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学核心知识要点解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099772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5.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藻学核心知识要点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海藻学核心知识要点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海藻学核心知识要点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海藻学核心知识要点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海藻学核心知识要点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藻学核心知识要点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藻学核心知识要点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藻学是研究海藻有机体的形态、构造、生活现象、生长规律、生活史等,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学科。第一章 绪论1、经济品种绿藻 礁膜 石莼 海葡萄 褐藻 裙带菜 海带 羊栖菜 红藻 紫菜 石花菜2、海洋植物的组成 高等植物 极少量。受到海洋的深度,潮流、海浪等冲击以及海水盐度、温度等环境条件的限制。局限在河口、海湾、潮间带、浅海或滨海湿地等有限的海域。大米草、大叶草、红树、木榄、秋茄、喜盐草。 低等海藻 海洋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藻类低等:孢子繁殖(孢子植物)、不开花、不结果。种类:24 000种(已记载)。命名:Algae(林奈,拉丁名)。分布:藻类有水的地方(潮湿的地方);海藻生长在海洋中,种类多

2、、产量大、经济价值高。 具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自养生活的无维管束、无胚的低等植物。3、藻类的分类 我国藻类学家根据细胞学和形态学把藻类分为12个门(海藻11个门)4、海藻与海洋环境 海藻的生存、分布空间受海洋物理、化学环境、海底地质以及海洋生物物种之间斗争等因素的限制 海水温度:影响海藻生存的最重要的环境因子 日光(光强、光质):海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质的能源。 海水中的溶解盐:营养物质 海底地质:限制海藻分布 潮汐:对潮间带海藻有显著地限制作用 海流:带来营养,带走孢子 浮游动物的摄食压力5、海藻的重要性海洋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保证海洋生态系统的正常、持续运转。

3、在全球CO2的循环过程中起调节和泵的作用,影响全球气候。释放O2保障海洋动物、需氧细菌等生存。通过吸收和同化海水中的有机质,加速海水自净,影响海水的透明度和颜色。n 红藻 内层纤维素; 外层主要是藻胶质(琼胶、卡拉胶和海萝胶)n 绿藻 内层纤维素 外层果胶质,几丁质(刚毛藻属)n 褐藻 内层纤维素 外层褐藻胶7、经济价值 提供食物/药品/原材料等。藻胶原料 琼胶、卡拉胶、褐藻胶8、海藻学 海藻的形态、构造、生活现象、生长规律、生活史,以及海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藻类学 藻类的形态、生理、生长发育、生态和分类。9、分类依据: 1)细胞壁的结构及所含成分 2)色素成分及其光合作用产物 3)鞭毛类型、

4、数量和着生的位置4)生活史类型 单体型生活史:单体单倍体,衣藻单体二倍体,鹿角菜双单体型生活史:同型世代交替,石莼、浒苔异型世代交替,紫菜、海带 5)紫菜里面:分裂式10、藻类细胞结构:1)细胞质 无色、透明状的胶体,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类化合物(基本成份)、碳水化合物(贮藏物质)、无机盐。60-90%的水分2)细胞器-液泡、细胞核 液泡 幼年:细胞质充满细胞 成年:细胞质中形成各种大小不同的空泡,其内贮存着泡液 随着液泡增大,细胞质被挤向四周而紧贴着细胞壁 细胞质的运动 生命活动的表现,两种方式(回转式循环式) 回转式流动(蕨藻):细胞质在大液泡的周围向一个方向回旋运动 循环式流动(羽纹藻)

5、:常见于含数个液泡的细胞中,细胞质各支流沿不同的液泡流动,方向有时相同,有时不同,速度也不一致。 细胞核 在生命活动中起重大作用。活细胞中难发现,需要固定和染色才显示。 蓝藻门藻类细胞中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只有核质(构成核的物质)。核质集中在细胞质的中央,形成中央体。中央体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的界限。原始状态的核一般藻类细胞含一个细胞核。多核细胞:松藻属和羽藻属等藻类。细胞核的结构: 核膜:双层,有间隙,将细胞核和细胞质隔离 核质:核内无色透明的液体,由于含有极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核酸物质,故又称染色质。主要成份为DNA和RNA核仁:圆球状,一般1-2个。色素体 藻类植物细胞内色素体的形态、所含色素体

6、的数量以及在细胞内的分布等变化,都是朝着更有利于吸收光能、增强光合作用能力的方向发展。 低等:一个大型的、轴生的色素体。 高等:数量增加,侧生分布。 线粒体 除蓝藻细胞外,都有。 高尔基体 在真核藻类中普遍存在。其数量和形状与细胞生长机能有密切的关系。与细胞内物质的贮存和转运有关。合成植物细胞壁的果胶和纤维素内质网 分隔、支持细胞质。利于进行各种生化反应。表面有核糖体(蛋白合成)。鞭毛 由细胞表面伸出的、能运动的“器官”。运动型藻体和生殖细胞(除卵和不动精子外)。9+2。按鞭毛丝分为茸鞭形尾鞭形。 “茸鞭形”鞭毛 沿其长轴伸出许多柔细的绒毛状附属物 单茸鞭形:鞭毛丝在鞭毛上单向排列 双茸鞭形:

7、双向排列“尾鞭形”鞭毛 鞭毛上没有鞭毛丝 3)构造十分简单 无根茎叶的分化11、海藻的形态特征和多样性 1)形态各异,大小悬殊(几微米到60米以上)。 2)单细胞、群体和多细胞。12、生活史及世代交替 1)生活史:任何一个有生命的个体从其生命开始到结束的过程,包含生物个体发育变化的全过程 2)世代交替:具有有性生殖能力的海藻物种的生活史中出现了两种核相不同的藻体,且在生活史中有规律地互相交替出现(单倍的配子体藻体双体的孢子体藻体)13、有性生殖 1)非接合生殖 多细胞生物及单细胞生物的群体,由特化的单倍体细胞(配子)进行有性生殖。分为融合生殖或单性生殖。 2)接合生殖 某些真菌,细菌,绿藻和原

8、生动物,有性生殖由个体直接进行,两个细胞互相靠拢形成接合部位,并发生原生质融合而生成接合子,由接合子发育成新个体。14、生长方式: 1)顶端生长 分生细胞位于藻体顶端,具有一明显的圆顶型顶端细胞,由它横分裂或斜壁分裂形成分裂节,每一分裂节再继续分裂形成围轴细胞或原始围轴细胞。 2)散生长 藻体结构简单,大部分无明显的组织分化,各部分的细胞均有分生能力。分生细胞不集中在叶状体的某个部位,而是散生的。 3)居间生长 分生细胞在柄部和叶片之间或位于分枝基部 4)毛基生长 生长点位于单列的分枝丝体基部,即藻毛基部 5) 边缘生长 膜状体的皮层细胞具有表面向四周生长的能力,也成为表面生长。只进行平面扩展

9、的生长方式第二章 海藻的生态1、海洋生物生态区划分 陆地与海洋交界处,通称为海岸,有五种类型。沙砾港湾海岸淤泥滩港湾海岸大河口和淤泥质平原海岸珊瑚礁海岸山地悬崖海岸。2、海洋的生态区域潮间带浅海区深海区 1)潮间带 位于大潮期间潮水涨得最高的水面和退至最低线之间的地区 潮上带高潮带中潮带低潮带朝下带 潮间带的海藻适应能力强 适应不同的地质环境。适应潮水涨退和露空的影响。 原因 细胞质的浓度高,细胞膜渗水性小,故脱水难 原生质多,液泡小 细胞质与细胞膜的扩张和收缩协调得较好 原生质具有耐干性 2)浅海区 潮间带以下深至200米的海区。环境变化小。鱼类浮游动植物。渔场。 绿藻、红藻和褐藻也有生长,

10、分布与光线的透射有关系 3)深海区 2004000米。光线投射不到,水温也很低。没有海藻生长。3、海藻的生态因子=光照温度盐度pH值潮汐波浪 1)光照 植物海藻在没有阳光条件下是不能生长发育的。 叶绿体(色素体)必须吸收太阳辐射能,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供植物生长发育。 绿藻类喜欢生长在高潮带地区,光照越强则生长越旺盛,颜色也深。在弱光下则不利于它们的生长发育。 a、光线影响孢子和配子的释放 孢子的萌发要有足够的光照,在弱光下萌发较差,甚至停止发育而呈休眠状态。 b、海水的光照要比陆地差,即使是海水表层的光线也要比空气中的少。光线透射入海水受各种光波波长的支配,也受海水及悬浮颗粒的吸收

11、和散射作用的限制。c、日光光线的性质据光谱成份的性质分类可见光:红、橙、黄、绿、蓝、青、紫不可见光:红外光(长波)和紫外光(短波)。 海水环境对各种不同波长的光线的吸收和散射是不同的。波长长的光线容易被海水吸收掉。10深的水中吸收:红橙黄内湾。河口变化大:台风洪水(接近淡水)一般情况(广盐性藻类,浒苔、紫菜和鹧鸪菜) 4)pH值 略偏碱性;季节区域不同,夏天(T升,光合强,CO2H+下降,pH升,碱强);冬天相反,pH下降。溶氧量高,pH高;溶氧量低,pH低。 5)潮汐 海藻在潮间带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潮汐其露空时间不同。 6)波浪 内湾风浪小,外海风浪大。好浪:紫菜/海萝怕浪:礁膜/

12、浒苔。风浪大的地方:孢子附着能力强养分交流快,有利于营养吸收4、藻类的生活方式浮游生活型(衣藻)底栖附生漂流(漂浮马尾藻)水底固着(具固着器的多细胞的大型海藻)共生、寄生。 1)浮游生活型:具鞭毛的:自由游动不具鞭毛:连成各种形状的群体,增加漂浮能力或通过增加表面的体积以适应浮游生活。第三章 绿藻门一、绿藻门1、绿藻的形态 1)单细胞体能动,具鞭毛不能动,无鞭毛 2)单细胞群体具鞭毛(四胞藻,团藻)无假鞭毛(科氏藻) 3)丝状体(藻体细胞向一个方向分裂,细胞上下互相衔接,形成丝状体)单条(丝藻属)分枝(刚毛藻) 4)膜状体(细胞向多个方向分裂)叶状(石莼属)管状(浒苔属) 5)异丝体(匍匐部和

13、直立部)内枝藻属、孢根藻属 6)管状多核体(藻体增大,含多个细胞核) 多核细胞分离分裂为多细胞多核体and单细胞多核体(羽状,分枝伞状蕨状圆柱状扇状掌状)2、特殊绿藻的细胞学特征 1)淀粉核 和淀粉的形成有关:暂时贮存光合作用的早期产物。存在于叶绿体上,可随细胞进行分裂。强粘性的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具有薄层的构造 2)造粉白色体 功能 淀粉核,存在于无淀粉核的种类中。 3)伸缩泡 绿藻体内水分调节细胞器,是一种能做节奏性伸缩的液泡,兼有排泄功能。位于鞭毛的基部附近。海产的种类中没有。 4)眼点 橘红色,位于细胞的前端,靠近鞭毛基部。能感受温度和光的刺激,是具色素而有感光功能的构造。3、生长

14、方式和固着器散生长、不明显4、绿藻的繁殖 1)营养繁殖 藻体断折或碎裂后的小段或碎片藻体边缘形成芽状突起,与母体分离 2)无性繁殖 根据所形成孢子的性质(三种)a 游孢子:具有鞭毛能游动,无细胞壁(营养细胞游孢子囊释放多个游孢子) 形成在夜间,黎明时放出分泌粘质,由前端附着于基质,失去鞭毛、形成细胞壁后萌发为新藻体形成:常见营养细胞直接转换,有些会形成孢子囊再形成游孢子。一般一个游孢子囊内形成多个游孢子。 b 不动孢子:无鞭毛、具细胞壁。 c 厚壁孢子:不良环境,细胞壁加厚。环境变好,释放游孢子。 3)有性繁殖 两性配子结合的过程。 a配子:配子囊产生,分游动配子和不动配子。单倍体,单核,通常无细胞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