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保温防腐及涂色设计技术规定

万****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07MB
约25页
文档ID:116097630
保温防腐及涂色设计技术规定_第1页
1/25

保温防腐及涂色设计技术规定1 保温设计1.1 保温1.1.1 总则保温设计必须符合GB50264—97《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8175—87《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导则》及GB15586—1995《设备及管道保冷设计导则》1.2 热保温1.2.1 适用范围(1) 热保温适用于设备/管道温度≥50℃,热损失满足GB8175—87的规范要求2) 当工艺需要时,热保温可适用于设备/管道温度≤50℃3) 设备/管道表面温度≥60℃的不保温设备/管道,需要经常维护又无法采用其他措施防止烫伤的部位应在下列范围内设置防烫伤保温a) 距地方或工作平台的高度小于2.1mb) 距平台或走道边0.75m以内4) 以下设备和部件不需保温a) 风机、压缩机b) 膨胀节、软管、转动机、滑伐和其他类似的机械设备1.2.2 设计(1) 设计标准按GB50264—97及GB8175—872) 根据流体温度计算保温厚度a) 通常是流体的操作温度b) 当有热量损失要求时用设计温度c) 当实际温度不知道时,则可用相对应的饱和蒸汽的温度3) 保温厚度应由项目规定4) 防烫厚度应由项目规定。

1.3 冷保温1.3.1 适用范围(1) 冷保温适用于设备/管道≤5℃,除了需要吸热外2) 冷保温适用于设备/管道≥5℃,但又低于环境温度,主要是为了防止表面结露,结露可能会导致以下危险:(a) 凝液会导致电气危险b) 冷凝会损坏设备3) 地面上的水管线及于冰冻线上的埋地水管线,需根据设计要求4) 保冷厚度表应由项目规定5) 防冻厚度表应由项目规定1.4 绝热材料的选择1.4.1 绝热层材料性能要求(1) 绝热层材料应选择能提供具有随温度变化的导热系数方程式或图表的产品对于松散或压缩的绝热材料,应选择能提供在使用密度下的导热系数方程式或图表的产品,在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进行绝热计算时可采用GB50264—97《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中附录A常用绝热材料性能规定的数据2) 在运行中,保温材料的平均温度低于350℃时,其导热系数不得大于0.12W/(m·℃),保冷材料的平均温度低于(27℃)时,其导热系数不应大于0.064 W/(m·℃)3) 保温的硬质材料密度不得大于300kg/m3;软质材料及半硬质制品密度不得大于200kg/m3;保冷材料的密度不得大于200kg/m3。

4) 用于保温的硬质材料抗压强度不得小于0.4MPa;用于保冷的硬质材料抗压强度不得小于0.15MPa5) 保温材料的含水率不得大于7.5%(重量比,下同);保冷材料的含水率不得大于1%6) 绝热层材料应选择能提供具有允许使用温度和不燃性、难燃性、可燃性性能检测证明的产品;对保冷材料,尚需提供吸水性、吸湿性、憎水性检测证明对硬质绝热材料尚需提供材料的线膨胀或收缩率数据7) 用于与奥氏体不锈钢表面接触的绝热材料应符号《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185)有关氯离子含量的规定硬质绝热材料不宜用于有振动的管道8) 绝热层材料按照被绝热的工艺设备和管道外表面温度不同,其燃烧性能应符号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B8624)标准规定的燃烧等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 被绝热的设备与管道外表面温度T0大于100℃时,绝热层材料应符合不燃类A级材料性能要求b) 被绝热的设备与管道外表面温度T0小于或等于100℃时,绝热层材料不得低于难燃类B1级材料的性能要求c) 被绝热的设备与管道外表面温度T0小于或等于50℃时,有保护层的泡沫塑料类绝热层材料不得低于一般可燃性B2级材料的性能要求。

1.4.2 防潮层材料性能要求(1) 防潮层材料应选择具有抗蒸汽渗透性能、放水性能和防潮性能,且其吸水率不大于1%的材料2) 防潮层材料的燃烧性能应符合GB50264—97《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中的第3.1.8条的规定3) 防潮层材料应选用化学性能稳定、无毒且耐腐蚀的材料,并不得对绝热层和保护层材料产生腐蚀或溶解作用4) 防潮层材料应选择在夏季不软化、不起泡和不流淌的材料,且在低温使用时不脆化、不开裂、不脱落的材料5) 涂抹型防潮层材料,其软化温度不应低于65℃,粘接强度不应小于0.15MPa;挥发物不得大于30%1.4.3 保温层材料性能要求(1) 保护层材料应选择强度高,在使用的环境温度下不得软化、不得脆裂,且应抗老化,其使用寿命不得小于设计使用年限,国家重点工程的保温保护层材料的设计使用年限应大于10年保冷时应达到12~18年2) 保护层材料应具有放水、防潮、抗大气腐蚀、化学稳定性好等性能;并不得对防潮层或绝热层产生腐蚀或溶解作用3) 保护层材料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或难燃性材料但贮存或输送易燃、易爆物料的设备及管道,以及与其邻近的管道,其保护层必须采用不燃性材料。

1.4.4 粘接剂、密封剂和耐磨剂的主要性能要求(1) 保冷采用的粘接剂应在使用的低温范围内保持粘接性能,粘接强度在常温时应大于0.15MPa,软化温度应大于65℃泡沫玻璃采用的粘接剂在-196℃时的粘接强度应大于0.05MPa2) 采用的粘接剂、密封剂和耐磨剂不应对金属壁产生腐蚀及引起保冷材料溶解在伸缩、振动情况下,耐磨剂应能防止泡沫玻璃因自身或与金属相互摩擦而受损3) 粘接剂、密封剂应选择固化时间短、具有密封性能,在设计使用年限内不得开裂的产品1.4.5 绝热计算可按GB50624—97《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工程》中的第4条“绝热计算”或参考其它相关规范1.5 绝热结构的种类1.5.1 根据不同的隔热材料和不同的施工方法,大致可分为十类:(1) 胶泥结构2) 填充结构3) 捆扎结构4) 缠绕结构5) 预制口结构6) 装配式结构7) 浇灌结构8) 喷涂结构9) 金属反射式结构10) 可拆卸式结构1.6 保护层的种类1.6.1 根据用材不同和施工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1) 涂抹式保护层2) 金属式保护层3) 布毡类保护层4) 其他1.7 绝热结构1.7.1 绝热结构的确定,一般应根据保温或保冷材料、保护层材料以及不同的条件和要求,选择不同的绝热结构,但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要求一定的机械强度,绝热结构应在自重和外力冲击时,不致脱落2) 绝热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易于维修3) 绝热结构的外表面整洁美观4) 经济的绝热结构,即绝热材料是“经济”的材料,经济的厚度和经济的外保护层,构成经济的绝热结构1.7.2 绝热结构的详细施工图可参考CD42B1—84《保温(50—600℃)通用图册》,CD42B2—84《保冷(+10~-200℃)通用图册》及《石油化工装置工艺管道安装设计施工图册》第四分册《管道与设备隔热》1.8 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按GB50185-93《工业设备及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2 设备与管道的涂料防腐2.1 概述为了防止工业大气、水及土壤对金属的腐蚀,设备及管道外部涂漆是化工企业防腐蚀的重要措施之一本节可述的内容布不包括阴极保护等其它防腐方法)一般以碳钢、低合金钢、铸铁为材料的设备、管道、支架、平台、栏杆、梯子等均应涂漆防腐有色金属铝、铜、铅等、奥氏体不锈钢、渡锌表面、阴极保护表面、涂防火水泥的金属表面以及塑料和涂塑料的表面均不涂漆在制造厂制造的非定型设备、管道及附属钢结构应在出厂前选涂两道防腐底漆(按制造商规定),在施工现场涂面漆。

在施工现场组装的设备、管道及附属钢结构应在现场涂漆对制造厂已涂面漆的设备,如因运输中涂漆被损坏,对损坏的部位应在现场进行补涂对设备的铭牌及其他标志板或标签,其表面不应涂漆2.1.1 涂料的选用应遵守下列原则:(1) 设备及管道的使用工况相适应;(2) 与设备及管道的材料及表面处理相应;(3) 底漆,中间漆与面漆正确配套;(4) 经济合理;(5) 具备施工条件防腐施工必须按国家、行业现行的有关规定及防腐材料生产厂的施工说明执行压力容器和管道必须在完成全部热处理、水压试验合格后才能涂漆只有在设备和管道焊缝质量检查合格时,才能在焊处涂漆涂底漆前应对组装符合、焊接坡口、螺纹等特殊部位加以饱和,以免涂上油漆2.2 金属表面处理2.2.1 钢材表面原始锈蚀分级钢材表面原始锈蚀分A、B、C、D四级:A级 全面地覆盖着氧化皮而几乎没有铁锈的钢材表面B级 已发生锈蚀,且部分氧化皮已经剥落的钢材表面C级 氧化皮已因锈蚀而剥落或者可以刮除,且有少量点蚀的钢材表面D级 氧化皮已因锈蚀而全面剥离,且已普遍发生点蚀的钢材表面2.2.2 钢材表面除锈质量等级通过手工或动力工具除锈,应使钢材表面除锈质量达到St2或St3级,通过喷射或抛射除锈,应使钢材表面除锈质量达到Sa1,Sa2或Sa21/2。

St2 彻底的手工和动力工具除锈钢材表面无可见性的油脂和污垢,且无附着不牢的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可保留粘附在钢材表面且不能被钝油灰刀剥掉的氧化皮、锈和旧涂层St3 非常彻底的手工和动力工具除锈钢材表面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且无附着不牢的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除锈应比St2更为彻底,底材显露部分的表面应具有金属光泽Sa1 轻度的喷射或抛射除锈钢材表面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且无附着不牢的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Sa2 彻底的喷射或抛射除锈钢材表面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且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已基本清除,其残留物应是牢固附着的Sa21/2 非常彻底的喷射或抛射除锈钢材表面无可见的油脂、污垢、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任何残留的痕迹应仅是点状或条文状的轻微色斑2.2.3 钢材表面处理为了使钢材表面与涂层之间有较好的附着力,并能更好地起到防腐作用,涂漆前应对金属设备、管道等钢材表面进行下列各种处理:(1) 除油污钢材表面除油污的防腐有溶剂法、碱液法、电化学法、乳液法等2) 除旧漆钢材表面除旧漆的方法有机械法、碱液溶解法、有机溶剂法、火焰除锈法3) 除锈钢材表面除锈的方法有手工法、机械法、火焰除锈法、化学清洗法和电化学法等。

设备及管道的钢材表面处理后,需进行检查并评定处理等级应符合GB8923—88《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所规定的钢材表面处理等级所有经表面处理后的表面,应在处理后的6小时内涂底漆钢材表面处理后未及时涂底漆而放置过夜时(或在其上有新锈时)应在涂底漆之前重新进行表面处理2.3 地上设备与管道的防腐蚀2.3.1 涂料的选用地上设备与管道防腐蚀涂料详见表2.3.1 油漆耐腐蚀性能表 表2.3.1涂料种类用途氯磺化聚乙烯漆丙烯酸树脂漆酚醛漆沥青漆醇酸漆过氯乙烯漆乙烯漆环氧漆聚氨酯漆有机硅漆无机富锌漆防化工大气√√√。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