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哲学浅析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6109177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5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持续发展哲学浅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可持续发展哲学浅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可持续发展哲学浅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可持续发展哲学浅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可持续发展哲学浅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持续发展哲学浅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卷 , 第期 年月 自然辩证法理论 科学技 术 与辩证法 , , , 可持续发展哲学浅析 薛迪群 内容提要本文 主要论述可持续发展与哲学的关系 。 从哲学的角度看 ,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在于人与 自然这一矛盾 统一体内部对立双方矛质的激化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在于人们 的自然观 、 价值观 、 道德观 、 环 境观 、 资源观等观念的转变和革命 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解决在于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矛质统 一体内部社会 、 经济 、 生态 、 环境 、 资源之间存在的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自然观价值观道德观资源观环琉观 年 , 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 , 通过了里 约宜言和世

2、纪议程等重要 文件 , 敦 促 各国政 府承 诺为促进全 球 持续 发 展 而共 同行 动 , 并要求全 球以世纪议程为指 导 , 制定本国 的持 续发 展战略并付诸 实施 。 我国也编制了中国世 纪议程 , 表述了当代中国 的可持续发 展 战略 , 提 出 了促进 社会 、 经 济 、 资源 、 环 境协调发展的 一系 列政 策 、 措施和行动计划 , 力求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 色的 可持续发展道路 。 本文主 要对可持续发 展与哲学的 关 系作一些探讨 一 、 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从 自然界的演化 史 来看 , 地球环境的变 化 始于 生命的 出现 。 然 而 , 对于自然界影响最大 的

3、则是 人类 的诞生 。 随着人类的起源 和发展 , 自然界就不再是与 人 无关的 “ 纯粹 ” 自然界了 ,“ 外在 自然 ”不 断被 人类 的实践活动所 改造 , 被 打上人的意 志 的印记 , 日益转 化 为 “ 人化了的自然界 ” 社会进人工业 文 明阶段以 后 , 人类活动对 自然 界的作用起了质 的变化 , 出现了 生 态环境持续恶化 、 地球增温 、 臭氧层破坏 、 酸雨侵 蚀等现象 , 人类的 生产和生活面 临了能源危 机 、 资源 危机 “ 一这一切表明 , 人与自然 矛盾 双方的尖锐 对 立已到了威胁人类生存 , 甚至可能毁灭人类 的地步 。 人类与 自然的矛盾 的激化 ,

4、人类所面 临 的阅境和 生 存危 机 , 迫使人类不得 不考虑造 成 这一些现 象的根 源 , 反 思 人类社会的生 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 反思 人类 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 的模式和道路的利 弊 。 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 展 , 为了人类社会的世代 延续 , 人类必然要同时进行两方面的生产 , 即社 会物 质财富 、 精神财 富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 。 今天人 类终于发现 , 生产观和发 展观 必 须 有一个根本的转 变 , 生产和发展 必须是可持续的 , 即生产和发 展 既要 满足 当代人的需求 , 又要考虑后代满足他们 自身的 需求 并且一 部分 人的 发展不应损 害另 一部 分人的 利益而

5、任何以牺牲其他 人 、 其他国家和 地区 、 以及 人类后代生存和发 展 的利益为代价的社会发 展 和经 济 发展模 式 都 是不可持 续的 , 并最终将导致发展的 停滞和人类的灭亡 。 可持续发展 的核心是 发展 。 发展是人类满足 自 身需 要 的努力的全 部过程和结果 , 只 要 人类继续存 在 , 发 展就 不 会 停止 , 离开 发展 , 可持续发 展 就无从 谈起 。 面对困境和危机 , 可持续发展观既 反对要求停 止经济发展 , 以便 维持目前的状态 , 避免人类进一步 陷人困境的悲观主 义态度 , 又 反对 盲目认为一 切问 题都将在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过程 中烟消云散的虚幻 的

6、乐观 主义 态度 。 它强调 , 人类所面临的一切 问题在 社会和经 济的 发 展 过程中产生 , 也 只有在社 会和经 济的发展过 程中去寻 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其基本思 想就是强 调社会可持续性 、 经济可持续性 、 生态可持 续性和资源可持续 性的和谐统一 、 协调发展 。 然 而 , 人类要真正走上 可持续发展 之路 , 还应该 树立以下 一些正确观念 , 或者说 , 以下一 些 观念构成了可持续 发展 观 的哲学 基础 。 首先 , 人们应树立 正 确的自然观 , 必 须坚持人是 自然 界 长期发 展的产物 , 人从属 于 自然 界的正确观 念 , 坚持自然 界是人类生存和发 展 的基础

7、的正确观 念 。 事实上 , 早 在人类诞生之前地球已存在 , 伟大的 科学家达尔文 等人以各种科学资料证明了人是动物 长期 发 展的结 果 , 现代人类和现代猿类有共 同的 祖 先 。 恩 格斯则抓住了劳动 的本质 , 证明了正是 劳动促 进了生物进化 和社会 进化的双 重 过程 , 最终实现了 从猿 到人 的转变 , 而且自然 界为人 类 提 供了社 会生 活和社 会生产的 一 切 物质资源 , 同时 也奠定了人类 精 神生活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基础 。 其次 , 我们应该 树立正确的主体观 。 所谓主体是 指 处 于 一定 社 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 的人 , 包 括个 人 、 群体和 整个

8、人类 。 我们应该认识 到主体具 有 自然 性 、 意识 性 、 实 践性和社会 历史性四个特征 。 我们在 强调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 的产物 , 人从属于自然的 同时 , 也不应 该忘 记 人 所具有 的实践性和 主观 能动 性 。 我们既要反对认 为 人完全被动地制约于自然界 , 不 得 “ 跨越雷 池 半步 ”的形 而 上 学唯物主义 的观 点 , 又 要 反 对 认 为人可超越 客观规 律 的制约 , 随心所欲 地 创造一切 的 唯 心主义观 点 。 实际 上 , 人是 一切 经济 活动和 社会活动的主体 , 人类所面临 的 问题主 要是 由于人类自身的 活动和自身的发展 引起的 , 它

9、根源 于 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 解铃还 得系铃人 。 我 们只要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积 极探索客观世 界的 规律性 , 并以客观规律来指导 人类的实 践 活 动 , 正确 处理人与自然界以及人与人 之 间 的各种关系 , 就必 定 能实现中国世纪议程明确规定的 目标 “ 建 立可持 续 发展 的 经济体系 、 社会体系和保 持与之 相 适 应 的可持 续利用的资源 和 环境基础 ”, 必定能实现 整个人 类的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再次 , 树立 正确的价值观 。 所谓价值 , 是 客体所 具有的能满足主体需要 , 或对主体有用 、 有效益的一 种特性 , 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利益

10、关系 。 从可持续发 展 的意 义 出发 , 我 们应摒 弃把自然 界单纯当作客体 与对象 物的形而上 学观点 , 而应坚持人与 自然 相互 作用 、 和谐统一 的辩证关系 。 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不 仅应表现为自然 界 为人类 提供生存场所 和各种物质 资源 , 满足 人类生存和发展 的需要 , 更应表现 为人类 自身对自然的存在和发展负有不 可推卸的责任和道 义 , 并 为自然界的平 衡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 在人与 自然 的价值关系的评价方面 , 应从 自然对 人类所作 的奉 献 , 和人类对自然的责任和贡献两 个 方面进 行 评价 , 并以后者为主要标准 , 即只有人类对自然 的存 在和

11、发 展作出持续的 、 应有的贡献 , 才有资格向 自然 索取相 应的报酬 , 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 展 的需要 。 第四 , 人们应树立正确的道 德观 。 所谓 道德 , 是 指 调 整 人们 之间以及个人 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的行 为 规 范的 总和 。 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出发 , 今天我们 应推广道 德 的外延和内涵 , 至少应 从以下四个 方面 来规 范人们的行为 。 第一 , 在国际社会上 , 应规范每 个国家 、每 一地区和个人的行 为 , 强调代内平等 。 任 何国家 、 地区和个人都应 注 意横向协调 发展 的公 平 性 , 不能以损害其他国家 、 地区和个人的发 展来谋求 自身的发

12、 展 , 特别是 不能以牺 牲发 展中国家和地区 的利益为代价来求得自身的发 展 。 在 “ 只有 一个 ”地 球 的前提下 , 在环境资源有限的条 件下 , 任何国家 、 地区和个人 对其他国家 、 地区和个人 的发展 的伤 害 , 都是对地球 、 对环境的伤害 , 任何伤害行 为都将从 伤 害他人开始 , 以伤害 自身而 告终 。 第二 , 从人类世代 延续的角度看 , 应规范每一代人的行为 , 强 调代际 间 平等 。 每一代人都应 注意纵向协调发展的公平性 , 不 能以牺牲人类后代生存和发展 的利益为代价来求得 自身的发展 。 任何一代人 如果 不能为其后代 提 供至 少相 同的发展条

13、件 , 都有悖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 第 三 , 人类应 “ 平等 ”对待地 球上的一 切生物 , 自觉 维 护 生物多样性 。 所谓生物多样 性 , 是 指 地 球上所有动 物 、 植物 、 微生物的物种 多样 性和它们的遗传 及变异 多样性 。 人们应认识 到 , 地球不 仅仅属于人 类 , 同样 也 属于其他生物 。 生物多样 性是人类社 会 赖以生 存 和发 展的基础 , 这 不仅为人类提供生存 不可或缺的 生物资源 , 也 为人类不断提 高生 活质量提供物质保 证 。 维护 自然 万物的生存权 , 就是维 护人类自身的生 存权 。 丧失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生物多样 性 , 意味 着

14、人类走向末日也为期 不 远了 。 第四 , 人类应 抛弃 “ 人是自然主人 ”, 人是 自然 的 征 服者和统治者的错 误观 点 , 强 调以人与 自然 的和谐统一 、 协调 发 展 、 共 同进化 的原则规范人类的行 为 。 人类具有 能动性和 受动性两种属性 。 人类懂 得按 任何一种尺度来进行 生产 , 懂得 怎样处 处把人 的 内在尺度运用到 对 象上 去 , 这是 人 对 自然的能动性的表现同时人既从属于 自然 , 又在本质上是一 切社会关系 的总 和 , 是 社会的 产物 。 人的任何活动既受其自身生 理 、 价值观念 、 理 论观点 、 认知结构 、 思维方 式以及 意 志 、

15、情感 、 直觉 、 灵感 等主观因素的制约 , 又受 自然界 客观规律的制 约 , 这是人类对自然的受 动 性的表现 。 恩 格 斯曾指 出 “ 我们不 要 过分 陶醉于 我们 对 自然界的胜利 。 对 于每一次这 样 的胜利 , 自然 界都 报复了我们因 此 , 我们必须 时 时记住我们统 治自然 界 , 决不像征 服 者 统 治异民族一样 , 决不像站在 自然界以外的人 一 样 相反 地 , 我们连 同我们的肉 、 血 和头脑都是 属于自然界 , 存在于自然 界 的 , 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 统治 , 是 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 , 能够认识和正 确 运用自然规律 。 确他还指出 “ 自然

16、界 中无生命物 体的交 互作用包 含着和谐的 冲 突活 的物体的交互 作用则既包 含着有 意识和无 意识的合作 , 也 包含 有 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斗争 。 因此 , 在自然 界中决不允许 单单地 把片面的 斗 争 写 在 旗帜上 。 ”人 类 与 自然 的关系也 是既有斗争又有合作的关 系 , 仅仅强调 斗 争或仅仅强调合作的观 点都是 片面 的 。 从可持续 发 展的 意 义看 , 人类与 自然的关 系 , 合 作是主要 的 , 斗 争是次要的 , 唯 有这 样人类社 会和经济的持续 发展 才有可能 。 如果斗争始 终 占据主导地位 , 则人类与自 然的统一体终将 破裂 , 人类也必将走向毁灭 。 在道德评价 问题上 , 其客观标准应该是凡是 有 利于其他国家 、 地区和个人的发展行为 , 凡是有利于 人类后代发展需求的行为 , 凡是有利于人与自然的 和谐统一 , 协调 发 展 , 共 同进 化的行 为 , 就是道德的 反 之 , 则是不道德的 。 二 、 人与 自然 的和谐统一与共同进化 可持续发展的必 由之路 人类要 真正走 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