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有效达成教学目标.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6099282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0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有效达成教学目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有效达成教学目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有效达成教学目标.pdf(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法探索 新 课 程N E W C U R R I C U L U M 促递学生转变学 习方式, 有效( 21 威教 学 捂 张艳红 ( 江苏省南京市栖 霞区实验 小学) 摘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中提出: 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 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 课堂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培养他们的主动探究能力; 鼓励学生独立 、独特地 学 习, 培养他们的主见和创见; 帮助学生在合作的情境中学习, 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下学习, 培养他们 学做相长 的意识, 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2、。 关键 词: 探 究; 自主; 合作 ; 体验 我国小学数学课堂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课堂上教师 “ 重灌输式讲授, 轻探究式教学” ; 重有限知识的“ 学会” , 轻无限知 识的“ 会学” , 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 实践性, 缺乏群体的合作性, 影响 了学生发展 , 不能适应 社会 发展 的需要 。 在学校的校本教研 活 动中, 笔者通过 小数乘小数 课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观察, 认为授课 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开展形式多 样的活动 , 力求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一 、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培养他们的主动探究能力 片段 1 : 1 引导推理: 随着学生的回答

3、, 出示分析推理图, 你能看懂虚 线框里的意思吗?谁愿意说说 自己的理解? 3 6 ! 2 8 : : 2 8 8 : : 7 2 : 1 o 0 : 1 0 0 8: : 看着分析图, 引导学生完整叙述整个推理过程。 2 提出问题: 还有剩下的钱, 再买一个小一点的西瓜重 1 1 5千 克, 怎样列式? 根据例题学习的方法, 先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 2 8 x 1 1 5 , 再根 据 自己的思考过程, 结合分析图完成。 1 1 5 : 1 1 5: I x 2 8 x 2 8: 一 。 9 2 0: 9 2 0 : : : 一3 2 2 0 : 1一一一 一一l ( J 、 数乘小数 这节课

4、在学生用竖式计算 3 6 x 2 8之前 , 老师让 学生先进行猜想, 独立尝试计算, 学生根据以往小数乘整数的经验 , 能够凭借直觉判断小数乘小数也能转化为整数乘整数进行,然而 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后如何回归到小数乘法的积 ,恰是学生的思维 困惑处 。 老 师根据学生的生成适时呈现推理图 , 让学生思考虚线框 里的箭头图及提示算式的意思,扶着学生一步步完成整个推理过 程。 教师设计辨析环节引导学生在 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推理交流, 从 而验证 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使学生通过 自主探索, 理解并掌握小 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相应的式题。接下来, 老师再次 提出用剩下的钱买一个小点的西瓜重

5、1 1 5千克,应付多少元, 将 问题抛给学生, 这里让学生独立经历推理的过程 , 看图填数, 依着 箭头图的提示进行完整的思考。 通过扶放结合, 循序渐进的数学推 理活动, 学生在探索中感受着计算思维的内在魅力, 感悟着知识间 的内在联系, 解决新问题的有效途径转化策略, 同时对“ 积的 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 的关系有了初步体验。 一 2 6 一 二 、 鼓 励学 生独 立、 独特地学习 , 培养他们的主见和创 见 片段 2 : 看着分析图, 引导学生完整叙述整个推理过程。 第一个箭头“ x l 0 ” 是把 3 6看成 3 6 是乘 1 0 ; 第二个箭头“ x l O ” 是把 2

6、8看成 2 8是乘 1 0 ; 把两个因数都乘 l O , 得到的积就等于原 来的积乘 1 0 0 ; 最后一个箭头“ 1 0 0 ” 表示要得到原来的积就要把 得到的整数积除以 1 0 0 。 现在你们知道算法 A错在哪里了吗? ( 两个因数都乘 1 0 , 积也 就乘了 1 0 0 , 算法 A只把得到的积除以了1 0 。) 小结 : 两个因数都乘 1 O后, 得到的数就等于原来的积乘 1 0 0 , 要求原来的积, 就要反过来把 1 0 0 8 除以 1 0 0 , 从右边起数出两位 点上小数点 。所 以 3 6 x 2 8的积是两位 小数 。 小数乘小数 一课中, 老师带着学生理解 了

7、3 6 x 2 8 的算理 后 , 让学生独 自说说, 给学生时间进行消化理解 , 让他们通过这一 活动将知识内外、 深化。 三、 帮助学生在合作的情境中学习, 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片段 3 : 专项对比: 我们来比较各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 你发 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小数与小数相乘时, 如果因数里一共有 几位小数 , 那么积里 面就有几位小数 ) 小数乘小数 中, 老师提出问题: “ 我们来 比较各题中两个因 数与积的小数位数, 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小组讨论的 过程中, 学生通过刚才的学习, 在和小组成员的讨论交流中, 不断 的修正 自己的见解,从而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

8、自然发现积里点小 数点的操作方法 。 在华盛顿的图书馆墙壁上贴着这样的三句话“ 我听见了, 就忘 记了; 我看见了, 就记住了; 我去做了, 就理解了。 ” 这三句话从一个 侧面说明了学生参与的重要性。小数乘小数中,在计算 2 8 x 1 1 5 时 , 老师让学生根据 2 8 x 3 6的方法 , 先想一想怎样计算, 再根据 自 己的思考过程, 结合分析图完成, 这些环节的设计都要求学生用 自 己的眼睛去观察, 用 自己的双手去实践, 用 自己的头脑去思索, 用 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便于学生对所 学知识进行“ 再创造” , 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获得成功。 总之

9、 , 在这 节课 的教学 中, 教 师把 “ 问 ” 的权 利交 给学 生 , 把 “ 读” 的时间还给学生 , 把“ 讲 ” 的机会让给学生 , 把 “ 做” 的过程放给 学生, 使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 , 而是 一 个学生亲自参与、 丰富、 生动的思维活动, 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 的过程, 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单一、 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 习方式转变,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 郝合军, 郭振华, 宋连军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学习方式初 探 : 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方式 J 中国电化教育, 2 0 0 3 ( 0 8 ) f 2 孔企平, 张维忠, 黄荣金数学新课程与数学学习, 数学新课 程研究系列 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 0 0 3 - 1 1 - 编辑薛直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