为主要成分,通 常为乳液。 4.2.2 护肤化妆品的功能分类 4)膏霜类 5)面膜 在皮肤上形成暂时性薄膜,以保持皮肤湿润, 改进皮肤机能,剥离后可使皮肤清洁、促进血液循环。 6)其它护肤化妆品:按摩霜,以促进皮肤生理机能。 7)功能疗效产品 包括防晒产品、防粉刺用的功能疗效产品。 4.3.2 皮肤的美白 1) 黑色素形成机理 酪氨酸在酪氨酸酶作用 多巴 多巴醌 5,6-吲哚醌、5,6二羟吲哚酸(真黑素) 美白剂种类及作用机理美白剂种类及作用机理 n酪氨酸酶抑制剂 熊果苷 桑树皮提取物 当归提取物 n氧化反应抑制剂 具有类似SOD的活性,Vc、四异棕榈酸酯、油溶性 甘草提取

16、物等。 n角质剥脱剂 亚油酸、亚麻酸 加速皮肤细胞的更新,去除皮肤表面的黑素颗粒。 美白剂种类及作用机理美白剂种类及作用机理 n绿茶 抑制黑素颗粒 抑制酪氨酸酶 n内皮素拮抗剂 最有效的美白剂,特异地抑制紫外线引起 的黑色素合成。 4.3.3 膏霜类化妆品 乳化剂选择和配方设计乳化剂选择和配方设计 n以保持皮肤(特别是 角质层)中的适度水分 为目的而使用的化妆品 。不仅保持皮肤水分平 衡,而且还能补充重要 的油性成分、保湿成分 和水分。 HLB值法配方设计原 理 n在膏霜类化妆品配方 中,油相原料乳化时所 需的HLB值与乳化剂在 乳化过程中所提供的 HLB值相吻合时,获得 的膏霜乳化体系较优。 油相所需的油相所需的HLBHLB值值 乳化剂所提供的乳化剂所提供的HLBHLB值值 (4) (4) 配方设计步骤配方设计步骤 a) 选定乳化体类型。 若为O/W型,油相乳化所需的HLB值和乳化 剂所提供的HLB值应在8-18之间; 若为W/O型,油相乳化所需的HLB值和乳化 剂所提供的HLB值应在3-6之间,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