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的景观美_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区景观浅谈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6098092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的景观美_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区景观浅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的景观美_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区景观浅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的景观美_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区景观浅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的景观美_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区景观浅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的景观美_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区景观浅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1 王 川 WANG Chuan 四川美术学院 摘 要:具有毫无斧凿之痕的自然特色以及重要生态功能的自然景观已成为当今时代景观美的重要标志。四川美术学院新校 区景观设计倡导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尊重场地自然与人文印迹,是真正的景观美。 关键词:生态的 生物多样性设计 艺术特色 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Environment of nature and ecological function is becoming important mark of beautifu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the context of todays environmen

2、t.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new campus of Sichuan Fine Arts Institute is a real beautiful landscape architecture,because the designers advocate the philosoph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follow environment of nature and respect the local culture. Keywords: ecological, design of all kinds of creatur

3、es, special of ar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ternet 检索: 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的景观美 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区景观浅谈 一、当今时代的景观美 景观美是人类对环境的一种感知,也是人类对环 境的一种需求,它包括自然生态和人文内容。在人类 社会发展进程的不同阶段,人类对景观的满意程度也 是不同的。当今时代,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 染严重,景观也被赋予更多生态学内容,其有利于健 康的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符合生态学原则成为景观 美的主要标准之一。但是目前还是有一些人忽视时空 的人文概念和生态原则惯用模仿手段,将所有户外广 场都当作室内厅堂来做抛光的花岗

4、岩地面,精雕的汉 白玉栏杆,华灯以及各种莫名其妙的机关,没有场所 性和地域性特色,笔者认为这实际上是对城市形象的 污染。城市绿化、园林艺术和建筑美化应该建立在人 类活动与环境、历史、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维护 和延续过去岁月中创造的文化遗产,并创造具有自身 特色又符合当代价值观的新景观,这样的景观具有生 态性、地域性、唯一性,是最美的景观。 二、川美新校区景观符合当代景观美的标准 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区打造的是一种生态化的自然 景色,其生态化不是对原生态系统破坏后重建“生态环 境”,而是采取积极的态度,在充分尊重原有地形地 貌、生物群落、水系、气候的基础上保留了十个稍大的 山体和四条谷地,分别形成

5、山地景观和谷地景观,再加 入富有创意的建筑和个性鲜明的雕塑作品等。四川美术 学院新校区的景观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了可 持续发展的观念,既延续了传统文化景观也结合了艺术 学院自身特色,符合当今时代的景观审美标准,是真正 的景观美。下面笔者将进一步从川美新校区的规划与建 筑、景观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三、规划与建筑 四川美术学院位于重庆大学城东西主轴线的西端, 校区内浅丘密布,共有26处小丘和11条山谷,其中最高 The Beautiful Landscape of the Philosoph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Discussion on the La

6、ndscape Design of the New Campus of Sichuan Fine Arts Institute 艺术设计65.indd 1212010-3-26 14:58:17 122 1 2 的山丘海拔高度为329.01米,总体上山丘的坡度较缓。面对这样 的地形川美新校区的规划设计采取了“保护中开发,实施中预 防”的措施:在保留和显现了场地原有肌理、树木及记忆的基础 上,还刻意保留了两栋土墙农舍,少许农田以及上世纪60年代农 业学大寨时修建的水渠,将原住农民作为学校的“特殊居民”返 聘回来种菜养鸡养鱼,保留其农耕的生活方式。其设计维持了自 然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让学生能真切

7、地感受到场地上景观的演 变魅力,既保护了原生态也传承了历史文脉。 川美新校区不但规划保持原有肌理,其建筑也是他的另一 大亮点。建筑不但设计理念新颖其造型装修上还十分简洁。根 据艺术院校着重于实践的特点川美将教学大楼设计成为仓库 式、工厂式的造型,给同学们创造了一个勤于实践的环境。另 外,基于生态的考虑所有建筑的外墙直接利用混泥土自身的肌 理、质感和模板的平整度作为装饰,不作任何形式的二次装 修,而只是用大红色雕塑泥人的装置艺术来做了点缀。川美的 建筑从色彩和造型上都给我们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是极富个 性的绿色建筑,而不像某些大学大投入、大工程、劳命伤财地 去建造一个缺乏生态且千篇一律的建筑。当

8、然,这样富有艺术 个性的建筑也只有建在川美这样一个艺术氛围很强的环境下才 会体现出他最大魅力和价值。 四、景观 川美新校区景观设计是生态、人文和艺术相结合的佳作。 渗透着艺术院校高雅的审美情趣。所构成的一幅幅绚丽的画面 也正成为了川美师生写生、绘画的天然景色。当然在这样的环 境里学习也更能激发学生的艺术思维和创作灵感。 (一) 植物 川美新校区的绿化设计采用了“原生态的生物多样化设 计”理念。在保留原有地形,地貌的同时,也保留了山间原有 的植被如野生芦荟、蕨鸡草等,基于色彩、造型和功能上的考 虑添加了一些本土的植物如小叶榕、桂花树、红叶李、红继 木、芭蕉、香樟树、南天竹、银杏等。 这种“景观生

9、物多样化”设计不但从形式上丰富了植物立 面造型,给人一种美的视觉享受,而且在生态上具有更重要的意 义:其一,多样性的生态复层被证实是所有CO2减量对策中效率 最高的方法;其二,原生植物不仅适合当地气候条件,而且与当 地生物形成和谐的生物链共生关系。如果用大量的人工草坪代 之,就会破坏生物交流良好的生态环境。因为大量的杂生灌木混 合林能为鸟类及动物筑巢、繁殖提供隐蔽屏障,对生态环境有莫 大的帮助。所以散步在校园间时总能听到鸟儿优美的歌声和树上 的知鸟声,总能看到草丛中漂亮的蝴蝶、忙碌的蜜蜂和夜间飞舞 的萤火虫。其三,从经济上考虑,原生态的生物多样化设计无需 购买昂贵花草树木,另外天然的杂生密林不

10、必施肥,不必灌溉, 只需少量维护,所以大大减轻了经济负担。 同时,同学们将自己动手创作的雕塑作品如:用土坛堆砌 成的造型、在特色景观石上绘以色彩绚丽的图案点缀其间,使 川美的景观不但具有生态美,同时也体现一个艺术院校独特的 想象力、创造力和浓厚的艺术氛围。 (二) 水景 除植物景观外,川美的水景设计也符合生态性原则。不用 机械挖坑,不用水泥将水体团团包围,而是保持原池塘的自然 图1 简洁具有艺术特色的建筑 图2 生态多样性植物群和具有 艺术特色的景观雕塑 艺术设计65.indd 1222010-3-26 14:58:17 123 形态,严格保护原有水域和湿地及现有植被。在池中加种本土 的浮叶水

11、生植物如芡实,沉水植物如金鱼藻和挺水植物如水菖 蒲、芦苇等,水岸边加种落叶乔木如银杏,局部还配以常绿乔 木月桂、小叶榕等,呈现出在自然基础上加入人工整理、美化 的一种富有乡土植被的生态水池。 (三) 其它 川美新校区在铺装上进行了透水地面设计,它是一种满足 人类活动机能与大地透水功能的“双赢”设计。美院充分利用 设计中三大构成原理将废弃的石块、水泥块拼贴出具有艺术化 图案的步道,这样不但可达到透水功能减轻如今的热岛效应, 还实现了废弃材料再利用原则,而且拼贴的图案更有优美的庭 院意境。 另外,一些充满多孔隙的生态边坡设计和用石头堆砌的景 观桥和小亭廊是另一大特色。用乱石堆成富高低错落、疏密有

12、变化的生态边坡,创造了多空的小生物栖地,是一种最简单的 “浓缩自然”的方法。川美新校区的景观设计处处体现了“可 持续发展”的观念,打造了一种生态化的、本土的和富有自身 特色的自然景观。 五、结语 在当今中国这样一个城市化进程迅猛的发展中国家,城市 规模和人口数量在不断膨胀,导致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城市生 态系统安全受到威胁。基于这些现状,川美的新校园设计在结 合自己特点基础上追求与自然环境和本土文化的和谐统一,既 保持原生态基础又充分体现了艺术学院独特的审美个性。他远 远优于那些以高价位,高能耗材料堆砌而成的缺乏生态性和地 方特色的景观。同时,它也以一个艺术家前卫的眼光带领我们 去接受和欣赏一种

13、新的景观美。川美新校区设计以自身为典范 教育今天的设计师们必须脚踏实的地规划,尊重并反映自然, 有目的地适应自然,必须更深层次地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及可持 续发展的精髓。 参考文献 1 林宪德.绿色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杨志峰 等.生态城区环境规划理论与实践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 毛文永.建设项目景观影响评价M.中国环境工程出版社,2005. 4 俞孔坚,李迪华.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 张倩.室内装饰材料与构造教程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 俞孔坚.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理论与实践D.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2006. 7 罗中立,郝大鹏.在“关注城市化进程与开发地原生态文化的兼容”活动中的讲话C.2007. 艺术设计65.indd 1232010-3-26 14:58: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