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标本制作的发展汇编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099285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标本制作的发展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动物标本制作的发展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动物标本制作的发展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动物标本制作的发展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动物标本制作的发展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标本制作的发展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标本制作的发展汇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物标本制作论文姓名:张金宝学号:P092114136学院: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动物医学班级:2009级(2)班 时间:2010年12月28日 星期二动物标本的制作发展摘要 本文介绍了背面显示脊髓与脊神经标本的制作,精心设计、加工成能从背面展示脊髓与脊神经前后根、脊神经节及脊神经分支的位置和邻接关系的标本。此法制作的标本外型美观,内部结构显示清晰,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使学生对重点难点一目了然,保证了解剖教学质量。关键词 脊髓;脊神经;标本制作;背面显示; 骨关节;设计与制作;素质教育;肌 骨骼 收缩 大鼠脊髓位于椎管内,上达枕骨大孔与延髓相接,下至第一腰椎下缘水平。脊髓与脊神经出椎间孔的

2、相对位置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笔者采用后位去椎弓法原位显示脊髓与脊神经的陈列、示教标本制作。该标本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脊髓的位置、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等知识点较易理解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起到了积极作用,现将其制作方法介绍如下:1材料为了陈列标本的美观,尽量选用经甲醛液体固定1年以上的尸体1具(8岁左右的童尸最好,易搬动和装瓶)。另备器械:解剖刀、剪、镊子、骨凿、咬骨钳等。2.制作方法2.1显示椎弓部分选好材料后,去除四肢,平腋窝横断上肢和平会阴横断下肢。将标本材料俯卧在标本制作台上,颈部垫一块木枕,然后沿后正中线上达枕外隆突下缘水平,下至尾骨下缘水平作纵行切开。头枕部

3、、颈部左右两侧分别距离后正中线旁开4cm切口,背部左右两侧分别距后正中线旁开8cm切口。翻开该范围内的皮肤、皮下组织,切除其深层肌肉,项韧带、肋横韧带、肋横突上韧带和肋横突外侧韧带等结构1。2.2去除椎弓部分用骨凿从颈椎开始,在椎体正中线的两侧,沿着双侧椎间孔的背侧平面上冠状凿开,把双侧椎间孔的背侧平面之间的椎弓去掉(相当于双侧上下关节突之间的椎弓)。为了避免损伤脊髓和硬脊膜,在冠状切面凿开椎弓时最好掌握其深度。用镊子去掉凿开的椎弓,充分暴露脊髓。修整软组织和骨组织时,软组织用刀、剪等处理2,骨组织用咬骨钳和骨凿处理。同时将椎间孔处的软组织修洁干净。将其通过椎间孔的脊神经显示出来。2.3显示脊

4、髓与脊神经用上述同样的方法自上而下逐一地把每个椎体相应部分的椎弓去掉,小心翼翼地沿正中线依次打开硬脊膜、蛛网膜一直到显露出脊髓、31对脊神经以及马尾和终丝,将其修剪干净3。2.4标本的修整与保存标本制作后期,将显露出来的结构进行反复修剪,然后把制作好的标本放入15%左右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漂白45d,再放入细流水中浸泡放氧,再置于常温室内晾至表面微干,而后涂上明胶并标号,最后将标本置于与标本大小相适应的有机玻璃瓶内,加10%甲醛溶液密封保存4。3.注意事项及制作体会主要注意事项有:制作此标本操作要小心仔细,在处理第一颈神经、马尾以及终丝等时动作要轻柔。在凿开椎弓时,用力不宜过猛,以免损伤脊髓与脊神

5、经。尤其是去除上部颈段椎弓时,更应加倍小心。在选用尸体材料时,童尸最佳,因为童尸的椎骨无机成分相对较少,质地较软,易操作。经上述方法制作的标本结构完整、层次清楚、位置明了,制作过程简单、方便、较完整地暴露脊髓与脊神经的位置关系,有利于连续观察脊神经的组成,并且避免学生在解剖学学习过程中出现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分离的现象,充分了解神经系统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在教学工作当中,学生对神经系统的了解分为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两部分,对两者之间的联系是非常模糊的。此标本能直观立体地解决问题。使学生对重点难点一目了然;同时对解释一些临床症状和麻醉的定位也具有实际应用意义。解剖学作为重要的形态学科,在医学教育中扮演

6、着重要的角色,然而该课程名词繁多,内容枯燥且逻辑性不强。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乃至医学教育质量的关键之一。我教研室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已经完成运动系统学习的大学一年级学生,举办骨关节标本的设计与制作培训班,培训效果良好。现将具体操作及效果分析如下。1教学内容与方法培训班参加人员为我校已经完成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学习的大学一年级学生,自愿报名,自主选择欲制作的标本。设计与操作培训班的组建如下:学生分组。分四期举行,每期29人,每期13组,每组23人。材料来源。从消毒处理过的废旧尸体上取材。时间安排。每周一至周五下午4:306:30的课余

7、时间。内容及要求。每小组在两周内任意选择完成肩、肘、髋、膝、手、足、脊柱等部位中的任意三个关节标本的设计与制作,由专门的教师负责指导。每期操作结束后,学生以写出心得体会的方式来反应举办此操作班的效果。标本统计。经过学生精心设计与制作,共计完成标本164个,其中肩关节18个,肘关节23个,手关节14个,足关节18个,髋关节9个,脊柱28个,膝关节28个,下颌关节6个,其它标本30个。培训结束后共上交心得体会112份。 2教学效果分析 2.1 巩固了理论知识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内容繁多,学生中大多数是通过死记硬背来记忆,这种记忆方式存留时间不是太长。但通过这次实践操作,化被动为主动,可以亲

8、身体验学习和掌握所学的解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操作过程中,同学们通过相互探讨,查阅资料,以巩固和拓展所学的解剖学理论知识;通过所学理论,结合挂图和模型来设计和制作标本,使所学的知识得到了演绎和归纳。2.2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标本的设计和制作采取老师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和制作相结合的方式,在操作过程中充分给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表现的机会,这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实践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操作过程中我们也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如讲解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皮肤切口的选择及切割的力度,对神经和血管的处理技巧等。 2.3消除了对解剖学课程的抵触情绪多数学生进入医

9、学院校后对尸体充满好奇和恐惧,对刺鼻的福尔马林气味不很适应。在操作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视尸体为被术者,讲解尸体来之不易和尸体捐赠者的崇高精神,要求学生尊重它、爱护它和珍惜它,让学生领会医学事业的至高无上,要求学生平时培养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和高尚的医德医风。在操作过程中力除心理障碍,少一份恐惧,多一份敬佩。2.4倡导了资源节约经过学生们精心的设计与制作,使现有的废旧尸体得到了再利用,把制作的标本再次运用于实验教学中,不仅使制作者很有成就感,而且满足了教学需要,增加了实验室骨关节标本的储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节省了实验室开支。在实现教学与资源良性循环的同时,也顺应了节约型社会的潮流。骨关节标本的设

10、计与操作培训班的举行,适应了高校综合素质教育的需要,既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树立高尚医风,培养过硬的医技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变废为宝,为教研室今后骨关节的教学示教创建了一个很好的素材库。标本制作班的开展,给我们解剖学教学工作者一个启示:只有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但由于在评价前没有设计好操作的计量评价指标体系,仅从标本制作的数量和质量及上交的心得体会等方面给予定性判断,尚无法提供更加有力的客观量化标准,这些有待进一步细化研究。骨骼肌收缩的效能是产生张力或发生缩短,取决于骨骼肌的收缩能力1.目

11、前,关于骨骼肌收缩能力的研究,常用的方法为在离体条件下刺激所支配的神经或肌肉,观察肌肉的收缩情况.此方法虽然在研究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及单纯机械性收缩原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因离体条件下肌肉无血液供应,无法进行反复的刺激实验,骨骼肌的神经肌接头易出现疲劳现象2.本文探讨了大鼠在体骨骼肌模型的制作和利用RM6240型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测量骨骼肌收缩能力的方法.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与仪器实验动物选用Wistar系雄性大鼠,体重为180220g.所用主要仪器有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RM6240型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及JZJ101型压力换能器.1.2 腓肠肌及比目鱼肌标本

12、的制作 腹腔注射给予大鼠100g/L水合氯醛(300mg/kg)行麻醉后,俯卧位固定于手术板上,剃去大鼠后肢及躯干后背部的毛,沿着后肢内侧自踝部向上至大腿根部上方3cm处剪开皮肤,小心剥离,暴露肌层.沿踝部正中线长轴向上纵行切开股二头肌,待其向两侧分离,确认中间有下行腓肠肌后,从窝处分离腓肌内外侧头至踝关节,游离腓肠肌内侧头肌腱,并用1号手术线结扎,剪断.提起腓肠肌内侧头肌腱,即可在其下见到起自腓骨背面上部和胫骨并向下移行与腓肠肌肌腱合成跟腱的且颜色较深的比目鱼肌.游离比目鱼肌肌腱并用2号手术线结扎,提起肌腱小心剥离至比目鱼肌下神经和血管分支处(图1).在大鼠臀部寻找坐骨神经,细心剥离周围结缔

13、组织,切断胫神经外的其他分支1.3测定方法 将张力换能器固定于支架后,将输出线连接至RM6240系统通道输入口,分别将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肌腱上的结扎线与张力换能器金属片连接,此时结扎线的走行方向应与肌肉自然位置一致,且使肌肉处于自然状态下的长度.打开RM6240系统电源,使系统处于示波状态,调整零点.将RM6240系统刺激器输出口与双极氯化银刺激电极连接,并将刺激电极搭在坐骨神经干上.选择刺激器的刺激参数,波宽为0.2ms,延迟1min,刺激频率根据需要使用单刺激或连续刺激,连续刺激的频率f=(T/1000) 20(T为骨骼肌单收缩时的收缩时间),刺激强度在单刺激时从零开始逐渐递增,寻找引起骨骼

14、肌发生最大收缩的最小刺激强度.1.4 测定指标单收缩:利用2倍于最大刺激的刺激强度,观察测定骨骼肌收缩的单收缩曲线的潜伏期(CT)、最大收缩幅度(Pt)及1/2舒张时间(HRT).强直收缩:利用2倍于最大刺激的刺激强度给予连续刺激后,测定强直收缩曲线的潜伏期(CT)、最大收缩幅度(Pt)和疲劳指数(FI),见图2.1:比目鱼肌;2:腓肠肌 2.结果与讨论通过该方法,可测定出代表大鼠在体骨骼肌收缩能力的各项指标,如单收缩中的潜伏期、最大收缩幅度、1/2舒张时间和强直收缩中的潜伏期、最大收缩幅度、疲劳指数等,这些指标在记录骨骼肌的单收缩及复合收缩中均可较好地反映刺激强度与骨骼肌的收缩关系.【参考文

15、献】1 初国良,陈增保.对尸体解剖操作的几点建议J.解剖学研究,1999,21(2):49.2 苏曲之.解剖标本的艺术设计、制作及体会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4(4):175-176.3 张天飞,张集建,郭光金,等.人体断层解剖标本制作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14(1):70.4陆卓琼,叶赤,谢华,等.全身神经系统整体背面观玻璃棺装标本的制作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7,25(3):350-351.5史欣良,马玉卿.脊髓节段与椎骨节段关系标本的设计与制作J.洛阳医专学报,2002,20(3):187-193.6郑二来,黄剑真.脊髓示教标本的制作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7,15:9.7张习高,李详鹏,唐继林.脊髓节段与椎骨对应关系的标本制作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5,3:216.8 郭进,田振军,唐亮.应用dFdtmax指标测定骨骼肌收缩能力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03,19(4):413.9 阳建莹,蔺艳.中枢、神经肌接头、肌肉疲劳的实验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转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