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课设音响放大器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104071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电课设音响放大器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模电课设音响放大器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模电课设音响放大器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模电课设音响放大器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模电课设音响放大器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电课设音响放大器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电课设音响放大器讲解(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音响放大器的设计与仿真实现一、 实验方案1.1电子混响采用MN3200系列电子混响延时器MN3200系列芯片在市场上易购得且价格便宜,尽管需要的元件多些。相比之下,方案一的实践操作性更好,选择方案一更为合理。1.2主要部分的设计方案方案选择方案一:话音放大级、混合前置放大级、音调控制放大级各用一个UA741,功率放大级用LA4102。 方案二:话音放大级、混合前置放大级、音调控制放大级共用一个LM324功率放大级用LA4102。 比较选择:由于多级放大各级信号会互相产生干扰,合理布线,把级与级间的距离拉大是减小信号干扰的好方法,此时方案一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每一级各用一个UA741电路元件增多,

2、电路板面积就会增大,不但不美观也不经济。方案二中LM324是四运放集成电路,电源电压范围宽,静态功耗小,可单电源使用,价格低廉、放大效果好,话音放大级、混合前置放大级、音调控制放大级共用一个LM324电路元件少,占用电路板面积小,不仅美观而且经济。二、 单元电路的设计与参数计算2.1话音放大电路的设计由于话筒的输出信号一般只有5mV左右,而输出阻抗达到20k(亦有低输出阻抗的话筒如20,200等),所以话音放大器的作用是不失真地放大声音信号(最高频率达到10kHz)。其输入阻抗应远大于话筒的输出阻抗。电路原理图,电压放大倍数Av仅由外接电阻R11和R12决定:Av=1+R12/R11按要求该级

3、的放大倍数Av =8.5,器电路原理图如图2.1所示。 图2.12.2混合前置放大级 Av =(V1R22/R21+V2R22/R23)根据整机增益分配可知,要使话筒与录音机输出经混响级后的输出基本相等,要求R22/R21=3,R22/R23=1,所以选择R22=30K,R21=10K,R23=30K耦合电容C21、C22,C23采用10uF的极性电容。2.3音调控制器音调主要是控制、调节音响放大器的幅频特性,理想的控制曲线如图2.3.1中折线所示。 图2.3.1图中,fL1表示低音频转折频率,一般为几十赫兹;fL2(等于10fL1)表示低音频区的中音频转折频率;f0(等于1kHz)表示中音频

4、率,要求增益AV0=0dB;fH1表示高音频区的中音频转折频率;fH2(等于10fH1)表示高音频转折频率,一般为几十千赫兹。由图可见,音调控制器只对低音频与高音频的增益进行提升与衰减,中音频的增益保持0dB不变。因此,音调控制器的电路可由低通滤波器与高通滤波器构成。由运放构成的音调控制器,如图2.3.2所示。这种电路调节方便,元器件少,在一般收音机、音响放大器中应用较多。下面对该电路原理进行分析。图2.3.2中 RP1是为低音调节,RP2为高音调节,通过运放LM324的负反馈,实现高音和低音最大正负20dB调节。设电容C1=C2C3,在中、低音频频区,C3 视为开路,在中、高音频区,C1、C

5、2视为短路。(1)当f f0时,音调控制器的低频等效电路如图2.3.3所示。其中,图(a)所示的为RP1的滑臂在最左端,对应于低频提升最大的情况;图(b)所示的为RP1的滑臂在最右端,对应于低频衰减最大的情况。分析表明,图(a)所示的电路是一个一阶有源低通滤波器,其增益函数的表达式为 图2.3.2(231)式中,1=1/(RP1C2),2=(RP1+R2)/(RP1R2C2)图2.3.3当ffL1时,C2可视为开路,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视为虚地,R4的影响可以忽略,此时电压增益 (2.3.2)在f=fL1时,因为fL2 =10fL1 ,故可由式2.3.2得(2.3.3)此时电压增益相对AVL

6、下降3dB。 在f=fL2时,由式(11)得 (2.3.4) 模此时电压增益相对AVL下降17dB。同理可以得出图(b)所示电路的相应表达式,其增益相对于中频增益为衰减量,最大衰减量为 (2)对于高频区,C1、C2可视为短路,作为高通滤波器,等效电路如图2.3.4 图2.3.4可简化为以下电路,如图2.3.5所示。 (c) (d) 图2.3.6图(c)为RP2的滑臂在最左端时,对应于高频提升最大的情况;图(d)为RP2的滑臂在最右端时,对应于高频衰减最大的情况。 分析表明,图(c)所示电路为一阶有源高通滤波器,其增益函数的表达式为 (2.3.5)式中,当ffH1(w fH2时,3视为短路,此时

7、电压增益:AVH = (RaR3)/R3 。同理可以得出图(d)所示电路的相应表达式,其增益相对于中频增益为衰减量。根据音响放大器的设计技术指标,要使AVL=AVH20dB,结合AVL的表达式可知,R1、R2,RP1不能取得太大,否则运放漂移电流的影响不可忽略,但也不能太小,否则流过它们的电流将超出运放的输出能力。一般取几千欧姆至几百千欧姆,RP1最大只能取470K,R1、R2取47K,则AVL=(RP1+R2)/R1=11(20.8dB),C=1/2RP1fL1=0.008uF,取标称值0.01uF,即C31=C32=0.01uF。又R1=R2=R4=47K,则 Ra=3R4=30k,R3=

8、Ra/10=13k.C3取470pF,由于在低音时,音调控制电路输入阻抗近似为R1,所以级间耦合电容可取C1=C2=10uF。WW2.4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功率放大器(简称功放)的作用是给音响放大器的负载RL(扬声器)提供一定的输出功率。当负载一定时,希望输出的功率尽可能大,输出信号的非线性失真尽可能地小,效率尽可能高。 图2.4.1功放的核心是LA4102,图2.4.1所示的为LA4102的内部电路。LA4102接成OTL形式的电路如图2.4.2所示。 图2.4.2RF、CF与内部电阻R11组成交流负反馈支路,控制功放级的电压增益AVF,即 (2.4.1)由其内部电路知R11=20K,按性能指标

9、AVF=30倍,所以RF应取650。CB为相位补偿电容。CB减小,带宽增加,可消除高频自激。CB一般取几十皮法至 图2.4.3几百皮法。CC为OTL电路的输出端电容,两端的充电电压等于VCC/2,CC一般取耐压值远大于VCC/2的几百微法的电容。CD为反馈电容,消除自激振荡,CD一般取几百皮法。CH为自举电容,使复合管T12、T13的导通电流不随输出电压的升高而减小。C3、C4可滤除纹波,一般取几十微法至几百微法。C2为电源退耦滤波,可消除低频自激。综合有关资料可按电路图2.4.3中各元件的参数选择各元件参数。2.5电子混响延时器电子混响延时器是用电路模拟声音的多次反射,产生混响效果,使声音听

10、起来具有一定深度感和空间立体感。模拟混响延时电路的组成框图如下4-3图所示。其中电路BBD称为模拟延时器,器内部有由场效应管构成的多级电子开关和高精度存储器。在外加时钟脉冲作用下,电子开关不断地接通和断开,对输入信号进行采样、保持并向后级传递,从而使BBD的输出信号相对于输入信号延迟一段时间。BBD的级数越多,时钟脉冲的频率越高,延时时间越长。BBD配要有专业专用的时钟电路,例如,MN3102时钟电路与MN3200系利的BBD配套。 电子混响延时器产生电路其优点是,在一个音响电路中可以产生很好的音响混合效果,使音响发出来的声音具有动听悦耳的效果。缺点,在这个过程中失真度相对而言会加高,同时在电

11、路方面还要配带自己已经所定的延时时钟电路。在电路方面也比较复杂,在电路调试方面带来很多不好的地方。所以本次设计中不采用延时放大器。而是通过一个RC低通滤波器来提高音量,经过一些简单的电路来达到混响的效果。其框图如图2.5.1所示。 图2.5.1三、 单元电路的仿真3.1话音放大电路的仿真按图3.1.1连接好电路,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电路中的电阻和电容的具体数值,便将其保存成电路文件。 图3.1.13.1.1 输出波形测试其仿真波形图如图3.1.1所示。 输入波形:输出波形: 图3.1.13.1.2 动态指标Av的测试在电路的输入端输入信号频率为1Khz的正弦波,调整输入信号的幅度,使输出电压Vo不

12、失真,讲测试结果填入下表,并与理论值比较表3-1 语音放大器放大倍数的测试结果/mv/mv(实测)10k75k542.4638.58.49261084.9418.494120169.8778.49435结论:仿真实测值与理论值基本相符.3.1.3 幅频特性的测量将频率特性测试仪接入电路,根据上,下限频率,的定义,当电压放大倍数的幅值下降3dB时所对应的频率即为电路的上,下限频率,将从测试结果填入下表话筒放大器的频率上下限测试话筒放大器上,下限频率的测试结果频率测量值9557KHZ19.453Hz3.2 混合前置放大器3.2.1电路设计 按图3.2.1连接好电路,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电路中的电阻和电容的具体数值,便将其保存成电路文件。图3.2.1 混合前置放大电路仿真图幅频特性的测量:特征频率特性测试仪接入电路,根据上,下限频率fh, fl的定义,当电压放大倍数的幅值下降3dB是所对应的频率几位电路的上,下限频率,讲测试结果填入表3-2-2图3.2.2 混合前置放大器的频率下限测试图3.2.3 混合前置放大器的频率上限测试表3-2-2 混合前置放大器上下限频率的测试测量值201.132KHZ2.412Hz3.3音调控制电路3.3.1电路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